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267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广西北海市九年级学年广西北海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的是()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臭氧 2. 下列标志最适合在加油站粘贴的是() A. B. C. D. 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玉石俱焚 B. 聚沙成塔 C. 抱薪救火 D. 百炼成钢 4. 青少年缺锌易食欲不振,这里“锌”指的是() A. 单质 B. 原子 C. 分子 D. 元素 5. 古诗有云:“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诗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 分子

2、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C. 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6.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氢气和空气 B. 液化气和空气 C. 二氧化碳和氧气 D. 天然气和空气 7. 如图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 A. B. C. D. 8. 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返回画面如图,返回舱内部的推进剂还有剩余,担心冻住后不好排出,所以贴暖宝宝给它暂时保暖。暖宝宝的发热原理其中一步反应为4()2+ 2 + 2= 4()3,则 X的化学式为() A. 22 B. FeO C. 23 D. 2 9. 下

3、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药品 B. 处理废弃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滴加液体 10.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 先变红后变紫 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 先变无色后变红 D. 先变蓝后变紫 11.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12. 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一氧化碳和二氧

4、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 B. 1 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 个氧原子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用作燃料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 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 吹灭火柴-降低着火点 C. 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D. 火要空心-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4. 下列物质、成分(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用途三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干冰2人工降雨 B. 金刚石 作电极 C. 天然气4作燃料 D. 水银 温度计 15.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10g 冰受热熔化成 10g水,符合质量

5、守恒定律 B.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16. 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的原因是温度升高铁原子变大了 B. 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 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 空气是混合物的原因是其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等多种分子 17. 口罩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必备武器”。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采用环氧乙烷(24)杀菌消毒。下列说法正

6、确的是() A. 环氧乙烷杀菌消毒是物理变化 B. 环氧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g C. 环氧乙烷由 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D. 环氧乙烷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18.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氧气和氮气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 B 除去2中的 KCl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 除去2中少量的 CO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D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并观察泡沫情况 A. A B. B C. C D. D 19. 在2 + 3 = + 2反应中,36g A与 56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8g C和一定

7、量的 D。若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则 C和 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7:1 B. 7:8 C. 7:16 D. 7:32 20.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通常被称作“清洁能源”,A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 B、C、D,C和 D组成元素相同,E 是单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固态 B 有利于水生动物冬季生存 B. 、 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 物质 E具有可燃性 D. 可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来实现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1. 最新发现“六神丸”(含麝香等六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肺纤维化作用,麝香中含有麝香酮、氯化钾、硫酸钠、碳酸铵等物

8、质。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含有的一种金属元素 _ 。 (2)个硫酸根离子 _ 。 (3)碳酸铵(4)2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 。 (4)氯化钾 _ 。 (5)6个氮分子 _ 。 22.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序号填空。 .二氧化锰 .氧气 .稀有气体 .五氧化二磷 .氮气 .二氧化碳 (1)发令枪击发时的白烟是 _ 。 (2)常温下是一种黑色固体 _ 。 (3)可以用来制染料的气体 _ 。 (4)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_ 。 (5)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_ 。 2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 1中 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_ 种元素。

9、 (2)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_ (填字母)。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2。 甲、乙、丙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_ (填序号),变化是 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根据图示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4. 过氧乙酸(243)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_ (填序号,下同)。 A.是一种氧化物 B.由三种元素组成 C.分子中含有臭氧(3)分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凡是含有“过氧基”结构(如图方框部分)的物质都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据此推测以下物质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_ 。 A. B. = =

10、 C. . (3)过氧乙酸具有如下性质: .无色易挥发液体、 .有酸性、 .有很强的腐蚀性、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有毒性。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_ 。根据上述性质可知,使用过氧乙酸的注意点有 _ (任写一点)。 25.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通电一段时间后, 试管a中所收集到的气体是 _ (填名称),正、负极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 _ 。 (2)如图乙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该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_ (填微粒名称,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 _ 。 (3)旅游景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

11、如图所示。 步骤对应的作用是 _ (填序号,下同),步骤对应的作用是 _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过滤 26. 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置滴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装置如图),观察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 浓氨水和浓盐酸可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4); 氨气和氯化氢污染空气。 (1)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 _ 性,由此可知,这两种试剂应 _ 保存。 (2)从微观角度看,该实验还可以证明 _ 。 (3)小明观察到玻璃管内生成的白色烟圈位于 c位置,说明 HCl 分子的运动速率比3分子的 _ (填“快”或“慢”)。 (4)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分

12、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关系。由此实验可知,两者成 _ (填“正比”或“反比”)关系。 (5)该装置可使 HCl气体与3充分反应,同时还具有 _ 等优点。 27. 氨气(3)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如图 1是工业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 (1)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属于 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_ 。 (3)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4)3可以进一步制得尿素和碳酸氢铵等化肥。如图 2是某商店内尿素肥料的标签。 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

13、_ 。 经计算,尿素(2)2中含氮量为46.7%,则该袋尿素肥料属于 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8.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 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可选择 _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3)实验室通常用装置 B与 _ (填字母)相连制取二氧化碳,检验2的化学方程式是 _ 。用如图 2 所示装置制二氧化碳,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在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 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_ 。 29.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进行探究。 图 1装置

14、 _ (填“能”或“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如果能,写出能证明该结论的实验现象(如果不能,说明可能猜想): _ 。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 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

15、 _ ; _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 2装置与图 1装置相比,优点是 _ 。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设计了图 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_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 “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及白磷量不足, 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距试管容积的15相差很大。 你赞同的预测是 _ (填“甲”或“乙”),理由是 _ 。 30. 某补钙药剂的标

16、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 做如下实验: 取 10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 5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 (1)反应中生成_g 二氧化碳; (2)通过计算说明实际钙含量是否与标注相符(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 CO,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C、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项正确。 D

17、、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臭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正常雨水的 pH约为5.6,酸雨是指溶液 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答案】D 【解析】 解: 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 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能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

18、,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循环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加油站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玉石俱焚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聚沙成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抱薪救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

19、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答案】D 【解析】解:青少年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这里的“锌”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青少年缺锌易食欲不振,这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

20、】C 【解析】解: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很小,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 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会发生爆炸,故 A错。 B、液化气具有可燃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会发生爆炸,故 B 错。 C、

21、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 C 正确。 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故 D错。 故选:C。 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要发生爆炸需满足的条件有:有可燃性气体且达爆炸极限、有足够的氧气或空气、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 燃烧和爆炸是初中化学上的两个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以考查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爆炸的分类和发生条件、防火防爆的措施等,理解燃烧和爆炸的定义是解题的前提。 7.【答案】C 【解析】解:A、该原子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电子数是 2,达到了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 A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的电子

22、数是 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故 B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6,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到电子,故 C 符合题意; D、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1,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到电子,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决定了元素的性质,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即可分析解答本题。 8.【答案】D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2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铁、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4、10、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4、12、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分子中含有 4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2。 故选: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 X 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药品的取用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用氯化钠,故 A正确; B、废弃硫酸不能倒入水池、下水道,要倒入指定的

24、地方,否则会腐蚀水池和下水道,故 B 错; C、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要在密封体系内检查装置气密性,图示长颈漏斗与外界通着,不密封,故 C 错; D、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 D错。 故选:A。 A、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考虑; B、根据废弃硫酸的处理方法考虑; C、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10.【答案】A 【解析】解: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时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故选:A。 碳酸属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受热时

25、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碳酸的性质和显酸性的物质与石蕊试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答案】A 【解析】解:A、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不符合要求;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 C、加强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要求 故选:A。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

26、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都是碳的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1 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 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用作燃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和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 1 个二氧化碳分子和 1个一

27、氧化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说法正确; B、 用嘴吹灭火柴的火焰, 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达到灭火的目的, 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说法错误; C、釜底抽薪是移走可燃物,故说法正确; D、火要空心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说法正确; 故选:B。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

28、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燃烧有三个同时必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因而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燃烧的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干冰是固体的2,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B、石墨是 C 单质,可以作电极,说法错误; C、天然气主要成分是4,可以作燃料,说法正确; D、水银是汞,化学式为 Hg,可以作温度计,说法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

29、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10g冰受热熔化成 10g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是因为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

30、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答案】A 【解析】解:A、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空气是混合物的原因是其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等多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31、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环氧乙烷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环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环氧乙烷是由环氧乙烷分子构成的,1 个环氧乙烷分子是由 2 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环氧乙烷中的碳元素和氢元

32、素的质量比为(12 2):(1 4) = 6: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环氧乙烷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

33、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氮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设计合理。 B、KCl 易溶于水,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方法设计合理。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入适量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可能会引入新杂质氧气,同时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 D、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并观察泡沫情况,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法设计合理。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解:在2 + 3 = + 2反

34、应中,36gA 与 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8gC 和一定量的 D,由质量守恒定律,同时生成 D的质量为36 + 56 28 = 64。 设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2 + 3 = + 2 14 2x 28g 64g 142=2864 = 16 则 C 和 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4:16 = 7:8。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 D 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 C和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通常被称作“清洁能源”,

35、A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B、C、D,C 和 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 A是甲烷,B是水,C、D 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C会转化成水,所以 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E是单质,E 会与水、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所以 E 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固态 B有利于水生动物冬季生存,故 A 正确; B、 、 可以通过酒精和氧气的点燃实现,故 B 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故 C错误; D、 可通过植物的光合来实现,故 D错误。 故选:A。 根据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通常被称作“清洁能源”,A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 B、C、D,C 和 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 A是甲烷,B 是水,

36、C、D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C会转化成水,所以 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E是单质,E 会与水、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所以 E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K或42 (34)23 62 【解析】解:(1)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含有的一种金属元素有钾、钠,元素符号为 K或 Na;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

37、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n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2。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碳酸铵(4)23中氮元素显3价可表示为:(34)23; (4)在氯化钾中钾元素显+1,氯元素显1,化学式为:KCl; (5)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6个氮分子表示为62。 故答案为:(1)或 Na; (2)42。 (3(34)23; (4); (5)62。 (1)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

38、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5)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d a e f b 【解析】解:(1)发令枪击发出的白烟是五氧

39、化二磷。 (2)常温下是一种黑色固体二氧化锰。 (3)可以用来制染料的气体是氮气。 (4)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5)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 故答案为:(1);(2);(3);(4);(5). 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答案】3 AD 甲 物理 【解析】解:(1)图 1中 A、B、C、D 四种粒子共表示 3种元素,即镁元素、硫元素、氩元素。 故填:3。 (2)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D,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故填:AD。 (3)甲、乙、丙中表示混合

40、物的是甲,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填:甲;物理。 根据图示可知,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D,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3)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BD C BCEF AD 【解析】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而过氧乙酸(

41、24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243)由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臭氧(3)分子,说法错误; D.243中,碳、氧、氢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12 2):(16 3):(1 4) = 6:12:1,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 故选:BD; (2)由图示信息可知氧氧单键相连才具有杀菌消毒剂,C物质中含有这一键,所以可用作杀菌消毒;故填:C; (3).无色易挥发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有酸性、.

42、有很强的腐蚀性、.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有毒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填:BCEF;AD。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3)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也才能正确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类别等。 25.【答案】氢气 8:1 氢原子、氧原子 氢分子、氧分子 C A 【解析】解:(1)通电一段

43、时间后,试管 a中所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正、负极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 8:1。 故填:氢气;8:1。 (2)该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产生的新微粒是氢分子、氧分子。 故填: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3)步骤对应的作用是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步骤对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故填:C;A。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 8:1。 (2)该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产生的新微粒是氢分子、氧分子。 (3)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

44、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6.【答案】挥发 密封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慢 反比 环保 【解析】解:(1)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由此可知,这两种试剂应密封保存。 故填:挥发;密封。 (2)从微观角度看,该实验还可以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小明观察到玻璃管内生成的白色烟圈位于 c位置,说明 HCl 分子的运动速率比3分子的慢。 故填:慢。 (4)由此实验可知,两者成反比关系,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的速率越慢。 故填:反比。 (5)该装置可使 HCl气体与3充分反应,同时还具有环保等优点。 故填:环保。 (1)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

45、有挥发性,由此可知,这两种试剂应密封保存。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观察到玻璃管内生成的白色烟圈位于 c位置,说明 HCl 分子的运动速率比3分子的慢。 (4)其它条件相同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的速率越慢。 (5)在密封装置中的反应能够防止环境污染。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答案】物理 氮气、氢气 热稳定性差 混合物 【解析】解:(1)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物理。 (2)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氮气、氢气。 故填:氮气、氢气。 (3)一定

46、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热稳定性差。 故填:热稳定性差。 尿素(2)2中含氮量为:2860 100% = 46.7%,则该袋尿素肥料属于混合物。 故填:混合物。 (1)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氮气、氢气。 (3)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4)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热稳定性差。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长颈漏

47、斗 2424+ 2+ 2 2+ ()2= 3 +2关闭导管上的活塞 K,装置内压强增大,固液分离 【解析】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A;2424+ 2+ 2; (3)实验室制取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在反应的过程中,若关

48、闭导管上的活塞 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导管上的活塞 K,装置内压强增大,固液分离;故答案为:C;2+ ()2= 3 +2;关闭导管上的活塞 K,装置内压强增大,固液分离。 (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本考点

49、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9.【答案】不能 如果白磷不具可燃性,即使与氧气接触也达到了一定的温度,白磷也不会燃烧 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 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避免污染空气 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甲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50、15 【解析】图 1装置实验中没有对比实验,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因此无法得出结论;故填:不能;如果白磷不具可燃性,即使与氧气接触也达到了一定的温度,白磷也不会燃烧; 【改进与实验】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故填: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