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23 页 2020-2021 学年广西玉林市九年级学年广西玉林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葡萄“变”美酒 B. 树根“变”根雕 C. 玉石“变”印章 D. 水果“变”果汁 2. 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78%的是()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3. 玉林牛腩粉是我市的一张美食名片。美味牛腩粉香气四溢,闻到香气的原因是()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质量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4.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2、A. B. C. D.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清澈的河水 C. 澄清石灰水 D. 冰水混合物 6. 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A. 硫酸铜 B. 铁 C. 水 D. 金刚石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第 2 页,共 23 页 A. 称量 B. 加入大理石 C. 检验气密性 D. 过滤 8. “玉林是我家,创城靠大家”。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 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B. 分类回收垃圾 C. 电动车代替燃油车 D.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9. 观察所给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的排列规律:2、2、NO、2,空白处物质的化学式是() A. 3 B.
3、 3 C. 3 D. 23 10.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11.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 伸入燃着的木条 B. 闻气体的气味 C.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观察气体的颜色 12. 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内有 2个质子和
4、一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A. B. C. D. 13. 2020年 1 月 21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申报了瑞德西韦()的中国发明专利,瑞德西韦是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一种临床试验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式为273568。下列关于瑞德西韦说法错误的是() A. 瑞德西韦中 C、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27:8 B. 瑞德西韦由 5种元素组成 第 3 页,共 23 页 C. 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2 D. 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 77 个原子 14.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B. 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
5、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 CO和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有毒 D.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5.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 13 m 1 23 A. m的值为 6 B. 丙一定是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相同 16.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电线开关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 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关闭门窗,旁
6、边放一盆水 C. 高楼着火,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D.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并准确报告位置 17. 如图是 CO与 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成了黑色 CO被还原为2 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 + + 2 该装置既有效地防止了 CO 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 B. C. D. 第 4 页,共 23 页 18.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所以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B.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
7、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D. 化学变化往往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19.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至完全分解 B. 表示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C.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20. 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 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5 页,共 23 页 A.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蜡
8、烛燃烧需要氧气 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1. 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3个氮气分子 _ 。 (2)2个氢原子 _ 。 (3)一个铁离子 _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_ 。 22. 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字母填空。 A.石墨 .氮气 .干冰 .稀有气体 .明矾 .生石灰 (1)可用作食品包装防腐剂的是 _ 。 (2)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_ 。 (3)可用于制作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 _ 。 (4)可用作净水剂的是 _ 。 (5)可用作干燥剂的是 _ 。 (6)可用作制冷
9、剂的是 _ 。 第 6 页,共 23 页 23.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1)硫元素的质子数是 _ ,它属于 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 11 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与 17号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_ 。 (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 _ 。 24.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肺炎蔓延期间,为了身体健康,人们出行时都佩戴了口罩,它的种类有活性炭、N95、外科医用口罩等,其中活性炭起到的作用是 _ 。 (2)生活用水分
10、为硬水和软水,我们常用 _ 区分硬水和软水。 (3)2、2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_ (填“元素组成”或“分子结构”)不同。 (4)2019年我国多地遭遇强暴雨天气,居民生活用水受到很大影响。我市自来水厂在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过滤吸附消毒蒸馏,其中没有用到的是 _ (填序号)。 (5)习近平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_ (写一条即可)。 25. 能源、环境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 _ (填化学式)气体排放。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11、天然气等,属于 _ (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能源。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 _ 能转化为热能。我国海域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这种新能源的开采如果泄漏将造成严重的 _ 。 (3)北京时间 2020 年 12月 17日 1时 59 分,采擷月壤的嫦娥五号荣耀归来,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嫦娥五号本身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发动机实现返回地球。 第 7 页,共 23 页 图为发动机内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6. 煤的综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它的用途。如图是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2)2】的一种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2、)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法分离出氮气,其原理是因为液态氮的沸点 _ (填“高”或“低”)于液态氧的沸点,氮气先被分离出来。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_ 。 (3)气化转化器中产生的气体有 CO、2、2、2(气体),在铜催化下实现 CO 的转化: +22+ 2,是利用 CO 的 _ 性。 (4)合成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_ (填化学式)。 27. 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和 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 D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
13、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的化学式 _ ,F的俗称 _ 。 (2)物质的用途是 _ (写一种即可)。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该反应属于 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第 8 页,共 23 页 28.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分析如图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仪器 a的名称是 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图乙是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改进,改进装置的优点是 _ 。 (3)图丙是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实验结论是 _ 。 (4)图丁是电解水的实验,玻璃管 A产生的气体是 _ (填化学式)。 29. 某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学
14、科素养与实验探究意识,在实验课上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了关于“反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真的不变吗? 【实验与讨论】如图实验。 (1)若甲组实验燃烧前后称量的总质量均为27.6,则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 _ g。如果发现托第 9 页,共 23 页 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_ (写一条即可)。 (2)乙组实验药品混合前、后称量的质量关系为,原因是 _ ;若该实验试剂不变,则此装置的改进方法是 _ 。 (3)丙组实验药品混合前、后称量的质量关系为,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_ 。 (4)丁组实验的化
15、学反应方程式是 _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_ (填“有”或“无”)变化。 【实验结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真的不变。 【实验拓展】 若把甲中的红磷换成白磷如图 A做实验, 结果物质质量反应前后守恒, A中白磷有剩余。为了防止白磷自燃,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如图 B,瓶口紧贴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约占锥形瓶容积的 _ ,剩余白磷不能燃烧,原因是 _ 。 30.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丽和小乔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相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小丽根据“蛋壳残渣质量为4.3”,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_
16、 ; (2)小乔根据“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也求得了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小乔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小丽和小乔结果反复实验得出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小乔结果吻合,请分析小丽开始所得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_ .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葡萄“变”美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树根“变”根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玉石“变”印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水果“变”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
17、物理变化,树根“变”根雕、 玉石“变”印章、水果“变”果汁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第 10 页,共 23 页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A 【解析】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18、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B 【解析】解:美味牛腩粉香气四溢,闻到香气,是因为香味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飘入到人鼻孔中的原因。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
19、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是腐蚀品标志,故 A 错误; B、是节约用水的标志,故 B 正确; C、是易爆物标志,故 C错误; D、是禁止吸烟标志,故 D错误。 故选:B。 根据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第 11 页,共 23 页 5.【答案】D 【解析】解:A、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清澈的河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澄清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水等
20、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A 【解析】解:A、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
21、选项正确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22、【答案】C 【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块状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第 12 页,共 23 页 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
23、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故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 B、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等,故做法与该理念相符; C、电动车代替燃油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做法与该理念相符;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故做法与该理念相符。 故选:A。 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的做法
24、,利于环境保护,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水污染的途径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把握常见的有害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 解: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0;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NO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因此空格处填写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A.3中,氢元素显+1价,所以氮元素显3价,不合题意; B.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氮元素显+5价,不合题意; C.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氮元素显+5价,不合题意; D.23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氮元素显+3价,符合题意。 故
25、选:D。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已知钾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可求氮元素的化合价 本题考查了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还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技巧;第 13 页,共 23 页 学会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求某元素的化合价 10.【答案】C 【解析】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
26、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答案】A 【解析】解: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27、 B、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D、 空气、 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 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2.【答案】D 第 1
28、4 页,共 23 页 【解析】解:由题意,氦3原子核内有 2个质子,由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选:D。 根据题意,氦3原子核内有 2 个质子,由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由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中 C、O 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27:8,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由碳、氢、氮、氧、磷 5 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 C.瑞德西韦(273568)的相
29、对分子质量为:12 27 + 1 35 + 14 6 + 16 8 + 31 = 602,选项说法正确; D.瑞德西韦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1个瑞德西韦分子由 27个碳原子、35 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 氧原子和 1 个磷原子构成,共含 77 个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
30、度比空气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B、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第 15 页,共 23 页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 【解
31、析】解:A、 = 25 + 15 + 1 + 5 23 1 13 = 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可能是催化剂, 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后甲、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甲、乙反应生成丁,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乙中的元素种类与丁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
32、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答案】D 【解析】解:A、电线开关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不能关闭门窗,以防煤气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旁边放一盆水,也不能预防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并准确报告位置,故选项说
33、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电器着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煤气中毒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C、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火灾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但实际指导意义大,燃烧和爆炸知识是化学考查的热点,掌握灭火的原理与方法、防止爆第 16 页,共 23 页 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O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 + + 2,该选项说法正确;
34、该装置既有效地防止了 CO 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CO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 + + 2; 该装置既有效地防止了 CO 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A 【解析】解: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为防止发生爆炸,所以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推理正确。 B、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也有负价,如硫酸铜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也
35、是正价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学变化往往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也有负价分析; C、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第 17 页,共 23 页
36、19.【答案】C 【解析】 解: 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最终固体中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氧元素质量大于 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 1:8,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容器中物质总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 1:8;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容器中物质总质量不变;
37、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21%,反应后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氧气被消耗,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8、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明确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32 23+ O 【解析】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32。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 表示多个该原子, 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第 18 页,共 23 页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
39、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1 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故答案为: (1)32; (2)2; (3)3+; (4).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
40、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B A D E F C 【解析】解:(1)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作食品包装防腐剂。 (2)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3)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因此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多种用途电光源。 (4)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所以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5)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所以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6)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作制冷剂。 故答案为:(1); (
41、2); (3); (4); (5); (6)。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第 19 页,共 23 页 定的 23.【答案】16 非金属 失去 NaCl 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解析】解:(1)硫元素的质子数是 16,它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填:16;非金属。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 11 的元素是钠元素,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1,容易失去电子,它与 17 号元素(氯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
42、和为零可知,氯化钠化学式是 NaCl。 故填:失去;NaCl。 (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故填: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2)一般情况下,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的, 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大于 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等于 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43、,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4.【答案】吸附 肥皂水 分子结构 用洗菜水浇花(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吸附; (2)生活用水分为硬水和软水,我们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2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故填:分子结构; (4)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用不到蒸馏;故填:; (5)一水多用,如洗菜水浇花,洗衣服的水拖地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是爱护水资源的重
44、要途径之一。故填:用洗菜水浇花(合理答案均可)。 (1)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4)根据生产自来水的过程来分析; 第 20 页,共 23 页 (5)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25.【答案】2 不可再生 化学 温室效应 【解析】解:(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故填: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这种新能源的开采如果泄漏,会释放出大
45、量的甲烷,将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 (3)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282和24,生成物是2、2、2,所以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1)2; (2)不可再生; 化学;温室效应; 。 (1)根据“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解答; (2)根据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燃料燃烧时能量的转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 (3)根据微观图示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三大化石燃料,知道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6.【答案】低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还原 2、2、2 【解析】解:(1)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法分离出氮气,其原理是因为液态氮的沸点低于液态氧的沸点,氮气先
46、被分离出来。 故填:低。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在铜催化下实现 CO的转化: + 22+ 2,是利用 CO 的还原性,是因为一氧化碳得到氧。 故填:还原。 (4)合成塔中,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 21 页,共 23 页 故填:。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2、2、2。 故填:2、2、2。 (1)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法分离出氮气, 其原理是因为液态氮的沸点低于液态氧的沸点, 氮气先被分离出来。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
47、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一氧化碳检验还原性。 (4)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2、2、2。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答案】 4或 CuO或23(合理即可)双氧水 医疗急救(或气焊或炼钢等, 合理即可吸热 【解析】解:A、B、C、D、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和 C 能参与光合作用,则 B、C 为二氧化碳和水中的一种,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铜、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氢气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则 A为4或 CuO
48、或23(合理即可);B 和 D 组成元素相同,E 能生成二氧化碳,还能生成水,则 E 为氧气;D 能与氧气反应,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 D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C是水,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F能生成水、氧气,则 F为过氧化氢。 (1)的化学式4或 CuO或23(合理即可)。F是过氧化氢,俗称是双氧水。 (2)物质是氧气,E 物质的用途是医疗急救或气焊或炼钢等(合理即可)。 (3) ,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 (1)4或 CuO或23(合理即可);双氧水; (2)医疗急救(或气焊或炼钢等,合理即可); ;吸
49、热。 根据题意,A、B、C、D、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和 C 能参与光合作用,则 B、C为二氧化碳和水中的一种,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铜、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氢气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则 A为4或 CuO或23(合理即可);B 和 D 组成元素相同,E 能生成二氧化碳,还能生成水,则 E 为氧气;D 能与氧气反应,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 D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C是水,一氧化第 22 页,共 23 页 碳与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F能生成水、氧气,则 F为过氧化氢;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
50、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8.【答案】试管 2424+ 2+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温度达到着火点 2 【解析】解:(1)仪器 a 的名称是试管,该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因为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化学方程式为: 2424+ 2+ 2;故填:试管;2424+ 2+ 2; (2)图乙是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改进,改进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该实验中,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的温度几乎相同,但是乒乓球碎片显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这一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