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名句默写(含答案)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08492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名句默写(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名句默写(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名句默写(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名句默写(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名句默写(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名句默写名句默写 32、 屈原列传屈原列传 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翻译划线的句子) 屈平疾(疾( )王听之不聪也, 之 ( )明也, 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愁 ( )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穷( )则 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 ( )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间( )之,可谓穷矣。信信( )而见见( )疑,忠而而( )被

2、( )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 ( )自怨生也。 好色而不 ( ) , 怨 ( )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 ,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 ( )世事。明明( ) 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 ( ) , ( ) 不 ( ) 见。 其文 ( ) , 其辞 ( )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 ( )极大,举类 ( )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称( )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 ) 污泥之中,蝉 于浊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 ( ) , ( )然泥而不 ( )者也。推推( )此志也,虽虽 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译文:_ _ _ _ _ 二、情境句默写二、情境句默写 1.在屈

3、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 。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

4、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 。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 屈原列传节选 中, 司马迁对 诗经 里的 国风 和 小雅 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 8.在 屈原列传节选 中, 司马迁分析了屈原 离骚 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 , ”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 。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11.我们读屈原的离

5、骚 ,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 , 。 14.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 。” 15.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 , , , 。” 16.离骚的内容是“ , , 。” 17.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 。” 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纠错识记

6、_ _ _ _ 33、 过秦论过秦论(贾谊) 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翻译划线的句子) 秦孝公据 ( )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 )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 ( )没,惠文、武、昭襄 ( )故业。 ( )遗策,南取汉中,西举举( )巴蜀,东割 ( )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弱( )秦,不爱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 ( )

7、缔交,相与为一一( )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从离横,兼韩、魏、燕、赵、齐、楚、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 ( )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绥、翟景、苏厉、乐毅之 ( )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 ( )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叩( )关而攻秦。秦人开关 ( )敌,九国之师, ( ) ( )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 ( )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 (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因( )

8、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享国( )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 ( ) 六世之余烈, ( ) 长策而 ( ) 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 )至尊而制六合六合( ) ,执敲扑以鞭 ( )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 ,委命 (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 )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 ( ) ; ( )名城, 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销锋 ( ) , 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践 ( )华为城,因因( )河河( )

9、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信( )臣精卒, ( )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 余威震于始皇。 然而陈涉, ( ) 绳 之子, ( ) 之人, 而 ( )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 )行伍之间,而 ( )起阡陌之中,率 ( )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 ( )粮而 ( )从,山东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若( )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10、;锄耰棘矜,非 ( )于钩戟长铩也; ( )之众,非抗抗( )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 ( )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 )长 ( )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万乘( )之权, ( )八州而朝朝( )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 ( ) ,身死人手,为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译文:_ _ _ _ _ 二、情境句默写二、情境句默写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 (南方)“ , ”。 (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

11、百余里。 2.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文中“ , ”,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突显他政治上功业的两句是“ , ”。 5.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 , ”。 6.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数量少、不堪一击的两句是“ , ”。 7.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简陋的两句是“ , ”。 8.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 ”。 9、文中“ , ”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

12、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10、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 , 。 11.文中“ , , ”三句极言陈涉出身贫寒,地位卑贱。 12.贾谊用“ , , , ”短短四个句子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13、 过秦论运用对比手法,说明陈涉起义军的武器不过农具和木棍,士兵的身份更是一般,有关句子是: , ; , 。 14、作者用“ , , , ”寥寥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15、文章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 , , 。 16.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

13、于: 。 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 _ _ _ _ 34、 伶官传序伶官传序(欧阳修) 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翻译划线的句子)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庄宗之所以所以(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 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其( )无忘 (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从事( )以一 (

14、)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 )之。 ( )其系系燕父子以 ( ) , (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 )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 ,何何( )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 ( )? ( )本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 ( )? 书曰:“满招 ( ) ,谦 益。”忧劳可以兴国, ( )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 (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为( )天下笑。 ( )祸患常积于 ( ) ,而智勇多困

15、于所 ( ) ,岂 ( )伶人也哉! 译文:译文:_ _ _ _ _ 二、情境句默写二、情境句默写 1.欧阳修提出了“盛衰之理, , ”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2.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中, 欧阳修在引 尚书 中的话作答时, 顺势从中引申出“ , ”的道理。 3.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 , ”的经验教训。 4.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 _ _

16、_ _ 35、 燕歌行燕歌行(高适) 一、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翻译划线的句子) 汉家 ( )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 ( ) 。 ( )金 ( )鼓下 关, ( ) ( )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 ( ) ,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 条极边土, 胡骑 ( )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 , 美人帐下 歌舞! 大漠 ( )秋塞草 ( ) ,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 ( )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 辛勤久, 玉 ( )应啼 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 北空回首

17、。 边庭 ( )那可度, 绝域 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 顾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二、情境句默写二、情境句默写 1燕歌行中写将士出征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的两句是 , 。 2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 燕歌行中采用视听结合,表现军容整齐的两句是 , 。 4 燕歌行中表现边塞荒凉,孤城寂寞战斗艰苦的两句是: , 。 5 燕歌行中“ , 。”写出了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

18、纠错识记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 _ _ _ _ 36、 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 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翻译划线的句子) 吴丝蜀桐 ( )高秋(高秋( ) ,空山凝云 ( )不流。 江娥啼竹 女愁,李凭中国中国( )弹 。 昆山玉碎凤凰叫, 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 冷光,二十三丝动 。 女娲 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 ,老鱼跳波 舞。 吴 不眠 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情境句默写二、情境句默写 1、 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2

19、、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 , 。 3、 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 , 。 , 。 4、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5、 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的一句是 。 6、 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一句是 。 7、 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句子是 , 。 8、 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9、 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 ”;乐声感物至深,致使“ ”

20、。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且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 _ _ _ _ 37、 锦瑟锦瑟 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翻译划线的句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 思华年。 庄生 梦迷蝴蝶, 帝春心托杜 。 海月明 有泪, 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 成追忆,只是当时 然。 二、情境句默写二、情境句默写 1、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 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21、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 锦瑟用典的四句诗是: , 。 , 。 4、锦瑟 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 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 _ _ _ _ 38、 书愤书愤(陆游) 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翻译划线的句子) 早岁 知 事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 ,铁马秋风大 关。 上

22、长城 自许,镜中 已先 。 出师一表真 ,千 谁 伯 间。 二、情境句默写二、情境句默写 1、“ , ”,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 。 3陆游曾用“ , 。”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4.诗人用典明志并表现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悲怆的语句: , 。 5.诗人常借缅怀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如陆游在 书愤 中写道: “ , 。 ” 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三、同位互评,自我校对,纠错识记 _ _ _ 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 3232屈原列传屈原列传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邪

23、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6.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7.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8.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9.其文约,其辞微 10.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1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6.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7.其文约,其辞微 3333过秦论 (过秦论 (贾谊)

24、33 过秦论 1.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 象郡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5.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6.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 7.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8.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9、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0、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4、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

25、年矣 15、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4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3535燕歌行 (燕歌行 (高适) 1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2战士军长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5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3636 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 3、梦入神山教神

26、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5、昆山玉碎凤凰叫。 6、芙蓉泣露香兰笑。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8、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9、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3737锦瑟锦瑟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838书愤书愤 (陆游)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