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263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9 页 2020-2021 学年广西梧州市岑溪市九年级学年广西梧州市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美好的生活无法离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A. 电磁波 B. 药物合成 C. 火箭燃料 D. 环境保护和新能源 2. 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A. 氮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3.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氧气 B. 盐酸 C. 硫酸铜 D. 过氧化氢 4. 下列变化中,其中一种变化与另外三种变化

2、有本质区别的是() A. 酒精挥发 B. 雪糕融化 C. 煤的焦化 D. 石油分馏 5.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称量固体 6. 将下列四种常见的调味品分别放入足量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白糖 B. 白醋 C. 食盐 D. 花生油 7. 下列诗词能用微粒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A. 春: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 C. 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冬:暗香浮动月黄昏 8. 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木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铁丝在

3、纯氧中燃烧发出红色火焰 9.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第 2 页,共 19 页 C.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用湿抹布盖灭 10.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24 24+ 2+ 2 C. + 2 = 2+ 2 D. 4+ 2= 4 +2 11. 2020年 6 月 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B. 贮存:为节约空间,

4、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C. 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 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12. 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难溶于水 B. 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且都含有氧分子 C. 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 用途:氧气可以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13. 4是意大利的一位科学家合成的一种新型分子,可以与黄金反应,该气体在振荡时会发生爆炸,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 4是由 2个氧分子构成的 C.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D. 4

5、与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性质相同 14. 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称取1.5氯化钠 B. 量取水时选用 100mL的量筒 C. 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50g D. 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是称量和溶解 15. 一种铁原子核内有 30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56,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4 B. 26 C. 30 D. 56 16.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2和 CO的比较,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19 页 A. 性质:两者性质相同 B. 组成:两者组成元素相同 C. 鉴别:看颜色、闻气味 D. 用途: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

6、工降雨 17. 3见光分解容易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2 B. 2 C. 2 D. 2 18.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2 21 Y 2 反应 5 分钟的质量/ 6 16 Z 8 反应后的质量/ 18 X 3 26 A. X等于 1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后甲、乙的质量比为 3:1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9. 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注意按示例要求书写大小写。示例:+ (1)锌元素 _ ; (2)2个氮分子 _ ; (

7、3)硝酸镁 _ ; (4)硫酸根离子 _ 。 20. 下列是探究二氧化碳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中制取的2气体也可用于熄灭蜡烛,原因是: _ 。 (2)步骤中的现象是: _ ;请写出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1. 水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第 4 页,共 19 页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1)如表关于水的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的是 _ ;B 中试管 2 中的气体是 _ 。 (2)、B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_ ; (3)请写出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2.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

8、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当今的中国已然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军国家,爱护环境应该从每一位公民做起,请写出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_ 。 (2)盛装石灰水的试剂瓶上常会出现一层白膜,请写出产生白膜的化学方程式 _ 。 (3)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 _ 和天然气。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38),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3.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_ 周期,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 。 (2)请写出氟元素与氢元

9、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_ 。 (3)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对于 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就越大,则 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 。 24.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第 5 页,共 19 页 (1)写出仪器 a、b的名称:a _ 、b _ 。 (2)装置 A、B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 _ 。若装置 C的瓶内充满水,正放在桌面收集2,则气体应从 _ (填“X”或“Y”)端口进入。 (3)如装置 D 所示,由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_

10、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_ 。 25. 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 1:不稳定性 【探究目的】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进行了探究,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22溶液的浓度% 30 30 30 22溶液的体积/ 6 6 6 温度/ 20 35 55 2的用量/ 0 0 0 收集2的体积/ 0 1.9 7.8 反应时间 40min 40min 40min 【反思交流】 (1)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实验中2可以连续使用原因是 _ 。 (2)某同学改用如图 2所示装置代

11、替气囊完成实验,图 2 装置判断氧气已经收集满的现象是 _ 。能用排水法收集2的原因是 _ 。 【得出结论】结合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_ 。 探究 2:腐蚀性 【查阅资料】22溶液有腐蚀性;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发生分解。 第 6 页,共 19 页 【探究目的】探究过氧化氢的腐蚀性。 【进行实验】将铜片分别浸泡在 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如下表。 编号 A B C 实验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实验 A和实验 C的作用是 _ 。 (2)_ (填实验编号)两个实验是探究铜片被腐蚀是否与稀硫酸有关。 (3)铜片被腐蚀是

12、铜和过氧化氢以及稀硫酸共同作用的结果, 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24=_ +22。 【反思交流】 某同学提出,实验 B中,除发生结论(3)的反应外,还发生了一个反应导致有细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_ 。 26. 取2和3的混合物 7g于烧杯中, 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不与盐酸反应),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_ 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第 7 页,共 19 页 答案和答案和解析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电磁波是物理方面的,与化学无关,故符

13、合题意; B.药物合成也属于研究新物质制取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不符合题意; C.火箭燃料属于物质的燃烧,与化学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D.环境保护和新能源,与化学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本题考查化学研究内容,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氮气在该条件下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 B、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

14、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在该条件下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 D、氧气在该条件下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

15、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A、氧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盐酸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第 8 页,共 19 页 C、硫酸铜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因为有三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

16、,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C 【解析】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雪糕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的焦化是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属于化学变化,与另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故选项正确; D、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酒精挥发、雪糕融化、石油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

17、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B 【解析】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防止沸腾溅出;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图中操作错误 D、为了防止药品污染或腐蚀托盘,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不能称量出10.05克固体的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给液

18、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第 9 页,共 19 页 D、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克,是不能称量10.05克固体的并且固体也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错误。 B、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B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 花生油难

19、溶于水, 不能和水形成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即不能够形成溶液, 形成的是乳浊液, 故 D正确。 故选:D。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溶剂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接天莲叶无穷碧、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属于宏观物质的变化,不能用微粒运动观点来解释;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20、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

21、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第 10 页,共 19 页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答案】D 【解析】解:A、物质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以隔

22、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爆炸发生条件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2424+ 2+ 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 + 2 = 2+ 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4+ 2= 4 +

23、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 11 页,共 19 页 11.【答案】D 【解析】解:A、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防止爆炸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不能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故 A错误; B、 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 不能堆放得过高、 过密, 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

24、火点, 而发生燃烧或爆炸,故 B 错误;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故 C错误; D、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故 D正确。 故选:D。 根据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特点考虑,只要可燃气体或粉尘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答案】C 【解析】解:A、常温下均为气体,但不是都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氧气是

25、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互转化, 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

26、析】解:.4可以与黄金反应,该气体在振荡时会发生爆炸,说明4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选项说法错误; 第 12 页,共 19 页 B.4是由4分子构成的,每个4分子是由 4 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氧元素可以组成2和4,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这种气体与氧气虽然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但是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

27、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单质、单质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 50 3% = 1.5,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1.5 = 48.5(合48.5),应用规格为 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1.5 = 48.5,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

28、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 C、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其中子数是 30,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其核内质子数为56 30 = 26.因为原子中核

29、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其核外电子数为 26。 故选:B。 第 13 页,共 19 页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6.【答案】B 【解析】解:A、两者性质是不完全相同,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两者组成元素相同,均是碳元素和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2和 CO均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但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用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D、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

30、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2和 CO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该题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从题中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例如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及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排除法做选择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

31、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初步的判断生成物是什么,然后根据题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排除氮气;根据反应前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2和2。 【解答】 A.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2又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可能,故正确; B.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2,故错误; C.2无刺激性气味,不可能含有,故错误; 第 14 页,共 19 页 D.3中不含有氢元素和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2,故错误; 故选 A。 18.【答案】A 【解析】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8 2 = 16,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16g;同理可

32、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6 2 = 24。反应 5 分钟时,甲的质量增加6 2 = 4,乙的质量减少21 16 = 5,则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乙的质量比为 4g:5 = 4:5,则完全反应后消耗的乙的质量为16 54= 20,则 X 的数值为21 20 = 1,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则 Y的数值为18 + 1 + 3 + 26 2 21 2 = 23,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乙和丙,生成物是甲和丁,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后甲、乙的质量比为 18g:1 = 18: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反应后

33、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9.【答案】22 (3)2 42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锌的元素符号是:Zn。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 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2。 (3)硝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3)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34、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2。 故答案为: (1); (2)22; (3)(3)2; (4)42。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第 15 页,共 19 页 (3)硝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进行分析解答。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35、 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且密度比空气大 液体由红色变成紫色 2+ 2 = 23 【解析】解:(1)实验中制取的2气体也可用于熄灭蜡烛,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步骤中的现象是液体由红色变成紫色;步骤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 = 23。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36、 (2)液体由红色变成紫色;2+ 2 = 23。 (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A B 氧气 A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B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解:(1)水的沸腾,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说明水是由氢

37、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 1:2,试管 2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B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A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B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B;氧气; (2)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B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第 16 页,共 19 页 。 (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

38、别,进行分析解答。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出行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代替私家车(或双面使用草稿纸、随手关灯等)2+ ()2=3 +2石油 【解析】解:(1)两面使用草稿纸,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理念。 出行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代替私家车,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节能低碳”理念。 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节能低碳”理念(合理即可)。

39、(2)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生成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 3 +2.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丙烷(38)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出行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代替私家车(或双面使用草稿纸、随手关灯等); (2)2+ ()2= 3 +2; (3)石油;。 (1)“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生成一层白膜,是因

40、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丙烷(38)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第 17 页,共 19 页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种类、低碳生活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二 19.00 【解析】解:(1)氟原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所以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填:二;19.00。 (2)氟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因此氟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氢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HF;故填:HF;

41、 (3)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对于 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就越大,则 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故填: 。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集气瓶 长颈漏斗 A X 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解析】解:(1)仪器 a、b分别为集气瓶、长颈漏斗;故填:集气瓶;

42、长颈漏斗; (2)装置A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所以装置C的瓶内充满水,正放在桌面收集2,则气体应从短管进入;故填:A;X; (3)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现象, 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要与氧气充分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要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本考点是用白磷和红磷探究燃烧的条件, 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

43、不同的现象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5.【答案】222222 + 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量筒内的水排完,气泡从量筒口冒出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越快 对第 18 页,共 19 页 比 4 过氧化氢 【解析】解:【反思交流】 (1)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2 + 2,实验中2可以连续使用原因是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故填:222222 + 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2)图 2装置判断氧气已经收集满的现象是量筒内的水排完,气泡从量

44、筒口冒出,能用排水法收集2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故填:量筒内的水排完,气泡从量筒口冒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得出结论】 结合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越快。 故填: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越快。 【解释与结论】 (1)实验 A和实验 C的作用是对比。 故填:对比。 (2)中铜不能被腐蚀,B中增加了稀硫酸,铜能被腐蚀,因此 AB 两个实验是探究铜片被腐蚀是否与稀硫酸有关。 故填:AB。 (3)反应前铜原子是 1个,反应后应该是 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 4 个,反应前氧原子是 6 个,

45、反应后应该是 6 个,其中 4 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硫原子是 1 个,反应后应该是 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因此未知物质是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 24= 4+ 22。 故填:4。 【反思交流】 实验 B中,除发生结论(3)的反应外,还发生了一个反应导致有细小气泡产生,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氧气,因此反应物是过氧化氢。 故填:过氧化氢。 【反思交流】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图 2装置判断氧气已经收集满的现象是量筒内的水排完,气泡从量筒口冒出,能用排水法收集2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得出结论】 结合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

46、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越快。 【解释与结论】 第 19 页,共 19 页 实验 A和实验 C的作用是对比。 A 中铜不能被腐蚀,B中增加了稀硫酸,铜能被腐蚀,说明铜片被腐蚀与稀硫酸有关。 (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反思交流】 实验 B中,除发生结论(3)的反应外,还发生了一个反应导致有细小气泡产生,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氧气,因此反应物是过氧化氢。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

47、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6.【答案】2.2 【解析】解:(1)由图示可知,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 故答案为:2.2。 (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x 3+ 2 = 2+ 2 + 2 73 44 2.2 7344=2.2 = 3.65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50 100% = 7.3%。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示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