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539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2 页 2020-2021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春风化雨 B. 火上浇油 C. 叶落知秋 D. 滴水成冰 2.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问题,下列物质被称为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是() A. 氢气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煤 3. 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 B. 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 露天焚烧秸秆 D. 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 4. 空气中含22稀有气体水蒸

2、气等成分,其中与钢铁生锈有关的是() A. B. C. D. 5. 铜能被加工成 7 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D. 耐酸性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7. 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A. 碳酸钙 B. 高锰酸钾 C. 植物油 D. 氯化钠 8.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 2 B. 22 C. 24 D. 2 9.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24 B. 60 个碳原子:60 C. 2 个氯离子:2Cl D. 2:的结构示意图: 1

3、0. 2 + 24+ 3= 2+ + 24+ 2中 M的化学式是() A. 2 B. KOH C. HI D. 2 第 2 页,共 22 页 11. 一些食物的近似 pH如下:葡萄3.5 4.5;苹果2.9 3.3;牛奶6.3 6.6;鸡蛋清7.6 8.0.其中显碱性的是() A. 鸡蛋清 B. 牛奶 C. 苹果 D. 葡萄 12. 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 氨水 B. 汽水 C. 冰水 D. 糖水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 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比饱和溶液浓 D. 喝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溶

4、解度与温度有关 14. 课本中用加入少量24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从该实验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纯水的导电能力弱 B. 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 C. 常温下,水的 = 7 D.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5.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分别将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D. 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16.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 煤气泄露,立即

5、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B.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 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17. 课本上有 8 个“基础实验”,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持续加热食盐溶液直至水分蒸干 B.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 C. “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将 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 D.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18.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22 页 A. 根据微粒观: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 根

6、据转化观:水可以转变为汽油 C. 根据分类观:空气属于混合物,冰水属于氧化物,铜属于单质 D. 根据守恒观:10mL酒精和 10mL水充分混合,体积变为 20mL 19. 某密闭容器中, 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中“”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B. 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D. 参加反应的 CO与2分子个数比为 1:1 20. 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B. 探究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C. 探究水的组成元素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7、 21. 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化学用语。 (1)2个氯化氢分子 _ ; 第 4 页,共 22 页 (2)1个氧原子 _ ; (3)3个氢氧根离子 _ ; (4)碳酸钠 _ ; (5)标出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_ ; (6)写出符号“24”中数字“4”的含义 _ 。 22. 学习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 (1)硬水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在家中可用 _ 法软化硬水。 (2)生活中可以用厨房中的 _ 来除去热水瓶内壁的水垢。 (3)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的一种方法是 _ 。 (4)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 _ 作用。 23.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

8、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加热制取并收集甲烷气体, 可选用图中哪些装置(填字母序号): _ 。 (2)既可以用来制取2,又可以用来制取2和2的发生装置是: _ (填字母序号),若用该装置制取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进行的必要操作是: _ ;若收集氢气可用哪个装置 _ (填字母序号),若用 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 (填 a 或)端通入气体。 24.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 a 仪器的名称: _ 。 (2)配制 4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9、: 氯化钠 _ g, 水 _ g。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 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_ 。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_ 盘(填“左”或“右”)。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 。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_ (填序号)。 第 5 页,共 22 页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 40g 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 _ g。 25.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_ (填字母序号,下

10、同)。 A.青花瓷瓶 .橡胶充气艇 .不锈钢锅 (2)生铁也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菜刀、锤子等通常用铁制而不用铅制的理由是 _ 。 (4)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数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你认为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 _ 有关。 (5)如图为 CO还原23的微型装置图,则 A处 V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 _ 色逐渐变黑;B处 V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_ ;将尾气点燃,化学方程式为 _ 。 26. 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B 是两种单质,D是蓝色溶液,E是世界产量最多的金属,

11、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的化学式 _ 。 (2)写出 的化学方程式 _ 。 (3)写出 的化学方程式 _ ,属于 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7. 已知甲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 10.0 18.0 36.0 56.0 第 6 页,共 22 页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1)甲属于_(填“易”或“可”)溶性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 (2)在 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填序号,下同),与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 (3)要使 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_g。 28. 当把燃着的小蜡

12、烛放入一个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时,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那么,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填答相关空格。 【提出猜想】 猜想:蜡烛燃烧把集气瓶内的氧气耗尽,导致蜡烛熄灭。 猜想: 蜡烛燃烧随集气瓶内氧气含量降低而变弱, 放出的热量减少, 使温度降至蜡烛的_以下,导致蜡烛熄灭。 猜想: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能灭火,导致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 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并连同胶塞上的其它仪器药品一起放入集气瓶中,塞紧胶塞。 蜡烛火焰逐渐变微弱最终_。 蜡烛熄火并静置冷却后,将铜丝上提,使盛白磷的铜网勺高于试管口,试管

13、倒下,水流出。 一会儿后,白磷着火燃烧,有大量_产生。 【分析及结论】 (1)蜡烛熄灭前,要让白磷浸没在小试管所盛的水中,目的是_。 (2)集气瓶中装入一些生石灰的设计目的,是让它发生反应提高瓶内的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第 7 页,共 22 页 (3)瓶内的白磷能燃烧, 证明猜想_和_不能成立。 我们根据成立的猜想认为, 应该把“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燃烧发生的条件补充完善为“_”。 29. 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铜、镁、铁、银等几种金属活动顺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1】在四支装有相同大小铜、镁、铁、银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发现镁、铁能与盐酸反应,并有气泡产生,铜

14、、银却不能。 【结论】由实验 1得出 _ (填字母)。 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镁铁铜银 B.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C.可把四种金属分为两类,镁、铁为一类,铜、银为另一类 写出镁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观察时发现:镁比铁产生气泡的速度快,回顾学过的知识,打磨后的镁条在空气中即可点燃,而铁丝需在盛有纯净氧气的集气瓶中才可被点燃,种种现象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_ ,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实验 2】探究铜、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以下的设计方案中,最好的方法是 _ (填字母)。 A.将铜、银分别放进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 B.将铜、银分别在相同条件下与氧

15、气反应 C.将铜放进硝酸银溶液中 选用上述方法的原因是 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 3】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将相同质量和相同形状的镁分别放入两种不同浓度的足量的盐酸溶液里,记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结论】镁在浓度大的盐酸中反应速率快。 【作图】 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绘制成如图坐标图, 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_ (填字母)。如果用 a、b 分别表示镁与两种不同浓度盐酸反应形成的曲线,在符合事实的坐标图里,表示镁与浓度大的盐酸反应形成的曲线是 _ (填“a”或“b”)。 第 8 页,共 22 页 30. 现有3.25锌与 1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6、试计算: (1)可以生成氢气的质量;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春风化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火上浇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叶落知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A 【解析】 解: .氢气的热值高, 制备原料来源广, 燃烧产物只有水,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是最理想的

17、能源,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合题意; C.石油的产品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等造成空气污染,产生二氧化碳会加加剧温室效应,不合题意; D.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空气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加据温室效应,不合题意。 故选:A。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答案】B 【解析】解: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节约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C、露天焚烧处理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 D、实验

18、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土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环境保护和防止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有关做法。 第 9 页,共 22 页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答案】B 【解析】解:铁在潮湿的空气会发生锈蚀,即铁与水蒸气、氧气共存时会发生锈蚀。与氮气、稀有气体无关。 故选:B。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 5.【答案】C 【解析】解:A、铜能被加工成 7 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不是导电性,故选项错误。 B、铜能被加工成 7 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不

19、是导热性,故选项错误。 C、铜能被加工成 7 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正确。 D、铜能被加工成 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不是耐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操作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故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不能俯视或仰视。故操作错

20、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深入试管内,故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D、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滴管使用时要悬空竖直,不能伸入试管内; 此题是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 第 10 页,共 22 页 7.【答案】B 【解析】解:.碳酸钙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无法与水形成溶液,不合题意; B.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的溶液,符合题意; C.植物油难溶于水,无法与水形成溶液,不合题意; D.氯化钠能溶

21、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不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形成,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只含有过氧化氢这一种物质,故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硫酸中只含有硫酸这一种物质,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硫只含有二氧化硫这一种物质,故只含有二氧化硫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

22、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4,24错误;故选项错误; B、60个碳原子:60C,60错误;故选项错误; C、2 个氯离子:2;,2Cl 错误;故选项错误; D、2:的结构示意图中,第一层 2 个电子,第二层 8个电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

23、的化合价。微粒结构示意图。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表示的意义、微利结构示意图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第 11 页,共 22 页 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答案】D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 M 分子由 2 个碘原子构成,则物质 M 的化学式为2。 故选: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 M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A 【

24、解析】解:葡萄、牛奶、苹果等物质的 pH小于 7,显酸性; 鸡蛋清的 pH大于 7,显碱性 故选. 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 时,呈酸性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 解答本题要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正确; 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25、 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第 12 页,共 22 页 【解析】解:.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属于纯净物而不是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不一定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选项说法错误;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比饱和溶液稀,选项说法错误; D.喝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溶液中溶质的存在形式来分析; C.根

26、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D.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用纯水做电解水实验时,反应速率很慢,但是用加入少量24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反应的速率较快,这说明纯水的导电能力弱,选项说法不合题意; 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的是氧气,因为生成氢气的体积约为氧气体积的 2 倍,所以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选项说法不合题意; C.该实验不能说明常温下水的 = 7,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

27、,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不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电解水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同学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实验,并分析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 【解析】解: A、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可得知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A正确; B、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可判断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B 正确; C、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因此,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析出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液仍为

28、饱和溶液;而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且第 13 页,共 22 页 甲、 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仍大于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 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可判断,降温至1时三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 C 不正确; D、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则此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0100:40 100% 28.6%; 故 D 正确; 答案:. A、某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物质溶解

29、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降低时会析出晶体而使溶液中溶质减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在降温时会因溶解度增大而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不变;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可计算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16.【答案】D 【解析】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静电、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该做法错误 B、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

30、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灭火;水基型灭火器使用时,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则电器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高层住房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油锅着火,立即向锅内放菜,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静电、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水基型灭火器使用时,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高层住房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 D、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

31、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止爆炸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 14 页,共 22 页 17.【答案】B 【解析】解: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加热至较多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故 A 错误; B、“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故 B 正确; C、“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将待测液滴在 pH试纸上,不能将将 pH试纸伸入溶液中,故 C 错误; D、 由于酸碱的溶液会污染水体或腐蚀下水道等, 不能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故 D 错误。 故选:B。

32、A、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C、根据 pH试纸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分析; D、根据酸碱的溶液会污染水体或腐蚀下水道等分析。 本题考查了教材中相关实验,难度不大,明确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环境的保护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 A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不会转变为汽油,故 B 错误; C、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空气属于混合物,冰水属于氧化物,铜属于单质,故 C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1

33、0mL酒精中加入 10mL水,体积应小于 20mL,故 D错误。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掌握物质的微粒构成和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此题属于基础知识题,难度较小。 19.【答案】A 【解析】解: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因此: 第 15 页,共 22 页 A、观察微观示意图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

34、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 A正确; B、过程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但氧气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 C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CO与2分子个数比为 2:1,故 D错误。 故选:A。 观察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特征,判断反应的类型;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反应;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示意图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判断微粒的个数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构成的微粒、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的变化,能够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

35、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图中实验不能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也可能显中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根据加热后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可用于探究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化学实验

36、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1.【答案】23; 23 :3()3 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 4个氢原子 【解析】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2 个氯化氢分子表示为 2HCl,故答案为:2HCl;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1个氧原子表示为 O,故答案为:O; (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3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故答案为:3;; (4)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碳酸钠中钠+1价,碳

37、酸根2价,表示为23,故答案为:23; (5)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答案为::3()3; 第 16 页,共 22 页 (6)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符号“24”中数字“4”的含义是: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 个氢原子,故答案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 4个氢原子。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

38、十字交叉法书写。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答案】煮沸 食醋 刷油漆(合理即可)乳化 【解析】解:(1)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将硬水软化常用煮沸的方法。 (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活中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来除去热水瓶内壁的水垢。 (3)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可采用刷油漆的方法。 (4)洗洁精除掉餐

39、具上的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故答案为: (1)煮沸; (2)食醋; (3)刷油漆(合理即可); (4)乳化。 (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解答。 (3)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4)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AC 或(气体从 b端进入)222;222 + 2检查装置气密性 C或(气体从

40、 b 端进入) 【解析】解:(1)实验室用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加热制取甲烷,属于固、固加热型,可用装置 A作发生装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装置 C 或装置(气体从 b端进入)收集;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常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常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第 17 页,共 22 页 气,都属于固、液常温型,均可用装置 B作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2 + 2; (3)为了防止由于更换仪器造成药品损失,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进行的必要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可用装置 C或

41、装置(气体从 b 端进入);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 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a端通入气体。 故答案为: (1)或(气体从 b 端进入); (2);222;222 + 2; (3)检查装置气密性;C或(气体从 b 端进入);a。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 D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

42、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4.【答案】量筒 6 34 3:17 左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AB 80 【解析】解:(1)标号 a 仪器的名称是量筒。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40g 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 40 15% = 6;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 40 6 = 34(合34)。 溶液具有均一性,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 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6g:34 = 3:17。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

43、天平的左盘。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5).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6)设要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40 15% = (40 + ) 5% = 80。 故答案为: (1)量筒; (2)6;34;3:17; 第 18 页,共 22 页 (3)左; (4)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5); (6)80。 (1)根据常

44、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5)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C 混合物 铁比铅的硬度大 金属的活动性 红 【解析】解:(1

45、).青花瓷瓶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橡胶充气艇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 C.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 故填:C; (2)生铁也是常用的合金,生铁是一种含碳量为2% 4.3%的铁合金,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3)铁比铅的硬度大,因此菜刀、锤子等通常用铁制而不用铅制;故填:铁比铅的硬度大; (4)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数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你认为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金属的活动性有关;故填:金属的活动性; (5)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A处 V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

46、沉淀和水,所以 B 处 V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2+ ()2= 3 +2,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红;2+ ()2= 3 +2;。 (1)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属于金属第 19 页,共 22 页 材料; (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存在形式来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与可燃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

47、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2 + 24= 4+ 2 + 4= 4+ 置换 【解析】解:铜和氧气都是单质,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因此 分别是氧气、铜、氧化铜、硫酸铜、铁; (1)是氧气,氧气的化学式是2。 故填:2。 (2) 过程中,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 4+ 2。 故填: + 24= 4+ 2。 (3) 过程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4+ ,是置换反应。 故填: + 4= 4

48、+ ;置换。 铜和氧气都是单质,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答案】(1)易;增大; (2)、D;A; (3)50 【解析】解:(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18g,所以甲属于易溶性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18g,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6g,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6g,所以在 的溶液中, 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C、 D, 与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49、 A, 都是18100:18 100%; (3)30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6g, 100g 的水中加入 54g的甲物质, 所以要使 E 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50g。 第 20 页,共 22 页 故答案为: (1)易;增大; (2)、D;A; (3)50。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义,

50、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答案】【猜想】着火点; 【进行实验】熄灭; 白烟; 【分析及结论】(1)防止白磷自燃;(2)温度; + 2 = ()2;燃烧需要氧气且要达到一定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燃烧的条件,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猜想】随集气瓶内氧气减少,蜡烛燃烧变弱,放出的热量减少,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导致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随着蜡烛燃烧,氧气浓度过低导致蜡烛熄灭; 铜丝上提,试管倒下,水流出与生石灰相遇,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