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O**** 文档编号:209832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后提能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8 课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要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这一战略后来被称为(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约东扩 【答案】B 【解析】注意时间“1947 年”和人物“杜鲁门”,可知这一战略是“杜鲁门主义”,故选 B 项。 2“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C 【解析】由“经济上”“控制西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故选 C 项。 3.1962 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这次危机反映出( ) A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 B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C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答案】B 【解析】由“肯尼迪”“赫鲁晓夫”“不再进攻古巴”可知是古巴导弹危机,由古巴导弹危机的最终结果可以看出,美苏双方相互妥协,避免战争,进行冷战,体现了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故选 B项。 4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 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 “周恩来

3、是我去时候的敌人, 回来时候的朋友。 ”其改变是因为周恩来主张( ) A和平共处不称霸 B求同存异谋发展 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求合作 【答案】B 【解析】根据“万隆会议”“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可知,万隆会议初期,中国与参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后,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故选 B 项。 5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 世纪 50 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战争

4、【答案】C 【解析】 根据“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20 世纪 50 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5 年华约建立,与 1949 年建立的北约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故 C 项正确。 6.20 世纪 50 年代, 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 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 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由此可知( ) A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说明 1

5、960 年美国态度的转变主要是与 20 世纪 50 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有关,故选 C 项。 7(2020 黑龙江漠河高一联考)日本外务省 1991 年版外交蓝皮书指出:“日本已能对有关国际秩序的所有问题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必须在亚太稳定与发展方面起到中心作用。”这表明日本( ) A成为世界头号霸主 B拥有国际问题否决权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主导亚洲稳定与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起到中心作用”说明日本在亚太地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 C 项正确。 8帕尔默指出:“在 1991 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 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 )

6、 A苏联解体 B北约东扩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 1991 年”“不流血的革命”“毁灭了 1917 年十月革命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 1991 年苏联解体,故 A 项正确;北约东扩是从 1993 年开始的,排除 B 项;东欧剧变是 1989 年,排除 C 项;两德统一是 1990 年,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

7、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19451952) 材料二 进入(20 世纪)60 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 1968 年 6 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 1 335 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 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 58%,其中约 583 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 75%。 摘编自刘会

8、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影响:实现了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民主制度的稳定; 推动了西欧的一体化;树立了美国的“大国形象”;维护了美国国内经济的繁荣;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苏联和社会主义的扩张。 (2)变化:以西欧为主转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原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西欧实力的增强;与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的需要。 【选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美国人继续敦促德国加入北约,法国人以一项计划作为回应,它将

9、避免创立一支独立的德国军队,而是会将德国人纳入一支在北约总体权威之下的有共同制服、共同预算、共同军备和共同领导的超国家军队。这表明( ) A法、德之间的恩怨尚未化解 B美、法两国在德国问题上分歧严重 C北约的建立源自美国的推动 D北约建立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的和平 【答案】D 【解析】法国人的计划意在形成对德国的制约,从而起到了维护西欧稳定的作用,故 D 项正确;20 世纪 50 年代,法、德之间的恩怨已经化解,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美、法两国在德国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但不至于严重,排除 B 项;材料只是涉及美国人继续敦促德国加入北约,没有反映北约建立的缘由,排除 C项。 2 1961 年,赫鲁晓

10、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答案】C 【解析】 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 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 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 C 项正确。 3有学者指出在杜鲁门主义之下,“美国战后对外进行干涉的整个历史,进一步证明了这项原则。在每一个例子中,都是在反共产主义这个广泛旗帜之下

11、把干涉说成是有道理的,然后再加上几条根据战略和经济需要提出的更具体的理由”。该学者旨在强调( ) A杜鲁门是美苏冷战的真正挑起者 B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C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 D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答案】B 【解析】这位学者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进行的干涉,是“在反共产主义这个广泛旗帜之下把干涉说成是有道理的”,揭示了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探讨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实质,而不是冷战爆发的原因,排除 A 项;本题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分析杜鲁门主义与冷战进程的关系,排除 D 项。 4在美国

12、拍摄的电影中,1948 年的铁幕之后反映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统治下的“罪恶”。这反映了( ) A政治形势影响电影发展 B电影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 C政治题材电影成为主流 D美国政治宣传方式多样化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美国的铁幕之后电影主题明显受到反苏反共思潮影响,宣扬西方民主自由,故 B 项正确;题干中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影响电影主题,而非政治形势,排除 A 项;题干无法说明政治题材电影在当时成为主流,排除 C 项;题干不能说明政治宣传方式的多样化,排除 D 项。 5 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

13、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 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华约是针对北约而成立的,是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故 A 项正确。 6.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开始“有限武装扶华”,向中国出售军用设备。但同时,卡特政府认为,如何按照美国的国家意志来约束中国的发展,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战略任务乃至世纪挑战”。这反映出( ) A美国对华政策带有实用主义色彩 B美国国家实力遭到巨大的削弱 C美国外交政策不再看重意识形态 D经济“滞胀”促使美国战略收缩 【答案】A 【解析】20 世

14、纪 80 年代美国“有限武装扶华”是出于美国争霸的现实考虑,美国依然想按照自身意志来约束中国发展,又显示出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带有实用主义色彩,故 A 项正确,C项错误;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实力受到日本、 欧洲和苏联的制衡, 影响力有所下降, 但“遭到巨大的削弱”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题干内容未体现美国战略收缩,故 D 项错误。 7.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美国一贯鼓吹西欧“一体化运动”,主张“政治统一”“军事统一”和“经济统一”,因而也赞同舒曼计划。该计

15、划( ) A标志着法德两国最终和解 B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一部分 C直接促成了欧共体的建立 D奠定了欧洲联合自强的基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舒曼计划是在美苏两极对峙情况下产生的,舒曼计划奠定了欧洲联合自强的基础, 故 D 项符合题意; 舒曼计划利于法德和解, 排除 A 项; 舒曼计划与马歇尔计划无关,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复兴欧洲经济计划,排除 B 项;欧共体建立时间是 1967 年,排除 C 项。 8某国际组织规定加入时必须具备以下五项条件:“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

16、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这一国际组织( ) A正式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促进和带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 C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D创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奉行的原则是“非集团和不结盟”。结合材料“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可知指的是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故 C 项符合题意;“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排除 A 项;不结盟运动与欧洲政治一体化无关,排除 B 项;2001 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中俄两国始创的

17、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杜鲁门和他的助手看来,苏联被沙皇扩张传统所驱使,破坏了战时同盟协议,要向美国和西方社会发动战争,破坏它们的社会稳定和固有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杜鲁门政府根据主观臆造的苏联威胁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是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材料二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

18、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分析美国挑起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学者指责苏联挑起冷战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苏联在欧洲扩张所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一、二在冷战起源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据此展开基于历史证据的研究性学习,如何才能探寻到冷战起源的真相?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变化:从同盟走向对抗。 原因:美国领导人对苏联的猜疑和误解。 (2)依据:苏联在东欧扩张领土。 措施: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推行杜鲁门主义。 (3)看法:多渠道收集可靠史料作为证据证明观点;运用史料证据论证观点,要论从史出,言而有据;勇于质疑观点,寻找史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