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八颗行星》教学设计教案(含板书设计、记录单等)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7015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八颗行星》教学设计教案(含板书设计、记录单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八颗行星》教学设计教案(含板书设计、记录单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八颗行星》教学设计教案(含板书设计、记录单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八颗行星》教学设计教案(含板书设计、记录单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八颗行星教学设计八颗行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 2 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继续研究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教材首先提出“8 颗行星有哪些?” 、 “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引发学生回顾和思考 8 颗行星的名称、排列等知识,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天体大小和相对距离的问题。探索板块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通过阅读科学数据,建立对8 颗行星大小对比、相对距离的基本印象。第二个活动是对比数据,给八颗行星排序。进一步了解行星大小、距离的科学规律,为后面的建模活动做好准备。第三个活动是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通过纸带建模的方式,让学生的

2、认识更加形象直观。通过层层递进的三个活动,学生最终建立起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对八颗行星的位置有基本的感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宇宙知识、宇宙天体的运动和现象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神秘,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提升推测、观察、建构模型的探究能力,建构起地球和空间科学学习的体验并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了基本了解,对八大行星的名称都有一定印象。 对探索宇宙方面的知识充满热情和兴趣,有部分孩子通过课外阅读或视频节目了解了很多关于宇宙的知识。但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有一定的难

3、度,因此学生建构对浩瀚宇宙中八颗行星的大小、距离等的科学认知有一定难度。由于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本课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采用建模的方法,将难于理解的知识和概念在建模的过程中具体化, 采用简单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宇宙运行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想象,让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大小、距离等,在学生的头脑中展现。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建模方法,经历和体会运用模型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科学概念目标概念目标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

4、位置关系模型。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纸带、水彩笔、剪刀、 八颗行星课堂记录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难点: 初步认识和采用科学建模的方法,帮助我们更方便、准确地了解事物,发现规律。 【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聚焦 出示太阳系示意

5、图(课本 P43 页) 。 提出问题: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有哪些?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 聚焦问题:请关注图中这几句话(右图) : “本图不代表天体大小和距离的实际比例关系。 ”你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我们要如何知道八颗行星的实际大小和距离的比例关系呢? 设计意图: 回忆复习八颗行星的名称、 排列顺序, 对学生关于八颗行星的原认知进行调查。提问引发学生对天体大小和相对距离的真实比例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用建模方法解决问题。 2.探索 (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提问“我们能从数据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 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 “最大

6、”和“最小”的行星;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相差比较大,排列并不均匀;行星大小相差比较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数据。 (2)小组合作探究:给八颗行星排序 方法 1: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 方法 2:按直径大小排序。 出示小组课堂记录表,学生将排序结果填写在表上。 (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小组讨论:如果用一条纸带,如何更好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呢? 引导:我们要怎样才能让建模结果接近真实比例呢?(将数据进行等比例缩小) ,如何做到“等比例”呢?(所有数据同时将小数点移动相同的位数) 。对照科学数据,确定纸带上行星的位置。 (4)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建模活动 引导:行星直径大小经过等比例缩小后是怎

7、样的情况,能否在纸带上呈现?(提示:行星直径大小差异过大, 无法在纸带上呈现真实比例情况, 只需用圆圈或圆点表示, 再写上名称。 ) 将表中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数据等比例缩小。 根据缩小后的数据,用不同颜色的笔将 8 颗行星的位置标示到准备好的纸带上。 (请学生观看“实验指导视频” ,参考视频中的方法进行建模活动。 )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数据、排序、建模三个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 利用简单的纸带等材料进行建模, 仅关注真实距离的比例关系, 明晰学生认知线条。课时充足的班级可以考虑让学生也进行直径大小比例关系的建模活动, 或将两个建模内容整合起来,建构更加全面的太阳系真实

8、比例模型。 3.研讨 (1)教师引导学生将制作好的纸带模型,以太阳为中心,按不同方向辐射状排列在本组桌面上。将相同的行星以弧线相连,绘制出八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 (2)组织学生交流:你们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有大幅偏差的小组,研究一下数据处理中有什么问题?) (2)组织学生看一看其他小组建好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全班制作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你有什么认识或问题?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让学生认真思考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太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非常大,我们看到的很多关于太阳系的图片都不是真实比例的太阳系。根据数据来建模,学生就能够

9、体会到建模过程的客观性。 4.拓展 (1)木星是体积最大的行星,在天空中很容易辨认,请观看拓展视频(https:/ ,了解关于木星的知识。收集了木星资料的同学也可以和同学们分享。 (2)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亮度极高,是夜空中仅次于月亮的亮星,破晓之前,日落以后,我们都能够在天边发现这颗“最亮的星” ! 设计意图:持续而有效的课外观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欲望,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金星亮度极高,容易辨认,木星巨大而又明亮,很容易辨认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借助双筒望远镜等工具来观察木星及其卫星, 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化。 【板书设计

10、】【板书设计】 【板书说明】【板书说明】 太阳、各行星图片、 “类地行星” 、 “类木行星”都为磁贴。 【学生记录单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 (设计意图:1.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行星进行排序,做好记录。巩固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序,正确的排序是建模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对八颗行星的大小对比情况有初步印象。2.对数据进行等比例缩小,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分析和处理数据,是建模的基本要求。3.在纸带上标画时要注意行星位置的准确性,写上行星名称,同时不用关注行星直径的大小,用圆圈或点代替即可。 ) 【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设计】 寻找金星、木星:日落后或日出前寻找金星(有时可以看到金星和木星同时出现在空中,金星的亮度在夜晚天空中仅次于月亮。它在黄昏后从西边落下,在黎明前从东方升起,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 (设计意图: 夜空中金星和木星是特别容易观察到的两颗行星, 引导学生观察金星、 木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课外实际的观察相结合, 激发学生探索和了解太阳系行星的兴趣和热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六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