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淮安地区江苏省淮安地区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一、单项选择(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222 分。 )分。 ) 1. 有人说:“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面对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向父母和老师求助 B. 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温暖中放松自己 C. 消极处理,祈祷青春 D. 学会自我调节,如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 2.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误导大众信息,例如“吃大蒜可以杀灭新冠病毒”、“抽
2、烟、喝酒能预防新冠肺炎”等,随后经专家证实均为谣言。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中要( ) A. 培养批判精神 B. 彻底排斥网络信息 C 一味追求独特 D. 完全接纳他人意见 3. “人独处时谨慎不苟。”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不要独处,尽量与外界沟通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A. B. C. D. 4.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下列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 A. 害羞 B. 快乐 C. 内疚 D. 厌恶 5. “怒中之言,必有泄漏”这句话说明( ) A.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B. 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C. 我们
3、的情绪经常发生变化 D. 情绪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6. 担任小组长的美美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她特别高兴,于是更加有干劲。美美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情感是( ) A. 正义感 B. 安全感 C. 胜任感 D. 焦虑感 7. 2020 年 1 月,河南郑州公交司机杨建欣看见一小男孩的早餐洒落一地,就把自己的早餐送给了孩子。第二天,小男孩在站台久久等候,只为递给杨建欣一份早餐。这一幕让网友直呼暖心,事例告诉我们( ) 可以用热情、行动去感染他人 要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关心他人只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回报 要传递美好情感、传递正能量 A. B. C. D. 8. 转学来的媛媛主动
4、与同学交流、合作,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她感觉生活更加充实, 自己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她感恩现在的集体。你认为媛媛感恩集体的原因有( ) 集体生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能力 集体生活有助于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在集体中,能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 每个人都是自己个性的“工程师” A. B. C. D. 9. 习近平总书记说:“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 B. 承担责任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C. 承担责任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D. 只有勇于担责才能避免受到惩罚 10.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未成
5、年人保护法,为“少年 的你”撑起法律“保护伞”。此举的目的在于( ) 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保证未成年人免受外界伤害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A. B. C. D. 11. 有位学者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要树立法律信仰,从内心尊崇法律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要将法治精神铭刻在心中,依法办事 制定法律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 A. B. C. D. 二、简析题(共二、简析题(共 3 3 题,第题,第 1212 题题 4 4 分,第分,第
6、1313 题题 7 7 分,第分,第 1414 题题 1212 分)分) 12. 写出下列图片分别体现了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中的哪一保护。 图 1 图 2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各地学生纷纷返校复课。某校七年级(2)班正在举行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以下是班会的部分内容,请你参与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班主任解读学生一日常规。 学生在返校或回家途中,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须全程戴好口罩。学生到校后,在教室上课也必须戴好口罩。 (1)小冀认为全天戴口罩一点都不自在,心里十分不情愿。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 疫情防控需要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冀被大家一致同意推选为卫生
7、监督员,但他认为做卫生监督员太辛苦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休息时间,而且还容易得罪人。于是,他找到班长,极力推辞 (2)如果你是班长,你会跟小冀讲哪些道理? 1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自 2021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材料二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材料三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个特征?此外,法律还有哪些特征? (2)结合材料二
8、,分析法律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3)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青少年应该怎样为民法典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苏省淮安地区江苏省淮安地区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一、单项选择(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222 分。 )分。 ) 1. 有人说: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面对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向父母和老师求助 B. 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温暖中放松自己 C. 消极处理,祈祷青春 D. 学会
9、自我调节,如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调试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ABD:依据教材知识,调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我们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还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故 ABD 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这是消极被动的做法,不利与自身的成长,故 C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2.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误导大众的信息,例如“吃大蒜可以杀灭新冠病毒” 、 “抽烟、喝酒能预防新冠肺炎”等,随后经专家证实均为谣言。这启示我们青少年
10、在生活中要( ) A. 培养批判精神 B. 彻底排斥网络信息 C. 一味追求独特 D. 完全接纳他人意见 【答案】A 【解析】 【详解】面对网络上出现许多误导大众的信息,青少年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批判精神,A 说法正确。B 错误,忽略了网络的积极影响。CD 错误,思维独立不是一味追求独特,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故选 A。 3. “人独处时谨慎不苟。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不要独处,尽量与外界沟通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止于至善的认识和理解。 :慎独,作为中
11、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故说法正确; :这与现实实际不符,故排除; :这与慎独无关,故与题不符; 4.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下列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 A. 害羞 B. 快乐 C. 内疚 D. 厌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绪的类型。 ABCD:依据教材知识,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B 是基本的情绪,故符合题意;
12、AC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5. “怒中之言,必有泄漏。 ”这句话说明( ) A.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B. 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C. 我们的情绪经常发生变化 D. 情绪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调控情绪的必要性的理解。 D:题文中,“怒中之言,必有泄漏。”这句话意思是人在愤怒中容易情绪失控,情绪失控容易冲动,冲动容易脑子简单,脑子简单容易说出不该说的话。因此“怒中之言,必有泄露”意思是:愤怒的时候说的许多话,里面一定有不该让人知道的东西,这说明情绪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故 D 说法正确; AB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BC;
13、 故本题选 D。 6. 担任小组长的美美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她特别高兴,于是更加有干劲。美美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情感是( ) A. 正义感 B. 安全感 C. 胜任感 D. 焦虑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感的内容。 ABCD:胜任感,也叫做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表现出成功的行为和能力所获得的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体验。题干中王雪工作认真,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干劲更足,说明了她对自己的工作有胜任感,C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D 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7. 2020 年 1 月,河南郑州公交司机杨建欣看见一
14、小男孩的早餐洒落一地,就把自己的早餐送给了孩子。第二天,小男孩在站台久久等候,只为递给杨建欣一份早餐。这一幕让网友直呼暖心,事例告诉我们( ) 可以用热情、行动去感染他人 要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关心他人只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回报 要传递美好情感、传递正能量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认识,题文中河南郑州公交司机扬某帮助小男孩、小男孩感恩杨某的行为让网友感到暖心,表明我们可以用热情、行动去感染他人,要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要传递美好情感、传递正能量,观点正确;观点错误,关心他人不说为了物质上的回报,所以正确答案选 D。 8. 转学来的媛
15、媛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她感觉生活更加充实, 自己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她感恩现在的集体。你认为媛媛感恩集体的原因有( ) 集体生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能力 集体生活有助于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在集体中,能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 每个人都是自己个性的“工程师”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集体生活的影响。 :题文中,媛媛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这表明了集体生活对个人的影响,说明了集体生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能力;集体生活有助于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集体中,能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故说法正确; :这与题意无关,故
16、排除; 故本题选 A。 9. 习近平总书记说: “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 B. 承担责任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C. 承担责任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D. 只有勇于担责才能避免受到惩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ABC:依据教材知识,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承担责任是个人有所成就基础,承担责任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故 ABC 说法正确; D:勇于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是惩罚,故 D 说法错误; 因为本题是从错误的角度考查,故本题选 D。
17、10.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少年 的你”撑起法律“保护伞” 。此举的目的在于( ) 提高未成年人法律地位 保证未成年人免受外界伤害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题文中,我国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少年 的你”撑起法律“保护伞”。这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故说法正确; :这并不能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也不能保证未成年人免受外界伤害,故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11. 有位学者说: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
18、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要树立法律信仰,从内心尊崇法律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要将法治精神铭刻在心中,依法办事 制定法律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树立法律信仰。 :材料告诉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法律信仰,从内心尊崇法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将法治精神铭刻在心中,依法办事,故说法正确; :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故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二、简析题(共二、简析题(共 3 3 题,第题,第 121
19、2 题题 4 4 分,第分,第 1313 题题 7 7 分,第分,第 1414 题题 1212 分)分) 12. 写出下列图片分别体现了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中的哪一保护。 图 1 图 2 【答案】图 1:司法保护;图 2:学校保护。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学校组织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考点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对未成年人的哪一保护,联系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防线的知识; 第二步:有效信息: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记录封存制度司法方面的保护; 有效信息:学校举行防震减灾应急
20、疏散演练学校方面的保护; 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司法保护+学校保护。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各地学生纷纷返校复课。某校七年级(2)班正在举行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以下是班会的部分内容,请你参与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班主任解读学生一日常规。 学生在返校或回家途中,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须全程戴好口罩。学生到校后,在教室上课也必须戴好口罩。 (1)小冀认为全天戴口罩一点都不自在,心里十分不情愿。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 疫情防控需要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冀被大家一致同意推选为卫生监督员,但他认为做卫生监督员太辛苦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休息时间,而且还容易得
21、罪人。于是,他找到班长,极力推辞 (2)如果你是班长,你会跟小冀讲哪些道理? 【答案】 (1)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戴口罩成为了个人防护的基本要求之一。正确戴口罩,就好像是给自己的呼吸系统设置了一道安全“屏障”,既能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2)我们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在集体中,我们应积极承担责任,发挥自己所长;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承担责任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事,提高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某校七年级(2)班正在举行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考点考查:积
22、极防控疫情的做法、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公共参与 【小问 1 详解】 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情境中正确做法是积极戴口罩。 论据: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戴口罩成为了个人防护的基本要求之一; 论据:正确戴口罩,就好像是给自己的呼吸系统设置了一道安全“屏障”,既能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第二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本题是情境探究题,首先先提炼情境中的观点,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明确答题方向,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言简意赅。 【小问 2 详解】 第一步:本题的设问主体是班长,联系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的知识; 第二步:有效信息:小冀认为做卫生监
23、督员太辛苦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休息时间,而且还容易得罪人不能积极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要积极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在集体中,我们应积极承担责任,发挥自己所长;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承担责任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事,提高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 1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自 2021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材料二 民
24、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材料三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个特征?此外,法律还有哪些特征? (2)结合材料二,分析法律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3)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青少年应该怎样为民法典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答案】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此外,还包括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已
25、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学习宣传民法典的内容,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青少年不仅是民法典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青少年要把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要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考点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与生活
26、的关系、学会依法办事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法治意识 【小问 1 详解】 第一步:本题的设问主体是法律的特征,联系题文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有效信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和完善法律; 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得分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小问 2 详解】 第一步:本题的设问主体是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联系漫画内容; 第二步:有效信息: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的生活片段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青少年应该怎样为民法典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青少年的能力范围,联系公民与法律的知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