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九年级上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食盐溶解 C. 光合作用 D. 石蜡熔化 2.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3.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 B. 水蒸气 C. 氧气 D. 氮气 4.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 天然气 B. 石油 C. 氢气 D. 煤 5.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2、 D. 6. 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 H 原子,白球代表 Cl原子,其中代表化合物的是() A. B. C. D. 7.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降低温度使水结冰-分子停止运动 B. 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 D.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 B. 原子核中,中子数可能为零 C. 分子种类相同,物理性质一定相同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9. 碳酸氢铵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其化学方程式是:43= 3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
3、式是() A. 2 B. 2 C. CO D. 2 10. 金刚石、石墨、木炭和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黑色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11. 关于 CO和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 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 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2可以做化工原料 D. 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 关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
4、阳离子 C.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 D. 一个2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13. 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22,相对原子质量为 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22 B. 48 C. 70 D. 26 14. 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简单可行的方法是() A. 闻气味 B. 看颜色 C.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15.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 循环使用教科书 C. 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大量燃放鞭炮,增加节日气氛 16. 下列
5、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 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 “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 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17. 在反应 + 3 = 2 + 3中,已知 A 和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8,当2.8与一定量 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则 C的质量为() A. 9.6 B. 8.8 C. 6.8 D. 4.4 18.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P、Q、R、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P Q R W
6、反应前的质量()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 20 x 4 13 A. Q在反应中一定作催化剂 B. 该反应中 W为生成物 C. 反应后容器中 R与 Q的质量比为 2:1 D. 参加化学反应的 R和 W 的质量比为 7:9 19. 已知金属 R和 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 R 放入4溶液中,有锌析出 B. 金属 R放入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C. 金属 R放入稀硫酸中,会有气泡冒出 D. 金属铜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成蓝色 20. 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
7、,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 B. 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 C. 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D. 反应中消耗氢气 2 毫升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相应的符号填空: (1)铝离子 _ ; (2)2个氢原子 _ ; (3)甲烷 _ ; (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 ; (5)硝酸根离子 _ ; (6)氢氧化铜 _ ; (7)标出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_ ; (8)某金属元素 X 的化合价为+3,则 X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8、 _ 。 22. 现有五种物质:干冰;氙气;武德合金;活性炭;石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制作电光源的是 _ ; (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 _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 ; (4)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的是 _ ; (5)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 _ 。 23. 铁及其合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生铁和_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 生铁的硬度比纯铁的_(填“大”或“小”)。 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_性。 (2)铁制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_发生了化学反应;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_。 24. 预计 2022 年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正式投入运营。给中国“天宫空间站”供能
9、的是砷化镓电池,其中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镓为 _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 。 (2)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镓离子的符号为 _ 。 25. 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 _ , 振荡观察到泡沫多浮渣少, 说明该自来水属于 _ 。 (2)生活中常用 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 _ (填字母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26. A、B、C
10、、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1)物质的化学式为 _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写出 C物质的一种用途 _ 。 (4)反应属于 _ (填基本反应类型)。 27. 用粗木棍在涂有蜡的锌板上写“唐尧”两个字,露出下面的锌板。向“唐”字上滴加4溶液,向“尧”字上滴加稀盐酸。 (1)“唐”字上出现的现象是 _ 。 (2)“尧”字上产生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_ 。 28. 化学兴趣小组改进了教材中燃烧条件的实验,在铜片上罩了一个烧杯,请回答: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现象是 _ 。铜片上的红磷没有
11、燃烧是因为 _ , 水里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 _ ,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_ 。 (2)罩上烧杯的作用是 _ ,本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_ 。 (3)小红在实验时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也燃烧了起来,可能的原因是 _ 。 29. 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 (1)写出仪器甲的名称 _ 。 (2)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 (选填编号),化学方程式是 _ ,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_ (选填编号)。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出后,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再进行如下操作: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瓶口向上放置;在集气瓶口盖好毛玻璃片。
1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 (用编号排序)。 (4)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 _ 色;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 _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30. 化学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思路】 (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_ ; (2)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_ (填“能”或“不能”)断定没有发生反应; (3)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实验设计】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13、 序号 实验设计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1)“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_ ; (2)“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是 _ ; (3)“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_ 。 【进行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_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1. 小滨同学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第 4次
14、剩余固体质量() 10.8 9.6 8.1 8.1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食盐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 D、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
15、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
16、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在猜想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我们知道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出了空气主要有氮气(2)和氧气(2)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2)。 故选:D。 根据化学常识和课本基本知识,可知空气含量较多的几种气体及其含量。 本题结合课本知识考查了学生对身边化学常识的了解, 培养了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习的能力, 属于基础题。 4.【答案】C 【解析】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A、天然气属于
17、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C、氢气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D、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 解: A、 图中所示操作错闻气体的气味时, 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 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 A 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
18、,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B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两查:查灯芯是否平整,酒精灯内酒精是否缺少;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故 C错误; D、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可归纳为:一横二送三慢竖;故 D 正确; 故选:D。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
19、可”; D、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考虑。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 A 正确; B、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 B错; C、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 C错; D、该物质是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 D错。 故选:A。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解答本题关键是
20、熟悉物质的分类。 7.【答案】D 【解析】解: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故此项说法错误。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而分子体积不变,故此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较快,是因为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快,故此项解释错误。 D、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是因分子构成不同,故此项解释正确。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体积很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 能准确利用分子的各种性质来解释日常现象,主要是分子的运动和分子的间隔用的比较多。 8.【答案】C 【
21、解析】解:A、离子显电性,在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核中,中子数可能为零,如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种类相同,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如氧分子在不同的状态下,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离子显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离子的特征、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常见原子的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22、 【解析】解: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 1 个,反应前氢原子是 5个,反应后应该是 5个,其中 2个包含在 X中,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 1个,反应前氧原子是 3个,反应后应该是 3 个,其中 1 个包含在 X中,X 的化学式是2。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23、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A、不都是黑色固体,不正确。 B、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不正确。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金刚石是不同于石墨的新物质,不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解:A、CO和2的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不相同,故 A错误; B、CO和2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CO有毒,2没有毒,故 B 错误; C、CO具有可燃性,不可以用来灭火,2可以做化工原料,故 C错误; D、CO和2在一定条件下可
24、以相互转化,故 D 正确。 故选:D。 根据 CO和2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分析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 CO和2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2.【答案】C 【解析】解:.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 A 错误; B.原子得到电子后显负电性,是阴离子,故 B错误; 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故 C正确; D.一个2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转化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的组成进行分析; D.根据水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
25、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2。 故选:A。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14.【答案】D 【解析】解:A、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均没有颜色,用看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
26、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种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5.【答案】D 【解析】解: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
27、排放量,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循环使用教科书,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大量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D。 “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
28、度不大,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6.【答案】C 【解析】解:A、汽油属于易燃物,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使用手机会产生电火花,为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要禁止使用手机,故正确。 B、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而木材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故选:
29、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设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x + 3 = 2 + 3 7 24 2.8 724=2.8 = 9.6 当2.8与一定量 B 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同时生成 C的质量为2.8 + 9.6 3.6 = 8.8。 故选:B。 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进而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 C 的质量,进行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 = 5 + 2 + 14 + 18
30、13 4 20 = 2,反应前后 Q 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 W 质量减小,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后容器中 R与 Q的质量比为:4:2 = 2:1,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化学反应的 R和 W 的质量比为(14 4):(18 13) = 10:5 = 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
31、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9.【答案】C 【解析】 解: A、 金属R和Fe、 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 则R排在锌的后面, 金属R放入4溶液中,没有锌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属 R和 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则 R 排在铜的前面,金属 R放入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 R和 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则金属 R放入稀硫酸中,会有气泡冒出,故选项说法准确。 D、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金属铜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
32、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0.【答案】D 【解析】 解: 反应的方程式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 每增加 1mL的氧气, 氢气则减少 2mL,当氧气体积小于 2mL时,氢气有剩余;当氧气体积为 2mL时,两者完全反应;氧气大于 2mL时,氢气被反应有氧气剩余。故实线部分表示有氢气剩余;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坐标为 2,0)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虚线部分表示氧气剩余。由此判断: 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氢气;故 A 正确;
33、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氧气;故 B正确; 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故 C 正确; D、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时的体积比 2:1,可推知反应中消耗氢气 4毫升;故 D 错误。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考虑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判断。从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可以看出:消耗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 2:1;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图象所表明的反应物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关系,围绕图象表明变化关系得出结论。 21.【答案】3+ 24 3 ()2 +63 23 【解析】 解: (1)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为3+
34、;故答案为:3+;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故答案为:2H; (3)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甲烷表示为4;故答案为:4; (4)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故答案为:Ca; (5)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硝酸根离子表示为3;故答案为:3; (6)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氢氧化铜中铜+2价,氢氧根1价,表示为()2;故答案为:()2; (7)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 表示为+63;
35、 故答案为: +63; (8)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某金属元素 X 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则 X的氧化物表示为23;故答案为:23。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
36、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答案】 【解析】解:(1)氙气通电后发出白光,可以制作电光源,用于灯光球场;故填:;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内的异味;故填:; (3)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 (4)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填:; (5)武德合金的熔点很低,可用于制保险丝;故填:。 故答案为:(1); (2); (3); (4); (5)。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答案】钢 大 导热 氧气、水 保持干
37、燥(合理即可) 【解析】解:(1)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生铁的硬度比纯铁的大。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导热性;故填:钢;大;导热; (2)铁的锈蚀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常用的方法有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与干燥,涂油、刷漆等;故填:氧气、水;保持干燥(合理即可)。 (1)根据常见的铁合金、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及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理解与在解题、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24.【答案】金属 69.72失去 3+ 【解析】解:(1)镓带“
38、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31 = 2 + 8 + 18 + , = 3;最外层电子数是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 个电子而形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3+。 故答案为: (1)金属;69.72; (2)失去;3+。 (1)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若最外层电子数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
39、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肥皂水 软水 煮沸 AC 【解析】解:(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多浮渣少,说明该自来水属于软水; 故填:肥皂水;软水;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煮沸;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水的蒸发,不能说明水的组成;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净化,不能说明水的组成。 故填:AC。 (1)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2)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来分析; (3)
40、根据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来分析。 本题是有关水的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与水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这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26.【答案】医疗急救(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分解反应 【解析】解:(1)、B、C、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B 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B 分解生成两种单质,所以 D是水,C、D 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 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 是氧气,D是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B物质的化学式为2; (2)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物质的一
41、种用途医疗急救(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4)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2; ; (3)医疗急救(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4)分解反应。 根据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B 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B 分解生成两种单质,所以 D是水,C、D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 A 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D 是氢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
42、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7.【答案】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 2 = 2+ 2 【解析】解:(1)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唐”字上出现的现象是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故填: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尧”字上产生气泡,是因为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2+ 2。 故填: + 2 = 2+ 2。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 盐酸反应,但氢后
43、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8.【答案】产生大量白烟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没有与氧气(空气)接触 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空气)接触 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白磷燃烧放热,使红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解析】解:(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没有燃烧,这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里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可着火点,但是没有燃烧,这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由此可知,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空气)接
44、触; 故填:产生大量白烟;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空气)接触;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空气)接触; (2)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罩上烧杯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本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氧气; 故填: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3)在实验时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也燃烧了起来,可能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使红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故填:白磷燃烧放热,使红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1)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防止污染的做法以及热水的作用
45、来分析; (3)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物质的有关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酒精灯 2322 + 32 蓝紫 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解:(1)仪器甲的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酒精灯。 (2)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化学方程式是: 2322 + 32,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C,不选择 D,是因为 D中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故填:A;2322 + 32;C。 (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在集气瓶口盖好毛玻璃片、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瓶口向上放置。 故填:。 (4)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
4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 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蓝紫;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在集气瓶口盖好毛玻璃片、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瓶口向上放置; (4)硫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
47、基础。 30.【答案】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不能 酸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向第二朵纸花喷蒸馏水 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中纸花不变色,中纸花变红 2+2 = 23 【解析】解:【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故填:不能; 【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证明酸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故填:酸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2)“实验设计”需要证明水不能使石蕊纸花变色,所以该实验的具体内容是向第二朵纸
48、花喷蒸馏水;故填:向第二朵纸花喷蒸馏水; (3)“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故填: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实验结论】中纸花不变色,中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2+ 2 = 23;故填:中纸花不变色,中纸花变红;2+ 2 = 23。 【探究思路】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来分析; 【提出猜想】根据实验对比的方法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论、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1.【
49、答案】(1)4.4; (2)解:设碳酸钙质量为 x, , 100 44 4.4 100=444.4, = 10, 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12.5 100% = 80%, 答: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分析】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解答】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2.5 8.1 = 4.4. 故填:4.4. (2)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