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272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广西河池市南丹县九年级上学年广西河池市南丹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 A. 酒精挥发 B. 木炭燃烧 C. 冰块融化 D. 试管破碎 2.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阿伏加德罗 D. 门捷列夫 3. 冬天,时常可以看到人们的鼻子里呼出的白雾,这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4. 下图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取液体药品 B. 闻药品气味 C. 仪器连接 D. 倾倒二氧

2、化碳 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B. 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 23:和 3N 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6.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间有间隔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7.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8. 芯片是计算机、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硅为材料制成的,硅酸钠(23)是其中重要的中间物质,

3、2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4 B. +1 C. +4 D. +6 9.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 B. 在一定条件下2能转化为 CO C. 2和 CO都有毒 D. 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 CO中毒 10.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C. 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11. “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为2 + 2+ = 23+ 2,生成的(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化学方程式中 X的化学式为() A. HCl B. NaCl C.

4、2 D. 2 12. 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消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3. 如图所示,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食堂或家庭中安装报警器。下列燃气的性质中,能确定安装报警器位置的是() A. 毒性 B. 密度 C. 气味 D. 溶解性 14. 2020年 2 月 17日我国试采可燃冰点火成功,创造“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新世界纪录。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中含有碳单质 B. 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6 C. 甲烷是一种氧化物 D. 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5、1:4 15. 已知反应3 + 2 = + 2,已知参加反应的 A 与 B的质量比为 2:3,反应共生成了 60g C和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6,则物质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 B. 32 C. 54 D. 72 16.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B. 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C. 随意倾倒生活垃圾 D. 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7.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

6、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8.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煤、石油、天然气 B. 空气、二氧化硫、液态氧 C. 稀有气体、水银、铜 D. 冰水共存物、食盐水、氢气 19. 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可用湿抹布扑灭 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 森林火灾时可开挖隔离带 20.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反

7、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 3:2 C. 丙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图中 X的数值是 3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1.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1)氟元素 _ ; (2)1个银原子 _ ; (3)32_ ; (4)2个硫酸根离子 _ ;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_ 。 22.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写在横线上。 A.碳酸钙 .氧气 .酒精 .石墨 .镁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_ ; (2)可用于医疗急救病人的是 _ ; (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_ ; (4)可用来制作烟花和照明弹的是 _ ; (5)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

8、的是 _ 。 23. 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 _ ; (2)向空气中大量排放2会导致 _ 的产生; (3)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_ ; (4)家用净水器中会使用活性炭,因为它具有 _ 作用从而可以净化水; (5)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_ 。 A.矿泉水 B.河水 C.蒸馏水 D.自来水 24. 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 (1)用炭黑墨汁绘制的字画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_ ; (2)一个60分子是由 _ 构成的; (3)石油

9、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名称为 _ 的“温室气体”,该气体被绿色植物通过 _ 作用吸收,同时产生氧气,这就是自然界的“碳循环”; (4)化石燃料是 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 _ 、 _ 和天然气。 25. 如图是一些探究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_ ; (2)实验中,所得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_ ; (3)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_ ;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_ 。 26. 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

10、化工原料,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 (1)从微粒角度上看,氯化钠是由 _ 构成(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2)碘盐中加入了碘酸钾(3),则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_ 价; (3)加碘食盐给我们提供的是碘 _ (填“原子”或“元素”); (4)用量筒量取 20mL氯化钠溶液,读数时仰视,则所取氯化钠溶液的实际体积 _ 20(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5)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能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7. 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分别由 C、H、O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A、

11、B、C为液体,D、E、F为气体,A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而得到,F常用于灭火。物质间的关系如图 5 所示(注: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忽略,“-”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F的化学式:A _ 、F _ ; (2)物质可用来灭火是因为它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 ; (3)与 E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 反应; (4)写出 C转化生成 B和 D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_ 。 2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_ ; _ ; (2)装置 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

12、学方程式为 _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_ ; (3)若用 E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做硫粉燃烧实验,收集后集气瓶内留适量的水,其目的是 _ ; (4)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_ (填字母,下同),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_ 。 29. 进入冬季,时常有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 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 _ 结合,使人体缺氧,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某兴趣小组同学对一氧化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示信息】氢氧化钠溶液可

13、吸收2,浓硫酸用于吸收水干燥气体。 【提出猜想】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CO 和2;只有2; _ 。 【实验探究】该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图如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 A中出现的现象是 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2)装置 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_ 。 (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D 中出现的现象是 _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成立。 30. 如图是某品牌钾肥的商品标签,小张同学为了检测该钾肥中的钾元素的含量是否属实,取样品 30g于烧杯中,然后加入 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121.2(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化学方程

14、式为23+ 2 = 2 + 2 + 2,请计算: (1)碳酸钾中钾、碳、氧的元素质量比为 _ (最简整数比); (2)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是 _ g; (3)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4)通过计算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判断该商品标签内容是否属实。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 C、冰块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 D、试管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

15、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故选项错误。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门捷

16、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答案】D 【解析】解:冬天,时常可以看到人们的鼻子里呼出的白雾,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这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气体是水蒸气。 故选:D。 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液体药品应盛放在细口瓶中,不能使用广口瓶;取用液体

17、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向图中装置倾倒二氧化碳时,应从下层蜡烛的一端倾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导管连接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

18、根据倾倒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 A 正确; B、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 B正确;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 C 正确; D、23:中的“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 3个单位的正电荷,不是表示微粒的个数,3N 中的“3”是表示微粒的个数,故 D 错误; 故选:D。 根据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

19、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答案】B 【解析】解: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

20、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为原子,故 A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 13 核外电子数= 10,表示阳离子,故 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 17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2 + + (2) 3 = 0,则 = +4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

21、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9.【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石墨质软,故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2能转化为 CO,故说法正确。 C、2本身没有毒性,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 CO中毒,故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2本身没有毒性,一氧化碳有

22、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 解: .原子是由质子、 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中子, 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所以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选项说法正确; C.镁原子的最外层有 2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 2个电子,而镁离子的最外层有 8 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

23、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来分析;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1.【答案】C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氯、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2、2、4、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2、2、5、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 X 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

24、子构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2。 故选: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 X 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风吹灭蜡烛,没有使蜡烛与空气隔绝,故选项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风吹灭蜡烛没有降低蜡烛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风吹灭蜡烛没有移走蜡烛,没有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D、风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灭火的原

25、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泄漏后会很快上升到室内的上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安装在房间内墙上方的位置,如果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泄漏后会聚集在下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安装在房间内墙下方的位置,所以与气体的密度有关。 故选:B。 根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小判断位置,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天然气的性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 14.【答案】B 【解析

26、】解: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含有碳单质,说法错误; B、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 1 4 = 16,说法正确; C、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D、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1):(16 1) = 3:4 1:4,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甲烷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

27、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解:在3 + 2 = + 2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A与 B的质量比为 2:3,反应共生成了 60gC和D, 由质量守恒定律, 则参加反应的 A的质量为60 22:3= 24, 参加反应的 B的质量为60 24 = 36。 设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x 3 + 2 = + 2 3x 72 24g 36g 372=2436 = 16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的 A、B 的质量,由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出 A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

28、C 【解析】解:A、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防止水体污染,故 A 符合要求;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 B符合要求; C、随意倾倒生活垃圾,能污染水土,故 C不符合要求; D、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故 D 符合要求。 故选:C。 根据已有的化学与环境的保护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的利用,化学变化通常都带有能量变化,有些会放热、有些会吸热,而人类可以通过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来获取能量,在平时学习当中应

29、认真观察注意积累。 【解答】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故正确; 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氢气的燃烧等,故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热,故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故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解析】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空气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水银、铜都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氢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30、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答案】B 【解析】解:A、实验室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可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目的,说法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

31、火点,说法错误;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法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能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6 4 = 2,故甲是生成物,生成的甲的质量为 2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0 4 = 6;丁是生成物,

32、生成丁的质量为8 4 = 4;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反应前后应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 X 的值为 3。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 6g:4 = 3:2,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的质量反应前后应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X的值为 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题的

33、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1.【答案】F Ag 三个氮分子 242; :2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氟的元素符号是:F。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 表示多个该原子, 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1个银原子表示为:Ag。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表示多个该分子, 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则32可表示三个氮分子。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34、,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42;。 (5)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2。 故答案为: (1); (2); (3)三个氮分子; (4)242;; (5):2。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

35、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D B A E C 【解析】解:(1)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2)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氧

36、气可用于医疗急救病人; (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4)镁燃烧会产生耀眼的白光,所以镁粉可用来制作烟花和照明弹; (5)酒精能麻醉人的神经中枢,所以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酒精。 故答案为:(1); (2); (3); (4); (5)。 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答案】0.03%酸雨 蒸馏 吸附 C 【解析】解:(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故填:0.03%; (2)向空气中大量排放2会导致酸雨的产生;故填:酸雨; (3)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

37、异味,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因此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蒸馏; (4)家用净水器中会使用活性炭,因为它具有吸附作用从而可以净化水;故填:吸附; (5).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B.河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蒸馏水中只含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填:C。 (1)根据空气各成分气体的含量来分析; (2)根据酸雨的成因来分析; (3)根据净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4)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 (5)根据物质

38、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4.【答案】稳定或不活泼 60 个碳原子 二氧化碳 光合 不可再生 煤 石油 【解析】解:(1)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用炭黑墨汁绘制的字画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2)由化学式:60可知一个60分子是由 60个碳原子构成; (3)石油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名称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所以该气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故答案

39、为:(1)稳定或不活泼; (2)60个碳原子; (3)二氧化碳;光合; (4)不可再生;煤;石油。 (1)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考虑; (2)根据化学式考虑分子构成; (3)根据碳燃烧的产物和植物光合作用回答本题; (4)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构成,熟悉三大化石燃料。 25.【答案】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1:2 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要与氧气接触 【解析】 解: (1)足量的红磷在集气瓶内充分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 当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打开止水夹,观察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

40、氧气的体积,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B实验中,所得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故填:1:2; (3)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铜片上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发生了燃烧;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要与氧气接触;故填: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41、;要与氧气接触。 (1)根据实验装置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现象来分析; (3)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离子 +5元素 大于 【解析】解:(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填:离子;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碘酸钾(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1) + + (2) 3 = 0,解得 = +5;故填:+5;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加碘食盐给我们提供的是碘元素;故填:

42、元素; (4)用量筒量取 20mL氯化钠溶液,读数时仰视,则所取氯化钠溶液的实际体积大于 20mL;故填:大于; (5)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4)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量筒的使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252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合 222;222 + 2

43、 【解析】解: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而得到,水和过氧化氢都是液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光合作用时,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因此 分别是酒精、水、过氧化氢、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是25、F是2。 故填:25;2。 (2)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故填: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与 E 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

44、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 (4)转化生成 B和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22;222 + 2。 故填:222;222 + 2。 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而得到,水和过氧化氢都是液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光合作用时,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

45、正确的结论。 28.【答案】长颈漏斗 集气瓶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4;24+ 2+2生成物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B D 【解析】解:(1)是长颈漏斗;是集气瓶。 故填:长颈漏斗;集气瓶。 (2)装置 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4;24+ 2+ 2,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故填: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4;24+ 2+ 2;生成物。 (3)若用 E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做硫粉燃烧实验,收集后集气瓶内留适量的水,其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

46、防止污染空气。 (4)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B,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D,是因为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 故填:B;D。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 (4)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9.【答案】血红蛋白 2和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2= 3 +2吸

47、收二氧化碳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析】解: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 故填:血红蛋白。 【提出猜想】 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CO 和2;只有2;2和2。 故填:2和2。 【实验探究】 (1)装置 A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2= 3 +2。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2= 3 +2。 (2)装置 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故填:吸收二氧化碳。 (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D 中

48、出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氧气。 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0.【答案】39:6:248.8 【解析】解:(1)碳酸钾中钾、碳、氧的元素质量比为(39 2):12:(16 3) = 39:6:24。 故答案为:39:6:24。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是30 + 100 121.2 = 8.8。 故答案为:8.8。

49、(3)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 x 23+ 2 = 2 + 2 + 2 138 44 8.8 13844=8.8 = 27.6 (4)27.6碳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为27.6 392138 100% = 15.6。 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630 100% = 52%,小于55%,该商品标签内容不属实。 答:(3)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27.6。 (4)该商品标签内容不属实。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即可。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