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同步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1022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同步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同步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同步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同步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一、单选题1甲烷分子结构具有高对称性且断开1molCH键需要吸收440kJ能量。无催化剂作用下甲烷在温度达到1200以上才可裂解。在催化剂及一定条件下,CH4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裂解反应,甲烷在镍基催化剂上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烷催化裂解成C和需要吸收1760kJ能量B步骤、反应均为放热反应C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D使用该催化剂,反应的焓变不变2下列关于硫酸、硝酸说法正确的是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粗锌慢,因为粗锌中含有比锌活泼的金属杂质B为增大铜与硝酸制取 NO 的反应速率,将稀硝酸改用浓硝酸C实验室用 7

2、5%的硫酸与亚硫酸钠制 SO2,比用 98%的浓硫酸速率快,因为 75%的硫酸 H+浓度大D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开始很缓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加快,因为生成的Al3+有催化作用3电解精炼铜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图为用惰性电极回收废液中铜、浓缩溶液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换膜m为阴离子交换膜B若电极a改为Cu,仍可达到预期实验目的Cb极电极反应式:D当获得1L 0.5 溶液时,最多回收25.6g Cu4水煤气是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工业上常用作燃料。已知:现取(标准状况)水煤气,使其完全燃烧生成和,测得反应放热,则水煤气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23B13C14D115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白糖腌制果脯可防止果脯变质,原因是白糖能使蛋白质变性B二氧化氯、臭氧均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C打印机黑色的墨粉中含有铁的氧化物,这种氧化物是氧化铁D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钢管被腐蚀,镀层破损后,钢管反而会加速腐蚀6500mLKCl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Cu2+)=0.2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电极均收集到5.6L(标准状况下)气体,假设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c(Cl-)=0.3molL-1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5mol电子C电解得到的无色气体与有色气体的体积比为3:7D电解后

4、溶液中c(OH-)=0.2molL-17石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的燃烧热为B反应C(s,石墨)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C由图可知:D已知C(s,金刚石)=C(s,石墨),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8在实验室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小烧杯之间塞满碎泡沫,目的是减少热量损失B测量终止温度时,应当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C为了使酸碱充分反应,应当缓慢分次倒入溶液并搅拌D可用塑料材质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9有人设想利用电化学原理制备少量硫酸和绿色硝化剂N2O5,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甲池为电解池,乙池为原电池BN2O5在c极上产

5、生,c极的电极反应为N2O4-2e-+H2O=N2O5+2H+C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SO2-2e-+2H2O=+4H+D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1molN2O5和1molH2SO410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B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D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11某新型燃料电池以乙醇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强碱溶液为电解质组成,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

6、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为:C2H5OH16OH12e=2CO11H2OC消耗0.2 mol乙醇,有1.2 mol e转移D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12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二次电池,在潮湿条件下的放电原理为,模拟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放电时,由负极向正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电流由镁极经外电路流向石墨极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充电时,阴极上放出,发生还原反应D充电时,当阳极质量净减12g时,转移了4mol电子13微生物电化学产甲烷法是将电化学法和生物还原法有机结合,装置如图所示(左侧CH3COO-转化为CO2和H+,右侧CO2和H+转化为CH4)。有关说法正

7、确的是A电源a为负极B该技术能助力“碳中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战略愿景C外电路中每通过lmol e-与a相连的电极将产生2.8L CO2Db电极的反应为:CO2+8e-+8H+=CH4+2H2O14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H为391,则形成1 mol N-N所需的能量(kJ) 是A194B391C154D65815将二氧化碳通过电化学方法转化成燃料(原理如图所示),为碳化学品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替代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电源的负极B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pH

8、值会显著变大CCu电极上产生C2H4的反应为:2CO2+12H+12e-=C2H4+4H2OD导线中每通过2mol电子时,就能得到1molCO二、填空题16(1)在25,101 kPa下,已知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电子放热19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2)根据下图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3)由金红石()制取单质Ti的步骤为:已知:的_。反应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17现有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请根据该反应的实质,设计成原电池,画出装置图并标出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_18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

9、失的钢材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1)如图1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和食盐水,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均被腐蚀。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则_(填“a”或“b”)试管内盛有食盐水。a试管中铁发生的是_(填“析氢”或“吸氧”)腐蚀,生铁中碳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b试管中铁被腐蚀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2)如图2两个图都是金属防护的例子。为了降低某水库的铁闸门被腐蚀的速率,可以采用图2甲所示的方案,其中焊接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可以采用_(填字母),此方法叫做_保护法。A铜B钠C锌D石墨图2乙方案也可以降低铁闸门腐蚀的速率,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

10、直流电源的_(填“正”或“负”)极。以上两种方法中,_(填“甲”或“乙”)方法能使铁闸门保护得更好。192018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在辽宁开展水下考古,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已知:正常海水呈弱碱性。(1)经远舰在海底“沉睡”124年后,钢铁制成的舰体腐蚀严重。舰体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为了保护文物,考古队员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舰船进行了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锌块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B舰体有电子流入,可以有效减缓腐蚀C若通过外加电源保护舰体,应将舰体与电源正极相连D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与该种舰体保护法原理

11、相同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后,舰体上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3)船上有些器皿是铜制品,表面有铜锈。据了解铜锈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有Cu2(OH)2CO3和Cu2(OH)3Cl。考古学家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形成了保护层)和有害锈(使器物损坏程度逐步加剧,并不断扩散),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疏松的Cu2(OH)3Cl属于有害锈BCu2(OH)2CO3既能溶于盐酸也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C青铜器表面涂一层食盐水可以做保护层D用HNO3溶液除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文献显示Cu2(OH)3Cl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CuCl(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将腐蚀文物置于含Na2C

12、O3的缓冲溶液中浸泡,可以使CuCl转化为难溶的Cu2(OH)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考古队员将舰船上的部分文物打捞出水后,采取脱盐、干燥等措施保护文物。从电化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脱盐、干燥”的防腐原理:_。三、计算题20(1)实验测得16 g甲醇CH3OH(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363.25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2)合成氨反应N(g)+3H2(g)2NH3(g)Ha kJmol-1,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通常用铁作催化剂,加催化剂会使图中E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图中H_。有关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HHNHN

13、N键能(kJmol-1)436391945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a为_。(3)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用二氧化氯为氧化剂,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H1a kJmol-1N2H4(g)+O2(g)N2(g)+2H2O(g)H2b kJmol-1写出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2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571.6 kJ/molC3H8(g)+5O2(g)=3CO2(g)+4H2O(l)H=-2220 kJ/mol试回答下列问题。(1)1 mol H2和2 m

14、olC3H8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为_。(2)现有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1 mol,完全燃烧时放出769.4 kJ热量,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22(1)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催化重整反应为。已知:该催化重整反应的_。(2)三氯氢硅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在常温常压下为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遇潮气时发烟生成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则反应的为_。23已知:甲醇脱水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H1=

15、-23.9kJ/mol甲醇制烯烃反应2CH3OH(g)=C2H4(g)+2H2O(g)H2=-29.1kJ/mol乙醇异构化反应CH3CH2OH(g)=CH3OCH3(g)H3=+50.7kJ/mol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OH(g)的H=_kJ/mol。四、实验题24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

16、数值_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25用盐酸与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实验数据见下表: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温度差/盐酸NaOH溶液平均值26.226.029.527.027.433.325.925.929.226.426.229.8(1)在该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的运动方向是_(填字母)。A上下运动B左右运动C顺时针运动D逆时针运动(2)加入NaOH溶

17、液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B一次迅速加入C分三次加入(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g),为了计算方便,近似地认为该实验所用的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比热容与水相同,并忽略实验装置的比热容,已知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Q可用公式计算,试计算该实验所测中和热为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2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

18、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用量筒量取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将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倒入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2)使盐酸与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3)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则、的大小关系为_。(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又知中和反应后生

19、成溶液的比热容。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终止温度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3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7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FeSO47H2O固体和蒸馏水配制FeSO4溶液时,还需要加入少量铁粉和_(写物质名称)。(2)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大,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则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_(写化学符号,下同),还原性小于_。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有毒的和,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

20、方法有两种。方法一:还原沉淀法该法的工艺流程为:(3)第步存在平衡:2(黄色)+2H+(橙色)+H2O。若平衡体系的pH=2,则溶液显_色。(4)第步中,还原1 mol离子,需要_mol FeSO47H2O。方法二:电解法该法用Fe做电极电解含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r(OH)3沉淀。(5)用Fe做电极的原因为_。(6)溶液中同时生成的沉淀还有_(写化学式)。参考答案:1A【解析】A断开1molCH键需要吸收440kJ能量,1mol甲烷分子中有4molCH键,完全断开需要吸收1760kJ能量,即1mol甲烷中的化学键完全断开需要吸收1760kJ能量,而不是甲烷催化

21、裂解成C和 H2 需要吸收1760kJ能量,故A错误;B步骤、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均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烷在镍基催化剂上转化是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的,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堵塞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故C正确;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使用该催化剂,反应的焓变不变,故D正确;故选A。2C【解析】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粗锌慢,是因为粗锌中含有比锌活泼性弱的金属杂质或能导电的C等非金属杂质,锌与比锌活泼性弱的金属杂质或能导电的C等非金属杂质及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B若将稀硝

22、酸改用为浓硝酸,则铜与浓硝酸反应时生成的是NO2而不是NO,故B错误;C实验室用75%的硫酸与亚硫酸钠制SO2,比用98%的浓硫酸速率快,是因为75%的硫酸中H+浓度大,而98%浓硫酸中H+浓度太小,不利于二氧化硫的生成,故C正确;D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开始很缓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溶解且反应为放热反应,加快了反应速率,故D错误;答案选C。3D【解析】该装置为电解装置,由图可知,Na+与透过交换膜进入浓缩室,由离子移动方向可知电极a为阳极,电极b为阴极,据此分析回答。【解析】A由图可知,阳极区Na+通过交换膜m进入浓缩室,故交换膜m为阳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B电极a

23、为阳极,电极上Cl-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若电极a改为Cu,则Cu失电子生成Cu2+,也会通过交换膜m进入浓缩室,故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故B错误;Cb极为阴极,电极上Cu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u,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故C错误;D若浓缩至得到1L 0.5 溶液,则有(0.5mol/L1L-0.1mol/L1L)=0.4mol进入浓缩室,电路中有0.8mol电子通过,可析出0.4molCu,其质量为64g/mol0.4mol=25.6g,故D正确;答案选D。4A【解析】标况下112L氢气和CO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5mol,设氢气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则x+

24、y5,0.5x571.6+0.5y5661423.4,解得x3、y2,则水煤气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答案选A。5B【解析】A白糖作为溶质在水里有很高的溶解度,浸泡水果的时候,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可以将细胞中的水分“吸出”,也就是脱水,使得细胞中的溶质浓度增高,细菌和微生物就难以进行繁殖,从而间接达到了防腐的作用,A错误;B二氧化氯、臭氧均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B正确;C打印机里黑色的铁的氧化物为四氧化三铁,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C错误;D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钢管表面的锌镀层破损后,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钢管作正极,钢管仍然被保护不被腐蚀,D错误;答案选B。6D【解析】电

25、解KCl和Cu(NO3)2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Cu2+、H+、OH-、Cl-、K+、NO3-离子;根据离子的还原性顺序可知,阳极氯离子先放电,氢氧根离子后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4OH-4e-= O2+2H2O;阴极铜离子先放电,氢离子后放电,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2H+2e-=H2;两电极均收集到5.6L(标准状况下)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混合溶液中c(Cu2+)=0.2molL-1,n(Cu2+)=0.1mol,转移电子0.2mol;n(H2)= 0.25mol,转移电子为0.5mol,所以阴极共转移电子0.7mol,阳极也转移电子0.7m

26、ol;设生成氯气为xmol,氧气为ymol,则x+y=0.25,2x+4y=0.7,解之得x=0.15mol,y=0.1mol,据此解题。【解析】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n(Cl-)=2n(Cl2)=0.3mol,假设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0mL,原混合溶液中c(Cl-)=0.6molL-1,故A错误;B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7mol电子,故B错误;C电解得到的无色气体为氢气和氧气,共计0.25+0.1=0.35mol,有色气体为氯气,为0.15mol,气体的体积之比和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无色气体与有色气体的体积比为7:3,故C错误;D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电解过程中消耗氢离子0.5

27、mol,消耗氢氧根离子0.4mol,剩余氢氧根离子0.1mol,假设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0mL,电解后溶液中c(OH-)=0.2molL-1,故D正确;故选D。7C【解析】A燃烧热是101kP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产物时的反应热,碳元素的稳定产物:CCO2(g),据此得石墨的燃烧热为,A错误;B由图知:反应I: C (s石墨)+O2(g)COH1-110.5kJmol-1,反应II:C (s石墨)+O2(g)CO2H2-393.5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I反应I得到反应:CO (g)+O2(g)CO2H3H1-H2=-283.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I2反

28、应得到反应:反应C(s,石墨),HH1-2H3=+455.5kJmol-1,该反应的H0,S0,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B错误;C结合选项C可知: ,C正确;D 已知C(s,金刚石)=C(s,石墨),则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则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D错误;答案选C。8C【解析】A 大小烧杯之间塞满碎泡沫,目的是减少热量损失,减小测量误差,故A正确;B 充分反应,放出热量最多时,温度最高,测量终止温度时,应当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故B正确;C 为了使酸碱充分反应,应当快速一次倒入溶液并搅拌,防止热量散失,故C错误;D 塑料材质的环形搅拌棒导热能力差,可用塑料材质

29、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故D正确;故选C。9C【解析】由图可知甲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甲是原电池,总反应为2SO2+2H2O+O2=2H2SO4,用来制备硫酸,二氧化硫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O2-2e-+H2O=+4H+,则b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4H+4e-=2 H2O,乙属于电解池,与电源的正极b相连的电极c为阳极,N2O4在阳极失电子生成N2O5,电极反应为:N2O4-2e-+2HNO3=2N2O5+2H+,d电极为阴极,据此分析解题。【解析】A由分析可知甲是原电池,乙是电解池,A错误;Bc是阳极,d是阴极,阳极上N2O4放电生成N2O

30、5,电极反应为N2O4-2e-+2HNO3=2N2O5+2H+,B错误;C由分析可知,a极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SO2-2e-+2H2O=+4H+,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2molN2O5和1molH2SO4,D错误;故答案为C。10C【解析】A、碱性氢氧燃料的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池反应式:O2+2H2O+4e-4OH-,故A错误;B、粗铜精炼时,粗铜连接电源正极作阳极,纯铜连接电源负极作阴极,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B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C正确;D、

31、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正极反应式:2H2O+O2+4e-=4OH-,故D错误;故选C。11B【解析】由题意可知,乙醇燃料电池中通入乙醇的一极为负极,碱性条件下,乙醇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2H5OH16OH12e=2CO11H2O,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解析】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放电时,通入乙醇的一极为负极,碱性条件下,乙醇在负极失去电子发

32、生还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2H5OH16OH12e=2CO11H2O,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放电时,通入乙醇的一极为负极,碱性条件下,乙醇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2H5OH16OH12e=2CO11H2O,由电极反应式可知,消耗0.2 mol乙醇,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mol,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正极附近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故D错误;故选B。12B【解析】该装置为电池装置,根据放电原理,Mg的化合价升高,Mg电极为负极,石墨为正极,据此分析;

33、【解析】A放电属于原电池,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即电流由石墨经外电路流向镁极,故A错误;B放电时,Mg2由负极向正极迁移,根据在潮湿条件下的放电原理,正极反应式为3CO22Mg22H2O4e=2MgCO3H2OC,故B正确;C充电时,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充电时,石墨为阳极,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MgCO3H2OC4e=3CO22Mg22H2O,故C错误;D根据C选项分析,充电时,阳极上质量减少的是2MgCO3H2O和C,即当阳极质量净减(210212)g=216g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4mol,故D错误;答案为B。13D【解析】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

34、极是阳极,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左侧电极上CH3COO-转化为CO2和H+,发生氧化反应,左侧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阴极上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右侧CO2和H+转化为CH4;为还原反应,右侧为阴极;【解析】A 据分析,左侧电极为阳极,则电源a为正极,A错误;B电化学反应时,电极上电子数守恒,则有左侧 ,右侧有,二氧化碳不能零排放,B错误;C 不知道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则难以计算与a相连的电极将产生的CO2的体积,C错误;D 右侧为阴极区,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电极反应为:CO2+8e-+8H+=CH4+2H2O,D正确;答案选D。14C【解析】根据

35、图中内容,可以看出N2H4(g)+O2(g)=2N(g)+4H(g)+2O(g),H3=H1-H2=-534kJ/mol-(-2752) kJ/mol=2218 kJ/mol,则E(N-N)+E(O=O)+4E(N-H)=2218kJ,E(N-N)+500kJ+4391 kJ =2218kJ,解得E(N-N)=154kJ;故答案选C。15C【解析】由图可知,Cu极碳元素价态降低得电子,故Cu电极为阴极,b为负极,a为正极,Pt电极为阳极,据此作答。【解析】ACu极碳元素价态降低得电子,故Cu电极为阴极,b为负极,a为正极,A错误;BPt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生

36、成氢离子,阳极区pH减小,B错误;CCu电极为阴极,产生C2H4的电极反应为:2CO2+12H+12e-C2H4+4H2O,C正确;D二氧化碳生成CO时,碳元素由+4价降低为+2价,每生成1molCO转移2mol电子,但当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时,不一定全部生成CO,故无法计算生成CO的量,D错误;故答案为:C。16 . 防止高温下Mg、Ti与空气中的(或、)作用【解析】(1)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知,完全燃烧转移8 mol电子,故热化学方程式为。(2),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盖斯定律,由2-+可得:。17【解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Cu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

37、负极、不如Cu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FeCl3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原电池的装置图为 。18 b 析氢 C 牺牲阳极的阴极 负 乙【解析】(1)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则a发生析氢腐蚀,a中盛有氯化铵溶液,b发生吸氧腐蚀,b中盛有食盐水,故答案为b。a试管中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生铁中碳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b试管中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生铁中碳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铁被腐蚀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 为了降低某水库的铁闸门被腐蚀的速率,可以让金属铁做原电池的正极,其中焊接

38、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可以是比金属铁的活泼性强的金属,钠能够与水反应,不能做电极材料,所以选锌,此方法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C;牺牲阳极的阴极;电解池的阴极上的金属被保护,为降低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的负极,故答案为负。因为电解池的保护比原电池保护更好,所以方法乙能使铁闸门保护得更好;故答案为乙。19 Fe-2e-=Fe2+ C O2+4e-+2H2O=4OH- A 4CuCl+O2+2H2O+2CO=2Cu2(OH)2CO3+4Cl- 脱盐、干燥处理破坏了微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或电解质溶液),使文物表面无法形成微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解析】舰体发生电化学腐蚀时

39、,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用比铁活泼的金属如锌,让其充当原电池的负极先被氧化;铜锈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有Cu2(OH)2CO3和Cu2(OH)3Cl。铜锈分为无害锈(形成了保护层)如Cu2(OH)2CO3和有害锈(使器物损坏程度逐步加剧,并不断扩散)如Cu2(OH)3Cl;“脱盐、干燥”的防腐原理:脱盐、干燥处理破坏了微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或电解质溶液),使文物表面无法形成微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解析】(1)舰体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答案为:Fe-2e-=F

40、e2+;(2)A锌比铁活泼,锌块先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故A正确;B舰体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一极,正极被保护,可以有效减缓腐蚀,故B正确;C采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金属时,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若通过外加电源保护舰体,应将舰体与电源负极相连,故C错误;D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与该种舰体保护法原理相同,都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故答案为:C;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后,正极是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舰体上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答案为:O2+4e-+2H2O=4OH-;(3)A由图片信息可知,Cu2(OH)3Cl疏松、易吸收水,会

41、使器物损坏程度逐步加剧,并不断扩散,所以属于有害锈,故A正确;BCu2(OH)2CO3能溶于盐酸但不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误;C青铜器表面涂一层食盐水提供形成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加快铜的腐蚀,故C错误;DHNO3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加快铜的腐蚀,故D错误;故答案为:A;将腐蚀文物置于含Na2CO3的缓冲溶液中浸泡,可以使CuCl转化为难溶的Cu2(OH)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uCl +O2+2H2O+2CO=2Cu2(OH)2CO3+4Cl-;故答案为:4CuCl +O2+2H2O+2CO=2Cu2(OH)2CO3+4Cl-;(4)从电化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脱盐、干燥”的防腐原理:脱盐

42、、干燥处理破坏了微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或电解质溶液),使文物表面无法形成微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故答案为:脱盐、干燥处理破坏了微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或电解质溶液),使文物表面无法形成微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点睛】本题考查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护,把握电化学反应原理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理解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难点(3)新情境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CuCl转化为难溶的Cu2(OH)2CO3铜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需要有氧气参加。20 CH3OH(l)+ O2(g)=CO2(g)+2H2O(l)H=-726.5kJ/mol 变小 不变 -93 2N2H4(g

43、)+2NO2(g)=3N2(g)+4H2O(g)H=(2b-a)kJ/mol【解析】(1)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据此分析书写;(2)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根据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3)根据盖斯定律分析解答。【解析】(1)16gCH3OH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363.25kJ热量,则32gCH3OH即1molCH3OH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726.5kJ热量,则H=-726.5kJ/mol,则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H=-726.5kJ/mol,故答案为:CH3OH(l)+ O2(g)=CO2(g)+2H2O(l)H=-726.5kJ/mol;(2)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焓变,则加催化剂会使图中E变小,图中H不变,故答案为:变小;不变;N2(g)+3H2(g)2NH3(g)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945kJmol-1+436kJmol-13-391kJmol-16=-93kJmol-1=akJmol-1,解得a=-93,故答案为:-93;(3) N2(g)+2O2(g)2NO2(g)H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鲁科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