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394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九年级上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预防新冠肺炎的做法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开窗通风 B. 佩戴口罩 C. 测量体温 D. 喷药消毒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 碳 B. 硅 C. 磷 D. 碘 4.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 40mL水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检查气密性 5. 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沉淀 B. 过

2、滤 C. 吸附 D. 蒸馏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不锈钢 B. 氯酸钾 C. 汽水 D. 赤铁矿 7. 升空气球作为宣传工具,可以渲染活动气氛。为确保安全,气球内最好充入的气体是() A. 氢气 B. 氦气 C. 甲烷 D. 氧气 8.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天然气 B. 氢气 C. 酒精 D. 乙醇汽油 9. 下列做法与“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相违背的是() A. 垃圾露天焚烧 B. 废气达标排放 C. 工地洒水除尘 D. 倡导“低碳”出行 10. 锶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2 B. 锶元素属

3、于金属元素 C.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 D. 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11. 制作蛋糕的人造奶油中含有影响人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18342)。 下列有关反式脂肪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8+ 34 + 2) B. 该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2和2 C. 该物质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17:1 D. 该物质是由 18个碳原子、34 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 12.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电解水时,水分子拆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C.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氧气被压缩进钢瓶,因

4、为氧分子本身变小 13. 下列有关生产、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B. 面粉厂和加油站都必须严禁烟火 C. 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可防止 CO中毒 D.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14.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淘米水浇花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C. 将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引起的火灾 15.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铜片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生成 16.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2溶液中的2 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D 分离食盐和蔗糖固体粉末 加水,过滤 A. A B. B C. C D. D 17.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与“后”错误的是() A. 点燃氢气前,先检验纯度 B. 加热时,先均匀预热 C. 制取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D. 称取一定质量固体时,先将药品放在左盘后在右盘上放砝码 18.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某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通常情况下一定比空气轻 B. 某物质中只含一种

6、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C. 某物质中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属于氧化物 D. X、Y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19. 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2的部分性质 B.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C. 验证2是否收集满 D.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20.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 X 5 30 26 A. b 可能是催化剂 B. X 的值等于 15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 c与 d的质量比

7、为 15:13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1.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化学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用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教室里喷洒某消毒剂后,同学们能够闻到特殊的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 。 (2)喷洒医用酒精消毒,遇明火易引发火灾。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 ;若不慎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布扑灭,其灭火原理主要是 _ 。 (3)建造临时医院时用到了大量铝制品材料, 其密度小, 硬度大, 耐腐蚀。 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_ 。 (4)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_ 。 22.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1)目

8、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_ 、 _ 、 _ 。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利用的新能源是 _ 。 (3)中缅油气管道将天然气输入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4),甲烷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是 _ 。 23. 水是生命之源。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_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_ 组成的。 (2)河北省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_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高铁酸钾(2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

9、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4242 + 42 + 32,则 R的化学式为 _ 。 24. 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甲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物质 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 甲 乙 丙 丁 微观 示意图 (1)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 (2)甲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 (3)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化的是_(填序号).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4)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_. 25.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 取一

10、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 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_,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 a 管通入_,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乙同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从 b 端通氮气 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从 a 端通二氧化碳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26. 如图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的实验现象为 _ ;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验证 Cu、Fe、A

11、g 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_ (选填序号)。 27. 是目前已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其中 A 和 G是红色固体,B、D 和 F为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化学式为 _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3)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 。 (4)上述转化中,B和 F表现出的相似的化学性质是 _ 。 28.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b的名称分别为:a _ ;b _ 。 (2)使用装置时,长颈漏斗必须伸到液面下的原因是 _ 。 (3)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_

12、 。 (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 选用装置, 还是装置, 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 _ ; 二是 _ 。 (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为防止 _ ,常在中试管口部放一团棉花。 (6)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_ (选填序号),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_ 。 29.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只有实验 _ 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另外两个被否定的原因分别是 _ 。 (2)实验甲中锥形瓶底部放入细沙的作用是 _ 。 (3)图丁实验为图丙的改进实验。实验时将锥形瓶倾斜即可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13、为 _ ;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_ 。 30. 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铜锈受热易分解 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 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 和_。 .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2、2和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

14、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 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填编号)。 (5)对比实验和,得出的结论是_。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补充完整。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 31. 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

15、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 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g 12g 157.6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开窗通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佩戴口罩只是防止病毒进入口鼻,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C、测量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D、消毒液消毒是利用消毒液与病毒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

16、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

17、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故选 B。 3.【答案】A 【解析】解:A、“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故选项正确。 B、“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而不是硅,故选项错误。 C、“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而不是磷,故选项错误。 D、“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而不是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墨”是用炭黑制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A 错; B、酒精灯的

18、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会引起火灾,故 B 错; C、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 C错; D、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 D 正确。 故选:D。 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 B、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D、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5.【答案】D 【解析】解:A、沉淀是依靠杂质本身的重力作用,将固体自然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 B、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还会含有可

19、溶性杂质等; C、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物质; D、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故选.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分析;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沉淀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A、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错; B、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B 正确; 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错; D、赤铁矿主

20、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7.【答案】B 【解析】解:氢气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爆炸;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为确保安全,气球内最好充入的气体是氦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适合充气球; 故选:B。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氢气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爆炸;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为确保安全,气球内最好充入的气体是氦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1、,不适合充气球。 本考点考查了氧气、氢气、氦气、甲烷的用途,基础性比较强,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要认真掌握,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B 【解析】解:.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 C.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D.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汽油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酒精、氢气、天然气、汽油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

22、响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答案】A 【解析】解:A、垃圾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该做法错误,故选项正确。 B、废气达标排放,能减少空气污染,该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C、工地洒水除尘,能减少空气污染,该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D、倡导“低碳”出行可减少尾气排放,能减少空气污染,该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环境保护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了解常见的空气污染来源、防治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

23、的数字为 38,表示原子序数为 3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 2,小于 4 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

24、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A、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2 18 + 1 34 + 16 2),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2和2,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18342可知,该物质中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8):(1 34):(16 2) = 108:

25、17:16,选项说法错误; D、反式脂肪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个反式脂肪酸分子是由 18 个碳原子、3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A、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不是离子,故 A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时,水分子拆分

26、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故 B 说法正确; C、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例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 C说法不正确;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因为氧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了,不是氧分子本身变小,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离子的定义分析; B、根据电解水时微粒的变化分析; C、根据原子核的构成分析; 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13.【答案】C 【解析】解:.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选项说法正确; B.面粉厂和加油站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的粉尘或气体,若遇到明火有可

27、能发生爆炸,所以都必须严禁烟火,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不能防止 CO 中毒,选项说法错误; 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来分析; D.根据保护环境的做法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4.【答案】C 【解析】解: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做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说法正确; C、天然气的主

28、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厨房里的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炉具的上方,做法错误; D、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做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节约用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性炭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 D、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活性炭的用途、灭火器的原理和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节约用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29、答案】B 【解析】解:A、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铜片与放入盐酸中,不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细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

30、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16.【答案】C 【解析】解:A、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进一步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食盐和蔗糖都易溶于水,不能通过加水,过滤的方法分离,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 B、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食盐和蔗糖都易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

31、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D 【解析】解:A、点燃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等)前,为防止发生爆炸,先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加热时,先均匀预热,可防止仪器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D、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时,先向右盘加砝码,再向左盘加入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

32、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A、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故 A正确; B、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不一定是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 B错;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属于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故 C错; D、X、Y 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一定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 D错。 故选:A。 A、根据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3、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考虑; B、根据单质的特点考虑; C、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 D、根据 X、Y 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一定相同考虑。 戒豆瓣鹅提关键是熟悉收集气体的方法,单质、氧化物的特点。 19.【答案】B 【解析】 解: A、 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瓶内压强变化不大,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或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很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两种物质相互刻划,痕迹明显的硬度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

34、选:B。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答案】D 【解析】解:A、b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 = 40 + 5 + 16 + 15 5 30 26 = 15,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后 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 c 与 d 的质量比为:(30 16):(26 15) = 14: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

35、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隔绝氧气 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1 【解析】解:(1)教室里喷洒某消毒剂后,同学们能够闻到特殊的气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不慎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布扑灭,其灭火原理主要是隔绝氧气。 故填:;隔绝氧气。 (3)铝制品耐腐

36、蚀的原因是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故填: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4)次氯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故填:+1.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若不慎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布扑灭,其灭火原理主要是隔绝氧气。 (3)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4)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煤 石油 天然气 风能 【解析】解:(1)三大

37、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如图所示利用的新能源是风能;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煤;石油;天然气; (2)风能; 。 (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考虑; (2)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考虑; (3)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容易作答,同时要求同学们掌握好基础知识,知道三大化石燃料,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3.【答案】氢气 氢元素、氧元素 肥皂水 煮沸 23 【解析】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故填:;氢气;氢元素、氧元素

38、。 (2)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肥皂水;煮沸。 (3)反应前后钾原子都是 8个,反应前铁原子是 4 个,反应后应该是 4 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 16个,反应后应该是 16 个,其中 6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 R 的化学式为23。 故填:23。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3)化学反

39、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4.【答案】乙 丙丁 12:3:8 c 12:11 【解析】解:(1)单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氧化物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且分子中只含两种原子,从图示可以看出乙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是单质,丙丁的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且只含有两种原子,是氧化物 (2)依据分子的构成是每个甲分子含有 6 个氢原子 2 个碳

40、原子 1个氧原子,所以甲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 12:6 1:16 = 12:3:8; (3)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图示可知化学反应是分子的分开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数量以及元素的种类均不变化,而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变化; (4)该变化过程的方程式为:所以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 3x32: 244 = 12:11; 故答案为: (1)乙;丙丁; (2)12:3:8; (3); (4)12:11. (1)单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氧化物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且分子中只含两种原子; (2)依据分子的构成结合化学式的计算解决; (3)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图示解决

41、; (4)书写有关的方程式并对物质的质量比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5.【答案】热水 氧气 【解析】解:(1)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并且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再从 a 管通入氧气(或空气);该实验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 a 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 b

42、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 a 端通入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故答案为: (1)热水;氧气 (2) (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白磷在广口瓶中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所以要加入热水、通入氧气;此实验还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根据碳酸是由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形成,先控制与水接触即可,先把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与二氧化碳接触,看是否有变化;然后再使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与水接触,再通入二氧化碳,看变化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

43、查物质燃烧的条件和酸使石蕊试液变色,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一定要细心 26.【答案】铁丝表面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 2 = 2+ 2 【解析】解:(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 B中的实验现象为:铁丝表面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D 中的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2 =2+ 2; (2)用于证明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是 AB,因为由 A 知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B中的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铁铜,所以可得活动性:铁铜银。 故答案为:(1)铁丝表面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44、; + 2 = 2+ 2; (2)。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外)生成氢气, 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这一规律对问题进行判断进行分析。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 27.【答案】 置换反应 还原性 【解析】解: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和 G为红色固体,B

45、、D、F为气体,A 和 B反应会生成 C和 D,所以 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D是二氧化碳,C是铁,铁会转化成 G,所以 G是铜,E和 F会转化生成铜和 H,所以 G 是氧化铜,F是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能转化生成水,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是铁,故填:Fe; (2)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 (3)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是一氧化碳,F是氢气,二者都表现出了还原性,故填:还原性。 根据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和 G为红色

46、固体,B、D、F为气体,A和 B反应会生成 C 和 D,所以 A 是氧化铁, B 是一氧化碳,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所以 D是二氧化碳,C是铁,铁会转化成 G,所以 G是铜,E 和 F会转化生成铜和 H,所以 G 是氧化铜,F是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能转化生成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8.【答案】试管 水槽 保持装置密闭,防止气体逸出 检查装置气密性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2424+ 2

47、+ 2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解析】解:(1)为固体反应容器试管,为盛取液体的水槽; 故答案为:试管;水槽。 (2)反应有气体生成,为了避免气体逸出,需要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形成密封装置; 故答案为:保持装置密闭,防止气体逸出。 (3)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避免气体泄漏; 故答案为:检查气密性。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故答案为: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 (5)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424+ 2+ 2;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气体带入

48、导管,所以增加棉花; 故答案为:2424+ 2+ 2;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6)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为收集装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观察是否熄灭,判断是否集满; 故答案为:;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装置气密性分析回答此题; (3)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4)考查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5)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高锰酸钾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49、; (6)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根据二氧化碳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9.【答案】甲 乙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丙实验中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防止瓶底炸裂(合理即可)222222 + 2平衡气压,防止胶塞崩开(合理即可) 【解析】解:(1)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乙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丙实验中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只有实验甲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50、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实验甲中锥形瓶底部放入细沙,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合理即可)。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2 + 2。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防止胶塞崩开(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甲;乙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丙实验中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2)防止瓶底炸裂(合理即可); (3)222222 + 2;平衡气压,防止胶塞崩开(合理即可)。 (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2)根据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