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作写作 论证要合理论证要合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观点要统一,论证要严密。 2.引导学生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3.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在标题或者文章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上展示的作文。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 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
2、道理,使人信服你的观点,也就是要进行论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论证合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论证要合理”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 1.什么是“论证合理”? 明确:论证合理,就是围绕观点,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的结论。 2.“论证合理”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 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同时,要通过恰当的分析,使读者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论据与论点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根据内容的需要,选
3、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强表达的丰 富性。 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如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3.论证的方法有哪些?各自起什么作用? 明确: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 所起的作用: 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
4、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或大众性,使论证有力。 类比论证:富有启发性,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 4.如何做到结构合理?常用的结构模式有哪些? 明确:议论文是“讲理”的, “讲理”就要一步步,一层层,甚至“抽丝剥茧” 。要使议论结构合理,就要尝试着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逻辑思维,使自己的思维更清晰,更具有逻辑层次。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结构才能更合理。 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模式主要有: 总分总式。这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模式条理清
5、楚,眉目分明。 并列式。又称横式结构,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文章的论点。 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按“首先” “其次” “再次”等排列。 递进式。又称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论述其中的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三、技法点拨三、技法点拨 1.例证法。列出
6、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2.因果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一种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法。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中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3.引证法。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 科学原理、人尽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引用的东西,用来作讲道理的依据。 4.对比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7、。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5.比喻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6.备选题目分析指导 【文题一】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观点是:学则须疑。即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精神。我们在论证这个观点时,可以运用确凿的事实、典型的事例、名人名言等来作为论据,论证做学问时需要有
8、怀疑精神,谈怀疑精神的重要性、怀疑精神的作用等。 【文题二】题目中提供了论题,即谈“知足”与“快乐”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确立自己的观点“知足常乐”“知足未必常乐”等,然后围绕观点来论证。如“知足常乐”,我们可从知足常乐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益处等方面来展开论证。 【文题三】本题要求根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俗语写一篇驳论文,首先,应明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不一定完全正确的,然后在批驳过程中点出这一俗语的荒谬性,揭示其危害性,呼吁人们正确认识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 四、范文引路四、范文引路 文题一例文: 学贵质疑学贵质疑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
9、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明朝学者陈献章认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些对我们也同样适用。而伽利略更以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结论。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写法点评写法点评 从“学”“问”二者的关系提出质疑的重要性。 引用陈献章和李四光的话作理论论据, 伽利略的事例作事实论据。 卒章显志,点明中心论点。 教师总评:教师总评:这段文字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学贵质疑”的中心论点,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五、写作实践五、写作实
10、践 同学们,根据所学到的论证方法和范文示例,选择文题二、三中任意一题,首先思考一下你所要确立的中心论点,然后理清写作思路。好,下面大家开始思考,考虑清楚了就开始写作。 (当堂作文)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作文讲评课)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单元的写作“论证要合理” ,基本明确了议论文写作在结构上的要求和论证方法及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写作练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对我们自己写的习作进行一次讲评,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二、备选题目二、备选题目 (一) 【文题二】俗话说: “知足常乐。 ”有的人却说: “知足未必常乐。 ”试围绕“知足与快乐
11、”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学生交流审题所得,教师点拨。 (二) 【文题三】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梳理驳论的写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批驳,同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
12、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学生交流审题所得,教师点拨驳论文的写作。 如直接批驳,先开门见山,点出对方论点的荒谬性,揭示其危害性,然后通过缜密的分析,证明对方论点的谬误。 三、互评互改三、互评互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主要看一位同学的作文,之后略批其他两位同学的作文。评语一般不得少于四行,评语要有针对性,既要指出文章的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 要求: 看是否有明确的观点或自己的看法。 看同学作文中的观点或看法是否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支撑,观点和论据是否统一。 看文章结构是否合理,有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安排。 看标点符号运用有无明显错误。强
13、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如发现有明显错误的地方,请帮助同学予以改正。 看有无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并改正。 看习作有无错别字。发现错别字,要给予指正。 看习作卷面是否整洁。 四、范文欣赏四、范文欣赏 文题二例文: 快乐来自知足快乐来自知足 快乐,是人们常说的,且每个人的心境不同,看待快乐的方式也就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到快乐呢?快乐应当来自知足。 刘禹锡居于陋室,却能以苔痕草色为乐;欧阳修仕途坎坷,却能以百姓安乐为乐;女排姑娘训练艰苦,却能以为国争光为乐所以说,人世间,快乐无处不在。 但我们却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社会的黑暗,抱怨自己的不
14、快乐。 贫穷的人抱怨自己不够富有, 富有的人却抱怨自己不够自由; 平凡的人抱怨自己不能成为大众的焦点、 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明星却抱怨自己不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平凡地生活。人,总是不断抱怨自己不曾拥有的,却从未因自己拥有的而知足。 有人说,生病就是一个不断知足的过程。当你得了感冒时,才会发现健康的时候有多美好;后来,因为生病而坐轮椅时,才发现虽然感冒,但却能站着也是好的;而后,因每日坐着而生了褥疮时,才发现其实能安稳地坐着也很悠闲;到了最后病重,清醒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才会怀念生褥疮的日子 人应学会知足,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只有知足,才会感受生活,感受生活带给你的快乐。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快乐的话
15、,那么请想一想那些还不如你的人:当你抱怨鞋子样式老土时,请写法点评写法点评 题目交代文章的中心论点。 用排比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力量。 用生病的事实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引用名言进行道理论证。 得出结论,呼应文题。 想想那些没有鞋子穿的人;当你抱怨饭菜不可口时,请想想那些没有饭吃的人;当你抱怨父母不理解你时,请想想那些没有父母的孤儿这样,你有没有知足呢?知足的你有没有快乐呢? 人应知足,才能常乐,因为快乐,来自知足。 教师总评:教师总评:文章题目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快乐来自知足”,作者在文中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理有据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观点明确,论证过程有力。 文题三例文:
16、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未必黑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似乎已经成为千古名训。然而只要细加思索,我们不难发现近墨者未必黑。 无论你是否读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但凡见过荷花的,都会被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深深打动。荷花可谓是“近墨者”了,它却冰雪晶莹,亭亭玉立,被人们千古传颂。它静静扎根在淤泥之中,却没有与其同流合污,更显风姿卓绝如皎月。可见,近墨者中不乏不黑者。 战国时的屈原,他内修朝政、 对外联齐抗秦的主张不能实现,自己又处于“腥臊并御”的环境之中,却仍然忧国忧民,宁可“固将愁苦而终穷”,也要为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上下而求索”。他的身上,就体现出近墨不黑的品质。 著名
17、文学家鲁迅先生,他虽然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而没有像其他地主那样欺压人民。 成年后他以笔代枪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 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近墨者未必黑! 那么,为什么会有近墨而不“黑”者存在呢?黑与不黑,关键在于近墨者本身的素质。荷花之所以“不黑”,在于它内在的纯洁。由此可见,近墨与否是外部环境的表面现象,而近墨者最终是否会变黑,起决定作用的,是其本身的素质,即内因起决定作用。试想,一身浩然正气者,近墨也好,近赤也罢,必定总是满身正气,使“赤者”赞叹,令“墨者”自惭。 写法点评写法点评 首段鲜明地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近墨者未必黑。
18、引用文言名句证明自己的观点。 通过列举屈原、鲁迅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分析“未必黑”的原因,重申中心论点。 然而,近墨也不乏“黑”者,近朱者也未必“赤”,其品质将黑,非“朱”“墨”所能决定。诸朝列代,奸佞小人扰乱朝纲、败坏朝政、亡国害民的,大有人在,可见,黑与不黑,关键看其本质是否黑。 教师总评:教师总评:本文由一句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展开,驳斥了“近墨者黑”的观点。文中通过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起了“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语句简洁,层次清晰,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布置五、作业布置 根据范文赏析和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本次习作并做成电子稿,然后将各组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其余同学把电子稿传到班级 QQ 空间,供大家欣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