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模拟分类专题:空气和氧气(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5670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模拟分类专题:空气和氧气(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模拟分类专题:空气和氧气(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模拟分类专题:空气和氧气(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模拟分类专题:空气和氧气(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模拟分类专题:空气和氧气(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广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学年广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空气和氧气空气和氧气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小题) 1 (2021天河区校级模拟)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根据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D根据守恒观: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 2 (2021荔湾区二模)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与金刚石、石墨一样,活性

2、炭是碳的另一种单质,物理和化学性质都相似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所以都有毒性 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3 (2021白云区二模)水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对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作用 集气瓶中的水:防止可燃物落下炸裂集气瓶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O2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高温生成物落下炸裂集气瓶 集气瓶中先装满的水: 排尽瓶中空气、便于观察 O2何时集满 AA BB CC DD 4 (2021白云区二模)以下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3、( ) A新鲜空气是纯净物 B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会形成酸雨 C按质量分数计算,氮气约占空气的 78% D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有可燃性 5 (2021从化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氧气可助燃 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可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稀有气体能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不同颜色的光 D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干冰升华时吸热 6 (2021天河区二模)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炼钢、气焊、航空航天都要用到氧气 B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C广告灯的灯管中充入氖气,发出红光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

4、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7 (2021天河区一模)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操作是( ) A红磷过量 B燃烧过程中未夹紧弹簧夹 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实验后有水残留在导管中 8 (2021广州一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停留在 1 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了原有高度的15 9 (2021从化区二模)关于 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C、CO、CO2三种物质都具有可燃

5、性;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在一定条件下 CO2能转变为 CO,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0 (2020天河区二模)下列关于 CO2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 CO2通入 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空气中的 CO2使正常雨水的 pH7 C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 CO2变质 D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 11 (2020白云区二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有: 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 把导管移出水面; 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熄灭酒精灯; 检查装置的

6、气密性。 正确的顺序是( ) A B C D 12 (2020白云区一模)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B空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C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13 (2020海珠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 CO、CO2分别通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均变红 B木炭与 CuO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事实,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CCO 和 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D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14 (2020增城区一模)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 B空气中烟尘的增多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C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闪光灯 15 (2020番禺区模拟)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 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 21%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16 (2020天河区二模)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 B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C空气质量日报中质量级别越高环境越好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1 小题)小题) 17 (2020越秀区校级一模)碳的氧化物有 CO 和 CO2CO 有毒

8、,在大气中含量很少;CO2在大气中的占很少的比例,却对地球起到重要的保温作用。 (1)CO 表示一个 (填“原子” 、 “分子” 、 “离子” ) ; (2)固体 CO2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利用了 CO2的 (填“物理” 、 “化学” )性质; (3)CO2和 CO 能够相互转化,写出一条 CO2转化为 CO 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共三实验探究题(共 9 小题)小题) 18 (2021荔湾区二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请按要求答题。 (1)仪器 m 的名称是 。 (2)在装置 A、B 中选 与 I 组合制取一袋二氧

9、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验满的方法是 。若把 H 与 组合成发生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通过 (写出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停止。 (3)往图 C 中的试管通入 CO2,当出现 现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 (4)向图 F 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但不能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 。 (5)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把图 1 中 E 装置改为图 2 装置。把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打开弹簧夹,看到 现象。写出产生此现象化学方程式 、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10、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19 (2021荔湾区校级三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达到某些目的。 (1) 反应物的形状大小和浓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分别和碳酸钙粉末、碳酸钙颗粒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盐酸的质量分数 碳酸钙固体(1g) 反应时间 实验现象 1 36% 粉末 6 秒 反应迅速,并产生大量气泡 2 28% 粉末 X 反应迅速,并产生大量气泡 3 14% 粉末 12 秒 反应迅速,并产生大量气泡,有固体剩余 4 36% 颗粒 3 分 25 秒 产生大量气泡,伴有泡沫产生 5 28% 颗粒 6 分钟 产生

11、大量气泡,伴有泡沫产生 6 14% 颗粒 14 分钟 产生大量气泡,有固体剩余 实验 1、4 的目的是 。 表格中 X 可能为 (填字母) 。 A.5 秒 B.4 分钟 C.8 秒 D.2 分钟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室制取 CO2的实验,你认为可选取的实验方案 (填实验编号)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2)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 仪器 X 的名称为 ; 为控制反应速率,收集干燥的 CO2,实验室制取 CO2的装置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FD,F中盛装的试剂为 ; 实验室里, 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 CH4, 应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填字母) ,为验证 CH4中含有碳

12、元素,检验其纯度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20 (2021从化区一模)学习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 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 pH 约为 5.6。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 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体积) 。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时,需先将图中的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 K1、关闭弹簧夹 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3)关闭 K1,

13、打开 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 K2和 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 pH 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丙装置中溶液 丁装置中溶液 pH 5.60 6.5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 pH 会 (填“偏大” 、 “偏小” 、或“不变” ) 。 【结论与反思】 (5)由实验结果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 )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 (6)学习小组另取 2.5g 大理石粉末,逐滴加入 7

14、.3%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共消耗了 20g 7.3%的稀盐酸,则该大理石粉末的纯度为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 21 (2021增城区一模)利用如图装置制备 CO2,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1)仪器 X 的名称是 。 (2)气密性检查:关闭 a,打开 b,缓慢抽拉空的注射器,当 D 中 时,表明气密性良好。 (3)制备并探究 CO2的性质: 打开 a,关闭 b,推动装有稀 HCl 的注射器活塞,B 中发生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发现 A 中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 。 然后打开 b,关闭 a,点燃 C 中酒精喷灯,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证明 C 中 CO2

15、没有完全反应,试剂 Y 可能是 (写一种) ,对应的现象是 。 22 (2021越秀区一模)实验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如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图中用作热源的仪器名称是 。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氧气与高锰酸钾的质量比是 。 (2)某研究小组利用数字化仪器探究氧气收集的纯度问题,共进行了 5 组实验。实验相关的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组 收集方法 操作要点 氧气的体积分数 排水法 导管口冒出连续均匀气泡后收集 89.7% 排水法 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X 排空气法 导管伸近瓶底,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后再收集 40 秒 88.4% 排空气法 导管伸

16、至瓶中部,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后立即停止收集 67% 排空气法 导管伸近瓶底,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后立即停止收集 Y 表中的 X、Y 最有可能的数值是 。 (填编号) A21%,76.3% B63.7%,79.7% C67.2%,89.7% D83.7%,65.9% (3)有小组测量了多组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数据,发现收集到的氧气比理论计算的量要多。根据这一实验结果,该小组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 23 (2020越秀区校级一模)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处的酒精灯(填 A 或 B)

17、 ; (3)点燃尾气前,应先 。 24 (2020南沙区一模)某同学进行 H2O2溶液制备 O2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向 5mL 5%的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写出用 H2O2溶液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 。 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 O2,从上述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需要的操作是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 ; 若要制取 88g 的二氧化碳, 需要 10%的稀盐酸 g。 (2)向 5mL 5%的 H2O2溶液中加入 2 滴一定浓度的 FeCl3溶液,立即产生

18、大量气泡。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探究哪种微粒对 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实验 H2O2溶液 加入溶液 实验现象 5mL 5% 2 滴 NaCl 溶液 无明显变化 5mL 5% 2 滴 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5mL 5% 2 滴 Fe2(SO4)3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从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对 H2O2溶液分解起催化作用的微粒是 (填离子符号) 。 (3)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MnO2和 FeCl3溶液两种催化剂, 更适合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25 (2020从化区一模)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 1 倾倒二氧化碳时用一玻璃片进行遮挡,其目的是 。 (2)实验 2 检

19、查装置的气密性,有如下操作步骤:用手紧握试管,将导管口浸入烧杯的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如果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此时松开手会观察到 现象。 26 (2020广州一模)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发生和收集 O2的装置,填写在表中(填字母) 。 选用药品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H2O2溶液,MnO2 KMnO4 (2)如果用加热浓氨水(NH3H2O)制备氨气(NH3)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 (3)选用 F 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 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

20、槽中; 开始反应后,有气泡排出时,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4)实验室用 KClO3和 MnO2制备 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小题) 1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 和 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

21、气,由质量守恒定律,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与金刚石、石墨一样,活性炭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化学性质都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和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有毒的

22、二氧化硫气体,能污染空气,实验中瓶中的水起到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的作用,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可以通过体积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集气瓶中的水可防止高温生成物落下炸裂集气瓶,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先装满的水可排尽瓶中空气、便于观察 O2何时集满,正确。 故选:A。 4 【解答】解:A、新鲜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是纯净物错误,故选项错误; B、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会形成酸雨正确,故选项正确; C、按质量分数计算,氮气约占空气的 78%错误,不是质量分数,是体积分数

23、;故选项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有可燃性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 【解答】解: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符合题意; B.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所以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可防腐,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 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能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时吸热,所以干冰可用做制冷剂,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炼钢、气焊、航空航天都要用到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超导材

24、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氖气在通电时发出红光,广告灯的灯管中充入氖气,发出红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 【解答】解:A、红磷过量,是正确的操作,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选项错误。 B、燃烧过程中未夹紧弹簧夹,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进入的是水偏多,使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正确。 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 D、实验后有水

25、残留在导管中,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 【解答】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不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停留在 1 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了原有高度的15,不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 【解答】解:C、CO、CO2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O、CO2都是没有颜色

26、、没有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 均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0 【解答】解:A、将 CO2通入 CaCl2溶液中,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空气中的 CO2使正常雨水的 pH7,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 CO2变质,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二氧化碳与水

27、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显酸性,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可看到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 ,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故选:B。 12 【解答】解: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所以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

28、,选项说法错误;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造成酸雨,造成温室效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 【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将 CO2通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均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 A 说法不正确; B、木炭与 CuO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事实,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不是可燃性,故 B 说法不正确; C、CO 和 CO2都是无色、无味气体,一氧化碳有毒,故 C 说法不正确; D、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例如,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和石墨等,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D。 14 【解答】解:A、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故 A 说法正确; B、酸雨的形成主要

29、由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形成,不是空气中烟尘增多形成的,故 B 说法错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 78%,故 C 说法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闪光灯,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B。 15 【解答】解:A因为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说法正确; B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是空气污染物之一,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说法错误;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C。 16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因为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

30、误; B、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空气质量日报中质量级别越高环境越差,环境越好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1 小题)小题) 17 【解答】解: (1)CO 可表示 1 个一氧化碳分子。 (2)固体 CO2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 CO2的物理性质。 (3)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高温2CO。 故答案为: (1)分子; (2)物理; (3)CO2+C高温2C

31、O。 三实验探究题(共三实验探究题(共 9 小题)小题) 18 【解答】解: (1)仪器 m 的名称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因此不需要加热,所以装置 B 与 H 组合可制取一袋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b 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一袋二氧化碳;若把 H 与 D 组合成发生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通过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或把干燥管取出)可使反应停止;

32、故答案为:B;CaCO3+2HClCaCl2+CO2+H2O;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b 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一袋二氧化碳;D;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或把干燥管取出) ; (3)酚酞遇碱性变红,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因此往图 C 中的试管通入 CO2,当出现酚酞溶液变成无色现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故答案为:酚酞溶液变成无色;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向图 E 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不能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33、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5)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H2O+Na2CO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Na2CO3+CaCl2CaCO3+2NaCl;因此把图 1 中 E 装置改为图 2 装置。 把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内部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打开弹簧夹,会看到烧杯中溶液倒流到集气瓶中,然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出现白色沉淀现象; 故答案为: 烧杯中溶液倒流到集气瓶中,并出现白色沉淀;2N

34、aOH+CO2H2O+Na2CO3;Na2CO3+CaCl2CaCO3+2NaCl。 19 【解答】解: (1)从表中实验 1、4 可以看出,除了碳酸钙颗粒的大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 1、4 的目的是探究颗粒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填:探究颗粒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从实验 1、2、3 的数据可以看出,碳酸钙固体全是粉末状,盐酸的质量分数分数分别为 36%、28%、14%,且浓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因此实验 2 的反应时间应介于 6 秒和 12 秒之间,表格中 X 可能为 8秒;故选:C; 实验室制取气体,为了便于收集气体,要求反应速率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速率适中最好,从表中的

35、数据来看,实验 1、2、3、4 太快。6 太慢,因此 可选取的实验方案是 5;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故填:5;CaCO3+2HClCaCl2+CO2+H2O; (2)仪器 X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为控制反应速率,收集干燥的 CO2,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大理石与液体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所以可以性质装置 B 或 C,但为控制反应速率,收集干燥的 CO2,因此应选择有分液漏斗的B 装置;为收集干燥的 CO2,F 装置中应装的试剂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故填:B;浓

36、硫酸。 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因此需要加热,是固固加热反应,因此发生装置选择 A,甲烷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可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可选择 E或 G, 故应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AE 或 A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实验证明 CH4中含有氢元素的方法是:检验其纯度后,检验其纯度后,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若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答案为:AE 或 AG;检验其纯度后,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若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20 【解答】解: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37、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时,需先将图 1 的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 K1、关闭弹簧夹 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把燃着的小木条放在 K1处的导管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说明空气已排净;故答案为:把燃着的小木条放在 K1处的导管口,小木条火焰熄灭; (3) 由实验操作与实验数据可知, 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故答案为:小于; (

38、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 HCl 气体,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 pH 会偏小,因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是盐酸,酸性比较强;故答案为:偏小; (5)故由实验一、二分析,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采用热水收集或用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来收集;故答案为:能;用热水收集(或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 ; (6)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x 20g7.3% 10073=207.3% x2g 则该大理石粉末的纯度为22.5 100% = 80% 故答案为:80%。 21 【解答】解: (1)仪器

39、X 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气密性检查:关闭 a,打开 b,缓慢抽拉空的注射器,当 D 中长导管内液面上升时,表明气密性良好;故填:长导管内液面上升;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一段时间后,发现 A 中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然后打开 b,关闭 a,点燃 C 中酒精喷灯,玻璃管中发生反应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40、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高温2CO;故填:CO2+C高温2CO;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为证明 C 中 CO2没有完全反应, 试剂 Y 可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对应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2 【解答】解: (1)图中的仪器是是酒精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属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氧气与高锰酸钾的质量比是 (162) : 【 (39+55+164) 2】 32: 3168: 79; 故填: 酒精灯; 2KMnO4K2M

41、nO4+MnO2+O2;8:79; (2)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为: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则中收集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即小于 89.7%;均为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伸近瓶底,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后再收集 40 秒,收集的氧气最纯,氧气的质量分数最大; 导管伸至瓶中部收集, 瓶中的空气没有被排净, 收集的氧气不纯,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后立即停止收集且消耗一部分氧气,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导管伸近瓶底,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后立即停止收集,收集的氧气的之间,即 88.4%Y67%; A、X21%排水法收集的氧

42、气体积分数不可能等与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故 A 错误; B、X63.7%89.7%,88.4%Y79.7%67%;故 B 正确; C、Y89.7%88.4%;故 C 错误; D、Y65.9%67%;故 D 错误; 故选:B; (3)收集到的氧气比理论计算的量要多其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故填:反应生成的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 23 【解答】解: (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 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 直至玻璃管冷却, 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

43、化,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A 处的酒精灯。 (3)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尾气前,应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故答案为: (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A; (3)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24 【解答】解: (1)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2H2O222H2O+O2;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 B 来制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盛有浓硫酸的装置C 进行干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B;C;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4、; 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 B 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要制取 88g 的二氧化碳,设需要 10%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0%x 88g 7344=10%88 x1460g 故填:BE;1460; (2)由实验可知,不是氯离子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了催化作用,而是铁离子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了催化作用;故填:Fe3+; (3)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

45、剂,好回收;故填:MnO2。 25 【解答】解: (1)实验 1 倾倒二氧化碳时用一玻璃片进行遮挡,能防止将二氧化碳直接倒在上层而使上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此时松开手会观察到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水柱。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故答案为: (1)防止将二氧化碳直接倒在上层而使上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 (2);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水柱。 26 【解答】解: (1)H2O2溶液和 MnO2混合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择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且高锰酸钾是固体,故发生装置选择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可选择 D 或 F; (2)用浓氨水(NH3H2O)制备氨气(NH3) ,浓氨水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 C;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才能收集,故错误; (4)氯酸钾制氧气的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条件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2KCl+3O2。 故答案为: (1) B D 或 F A (2)C; (3); (4)2KClO3 22KCl+3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