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3课《吆喝》课件(1)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122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3课《吆喝》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3课《吆喝》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3课《吆喝》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3课《吆喝》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3课《吆喝》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导入新课,磨剪子来哎!跄菜刀!,葫芦儿 葫芦儿冰糖多呵,阿有旧货卖脱,阿有旧格冰箱卖脱!,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 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 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内 在情感。注意语言衔接过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做生活 的有心人。,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生动幽默的语言。

2、,学习重难点,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萧乾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于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作者简介,萧乾一生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著有专著篱下集、北京城杂忆、书评研究、红毛长谈、栗子、落日,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创作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选集(10卷),译著长篇小说好兵帅克等。,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惟一的战

3、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1990年,80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萧乾、文洁若,囿( ) 招徕( ) 铁铉( ) 饽饽( ) 秫秸秆( ) 荸荠( ) 隔阂( ) 商贩( ) 吹嘘( ) 吆喝( ),读准字音,yu,li,xun,ji,h,x,bo,b,fn,yo,sh,b,q,随机应变:油嘴滑舌: 囿于: 隔阂: 吹嘘:吆喝:,词语解释,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 应付。 形容说话油滑。 局限于;拘泥于。 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 优点;夸张地宣扬。 大声喊叫(多

4、指叫卖东西、赶牲口、 呼唤等)。,音频朗读,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第二部分(第4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第三部分(第11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整体感知,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

5、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课文讲解,2、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文章开头在写法上可以说是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写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突出了叫卖者的本事:他们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正因为叫卖者的这些种种特点,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绍的各种吆喝声。,阅读第二部分(第41

6、0段) :3、学生默读课文,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第一层次(49),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第二层次(10),写一年四季的吆喝声。文章这里从两个方面写“吆喝”,作者 按时间顺序展开,一天中按从早到晚,一年 中按春夏秋冬,条理层次清晰。,4、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

7、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5、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114段)6、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 试具体说说。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如

8、:“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其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来的紫红色的果子。其三,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等;有的合辙押韵,颇为动听,如“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文章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品味语言,介绍夜晚的吆喝:“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

9、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 剩菜赏我点儿吃吧!”,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1、 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2、 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拓展延伸,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谈自己的体会。在老师的引导

10、下更多地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你认为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吆喝”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讨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本文写的是现实中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的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课堂小结,1、萧乾,蒙古族,北京人,著名_、_、_。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 _ 兼旅行记者。萧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惟一的战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 _ ”。本文选自 _ 。,记者,作家,翻译家,大公报文艺,抗战胜利者作

11、家纪念碑,北京城杂忆,课堂练习,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招徕( ) 囿( ) 钹( ) 铁铉( ) 饽饽( ) 荸荠( ) 佐料( ) 秫秸秆( ) 3、找出错误的字并改正。 合辙压韵 油嘴滑舌 隔合 荸荠 佐料随机应变 招徕 吹虚 口齿伶厉 铁铉,li,yu,b,xun,b,b q,zu,sh ji,改正:压一押 合一阂 虚一嘘 厉一俐,4、仿句练习。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前面一句的句式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穿缀,联成一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_,我们_ , _ ;友谊如_,我们_, _ 。,培育出一

12、个个五彩的花坛,彩绸,彩绸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花种,共同播种,北京的胡同我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弄堂里,刚来到北京城,那幽深的、弯弯曲曲的、瓦棱上长着青草的胡同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拓展阅读,上海的弄堂,我觉得最欠妥的就是一色的灰水泥地,隔断了与泥土的联系。北京的胡同却不是这样。胡同院子里有花,有草,有树。我有一阵子几乎每天经过西城的笔管胡同和新文化街,每次从那几棵伞盖般的古槐荫庇下走过,心中就不免涌起一种恬适的感觉。逢到夏季开一树的白花,土地上落满了纤巧的花瓣。浓郁的清香,飘荡在卖菜的小推车上,飘荡在跳橡皮筋的小妞、依杖而立的白发长者的身上,给人一种说不尽的宁静与惬意。,小

13、小的胡同,一座座四合院,似乎每一扇破旧的、刻着已无法辨认的对联的木门都是一部古老的历史,给人一种神秘感。人们每每在门前摆一张小桌,或扯闲白儿,或对弈下棋,或二胡悠扬,或京剧清唱,自有一番人间的乐趣。我有一次经过揽杆市,一家生活并不富裕的小屋主人的雅兴叫我吃惊。门前青砖上放着几十盆花卉月季、米兰、朱顶红,低矮的屋檐下一溜排开竟有六七只竹丝鸟笼,雕以花纹,曲线弯得那么有神韵的青铜鸟笼钩,仿佛音乐的滑音一般,给人一种和谐的美。黄雀、画眉、红蓝靛颏吟唱其间,不知忧愁为何事。,我喜欢北京的胡同,因为它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一种爱。灰墙,青瓦,默默的小石狮。斑驳的古老的木门,一切似乎是那么平淡而无奇,然而你推

14、开门一走进去,拐过影壁,你立时会被一种难以名状的、似乎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温暖所包围。“大哥,您来了,有日子没见啦。”他们在房门外火炉上用被煤烟熏燎得漆黑的小壶烧水,冲上一杯碎末子茉莉花茶。炕桌上一放,别提有多美了,仿佛谁都是你亲爱的大爷、大娘、兄弟姐妹,一个暖融融的家。,别瞅着那墙、那门、那屋不起眼,那儿还真格的有大学问的人哪。每当我遇到莎士比亚的难题,费解的中国古典散文,查字典也无法晓其意的拉丁文,到胡同里一走,遇到的总是一个个亲爱的长者,知识渊博而不骄矜,谦逊而敦厚。或饮酒,或品茶,或小坐纵论天下,即使在梦中也忘不了那静静地谛听胡同里轻弹的蛩音的时光。,就这样,胡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每次出国回来,我每每是怀着一颗急迫的心到胡同里去走一走,瞧瞧那一座座住满人的、在院子里接水的大杂院,那依胡同墙而建的湫隘的小房,那窄得只能走一人。,一辆车的小道,听听大娘悠远的京音,那孩子的咿咿呀呀,这一切是多么的可亲。逢到我愁闷、忧郁难遣的时候,漫步于胡同的幽远之中,望着那古老的笔管。,一、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所代表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总体上充满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哪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研讨与练习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鲁教版(五四制)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