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293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2020 江苏南京月考)下图为“自然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有( ) 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互不干扰 自然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一个地区的环境变化不会影响周围地区的环境 A B C D 2图中各箭头表示的案例,正确的有( ) 海南岛椰子树的生长能反映 A 作用 扬州季风气候的形成能反映 B 作用 长江三峡的形成能反映

2、 C 作用 黄土高原的形成能反映 D 作用 A B C D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 题,自然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形成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然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发展变 化;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 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第 2 题,海南岛椰子树 是热带作物, 受气候影响大, A 作用是气候影响生物, 正确。 B 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影响, 扬州季风气候的形成是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错误。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地壳抬升、流水下 切形成的

3、,C 作用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正确。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D 作用 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错。故选 C。 自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 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 34 题。 3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4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答案 3.C 4.C 解析 第 3 题,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根据图中所 示的中心“甲”产生的影响,分析“甲”可能是森林破坏,C 对;人口数量增多是环境问题 产生的根本原因,

4、与图中各结果之间不是直接影响的关系,A 错;气候变化不能直接影响土 壤肥力,B 错;围湖造田与温室效应增强无直接因果关系,D 错。第 4 题,上图反映了自然 环境的整体性, 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 甚至带动一系列的变化, C 对。 读图,回答 56 题。 5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动物 绿色植物 氧气 二氧化碳 B动物 绿色植物 二氧化碳 氧气 C绿色植物 动物 二氧化碳 氧气 D绿色植物 动物 氧气 二氧化碳 6此图可以说明( )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自然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自然环境要

5、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 B C D 答案 5.A 6.D 解析 第 5 题,由图可知,与大气圈有直接的碳物质交换,而的遗体是形成化石能 源的主要成分,且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为动物,为绿色植物。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第 6 题,图中碳循环是物质运动的主要形式,体现 了圈层之间的联系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 浓度上升,从而使自然环境要素发生改变。 (2020 宁波市北仑中学期中)德钦县位于云南西北部。当地牧民在不同海拔的牧场之间进 行转场以适应季节、温度和牧草的变化。在开始春季转

6、场、到达高山牧场和开始冬季转场的 那一天均需要举行祭祀仪式。 下图为“2006 年2011 年德钦县红坡村转场仪式日期变化图”。 完成 78 题。 7春季转场祭祀仪式举行地位于( ) A山顶牧场 B高山牧场 C河谷牧场 D过渡牧场 8下列关于转场时间变化和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冬季转场提前 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高山放牧推迟 降水增加牧草返青推迟 C春季转场提前 气候变暖牧草返青提前 D冬季转场推迟 气候变暖牧草枯黄推迟 答案 7.C 8.C 解析 第 7 题,由材料可知,春季转场祭祀仪式举行时间是开始转场的那一天,也就是在冬 季牧场地举行。而冬季牧场位于河谷,因为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

7、有利于越冬,故选 C。 第 8 题,根据坐标图显示,祭祀仪式都是提前的(注意右侧 9 月份纵坐标正方向),排除 B、 D 选项;如果冬季融雪量增加会使牧草更丰富,冬季转场推迟,排除 A 选项;气候变暖使春 季气温较高,牧草返青提前,故选 C。 (2021 山东济宁市期末)下图示意世界部分海域洋流分布,图中虚线代表洋流。据此完成 910 题。 9图中洋流( ) A甲、乙成因相同 B甲、乙均为寒流 C乙、丙流向相同 D乙、丙均为暖流 10图中处的自然带类型为(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 9 题, 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和陆地轮

8、廓可判断出, 图示地区为赤道以南的非洲地区, 甲为西风漂流,为寒流,成因是受盛行西风影响;乙为本格拉寒流、丙为厄加勒斯暖流。故 选 B。第 10 题,图中处位于 20 30 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 沙漠气候,对应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D 正确。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 3 个月,搭车 88 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 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2 题。 11从北京到柏林依次经过的自然地带类型是(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A B C D 12沿途

9、自然地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气候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C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热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 11 题, 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 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耳其为地中海气候, 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自然地带依次经过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 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 12 题,从北京到柏林是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反映的是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 (2020 甘肃兰州期中)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

10、山的中腰再往上, 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 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据此回答 1314 题。 13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14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 B C D 答案 13.C 14.D 解析 第 13 题,太白山为秦岭主峰,而秦岭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为温 带,所以太白山北麓自然地带不可

11、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从北坡的树木形态变化可知, 从山麓往上到山中腰树木越来越高大茂密,说明降水越来越多;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太 白山北坡的垂直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故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从 山中腰往上随着降水的减少,会出现草甸。第 14 题,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减少甚至灭 绝,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也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2020 湖南长沙期末)读“不同纬度山地垂直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1516 题。 15甲至丁山地的基带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

12、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6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降水较多 D距海较远 答案 15.A 16.B 解析 第 15 题, 四山地基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体现了因纬度差异形成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规律。第 16 题,在山体相对高度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越低的山体,其垂直带谱越 复杂。 因为纬度低, 基带与山顶热量条件差异大, 自然环境差异大。 根据四山地基带可判断, 甲山地纬度最低,热量最丰富,因此苔原带分布的海拔较其他山地高。 (2021 山东聊城市期末)中国登山队于2020年5月第三次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精确测量。 下图中甲、

13、乙为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谱(图中为不同的自然带)。据 此完成 1718 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植被类型在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B乙坡为阳坡,雪线的海拔高于北坡 C乙坡自然带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较高 D甲坡自然带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18图中处的自然景观是(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热带草原 D高山草甸 答案 17.A 18.A 解析 第 17 题,读图,根据甲坡和乙坡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可知,甲坡为北坡,乙坡为南坡, 同一植被类型在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A 正确;乙坡为阳坡,也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雪线 的海拔低于北坡,B 错误;乙坡自然带数量多的主要原

14、因是基带海拔低,相对高度大,C 错 误;甲坡自然带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度小,D 错误。第 18 题,图中处 位于珠峰南坡的基带,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对应的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故选 A。 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 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 1920 题。 19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 ) A坡度陡,土层薄 B光照强,气温高 C蒸发弱,水分少 D腐殖质少,土壤贫瘠 20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答案

15、 19.B 20.D 解析 第 19 题,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制约了该森 林植被生长, 故 B 项正确。 第 20 题, 读图可知, 该山地林带主要分布高度为 1 8001 900 m, 过渡带之上的垂直带为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可能为针叶林。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侧柱体表示西北坡, 右侧柱 体表示东南坡)海拔 1 200 m 及以上三种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高 1.3 m 处的断面面积)占 其总和的比重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该山峰年均降水量 2 000 mm 以上,同一海拔东南坡比西 北坡降水多。据此完成 2123 题。

16、21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 B秦岭 C武夷山 D大别山 22 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土壤水分 D地势起伏 23在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中,乔木物种最丰富的可能是( ) A东南坡海拔 1 400 m 处 B西北坡海拔 1 600 m 处 C西北坡海拔 1 200 m 处 D东南坡海拔 1 900 m 处 答案 21.C 22.C 23.B 解析 第21题, 该山峰的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在海拔2 000 m左右, 且该山地降水十分丰富, 应位于我国纬度较低的地区,结合四个选项可知,该山峰最可能位于武夷山。第

17、 22 题,由图 示可知,海拔 1 6002 000 m 的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我国东部季风 区山地东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依这两个条件判断,东南 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但明显与图示不符。西北坡为阴坡,蒸发相对较弱, 土壤水分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导致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第 23 题, 读图可知,相对于其他组合,西北坡海拔 1 600 m 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乔木胸高 断面积比重相差不大,乔木物种最丰富。 (2020 吉林白山市七中期中)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 2425 题。 24 E 为纳米布沙漠, 它沿

18、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 2 100 千米, 该沙漠最宽处达 160 千米, 而最狭处只有 10 千米,导致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大气环流 D洋流 25F 自然地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 35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陆地的纬度分布 B降水条件 C地形 D洋流 答案 24.D 25.A 解析 第 24 题,根据图中 E 的位置分析,此地是热带荒漠带,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 伸 2 100 千米,但是东西方向很狭窄,原因是受附近的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故 D 正确。第 25 题,图中的 F 自然地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的。 地中海

19、气候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 30 40 的大陆西岸。由于此地的陆地分布 的最高纬度在 35 S 附近,所以该地区的自然地带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 35 ,故 A 正确。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2021 北京西城区期末)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北极燕鸥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南极浮冰边缘间进行惊人的环球航行, 消耗巨大的能量。 它们会在一年内既经历北极的夏季又经历南极的夏季,比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更多 的白昼。它们栖息于沼泽、海岸等地带且成群活动,以鱼、甲壳动物等为食,是唯一一种在 地球上七个大陆都固定出现的鸟类。下图是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 (1)列举北极燕鸥

20、沿甲路径,从繁殖地到地经过的主要陆地自然带。指出形成这一陆地地域 分异规律的主要原因。(6 分)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出影响北极燕鸥迁徙路线的主要因素。(2 分) (3)北极燕鸥常栖息于沼泽、海岸地带,分析这里食物充足的主要原因。(4 分) 答案 (1)陆地自然带:苔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 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原因:不同地区热量条件影响区域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区域间产生地域差异。 (2)白昼时长;(海水)温度;海洋食物;栖息地。 (3)沼泽、海岸地带水域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强,促进海洋生 物的生长;陆上河流携带富含矿物质、营养

21、物质的泥沙为鱼类提供食物源。 解析 (1)繁殖地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最北部,自然带属于苔原带。甲路线中,自北向南到 地,依次经过的主要气候是苔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 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经过的主要陆地自然带依次为苔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由于纬度不同,热量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影响着区域物质迁移和 能量的交换,区域间产生地域差异。(2)由材料可知,北极燕鸥比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 历更多的白昼,白昼时长和海水温度影响了北极燕鸥的迁徙(当地夏季气温较高,海水温度较 高);它

22、们栖息于沼泽、海岸等地带,以鱼类、甲壳动物为食,北极燕鸥南北迁徙,也受食物 和栖息地的影响。(3)沼泽、海岸地带水域浅,透光条件好,光照充足,海藻等植物丰富,光 合作用强,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强,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部分海岸地带有陆上河流汇入, 河流携带丰富的泥沙和矿物质汇入,营养物质丰富,生物丰富,食物充足。 27(2020 山东潍坊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在 2 000 m 左右,属中等高度的山体,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北 界,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阴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下图分别示意阴山地理 位置和大青山垂直带分布。 (1)说出大青山垂直

23、带数量少的原因。(3 分) (2)判断大青山山麓自然地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3 分) (3)一般把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种类型。与南坡相比,指出大青山北坡的植被类型垂 直分布特点。(4 分) 答案 (1)纬度高,年均温低;相对高度小;年降水量少。 (2)温带草原带。大青山地处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且位于中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 北界,大青山与阴山山脉其他山峰相比较为湿润,水平自然地带是温带草原带,山麓自然地 带(基带)与水平自然地带一致。 (3)草原比南坡分布广,森林比南坡分布少;森林分布上限海拔低,下限海拔高(或山麓草原分 布上限海拔高,亚高山草原带分布下限海拔低)。 解析 (1)垂

24、直带数量多少与纬度(纬度低,水热条件好)、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 化大)、降水量有关。读图可知,大青山位于北纬 42 附近,纬度高,气温低,且根据“平均 海拔在 2 000 m 左右,属中等高度的山体”可知,大青山相对高度小,水热条件垂直变化不 明显。 大青山位于“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 降水少, 导致大青山垂直带数量少。 (2)山地垂直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由材料可知,“阴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 润”, 且大青山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北界, 降水相对较多, 水平自然地带为温带草原带, 所以大青山基带即山麓自然地带为温带草原带。(3)大青山山麓自然地带为温带草原带,

25、读图 可知,大青山南北坡均只有草原和森林两种类型的自然地带,北坡草原比南坡分布广,森林 比南坡分布少;森林分布上限海拔低,下限海拔高。 28 图甲为“世界陆地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 图乙为“某区域沿 46 S 地形剖面图”。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1)说出图甲中数码所表示的自然地带名称,并分析体现的自然地带分布规律。(6 分) (2)据图甲说出南、北纬 60 附近自然地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 分) (3)判断图乙中 A、B 自然地带的名称,并分析其成因。(6 分) 答案 (1)为热带雨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26、为苔原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 地域分异规律。 (2)北纬 60 附近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则缺失。因为南半球该纬度地区几乎全是海洋。 (3)A 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是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形成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 地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B 地处在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解析 (1)由图中纬度位置,结合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规律,可知自然地带分别为热带 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图中既有纬度的变化,又有海拔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

27、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 直地域分异规律。(2)由图甲可以看出,北纬 60 附近自然地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而南纬 60 没有自然地带分布,因为南半球该纬度几乎全是海洋,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3)由图乙是沿 46 S 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南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B 两地的自然地 带差别很大, A 地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 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地处于背风坡, 降水少, 属于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29(2020 广州检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 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

28、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 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 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4 分) (2)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4 分) (3)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4 分) 答案 (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普遍快速、繁茂,高大稠密。 (2)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 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29、。 (3)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南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 上升, 大陆桥消失, 生存空间较小; 土壤贫瘠, 树木不能每年结果, 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 解析 第(1)题,由纬度可判断该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生长特征主要体现在快慢方面, 注意材料中“森林密布, 树木高大稠密”的表述。 第(2)题, 可从“气候转暖, 大陆冰盖融化, 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反过来理解大陆桥成因:气候变冷,大陆冰盖形成,入 海径流减少,大陆桥显现。注意要结合水循环环节进行描述。第(3)题,连续进化说明环境稳 定;体型变小可能与食物、生存空间变化有关。注意比较原生存环境与该岛的差异,来分析 食物、生存空间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