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9621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将“色暗、肥沃的土壤,地理位置,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按一定顺序填入 a、b、c 三个方框内,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2.森林面积锐减对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使土壤腐殖质增多 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使河流含沙量减小 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 B. C. D. 解析 第 1

2、题, 本题考查地理要素关系图的判读。 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 形成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受气候、植被影响,发育形成色暗、肥沃的黑土,故选 D 项。第 2 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变化的影响。森林减少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还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故选 B 项。 答案 1.D 2.B 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大部分时间干燥、荒芜。雨季来临,这里 忽然变成花的海洋,以种类繁多的多肉植物而闻名。多肉植物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且有 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区,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读图,回答 34 题。 3.我国游客到纳

3、马夸兰沙漠观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最适合在( ) A.23 月 B.56 月 C.89 月 D.1112 月 4.下列说法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广布有关的是( ) 夏雨明显,降水季节差异大 夏季受寒流影响,干旱、多雾 阴天多,露水多 气候恶劣,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A. B. C. D. 解析 第 3 题,结合材料可知只有当地雨季来临时,纳马夸兰沙漠地区才会变成花的海洋,而 多肉植物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区,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 其生存需要。因此,在纳马夸兰沙漠要同时观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应选择在雨季和旱季交 替的且有一定降水的时间,结合该地区气候资料图可知,选择在

4、89 月最合适,选 C 项。第 4 题,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 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从纳马夸兰区域所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来看,该地位于南 纬 30 40 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有明显的 季节变化;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多雾,有利于多肉植物生长。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 众多的原因从生物进化来看, 沙漠形成年代较早, 进化时间长; 从人类活动看, 由于气候恶劣, 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 D 项正确。 答案 3.C 4.D 红叶是秋季富有色彩和欣赏性的旅游景观,下图为我国部分红叶观赏

5、地及 10 月红叶的最佳观 赏区图。据此完成 56 题。 5.下列四地中,观赏红叶时间最早的是( ) A.红叶谷 B.香山 C.栖霞山 D.五指山 6.九寨沟、香山两地最佳观赏红叶时间大致相同,其主要原因是九寨沟比香山( ) A.纬度更低 B.海拔更高 C.距海更远 D.降水更多 解析 第 5 题,纬度高的先进入秋季,四地中红叶谷纬度最高,最先进入秋季,A 正确。第 6 题,影响红叶观赏的因素是热量,与降水和距海远近无关;九寨沟纬度低,本应比香山观赏时 间晚,但因海拔高,气温低,与香山观赏时间大致相同,B 正确。 答案 5.A 6.B 下表中序号至为我国六座城市。读表,回答 78 题。 序号

6、1 月均温 7 月均温 年均温 0.3 27.3 14.2 4.7 29.3 17.2 13.3 28.4 21.8 2.9 26.6 12.7 2.1 28.3 15.7 15.8 28.8 22.9 7.城市 1 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8.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解析 第 7 题,我国 1 月份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城市 1 月均温的变化说明纬度升高, 气温降低, 体现了由赤道到

7、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A 项正确。 B、 C、D 项错误。第 8 题,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 项错误。东部 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差异影响小,A 项错误。城市间 人类活动差异小,D 项错误。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C 项正确。 答案 7.A 8.C 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做演替。长白山的火山 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现在各 坡火山灰厚度不同, 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 植被带的垂直

8、变化最为完整。 如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读图完成 910 题。 9.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为( ) A.红松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针阔混交林高山冰雪 D.红松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 10.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光照 D.土壤 解析 第 9 题,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较低,山麓地带不可能是常绿阔叶 林,应是针阔混交林,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应依次是林地、草甸、苔原,因此只有 A 选项 符合。第 10 题,根据材料“长

9、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 育较差”判断东坡地势较平坦处,受流水侵蚀作用弱,土壤肥力较高。 答案 9.A 10.D “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是在干旱地区, 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 定的温度而生长发育, 并在夏季来临之前的两个月左右时间迅速萌芽、 开花、 结实, 然后枯萎、 死亡的植物群落。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该地区早春短命植物种类丰富。据此完成 1113 题。 11.该山地位于( ) A.小兴安岭 B.伊犁河谷 C.太行山脉 D.冈底斯山 12.图示不同海拔的植被带中,早春花卉的种类和群落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形成的主要因 素是( )

10、A.热量、水分 B.光照、水分 C.热量、土壤 D.光照、坡向 13.该山地是我国观赏“一年生短命花卉”的最佳地,其花卉观赏的最佳时期是( ) A.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 B.3 月上旬至 4 月上旬 C.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 D.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 解析 第 11 题,图示山脉山麓地带的自然带是荒漠草原带,该山应在干旱气候区;该山海拔 3 500 米,可判断在伊犁河谷。选 B 正确。第 12 题,不同海拔高度,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的 组合状况不同,早春花卉种类和群落结构就有明显的垂直分异。选 A 正确。第 13 题,该地气 候干旱, 春季有积雪融水和雨水影响加之气温回升,植物利用

11、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雨水和融化 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而生长发育, 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两个月左 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史;形成“一年生短命花卉” ;该地纬度较高,2 月到 4 月上旬气温较 低,冰雪融化量较少;5 月下旬至 6 月气温升高、太阳辐射强,气候变得干热,不利于花开。 答案 11.B 12.A 13.C 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 7 以下)、降水等条 件影响下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林线海拔高度范围”。据此完成 14 15 题。 地区 纬度位置 海拔高度(米) 天山 42 N 2 800 长白山 41 N

12、 2 400 四姑娘山(四川) 31 N 4 200 色季拉山(西藏林芝) 29 N 4 600 玉山(台湾) 23 N 3 400 14.据表可知( ) A.纬度越高,林线越低 B.纬度相近,海拔越高林线越低 C.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D.纬度相近,降水越多林线越低 15.西藏林芝的色季拉山是全世界林线最高的山,与此相关的是( ) A.冰雪融水多 B.暖湿气流的影响 C.太阳辐射强 D.垂直地带性显著 解析 第 14 题,据表可知,一般情况下,纬度越高,林线越低,但并不是绝对,如天山纬度 高于长白山,但天山的林线高于长白山,A 错;同一纬度,迎风坡与背风坡林线不同,体现了 林线高度与降水关联度

13、更明显,与海拔的关联度较低,B 错;长白山降水多于天山,但林线却 低于天山,C 错;同一纬度,热量条件相似的前提下,降水越多林线越低,D 对。第 15 题, 亚热带、热带的热量差异较小,林木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是降水条件。西藏林芝位于藏南谷地, 谷口敞开,印度洋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入,在此降下地形雨,导致色季拉山森林茂密,成为全 世界林线最高的山,据此分析选 B。 答案 14.D 15.B 二、非选择题(共 4 大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西坡,由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上游河谷降水丰富,森林、草原、雪山相 互辉映。下游流经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

14、,由于河床浅,河流时常改道,形成面积较大的入湖 三角洲(如图)。伊犁河下游胡杨林沿河岸伸展,远离河道的地区植被稀疏,沙丘活化,成为东 亚冬春季节沙尘的主要来源之一。下图为哈萨克斯坦东部区域图。 (1)概述伊犁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并指出影响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6 分) (2)分析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水循环过程。(4 分) (3)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伊犁河下游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6 分) 解析 第(1)题,水文特征有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主要因素有降水量、流域面 积、气温、植被覆盖率、冰川等。第(2)题,该地受西风影响明显,故水汽由巴尔喀什湖输送 到东部山地;地势东高

15、西低,径流由东部山地流向巴尔喀什湖。第(3)题,伊犁河下游地区自 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河流、气候、植被、动物,整体性的表现是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影响 形成一个整体。 答案 (1)水文特征:年径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结冰期较长;含沙量不大。 主要 因素:流域内的降水量、河流流域面积、冬夏季气温、植被覆盖率、冰川面积等。 (2)巴尔喀什湖湖水蒸发和植物蒸腾的部分水分随西风输送至东部山地,并在东部山地形成降 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汇入伊犁河,再经伊犁河流入巴尔喀什湖。 (3)伊犁河下游地处内陆,距海洋遥远,到达的海洋水汽量少,导致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河流流量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季节

16、变化大而年际变化较小;河流径流量小,河床发育浅:由 于降水少,流域内植被稀疏;地表腐殖质少,土壤贫瘠,土质疏松;由于植被少,能够提供的 食物有限,生物种类少。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2018 年 8 月,广东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 20 E 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 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甲、丙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 (1)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丙区域地表景观的成因。(6 分) (2)判断到达乙地时可能见到的生物景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 分) (3)归纳此次研学路线所见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2 分) 解析 第(1)题,结合

17、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即是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地形、 水文、植被、土壤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第(2)题,根据出发地点和时间分 析, 到达乙地时正值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降水较多, 为湿季, 所以当地的生物景观是草木茂盛, 动物种类繁多。第(3)题,此次研学路线从赤道附近出发,沿 20 E 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 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 (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特征和整体变化规律。丙区域受副 热带高气压及信风的影响, 为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降水稀少, 因而地表河流稀少, 地表水缺乏, 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缺

18、乏,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显著,形成大面积的沙 漠,在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不断扩大。 (2)草木茂盛,动物繁多;此季节乙地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8.图甲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 MN 一线剖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形变化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1)指出自然带名称,说出自然带分布体现的规律及主导因素。(3 分) (2)说出自然带名称,分析其形成原因。(4 分) 两处都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海拔相近,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 (3)据图及所学,说出两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差异及主导因素。(4 分) (4)据

19、图乙概括 MN 一线剖面的地势变化特点,说明其变化对 P 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任答 3 点)。 (5 分) 解析 第(1)题,图中自然带位于南美大陆南端西海岸,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到到 是南北方向上的自然带更替,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第 (2)题,图中自然带是分布于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非地带性现象的体现,其主要 成因是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第 (3)题,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体现在基带、自然带数目和雪线高低不同上,海拔相近, 出现差异的原因只能是纬度不同。第(4)题,根据图乙,MN 一线剖面地势升高。

20、其对 P 地的影 响主要是阻挡西风深入,使得 P 地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减少、形成荒漠景观、多 沙质土壤。 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量。 (2)热带雨林带。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降水多,形成热带 雨林带。 (3)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表现在: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下限 高度不同。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4)地势升高。地势抬升,阻挡西风深入,P 地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减少;形成荒 漠景观;多沙质土壤。(任答 3 点)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材料一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

21、富度, 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 区。山地不同坡向的热量、降水、光照、坡地面积等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 度产生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变化图,下表为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序号 海拔范围/m 面积/km2 1 1 500 1 097.3 (1)描述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3 分) (2)指出湖南省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2 分) (3)分析湖南省 1 500 m 以上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3 分) (4)湖南省大多数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高于北坡,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3

22、分) 解析 第(1)题,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要从变化趋势、最大值两方面分 析。第(2)题,表中数值海拔高度间隔相同,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 300500 m,说明该 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第(3)题,1 500 m 以上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 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所以物种丰富度低。第(4)题,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是气温、降水 因素。 答案 (1)(呈单峰曲线变化, )海拔 500 m(或 600 m)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 海拔 500 m(或 600 m) 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 500 m(或 600 m)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若答出随海拔高 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也可) (2)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300500 m。 依据: 表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300500 m, 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 (3)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也 低。 (4)南坡为阳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物种丰富度高;冬季, 南坡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湘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