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强基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146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5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强基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强基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强基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强基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用如下模型表示“-”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 I 是放热过程 B过程 III 一定是吸热过程 Ca 的总能量大于 d 的总能量 D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 2已知石墨和金刚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能量变化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石墨(s)比1mol金刚石(s)的能量高 B断开1mol石墨中的共价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断开1mol金刚石中的共价键吸收的能量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D这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3H2和 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

2、)I2(g) 2HI(g) H=a kJ mol-1,已知:a、b、c 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 1 mol HH 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 1 mol II 键所需能量 C断开 2 mol HI 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H2和 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 2a kJ 4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g)+H2(g)(g) 1H (g)+2H2(g)(g) 2H (g)+3H2(g)(g) 3H (g)+ H2(g)(g) 4H AH10,H20 BH3=H1+H2 CH1H

3、2,H3H2 DH2=H3+H4 5石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的燃烧热为1110.5kg mol B反应 C(s,石墨)2CO (g)2CO(g)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C由图可知:222CO(g)O (g)2CO (g) 1H=566.0kJ mol D已知 C(s,金刚石)=C(s,石墨)H0, S0,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B 错误; C结合选项 C 可知:222CO(g)O (g)2CO (g) 1H=566.0kJ mol,C 正确; D 已知 C(s,金刚石)=C(s,石墨)HE2,断开所有反应物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所有

4、生成物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D 正确; 故选 D。 9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CuSO4 5H2O(s)CuSO4(aq)+5H2O(l)H10 CuSO4(s)CuSO4(aq)H20 CuSO4 5H2O(s)CuSO4 3H2O(s)+2H2O(l)H30 CuSO4 3H2O(s)CuSO4 H2O(s)+2H2O(l)H40 CuSO4 H2O(s)CuSO4(s)+H2O(l)H50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即得到,则 H1H2+H3+H4+H5,因此 H1H3+H4+H5一定是正确的。 答案选 A。 10A 【解析】根据葡萄糖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天需要摄入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125

5、40kJ2800.6kJ/mol,葡萄糖的质量为12540kJ2800.6kJ/mol 180 g/mol=806 g,综上所述故选 A。 11D 【解析】 A 为使中和反应快速、 完全进行, 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 由图可知该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 A 正确; B小烧杯与大烧杯口相平可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更加准确,故 B 正确; C将 NaOH 溶液一次性快速加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反应会快速反应完全,热量损耗少,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更准确,故 C 正确; D弱碱电离要吸热,所以用稀氨水替 NaOH,所测中和热结果不同,故 D 错误; 答案选 D。 12B 【解析】21g H在

6、适量的2O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2H O,放出142.9kJ热量,则 2g 氢气即 1mol 在适量的2O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2H O, 放出 285.8kJ 热量。 表示2H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必须将氢气物质的量定为 1mol,且生成液态水,故 B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 B。 13B 【解析】A燃烧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都是放热反应,A 正确; B根据 A 选项的分析,所有的燃烧过程均是放热的,B 错误; C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从微观上看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因此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均会发生化学键的断裂,C 正确; D燃烧为放热反应,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

7、量,D 正确; 故选 B。 14A 【解析】A用图 1 所示装置可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故 A 正确; B利用中和滴定测定稀硫酸的浓度,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不能将碳酸钠固体放在锥形瓶中,用稀硫酸滴定碳酸钠,故 B 错误; C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稀释并冷却后在转移至容量瓶中,故 C 错误; D加热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蒸发皿,故 D 错误。 故选 A。 15C 【解析】如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解析】A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 A 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B 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为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故 C 符合题意; D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

8、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6(1)c (2)12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1 (3)C(s)+H2O(g)CO(g)+H2(g)H=+131.28kJmol-1 (4) 释放 29.76 【解析】 (1)a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 a 错误; b高温煅烧石灰石是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 b 错误; c铝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c 正确; 故选 c; (2)1mol H2SO4与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 114.6kJ 热量, H2SO4与 NaOH 反应的中和热的

9、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H=-57.3kJmol-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2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H=-57.3kJmol-1; (3) 由 1g 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 CO 和 H2, 需吸收 10.94kJ 热量, 则 1mol 碳与水蒸气反应, 吸收 10.94kJ12=131.28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H2O(g)CO(g)+H2(g) H=+131.28kJmol-1; (4)P4(s)+5O2(g)=P4O10(s) H=-24.08

10、314=-2985.92kJ/molP(s)+5/4O2(g)=1/4P4O10(s) H=-23.8431=-739.04kJ/mol,-4 得 P4(s,白磷)=4P (s,红磷)即 H=-2985.92kJ/mol -4(-739.04)=29.76kJ/mol; 17 放热 NO2(g)+CO(g)=NO(g)+CO2(g) H=-234 kJ/mol 没有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因此物质发生反应时放出热量,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活化能与生成物活化能的差,则反应热H=134 kJ/mol-368 kJ/mol=-234 kJ/mol,

11、故该反 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NO(g)+CO2(g) H=-234 kJ/mol;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而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活化能与生成物活化能的差,因此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即若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反应热不发生变化; (2)在乙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 CaO 固体, 此烧杯中 NO2球的红棕色变深, 说明 c(NO2)增大, 可逆反应 2NO2(g)N2O4(g) H = 56.9 kJ/mol 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则乙烧杯内反应后温度升高,说明 CaO 与 H2O 反应放出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

12、证明生成物 Ca(OH)2的能量比反应 CaO 与 H2O 的总能量低,用图象表示为:。 (1)放热 (2) 太阳 化学 (3)不变 (4)H2O(l) H2O(g) H344 kJ mol-1 (5)热值高 无污染 可再生 原料丰富(填任意 3 个都可以) 【解析】 (1) 已知反应氢气燃烧 H2(g) 12O2(g)= H2O(g) H1=-241.8 kJ mol-10,故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2) 已知反应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气 2H2O(l)=2H2(g)O2(g)H2=571.6 kJ mol-1,则反应中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

13、:太阳;化学; (3) 催化剂只有改变反应历程,而改变反应速率,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只有反应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过程无关,故若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H2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4) 已知反应氢气燃烧 H2(g) 12O2(g)= H2O(g) H1=-241.8 kJ mol-1,反应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气2H2O(l)=2H2(g)O2(g) H2=571.6 kJ mol-1,则+12得到反应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 H2O(l)= H2O(g),根 据盖斯定律可知,H3=H1+12H2=(-241.8 kJ mol-1)+12( 571.6 kJ mol-1)=+44kJ mol-1,故答案

14、为:H2O(l)= H2O(g) H3=+44kJ mol-1; (5) 根据下表内容可知,氢气的热值高,燃烧产物为 H2O 无污染,经过催化分解 H2O 又获得 H2,故可再生 自然界中含有大量的 H 元素,则原料丰富,这些优势使得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故答案为:热值高 无污染 可再生 原料丰富等。 19 +53.1 NaHSO4=Na+H+2-4SO H+2-4SO+Ba2+OH-=H2O+BaSO4 5.6 【解析】(1)2N2O5(g)=2N2O4(g)+O2(g) H1=-4.4kJ mol-1;2NO2(g)=N2O4(g) H2=-55.3kJ mol-1;由盖斯定理可知,12

15、-即可得到目标方程式 N2O5(g)=2NO2(g)+12O2(g),H=12H1-H2=-124.4kJ mol-1+55.3kJ mol-1=+53.1kJ mol-1,故答案为:+53.1; (2)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2-4SO,故答案为:NaHSO4=Na+H+2-4SO; 若将 NaHSO4与 Ba(OH)2在溶液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混合,则生成水和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H+2-4SO+Ba2+OH-=H2O+BaSO4,故答案为:H+2-4SO+Ba2+OH-=H2O+BaSO4; (3)质量分数为 98

16、%,密度为 1.8g/mL 的浓 H2SO4溶液浓度为1000wM=1000 1.8 0.9898mol/L=18mol/L,配制450mL 浓度为 0.2mol/L 的稀 H2SO4溶液需要用到 500mL 的容量瓶, 用量筒量取所需浓 H2SO4溶液的体积是0.5L 0.2mol/L18mol/L=5.6mL,故答案为:5.6。 20+247 【解析】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扩大相应倍数后叠加,就得到催化重整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而可得其反应热。 【解析】C(s)+2H2(g)=CH4(g) H=-75 kJ mol-1 C(s)+O2(g)=CO2(g) H=-394 kJ mol-1 C(s)

17、+12O2(g)=CO(g) H=-111 kJ mol-1 根据盖斯定律,将 2-整理可得 CH4(g)+CO2(g)=2CO(g)+2H2(g) H=(-111 2)-(-75)-(-394) kJ mol-1=+247 kJ mol-1,故该催化重整反应的 H=+247 kJ mol-1。 21-45.5 【解析】2CH3OH(g)=CH3OCH3(g)+H2O(g) H1=-23.9kJ/mol 2CH3OH(g)=C2H4(g)+2H2O(g) H2=-29.1kJ/mol CH3CH2OH(g)=CH3OCH3(g) H3=+50.7kJ/mol 依据盖斯定律, 将反应-, 即得

18、C2H4(g)+H2O(g)=C2H5OH(g)的H=(-23.9+29.1-50.7)kJ/mol=-45.5kJ/mol。答案为:-45.5。 22 CH3OH(l)+ 32O2(g)=CO2(g)+2H2O(l) H=-726.5kJ/mol 变小 不变 -93 2N2H4(g)+2NO2(g)=3N2(g)+4H2O(g) H=(2b-a) kJ/mol 【解析】(1)燃烧热是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据此分析书写; (2)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根据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 (3)根据盖斯定律分析解答。 【解析】(1)16gCH3

19、OH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放出 363.25kJ 热量,则 32gCH3OH 即 1molCH3OH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放出 726.5kJ 热量,则H=-726.5kJ/mol,则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32O2(g)=CO2(g)+2H2O(l)H=-726.5kJ/mol,故答案为:CH3OH(l)+ 32O2(g)=CO2(g)+2H2O(l)H=-726.5kJ/mol; (2)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焓变,则加催化剂会使图中 E 变小,图中H不变,故答案为:变小;不变; N2(g)+3H2(g)2NH3(g

20、)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945kJmol-1+436kJmol-1 3-391kJmol-1 6=-93kJmol-1=akJmol-1,解得 a=-93,故答案为:-93; (3) N2(g)+2O2(g)2NO2(g) H1a kJ mol-1,N2H4(g)+O2(g)N2(g)+2H2O(g) H2b 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 2-得:2N2H4(g)-N2(g)=2N2(g)+4H2O(g)-2NO2(g) H=2H2-H1,整理得:2N2H4(g)+2NO2(g)=3N2(g)+4H2O(g) H=(2b-a) kJ/mol,故答案为:2N2H4(g)+2NO2

21、(g)=3N2(g)+4H2O(g) H=(2b-a) kJ/mol。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2),要转移 1 个氨气分子中含有 3 个 N-H 键。 23 1379.4 55.2kJ/mol 【解析】根据 Q=mcT 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后根据H=-QnkJ/mol 计算出反应热。 【解析】用量筒取150mL 0.50mol L盐酸倒入量热计中,测得温度为 20.0,用另一量筒取150mL 0.50mo l LNaOH溶液,测得温度为 20.2,初始温度为:20.0220.2+=20.1 ,温度差值=23.4-20.1=3.3; 50mL 0.5mol/L 盐酸与 50mL 0.50mo

22、l/LNaOH 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 0.25mol/L 2=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 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 T=3.3,则生成0.025mol 水放出的热量为 Q=mc T=100g 4.18J/(g)3.3=1379.4J=1.3794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H=-1.3794KJ0.025mol =-55.2kJ/mol,故答案为:1379.4;55.2kJ/mol。 24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 242322Ba OH8H O2NH ClBaCl2NH10H O 冰凉 吸热 不能 只进行了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实验,不能科学地

23、得出结论 【解析】 (1)反应物为固体, 使用玻璃棒搅拌, 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 Ba(OH)2 8H2O 和 NH4Cl发生复分解反应,即反应方程式为 Ba(OH)2 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故答案为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Ba(OH)2 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玻璃片和小烧杯之间滴有水,一段时间后用手拿起烧杯时发现玻璃片与烧杯黏结在一起,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将会有冰凉的感觉;反应热H0;只进行了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实验,不能科学地得出结论;故答案为冰凉;吸热;不能;只进行了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实验,不

24、能科学地得出结论; (2)根据图像,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断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利用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因此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答案为;。 25 Cu 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 -56.8 kJ/mol 偏大 ABE 【解析】(1)铜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热量损失大,因此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三次实验

25、中温度差分别是 23.7-20.220.()233.45、23.8-(20.5220.3)3.4、24.9-(21.5221.6)3.35,所以三次实验的平均值是 3.4,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100g4.18 J(g)-13.41421.2J1.4212kJ。又因为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 0.025mol,则该反应的中和热-1.4212kJ-56.8 kJ/mol0.025molH 。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吸收热量,则如果用 0.5mol/L 的醋酸与0.55mol/LNaOH 溶液进行实验,放出的热量减少,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将偏大。 (4)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则称

26、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时起始温度偏高,经过计算放出的热量偏少,则造成测得的中和热将偏大,故 A 符合;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热量损失,则造成测得的中和热将偏大,故 B 符合;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对实验没有影响,故 C 不符合;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盐酸体积偏大,则放出热量增加,则造成测得的中和热将偏小,故 D不符合;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热量损失,则造成测得的中和热将偏大,故 E 符合; 故选 ABE。 26 54.8 ab 相等 偏小 【解析】(1)取12430mL 0.5mol L H SO溶液与150mL 0.5mol L NaO

27、H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根据数据可知,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根据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生成水的物质的量=n(NaOH)=0.05L0.5mol/L=0.025mol,三次实验温度平均升高4.1,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 g(),该反应放出的热量 Q=cmt=4.18J/(g)1g/cm380mL4.1= 1371J=1.371kJ,则生成21mol H O时放出的热量1.371kJ0.025mol =54.8kJ/mol; (2)该实验测得数值结果小于 57.3kJmol1,即偏小, 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

28、偏小,故 a 符合题意; b 测量氢氧化钠的温度后, 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直接测定24H SO溶液的温度, 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偏高,则温度差减小,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 b 符合题意; c尽量一次快速将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故 c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ab;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 若用60mL0.25molL1H2SO4和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即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放出的热

29、量不随反应物量的多少变化,故相等;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导致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偏小。 27 环形玻璃搅拌棒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偏小 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在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H2O 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解析】 (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 60mL0.25mol/L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 60mL50mol/L盐酸代替 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