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兴业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400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广西玉林市兴业县九年级学年广西玉林市兴业县九年级上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 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 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生锈 B. 纸张燃烧 C. 粮食酿酒 D. 蜡烛熔化 3.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颜色、气味 B. 密度、硬度 C. 氧化性、可燃性 D. 熔点

2、、沸点 4. 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 蒸馏水 B. 牛奶 C. 河水 D. 氧气 5.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B. 钠原子失去 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 D.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 下列图标中,表示腐蚀品的标志是() A. B. C. D. 7. “加铁酱油”“高钙奶粉”中的“铁”“钙”指的是()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

3、 B. 硅 C. 铝 D. 铁 9.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 气体比固体易压缩-气态时分子间有间隔,固态时没有 D. 电解水时,产生氧气和氢气-水中含有氧分子和氢分子 10.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液体的量取 D. 闻气体气味 11.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建立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做出结论 12. 从电解水反应的微

4、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增多 C.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 5种分子 13.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硅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若图中 x 的值为 8,则其粒子符号为2 D. 图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4.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_ ; (2)氯离子 _ ; (3)

5、2个氧原子 _ ; (4)铁元素 _ 。 15.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将 _ 能转化为 _ 能; 氢气燃烧, 将 _ 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16.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 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_ ,反应可表示为 _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_ 组成的。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 _ 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 _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 1 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_ (填字母)。 A.步骤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净水剂) B.X试剂可

6、以是活性炭 C.步骤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水的具体做法 _ 。 (5)小英从河水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将水样静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是 _ (填序号)。 .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第 16 号元素属于 _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 _ 数关系密切。 (

7、3)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 _ (任写一点)。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 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 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_ 。 (5)1869年,科学家 _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8. 分子运动的实验。 (1)如图 1 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_ (填序号)。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2)如图 2 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运动示意图。 在 A、B和 C中,能比较得出

8、“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_ (填标号); 从图 2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 _ ; 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 _ 。 19. 写出如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 20.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 现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 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 砝码() 50 20 20 10 5 取用情况 21. 在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是否注意到燃烧的蜡烛刚熄灭时,总会冒出一缕白烟?白烟的成分是? 【提出假设】 A.

9、白烟是石蜡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石蜡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1)熄灭蜡烛, 立即用一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_ (填序号, 下同), 此实验 _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_ 。 (2)熄灭蜡烛, 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处, 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_ , 此实验 _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_ 。 (3)熄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为假设 _ ,提供了证据。因为

10、_ 。 【探究结论】通过以上的探究试验,所能得到的结论是 _ ,实验能排除假设 A 和假设 B吗? _ 。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利用化学可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能保障人体健康,所以正确。 B、利用化学可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能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所以正确。 C、煤、汽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污染,破坏了空气质量,不能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错误。 D、利用化学可生产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所以正确。 故选:C。 A、合成药物,能够治疗疾病,改善某些元素的不足,改善生活质量,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 B、合成新材料利于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 C、化石

11、燃料的燃烧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排放,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 D、化肥是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的保证,对于提高质量和产量,改善品质都有好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2.【答案】D 【解析】解:A、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A错;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B错; C、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错; D、蜡烛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正确。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密度、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化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

13、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A 【解析】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 A正确; B、牛奶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 B错; C、河水中除了含有水还有一些其他物质等,属于混合物,故 C错;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 D 错。 故选:A。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5.【答案】D 【解析】解:.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选项说法正确; B.钠原子的最外层有 1 个电子,所以钠原子失去 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14、而钠离子的最外层有 8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选项说法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其性质来分析; B.根据钠离子的形成过程以及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C.根据原子的构成以及粒子的带电情况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6.【答案】D 【解析】

15、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加铁酱油”“高钙奶粉”中的“铁”“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铁、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

16、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 故选:C。 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判断。 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是化学推断的题眼,是化学考查重点之一,有时出现在推断题中,有时单独考查,熟悉化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 9.【答案】A 【解析】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

17、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气体比固体易压缩是因为气体间分子间隔比固体的分子间隔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

18、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

19、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在设计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因此不属于建立假设、做出结论、收集证据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 故选:B。 要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设计了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 获得结论交流评价几个基

20、本环节 12.【答案】C 【解析】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 A 信息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故 B信息不正确;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 C信息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 3种分子,故 D信息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C、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C、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种类。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等方面的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

21、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答案】D 【解析】解: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硅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元素种类决定于核内质子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图中 x 的值为 8,则其粒子是带 2 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符号为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对应元素是钠原子、氯元素,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A、硅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14,第一层电子数是 2,第二层电子数是 8,第三层电子数是 4;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C、 一般情况下, 最外层电子数小

22、于 4 的, 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大于 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等于 4 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4.【答案】2 2O Fe 【解析】解:(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氯离子表示为; (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

23、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2个氧原子表示为 2O; (4)由元素符号书写的一大二小原则可知,所以铁元素表示为 Fe。 故答案为:(1)2; (2); (3)2; (4)。 (1)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3)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符号书写的一大二

24、小原则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5.【答案】太阳 化学 化学 【解析】解: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同时生成葡萄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故答案为: 太阳;化学;化学。 根据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 2: 1 水氢气+氧气(或氢元素和氧元素 肥皂水 煮沸 D 洗菜水浇花等

25、ad 【解析】解:(1)由用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 2:1,反应可表示为:水氢气+氧气(或,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常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由于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具有吸附性,骤步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净水剂),故 A说法正确; B.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故 B 说法正确; C.化时需将水进行消毒杀菌,步骤的

26、作用是消毒杀菌,故 C说法正确; D.净化后的水常含有可溶性的杂质,是混合物。 (4)生活中节约水的具体做法有很多,例如:洗菜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等。 (5).用玻璃棒引流,操作规范; .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操作不规范; .漏斗末端颈尖应紧靠烧杯内壁,操作不规范;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操作规范; .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可能捣破滤纸、过滤失败,操作不规范。 故答案为:(1)2:1;水氢气+氧气(或;氢元素和氧元素。 (2)肥皂水;煮沸。 (3)。 (4)洗菜水浇花。 (5)。 (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发生的反应和结论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27、(2)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回答。 (3).根据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具有吸附性分析;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C.根据净化时需将水进行消毒杀菌分析; D.根据净化后的水的组成分析; (4)根据生活中常见节约水做法分析回答; (5)根据过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本题充分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联系实际,情景新颖,但考查知识不难,了解相关知识细心解答即可。 17.【答案】非金属 得到 最外层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逐渐减小 门捷列夫 【解析】解:(1)第 16 号元素是硫元素,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 6,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故填

28、:非金属;得到。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故填:最外层电子。 (3)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 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以此类推,第三周期从11 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逐渐减小。 故填:逐渐减小。 (5)1869年,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故填:门捷列夫。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 4的反应中容易得

29、到电子,等于 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 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以此类推,第三周期从11 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逐渐减小; 1869年,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8.【答案】D BC 分子种类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解析】解:(1).乙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从而说明

30、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说法正确; B.乙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试液中,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变成红色,说法正确; D.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不会改变,说法错误; 故填:D; (2)在 A、 B和 C中, B、 C是同一种分子, 且温度不同, 二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填:BC; 从图 2中可见,A、B的温度相同,分子种类不同,运动的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分子种类,故填:分子种类;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填: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

31、、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与已有的知识进行。 19.【答案】解:上述仪器分别为胶头滴管、试管、集气瓶、漏斗、量筒和铁架台。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试管;集气瓶;漏斗;量筒;铁架台。 【解析】根据已有的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仪器的名称,注意专有名词不能写错别字。 20.【答案】解:使用天平称量质量时,要先选择砝码,砝码是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当砝码没有合适的时再用游码,根据所给砝码看,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7.3,需用一个 20 克的砝码,一个 10克的砝码,一个 5 克的砝码,其余2.3克用游码 故答案为:

32、 砝码取用如下: 砝码() 50 20 20 10 5 取用情况 【解析】根据天平使用时,砝码和游码的作用原则判断,砝码是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当砝码没有合适的时再用游码 天平是重要的化学仪器之一,是化学考查的重点,一般是考查天平的读数,砝码和游码的使用,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和误差原因的分析等 21.【答案】A 不能 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产生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B 不能 无法判断水蒸气是原来燃烧产生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C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可燃,可以点燃说明假设三成立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能 【解析】解:【实验验证】(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

33、的石灰水变浑浊,熄灭蜡烛,立即用一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A,此实验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产生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故答案为:A;不能;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产生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3)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小水滴。熄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处,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B,此实验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无法判断水蒸气是原来燃烧产生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故答案为:B;不能;无法判断水蒸气是原来燃烧产生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3)石蜡具有可燃性,所

34、以熄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为假设 C,提供了证据。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可燃,可以点燃说明假设三成立;故答案为: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可燃,可以点燃说明假设三成立; 【探究结论】通过以上的探究试验可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实验过程可以排除假设 A和假设 B;故答案为: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能。 【实验验证】(1)根据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以及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来分析; (2)根据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以及蜡烛燃烧产生水蒸气来分析; (3)根据白烟的性质来分析; 【探究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