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2020 四川成都外国语高一月考)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 600 或 700 万年间,一直被 非洲大陆孤立在外。岛上生活着 700 多种极其罕见的动植物,其中图乙植物嵌进 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株高 2 米,茎直立,肉质较粗,表皮光滑褐绿色,茎 基部膨大呈近球形,表皮灰色。叶互生,着生于分枝顶端,叶柄短,革质。下图 1 为索科特拉岛位置示意图,下图 2 为植物景观图。据此完成 12 题。 1.据图 2 推断,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旱雨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2、 2.该岛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是( ) A.纬度低地形复杂 B.构造运动强烈 C.与大陆隔绝时间长 D.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 1.D 2.C 解析 第 1 题,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岛上植物有瓶状茎、叶柄短、革质等特点, 这些特征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反映了该岛气候 干旱,高温干燥。第 2 题,读材料可知:“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 600 或 700 万年 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 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其拥有很多特有动植物,故 选 C。其余选项不是物种独特的原因。 (2020 山东烟台期末)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 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
3、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 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 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 就在身边!据此,完成 34 题。 3.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4.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 ) 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 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 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 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 答案 3.B 4.C 解析 第 3 题,据资料分析,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说明气候在 变暖,导致地
4、貌、水文、生物等发生改变,故 B 项正确。第 4 题,牵一发而动全 身,体现了整体性,故 A 项错误;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与联系,体现整体性,故 C 项正确,B、D 项错误。 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57 题。 5.19001978 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 面积不断增大 坡度逐渐减缓 向东南方向扩展 增速先慢后快 A. B. C. D. 6.2000 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7.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 C.水位季节变化
5、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 5.C 6.B 7.B 解析 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 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 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 从里海海平面的变化情况看, 海平面 19001978 年呈下 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第 6 题,从 里海海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 年海平面高度在 19201940 年达到过,所以 2000 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第 7 题,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河口泥沙来源变少, 但是入湖水量减少, 湖面下降, 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 A 错; 入湖水量减少, 河口盐碱化加剧, B 对; 水
6、库具有调节作用, 水位季节变化变小, C 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D 错。 (2020 河南非凡联盟调研)四川贡嘎山最高峰海拔 7 556 米,该地区分布着豹和雪 豹两种猫科动物。豹是典型的森林型封闭生境动物;而雪豹是一种常在雪线附近 和雪地间活动的动物, 夏季可在 3 000 6 000 米的高山上见到, 冬季多随着食物 而迁徙下降至 2 0003 500 米。据此完成 810 题。 8.夏季,贡嘎山雪豹主要栖息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山地针叶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混交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C.永久冰雪带和常绿阔叶林带 D.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9.据
7、科学家观测, 贡嘎山地区豹偶尔会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 其主要目的是( ) A.捕食猎物 B.获取水源 C.躲避天敌 D.扩大领地 10.随着全球变暖,在一定时期内贡嘎山地区( ) A.豹的活动上界可能升高,雪豹的活动范围可能下移 B.豹的活动范围可能缩小,雪豹的活动范围可能扩大 C.豹的活动范围可能扩大,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增多 D.豹完全占据雪豹的生存空间,雪豹面临灭绝的危险 答案 8.D 9.A 10.C 解析 第 8 题,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最高峰海拔 7 556 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明显。夏季雪豹主要生活在雪线附近或雪地,距雪线最近的自然带就是高山流石 滩稀疏植被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冬
8、季可能会下降至针叶林带。故 D 正确。第 9 题,豹是森林型封闭生境动物,主要生活在森林带,但有时也越过林线来到高山 灌丛草甸带。豹和雪豹均为肉食性动物,两者有共同猎物,有时豹会为了捕食猎 物来到林线以上地带活动,A 正确;森林带比林线以上地带水源丰富,不可能是 为了获取水源,B 错误;豹处于食物链顶端,躲避天敌可能性非常小,C 错误; 题干已经说明豹只是有时会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而不是占据雪豹的活动区域,因 此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扩大领地,D 错误。第 10 题,随着全球变暖,在一定时期 内,贡嘎山的林线、雪线都可能上升,因此豹的活动范围可能扩大,进入雪豹活 动区域更加频繁,而雪豹的生存空间受到
9、挤压,但短期内完全占据雪豹生存空间 的可能性不大。故选 C。 江西井冈山地区地势高耸,沟谷深切,物种及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极具 多样化,在其沟谷地区保存有典型季雨林。此外,该地区还是典型的杜鹃花矮林 分布区, 杜鹃花矮林是井冈山地区特征性明显的常绿乔木, 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 据此完成 1113 题。 11.井冈山地区生存环境极具多样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受寒冷冬季风影响小 B.环境垂直差异大 C.水平覆盖面积广阔 D.人类活动破坏小 12.井冈山地区典型季雨林类型为( )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混交林 13.井冈山地区杜鹃花矮林植被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
10、特征有利于( ) A.抗干旱 B.抗湿热 C.抗涝渍 D.抗虫害 答案 11.B 12.C 13.A 解析 第 11 题,井冈山地区地势高耸,物种及物种群体极富多样化,说明垂直地 域分异明显,而垂直地域分异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相对高差,B 对;井冈山地 处江南,受寒冷冬季风的影响确实较小,对物种的多样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 是最主要的原因,A 错;水平覆盖面积广阔,会使同一自然带分布面积广阔,与 题意不符,C 错;人类活动破坏小,对物种的多样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不是 最主要的原因,D 错。第 12 题,季雨林是生长在有周期性显著干季和湿季相更迭 的热带区域内的植物群落。井冈山地区地处亚热带,
11、沟谷地区虽水热充足,但不 会出现在终年高温多雨地区才会出现的热带雨林,典型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A 错,C 对;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的典型植被,B 错;混交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树种组成的森林,其自然环境通常具有过渡性,所以不是该地沟谷地区的典型 植被,D 错。第 13 题,叶片的革质形态,具有较强的阻挡叶面水分蒸发的作用, 利于保持植被本身的水分, 从而提升植被的抗旱能力, A 对; 阻挡叶面水分蒸发, 不利于散热,B 错;由于叶片不利于散失水分,因而不抗涝渍,C 错;植物抗虫 害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基因,不取决于其表面形态,D 错。 (2020 北京西城期末)又到驯鹿迁徙时,大群的驯鹿小心翼
12、翼地迈动着脚步,趁着 漫长的极夜到来之前,到南方去寻找温暖、阳光和食物。读“加拿大拉布拉多半 岛驯鹿迁徙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完成 1415 题。 14.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 15.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 ) A.东非草原动物迁徙 B.候鸟的周期性迁徙 C.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 D.秘鲁近海鱼类丰富 答案 14.D 15.B 解析 第 14 题,图中箭头显示,驯鹿南迁至北纬 60 以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 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D 正确。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植被,A 错误。 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
13、候区的植被,B 错误。温带草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植 被,C 错误。第 15 题,驯鹿的迁徙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差异,这与候鸟在南北方间 的迁徙相类似,B 正确。东非草原上动物的迁徙原因是随着雨带的移动寻找食物 和水源,A 错误。鲑鱼的洄游原因是产卵地和生长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属于动物 习性,C 错误。秘鲁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是上升补偿流的影响,D 错误。故选 B。 (2020 山西阳泉期末)某地理研学小组在太行山阜平县拍到一张公路照片,除了看 到山路蜿蜒还发现一个奇特现象:一座山的甲、乙两坡植被覆盖率差异显著。右 图示意该公路某路段照片。据此完成 1618 题。 16.影响该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14、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政策 17.造成甲、乙两坡植被覆盖率差异显著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岩石 18.根据植被覆盖率推测甲坡是( ) A.迎风坡 B.背风坡 C.阳坡 D.阴坡 答案 16.C 17.B 18.D 解析 第 16 题,结合图中公路的走向分析,该公路在山区呈迂回状前进,山路蜿 蜒,是由于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公路呈弯曲状,主要是减小坡度, 以及降低修建难度,主要受地形的影响。C 正确,A、B、D 错误。第 17 题,图 中甲坡植被覆盖率高, 植被生长旺盛, 群落结构复杂, 乙坡植被稀疏, 覆盖率低, 植被较低矮,导致同一山体两侧
15、植被发生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水分因素引起的, 甲坡水分充足,植被生长发育好,植被覆盖率高,B 正确;同一山体热量影响的 是植被分布海拔的高低,A 错误;甲坡和乙坡地形都为山地,C 错误;同一山体 岩石类型应该相同,D 错误。第 18 题,结合上题分析,造成甲、乙两坡植被覆盖 度差异的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由图可知甲、乙两地分别为位于山顶的两侧, 海拔较高,在山顶处附近,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差异不大,A、B 错误;从阳 坡、阴坡来看,阳坡由于太阳照射的时间长,温度高,蒸发旺盛,太行山区气候 较为干旱,植被生长发育差,植被覆盖率低。而阴坡由于太阳照射时间短,气温 低,蒸发弱,水分充足,植被生长条件好
16、,植被覆盖率高,据此分析,甲地位于 阴坡,D 正确,C 错误。 (2020滨州月考)长白山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 的岳桦林带。下图示意长白山天池北部地形及植被分布。据此回答 1920 题。 19.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 ) A.针叶林、高山苔原 B.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 20.图中海拔 1 8002 000 m 的岳桦林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其原因是该 地( ) A.干旱、寒冷、大风 B.坡度大,易被流水侵蚀 C.寒冷、贫瘠、大风 D.海拔高,光照弱,生长期短 答案 19.A 20.C 解析 第 19 题,
17、由材料分析可知,“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 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且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山地的基 带应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 1 800 m 以上,应为针叶林,乙以上应为 高寒荒漠,而高寒荒漠带应该位于苔原带之上,由此可知选 A。第 20 题,材料中 “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说明植被抗风且土壤贫瘠,必须扎根深处才可以获 得足够的营养;该区域纬度高,海拔高,寒冷的环境使得植被匍匐生长更容易成 活,故选 C。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18、他们通过网 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一 “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 约在 3 000 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 大沙漠一样。” 材料二 见下图。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_(写出课题名称)。(2 分) (2)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你 认 为 青 藏 高 原 隆 起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_。(1 分) (3)“3 000 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 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以上观点,请说出
19、你的理由。(2 分) (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 力环流形成原理, 请你判断材料二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 A 图表示_, B 图表示_。 (2 分) (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_ 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 藏高原的隆起,迫使_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2 分) (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_性,其表现有 _ _。(4 分) 答案 (1)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地理 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周
20、边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凡提及青藏高原对气候、 大气环流、地理环境影响的均可) (2)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3)同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副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不同意。3 000 万年来,海陆分布大体没变,海陆热力差异一直存在,仍具备形成 季风的条件。(任答一种,合理即可) (4)冬季 夏季 (5)海陆热力 冬季风 (6)整体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各环境要素总是与其 所在地区环境的总体特征保持一致;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地区 乃至全球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解析 第(1)题,扣准青藏高原对气候(大气环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即可。
21、 第(2)题,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第(3)题,由 材料二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前,长江中下游地区(32 N 附近)盛行下沉气流,气候 炎热干燥。第(4)题,A 图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冬季,B 图近地面风由海 洋吹向陆地,为夏季。第(5)题,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 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并迫使冬季风东移南下,使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第(6)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各环境要素总是与其所在地区环境的总体特 征保持一致;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地理
22、环境产生 影响。 22.(2020 河南洛阳期末)西安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暑期,对秦 岭进行了一次徒步登山考察。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峰太白山海拔 3 767 米。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山地地形剖面和年降水量图。在考察中,他们遇到了 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回答。(12 分) (1)自秦岭南麓向上攀登, 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应该是: 常绿阔叶林、 _、 针阔混交林、_、高山草甸。(4 分) (2)结合图示,说明秦岭南北坡年降水总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 分) (3)在攀登过程中, 甲、 乙两位同学就如下问题产生了分歧。 甲同学的观点是: “山 越高,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的
23、类型就越多”;乙同学的观点则是:“山高,自然 带的类型不一定多”。你支持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给出你的理由。(4 分) 答案 (1)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2)年降水总量南坡大于北坡。 原因: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 (3)支持乙同学的观点。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的多少,除了受海拔影响,还和山地 所处的纬度及其相对高度密切相关。 解析 第(1)题,据所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知,自秦岭南麓依次观察到的自然 植被应该是: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第(2) 题,秦岭所处位置属于季风气候区,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年降水 总量大;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年
24、降水总量小。第(3)题,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 的多少,除了受海拔影响外,还和山地所处的纬度高低以及相对高度密切相关。 所以支持乙同学的观点。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 分) 材料一 加纳利群岛为白垩纪(开始于 1.45 亿年前,结束于 6600 万年前)非洲大陆 与美洲大陆分裂后,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群岛,最高处 3 718 米,东距非洲大 陆约 130 km,面积 7 273 km2,人口约 209 万。该群岛属于亚热带荒漠气候,山 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一个潮湿的云雾层,该云雾层内发育成片照叶林(又称副 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副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该群岛内有大量的
25、 特有生物种类,但大型野生动物数量极少。 材料二 下图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及范围和该群岛的山地垂直带谱。 (1)指出图中加那利群岛附近的洋流性质。 (1 分) (2)指出该群岛出现云雾层所属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云雾层内发育照叶林的原 因。 (5 分) (3)分析该群岛特有物种多的原因。(6 分) (4)某地理小组在研究该群岛时,判断图中 P 为北坡。该地理小组是否判断正确, 并说明理由。(3 分) 答案 (1)寒流。 (2)地方性分异规律。 原因:云雾层潮湿(或水汽含量高),带来降水(增加土壤水分),为照叶林生长提供 水分;云雾层遮挡阳光,减少植物蒸腾和地表蒸发。 (3)形成时间较早,保留较多
26、的古老特有物种;群岛环境相对封闭,生物生存环境 稳定;海拔与降水差异大,为不同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大型野生动物少,物 种生存竞争压力小,灭绝可能性小;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少。 (4)正确。 (该群岛位于 28 N 附近,)由图中自然带可知,P 坡蒸发较弱,降水较 多,气候较为湿润,应位于山地的北坡,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故 P 坡为北坡。 解析 第(1)题,由加纳利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流经该处的洋流为加那利寒 流。第(2)题,由“该群岛属于亚热带荒漠气候,山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一个 潮湿的云雾层,该云雾层内发育成片照叶林(又称副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副热带湿 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
27、”可知,是地形因素造成该云雾层的形成,属于地 方性分异。云雾层潮湿(或水汽含量高),带来降水(增加土壤水分),为照叶林生长 提供水分;云雾层遮挡阳光,减少植物蒸腾和地表蒸发。第(3)题,由材料可知, 该群岛形成于白垩纪,形成时间早,保留古老物种多;独立于大陆之外,环境封 闭,生物生存环境稳定;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群岛,最高处 3 718 米,海拔与 降水差异大,为不同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大型野生动物少,物种生存竞争压 力小,灭绝可能性小;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少。第(4)题,由图中自然带 可知,P 坡蒸发较弱,降水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应位于山地的北坡,东北信风 的迎风坡,故 P 坡为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