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氨和铵盐 课时作业1(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7036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2.2氨和铵盐 课时作业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2.2氨和铵盐 课时作业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2.2氨和铵盐 课时作业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5.2.2氨和铵盐 课时作业1(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 课时 氨和铵盐 1.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 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惟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 虚弱者 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 A.氨水 B.浓盐酸 C.硫酸 D.食醋 2.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能在空气中燃烧 B.氨水呈碱性 C.氨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在反应 NH3+H+ N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3.下图喷泉实验的现象与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氨易溶于水 B.氨能与水反应 C.氨水显碱性 D.氨易液化 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2、。其原因是( )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幕布的质量增大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 B. C. 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 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 N 均呈-3 价 C.NH4Cl 溶液中加入 NaOH 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OH- NH3+H2O D.NH4Cl 和 NaCl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6.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并探究氨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用 装 置 B 收 集 氨 时 ,

3、 氨 的 进 气 口 是 ( 填 “a” 或 “b”), 并 说 明 理 由 是 。 (3)打开装置 B 中的止水夹 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具有的性质 是 、 。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的是 (填序号)。 7.(双选)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8.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 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不能确定 9.(双选)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N+OH

4、- NH3+H2O B.NaOH 浓溶液与 NH4Cl 溶液混合加热:N+OH- 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NH3 H2O+H+ N+H2O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OH- Fe(OH)3 10.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 CuO 与 NH3的反应研究 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 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为 ;仪器 b 中可选择的试剂为 。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 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填序号,可多选)。 A.Cl2 B.O2 C.CO2 D.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C 中黑色 CuO 粉末变为红

5、色,量气管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上述 现象证明 NH3具有 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4)E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 。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 F 进行的操作: 。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 D 增重 m g,装置 F 测得气体的体积为 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体 积),则氨分子中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用含 m、n 的代数式表示)。 11.已知 A、B、C、D、E、F 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 F 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A+H2O B+C C+F D D+NaOH F+E+H2O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C ,D ,E

6、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工业生产 C 的过程中有如下一步反应,即 F 经催化氧化生成 B 和 H2O。 写出该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 12.研究氮的循环和转化对生产、生活有重要价值。 .氮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用氨制硝酸和铵盐的流程如图所示: 设备 1、3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 设备 2 中通入的物质 A 是 。 .氨氮废水的处理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氨氮废水中氮元素多以 N和 NH3 H2O 的形式存在。某工厂处理氨氮废水的流程如下: 含 N的废水 低浓度氨氮废水 含余氯废水 达标废水 (1)过程的目的是将 N转化成 NH3,并通过

7、鼓入大量热空气将氨吹出,写出 N转化成 NH3的离子方程式: 。 (2)过程中加入 NaClO 溶液可将氨氮化合物转化为无毒物质,反应后含氮元素、氯元素的物 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 。 (3)图中含余氯废水中含有 NaClO,则 X 可选用 (填序号)溶液达到去除余氯的目的。 a.KOH b.Na2SO3 c.KMnO4 d.NaCl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因此需要密封储存,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有刺激性气 味;浓盐酸和硫酸均是腐蚀性强酸,不具有药性,食醋可以食用,综上所述,“鼻冲水”是指氨水。 2.【答案】B 【解析】 氨在纯氧中可以燃烧,但在空气中不

8、能燃烧,故 A 错误;氨水中的一水合氨能电离出氢 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故 B 正确;氨和挥发性酸挥发出的蒸气反应生成对应的盐,产生白烟,但 是通入酸溶液中,只能得到盐溶液,故 C 错误;反应 NH3+H+ N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 生变化,不存在失去电子、被氧化的微粒,故 D 错误。 3.【答案】D 【解析】NH3能形成喷泉是因为 NH3溶于水,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水被压入烧瓶内。因 此,烧瓶内气体减少,烧瓶内气压就能减小,就能形成喷泉,氨极易溶于水,能和水反应,都能使烧 瓶内气体减少,都能形成喷泉,故 A、B 正确;喷泉呈红色,是因为氨水显碱性,故 C 正确;此反应 与氨是否易液化没有关

9、系,故 D 错误。 4.【答案】C 【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故选 C。 5.【答案】C 【解析】A 项,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如 NH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如硝酸铵);B 项,铵盐中的N不一定均呈-3价,如NH4NO3中,N分别为-3、 +5价;D项,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 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 华。 6.【答案】(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a 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3)极易溶于水 水溶液显碱性 (4) 【解析】(4)尾气处

10、理时不能用密闭的装置,装置不选,装置、能防止倒吸,装置会发生 倒吸。 7.【答案】AC 【解析】氯化铵分解生成的 NH3与 HCl 在试管口冷却后又生成 NH4Cl,不能得到 NH3,故 A 错误;将浓氨水加入CaO 中,CaO 与水反应使溶液中 c(OH-)增大,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 使 NH3 H2O 分解放出氨,能用于制取 NH3,故 B 正确;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 取氨,常用 NH4Cl 与 Ca(OH)2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 C 错误;加热浓氨 水,加快氨挥发,能用于制取 NH3,故 D 正确。 8.【答案】C 【解析】在相同条件下,气体

11、摩尔体积相同,烧瓶的容积相同,根据 n=V/Vm可知,氨、NO2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 11,设NH3和NO2的物质的量均为 1 mol,烧瓶体积为 V L,由 3NO2+H2O 2HNO3+NO 可知,生成的 HNO3的物质的量为 mol,生成 NO 的物质的量为 mol,NO 难溶于 水,则 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 mol/L,NH3溶于水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因此=。 9.【答案】BC 【解析】NH4Cl 和 Ca(OH)2固体加热制取氨,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存在离子浓度的变 化,不属于离子反应,故 A 错误;NaOH 浓溶液和 NH4Cl 溶液混合加热

12、,放出 NH3,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书写正确,故 B 正确;氨水与酸或盐反应,实质是 NH3 H2O 电离出的 OH-参与反 应,NH3 H2O 为弱碱,应写成分子形式,故 C 正确、D 错误。 10.【答案】(1)分液漏斗 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 (2)B、C (3)还原 3CuO+2NH3 3Cu+3H2O+N2 (4)吸收未反应的氨,阻止 F 中水蒸气进入 D (5)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6) 【解析】(2)制备氯气时需要加热,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故 A 错误;可以制备 O2,利用固体过氧 化钠和水的反应,故 B 正确;可以制备 CO2,利用稀盐酸和大理石的

13、反应,故 C 正确;NO2是红棕 色气体,故 D 错误。(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C 中黑色 CuO 粉末变为红色,量气管中有无色、无 味的气体产生,说明氨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 氮气和水,氨被氧化铜氧化,表现还原性,结合原子 守恒配平,写出化学方程式:3CuO+2NH3 3Cu+3H2O+N2。 (4)分析流程,E 装置中浓硫酸吸 收过量的氨,同时阻止 F 中的水蒸气进入 D,影响实验结果。(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 F 进行的操作是慢慢上下移动右边的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6)干燥管 D 增重 m g,则水的 物质的量=,装置 F 测得气体(N2)的体积为 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体

14、积),则 N2的物 质的量=,依据原子守恒得到氮原子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11.【答案】(1)HNO3 NH4NO3 NaNO3 (2)3NO2+H2O 2H+2N+NO N+OH- NH3+H2O (3)4NH3+5O2 4NO+6H2O 【解析】 根据题意“F 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知,F 是 NH3,再结合已知条件 和反应关系可知,C 为 HNO3,D 为 NH4NO3,E 为 NaNO3,A 为 NO2,B 为 NO。 12.【答案】.4NH3+5O2 4NO+6H2O HNO3+NH3 NH4NO3 O2(或空气) .(1)N

15、+OH- NH3+H2O (2)N2 NaCl (3)b 【解析】.氨和空气通入设备 1 中,在该设备中氨被催化氧化生成 NO 和水;之后进入设备 2, 得到硝酸,NO 被氧化,则 A 应为氧气;硝酸进入设备 3 和氨反应生成硝酸铵。根据分析可知, 设备 1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设备 3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HNO3+NH3 NH4NO3;物质 A 为 O2(或空气)。 .含铵根离子的废水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H3,之后将含铵根离子浓度较小的废水与 NaClO 溶液混合,NaClO 具有强氧化性,将-3 价的 N 元素氧化成无毒的 N2,自身被还原成 Cl-; 再添加适量的还原剂将过量的次氯酸钠除去,得到达标废水。 (1)N转化成 NH3的离子方程式为 N+OH- NH3+H2O; (2)根据分析可知,含氮元素、氯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N2、NaCl;(3)根据分析可知,X 应 为还原剂,KOH 还原性弱,NaCl 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高锰酸钾为强氧化 剂,Na2SO3有较强还原性,且与 NaClO 反应的产物无污染,所以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