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636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丰台区北京市丰台区 2021 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24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单位是( ) A. 牛顿 B. 焦耳 C. 瓦特 D. 开尔文 2.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3. 图 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 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 B. 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 C. 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 D.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4. 图所示的用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撬棒 B. 瓶盖起

2、子 C. 筷子 D. 核桃夹 5. 下列措施可以使蒸发变快的是( ) A.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B. 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 C. 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并放入电冰箱 D. 用扫帚把洒在地上水向四周扫开 6. 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7. 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人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 人将货物从地面拉到高处 C. 人用力推车没有推动 D. 人搬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8.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 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 夏天的清展,草地上

3、出现露珠 C. 秋天的早展,出现大雾 D. 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9.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10.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 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唯一方法 C. 同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也一定增加 D. 双手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11. 某同学去超市购物,他在从一层到二层的过程中,站立在自动人行道上,并随自动人行道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该同学上楼的过程中,下列

4、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能增加 B. 重力势能增加 C. 机械能守恒 D.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2. 如图所示,某同学把同一货箱分别沿斜面 AC、BC 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推上同一辆货车。甲图中推力 F1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为 W1和 P1;乙图中推力 F2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为 W2和 P2。已知 ACBC,不考虑斜面的摩擦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W1W2,P1P2 B. W1W2,P1=P2 C. W1=W2,P1=P2 D. W1=W2,P1P2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

5、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6 6 分,每分,每小题小题 2 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选项全选对的得 2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1 分,有错选的不得分)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人的正常体温为 40C B. 冰是一种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C.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人们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4. 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两种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6、是( ) A. 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B. 加热相同的时间,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 C. 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 D. 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15. 某同学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 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 v/cm 22 24 30 38 60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 B. 当 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当 u=40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7、的 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50cm处向距凸透镜 20cm处移动,像会逐渐变小 三、实验解答题(共三、实验解答题(共 28 28 分,分,16 16 题题 6 6 分,分,1717、2121、22 22 题各题各 3 3 分、分、1818、19 19 题各题各 4 4 分、分、20 20 题题5 5 分)分) 16. (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C。 (2)如图所示,OB是以 O点为支点的杠杆,F 是作用在杠杆 B端的力。图中线段 AB 与力 F 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 OAAB。线段_表示力 F的力臂。 (选填“OA”或“AB”) (3)如图所示,MM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AO为入射光

8、线,NN为法线,则入射光线 AO的折射光线将大致沿着_方向射出。 (选填“OB”或“OD”) 17.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他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 端调节; (2)杠杆水平平衡后,他在杠杆 B 点悬挂了三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他应在A 点挂_个相同的钩码; (3)如果取下 A 点的钩码,在 A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则_(选填“能”或“不能”)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18.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9、,当水温升到 89时,某同学开始计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 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min。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 1min,则水的温度是_,推断的依据是_。 (3)实验时水面上方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 (选填“高”或“低”) 19. 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同学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选择一种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钩码总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1 0.6

10、0 2 0.3 0.6 67% 2 0.9 0.2 0.4 0.6 75% 3 1.2 0.2 0.5 0.6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实验中所选择的是_(选填“甲”或“乙”)滑轮组。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第 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 (4)分析三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 20. 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 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

11、笔向 O点发出一束光 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 OB方向射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_。 (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 (2)红色激光 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_的位置。 (3)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 (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该同学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 AO 与 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 AO与 ON 的夹角、OB 与 ON的夹角。该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_是否有关。 21. 某同学计划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和一把刻度

12、尺“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关系”,平面镜与水平纸面垂直,A和 B是两个形状完全相同但高度可以调节的伸缩杆,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伸缩杆 A 调到适当高度,用刻度尺测量其高度为 h,记录在表格中。 将伸缩杆 A 放在平面镜前 5cm处,将伸缩杆 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 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 B 与 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此时 B的高度为 H,记录在表格中。 将伸缩杆 A 放在平面镜前 10cm处,将伸缩杆 B放到平面镜另一侧,调节 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 B与 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此时 B 的高度为 H,记录在表格中。 多次改变伸缩杆 A到平面

13、镜的距离,仿照步骤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该同学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 (2)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 (3)改正问题后该同学重新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 ) 22. 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同学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弹簧弹性势能大小可能与弹簧的弹性形变量成正比”; 猜想二:“弹簧弹性势能大小可能与弹簧的弹性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弹簧套在光滑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刻度尺与杆平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读出其上端对应刻度尺的高度为 h0,记录数据。 将中

14、间有孔的小铁块套在光滑竖直杆上放于弹簧上端,并竖直向下按压小铁块,读出此时弹簧上端对应刻度尺的高度为 h1,记录数据。 释放小铁块使弹簧恢复原长,当小铁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读出小铁块下端对应刻度尺的高度为 h2,记录数据。 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仿照步骤和,记录数据,并计算弹簧的形变量 l、形变量的平方 l2 和小铁块上升的距离 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 l=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 (2)小铁块上升的距离 h可以间接反映弹簧的_大小。 (3)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做出 hl和 hl2的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同一个弹簧,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_成正比。

15、四、科普阅读题(共四、科普阅读题(共 4 4 分)分) 23. 阅读虹与霓回答题。 虹与霓 雨过天晴,我们在天空中有时能看到一条彩色的圆弧形光带,其色彩排列为外红内紫,这种彩弧称为虹。有时在虹的外侧,还会同时出现一条较暗的圆弧形光带,这是副虹,通常称为霓。 实际上虹与霓都是由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 太阳光进入水滴, 先折射一次, 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如图甲所示。由于各种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会发生色散现象,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不同的色光经过水滴的折射和反射,最终射出时红光的角度比紫光更陡,由于我们看到的红光是处于彩虹顶部的水滴射出的,因此红

16、光在虹的最外侧,紫光在最内侧,其他色光在它们中间。 而霓与虹不同,它是太阳光经过水滴的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形成的,如图乙所示。因为紫光最终射出时的角度比红光更陡,所以霓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由于太阳光在水滴中多反射一次能量损失较多,因此霓比虹暗得多,一般不容易被观察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虹与霓都是由_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 (2)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会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现象。 (3)不同颜色的光经过水滴后偏折程度_。 (选填“相同”或者“不同”) (4)根据文中内容,请你说出虹与霓的不同之处:_。 (说出一条即可) 五、计算题(共五、计算题(共 8 8

17、分,分,24 24 题题 3 3 分,分,25 25 题题 5 5 分)分) 24. 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优点。如图所示,某新能源汽车在 20s 内沿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了 600m,已知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在水平方向产生的牵引力为 1200N。求: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25. 图是某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利用滑轮组用竖直向下的拉力 F提升物体 A的示意图。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0%,工人将物体 A 匀速竖直提升 10m,拉力 F做的功为 5000J,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求: (1)滑轮组提升物体 A所做的有用功; (2)动滑轮的重力。 北京市丰台区北京市

18、丰台区 2021 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24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 A. 牛顿 B. 焦耳 C. 瓦特 D. 开尔文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为了纪念焦耳对物理学做出的突出贡献,把功和能量的单位命名为焦耳。 故选 B。 2.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

19、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详解】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故选 C。 3. 图 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 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 B. 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 C. 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 D.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 A符合题意; 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 B不符合题意; C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C不符合题意;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 图所示的用具中,在

20、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撬棒 B. 瓶盖起子 C. 筷子 D. 核桃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撬棒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动力小于阻力,故是省力杠杆,故 A 不符合题意; B瓶盖起子,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动力小于阻力,故是省力杠杆,故 B 不符合题意; C筷子,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故是动力大于阻力,故是费力杠杆,故 C符合题意; D核桃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动力小于阻力,故是省力杠杆,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 下列措施可以使蒸发变快的是( ) A.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B. 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 C. 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并放入电冰箱 D. 用扫帚把

21、洒在地上的水向四周扫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通过减慢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蒸发,故 A不符合题意; B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减慢了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蒸发,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并放入电冰箱即减慢了空气流动也降低了温度,使蒸发变慢,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四周扫开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6. 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吸气冲程、排气冲程都是消耗机

22、械能的冲程,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7. 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人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 人将货物从地面拉到高处 C. 人用力推车没有推动 D. 人搬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是有力无距离,所以人对石头没有做功,故 A不符合题意; B人将货物从地面拉到高处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因此人对货物做了功,故 B符合题意; C人用力推车没有推动,人给了车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人对车没有做功,故 C不符合题意; D人搬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人给箱子

23、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垂直,因此人对箱子没有做功,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 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 夏天的清展,草地上出现露珠 C. 秋天的早展,出现大雾 D. 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根据我们对于物态变化的了解进行分析。 【详解】A雪的熔化,是雪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要吸热,故 A 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故 B 不符合题意;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故 C 不符合题意; D霜是由空气中的

24、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近视眼光会聚在视网膜前,纠正时佩戴凹透镜,远视眼光会聚在视网膜后,纠正时佩戴凸透镜,根据上图可知,甲和丙符合题意。 故选 A。 10.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 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唯一方法 C. 同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也一定增加 D. 双手摩

25、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故 A 错误; B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故 B错误; C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故 C 错误; D双手摩擦生热时克服摩擦力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 D正确。 故选 D。 11. 某同学去超市购物,他在从一层到二层的过程中,站立在自动人行道上,并随自动人行道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

26、。该同学上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能增加 B. 重力势能增加 C. 机械能守恒 D.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同学匀速上楼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故 A错误; B该同学匀速上楼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故 B正确; C因为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所以机械能增大,即机械能不守恒,故 C错误; D如果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但该同学上楼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因此不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 D错误。 故选 B。 12. 如图所示,某同学把同一货箱分别沿斜面 AC、BC 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推

27、上同一辆货车。甲图中推力 F1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为 W1和 P1;乙图中推力 F2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为 W2和 P2。已知 ACBC,不考虑斜面的摩擦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W1W2,P1P2 B. W1W2,P1=P2 C. W1=W2,P1=P2 D. W1=W2,P1P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利用斜面推动箱子时有用功等于克服箱子重力做的功,有用功可表示为 WGh有 因为箱子重力一定,竖直高度相同,所以利用两个斜面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因为不考虑斜面的摩擦和空气阻力,所以额外功为 0,此时总功等于有用功,因为有用功相同,所以总功相同,根据功的公式,箱子受到

28、的推力可表示为 WFs总 因为总功相同, ACBC,所以甲图中的推力小于乙图中的推力,因为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根据公式PFv可知,甲图中推力的功率小于乙图中推力的功率。 故选 D。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6 6 分,每分,每小题小题 2 2 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2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1 分,有错选的不得分)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人的正常体温为 40C B. 冰是一种晶体,

29、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C.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人们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 37C左右,故 A 错误;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是一种晶体,故 B正确; C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粽子的分子会进入到空气中,人们能闻到粽子的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 C 正确;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了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 D 正确。 故选 BCD。 14. 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规格相同的

30、电加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两种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B. 加热相同的时间,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 C. 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 D. 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当不计热量损失时,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加热器放出的热量,而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取决于加热时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故 A正确; B 由图可知, 加热相同的时间, 甲的末温高于乙的末温, 因为初温相同, 所以甲升高的温度多, 故 B 错误; C由图可知,当甲和乙升高相同

31、的温度时,乙加热的时间更长,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故 C错误; D由图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乙的温度变化小,根据公式Qcm t可知,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故 D 错误。 故选 A。 15. 某同学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 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 v/cm 22 24 30 38 60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 B. 当 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当 u=40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32、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50cm处向距凸透镜 20cm处移动,像会逐渐变小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等于两倍的焦距,根据表格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等于 30cm,所以焦距等于 15cm,故 A正确; B当 u=25cm时,因为焦距是 15cm,所以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应用是投影仪不是放大镜,故 B错误; C当 u=40cm时,因为焦距是 15cm,所以此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 C正确; D把物体从

33、距凸透镜 50cm处向距凸透镜 20cm处移动,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外成实像,因为物距减小,所以实像变大,故 D错误。 故选 AC。 三、实验解答题(共三、实验解答题(共 28 28 分,分,16 16 题题 6 6 分,分,1717、2121、22 22 题各题各 3 3 分、分、1818、19 19 题各题各 4 4 分、分、20 20 题题5 5 分)分) 16. (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C。 (2)如图所示,OB是以 O点为支点的杠杆,F 是作用在杠杆 B端的力。图中线段 AB 与力 F 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 OAAB。线段_表示力 F的力臂。 (选填“OA”或“AB”) (

34、3)如图所示,MM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AO为入射光线,NN为法线,则入射光线 AO的折射光线将大致沿着_方向射出。 (选填“OB”或“OD”) 【答案】 . 21 . OA . O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C,温度计的读数为 21C。 (2)2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为力臂,由图可知,OA 为力 F 的力臂。 (3)3由图可知,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是从传播速度快的介质射入传播速度慢的介质,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所以折射光线将沿 OD方向射出。 17.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

35、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他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 端调节; (2)杠杆水平平衡后,他在杠杆 B 点悬挂了三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他应在A 点挂_个相同的钩码; (3)如果取下 A 点的钩码,在 A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则_(选填“能”或“不能”)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答案】 . 右 . 2 . 不能 【解析】 【详解】 (1)1 由图甲可知, 杠杆的右端上翘,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2设一个钩码为 G,一格的长度为 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36、323GLnGL 解的 n=2,故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应在 B 点悬挂两个钩码。 (3)3如果在 A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产生的效果是顺时针,B 点的钩码力与力臂的乘机产生的效果也是顺时针,不能够使杠杆保持水平。 18.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89时,某同学开始计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 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min。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 1min,则水的温度是_,推断的依据是_。 (3)实验

37、时水面上方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 (选填“高”或“低”) 【答案】 . 5 . 99 . 水沸腾后温度不变 . 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把水从 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即到第 5min,共需要 5min。 (2)23据图所知,已经沸腾了,沸腾后水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故为 99;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4水的沸点为 99,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故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19. 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同学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选择一种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钩码总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38、s/m 机械效率 1 0.6 0.2 0.3 0.6 67% 2 0.9 0.2 0.4 0.6 75% 3 1.2 0.2 0.5 0.6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实验中所选择的是_(选填“甲”或“乙”)滑轮组。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第 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 (4)分析三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 【答案】 . 匀速 . 甲 . 80% . 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中为了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利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该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39、。 (2)2根据表中的数据当钩码移动 0.2m时,弹簧测力计需要拉动 0.6m,说明有三段绳子拉着动滑轮,所以选择的实验装置是甲。 (3)3第 3 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1.2N 0.2m80%0.5N 0.6mWGhWFs有总 (4)4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动滑轮重力一定,当所提升物体重力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20. 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 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 O点发出一束光 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 OB方向射出。请回答下

40、列问题: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_。 (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 (2)红色激光 ON作用是为了显示_的位置。 (3)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 (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该同学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 AO 与 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 AO与 ON 的夹角、OB 与 ON的夹角。该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_是否有关。 【答案】 . 显示光路 . 法线 . 在同一平面内 . 入射角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使光路

41、更加明显,显示光路。 (2)2因为 ON经过入射点 O 垂直于镜面,所以 ON就是法线的位置。 (3)3缓慢转动圆台,看到三束光能够重合,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4 AO与 ON 的夹角是入射角,OB与 ON 的夹角是反射角,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21. 某同学计划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和一把刻度尺“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关系”,平面镜与水平纸面垂直,A和 B是两个形状完全相同但高度可以调节的伸缩杆,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伸缩杆 A 调到适当高度,用刻度尺测量其高度为 h,记录在表格中。 将伸缩杆 A

42、放在平面镜前 5cm处,将伸缩杆 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 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 B 与 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此时 B的高度为 H,记录在表格中。 将伸缩杆 A 放在平面镜前 10cm处,将伸缩杆 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 B 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 B与 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此时 B 的高度为 H,记录在表格中。 多次改变伸缩杆 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该同学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 (2)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 (3)改正问题后该同学重新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 ) 【答案】 . 物体的高度

43、. 没有改变物体的高度多次实验 . 次数 物体到平面镜距离 s/cm 物体高度 h/cm 像的高度 H/cm 1 2 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该同学想要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关系,所以自变量是物体的高度。 (2)2该同学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关系,但只改变了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物体的高度,这样只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实验中要记录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高度、像的高度,如下表所示: 次数 物体到平面镜距离 s/cm 物体高度 h/cm 像的高度 H/cm 1 2 3 22. 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同

44、学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弹簧弹性势能大小可能与弹簧的弹性形变量成正比”; 猜想二:“弹簧弹性势能大小可能与弹簧的弹性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弹簧套在光滑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刻度尺与杆平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读出其上端对应刻度尺的高度为 h0,记录数据。 将中间有孔的小铁块套在光滑竖直杆上放于弹簧上端,并竖直向下按压小铁块,读出此时弹簧上端对应刻度尺的高度为 h1,记录数据。 释放小铁块使弹簧恢复原长,当小铁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读出小铁块下端对应刻度尺的高度为 h2,记录数据。 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仿照步骤和,记录数据

45、,并计算弹簧的形变量 l、形变量的平方 l2 和小铁块上升的距离 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 l=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 (2)小铁块上升的距离 h可以间接反映弹簧的_大小。 (3)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做出 hl和 hl2的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同一个弹簧,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_成正比。 【答案】 . h0h1 . 弹簧的弹性势能 . l2 【解析】 【分析】 【详解】1弹簧的形变量等于弹簧的原长与被压缩后的长度之差,所以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 l= h0h1。 2实验中将弹簧压缩,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释放小铁块,弹簧将小铁块向上弹起,弹簧

46、的弹性势能转换为铁块的重力势能,使铁块上升,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小铁块上升的距离越大,所以小铁块上升的距离 h 可以间接反映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 3分析甲、乙两图可知,乙图为正比例函数图像,乙图中两个变量成正比,由此得出结论:同一个弹簧,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l2成正比。 四、科普阅读题(共四、科普阅读题(共 4 4 分)分) 23. 阅读虹与霓回答题。 虹与霓 雨过天晴,我们在天空中有时能看到一条彩色的圆弧形光带,其色彩排列为外红内紫,这种彩弧称为虹。有时在虹的外侧,还会同时出现一条较暗的圆弧形光带,这是副虹,通常称为霓。 实际上虹与霓都是由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 太阳光进入水滴,

47、先折射一次, 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如图甲所示。由于各种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会发生色散现象,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不同的色光经过水滴的折射和反射,最终射出时红光的角度比紫光更陡,由于我们看到的红光是处于彩虹顶部的水滴射出的,因此红光在虹的最外侧,紫光在最内侧,其他色光在它们中间。 而霓与虹不同,它是太阳光经过水滴的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形成的,如图乙所示。因为紫光最终射出时的角度比红光更陡,所以霓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由于太阳光在水滴中多反射一次能量损失较多,因此霓比虹暗得多,一般不容易被观察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虹与霓都是

48、由_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 (2)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会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现象。 (3)不同颜色的光经过水滴后偏折程度_。 (选填“相同”或者“不同”) (4)根据文中内容,请你说出虹与霓的不同之处:_。 (说出一条即可) 【答案】 . 折射 . 色散 . 不同 . 红光在虹的最外侧,紫光在最内侧,而霓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霓比虹暗得多)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当光照到水滴时,因为水滴是透明的,所以在水滴表面即能发生反射也能发生折射,虹与霓都是由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 (2)2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会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3)3因为水滴

49、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能力不同,所以会发生光的色散。 (4) 4由材料可知, 红光在虹的最外侧, 紫光在最内侧, 而霓的外侧是紫色, 内侧是红色; 霓比虹暗得多。 五、计算题(共五、计算题(共 8 8 分,分,24 24 题题 3 3 分,分,25 25 题题 5 5 分)分) 24. 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优点。如图所示,某新能源汽车在 20s 内沿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了 600m,已知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在水平方向产生的牵引力为 1200N。求: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答案】43.6 10 W 【解析】 【分析】 【详解】牵引力做的功为 51200N 600m7

50、.2 10 JWFs 牵引力的功率为 547.2 10 J3.6 10 W20sWPt 答: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为43.6 10 W。 25. 图是某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利用滑轮组用竖直向下拉力 F 提升物体 A的示意图。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0%,工人将物体 A 匀速竖直提升 10m,拉力 F做的功为 5000J,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求: (1)滑轮组提升物体 A所做的有用功; (2)动滑轮的重力。 【答案】 (1)4500J; (2)50N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轮组提升物体 A所做的有用功为 90% 5000J4500JWW有总 (2)因为不计绳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