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243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2021 河南驻马店月考)下图为“某古镇周边环境图示及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 此回答 12 题。 1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街区的挡风防寒 C街区的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2为了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 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域是( ) Aa Bb Cc Dd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 题,无法判断巷道

2、走向与等高线的关系,A 错;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为亚热带 季风气候,不用防寒,B 错;街道走向与季风风向一致,与河流的走向不一致,最有可能是 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C 正确、D 错。第 2 题,由图可知,c、d 两处靠近湖泊,建设新城可 能会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在 a 处建设新城,可能会对古镇造成破坏,不利于保护古镇原有 风貌;b 处是凹岸,水流较深,又远离湖泊,可以发展港口运输,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 发展,因此新城建在 b 处最适宜,故选 B。 (2021 山西长治模拟)下图示意非洲大陆荒漠化分布及面积与人口的关系。 据此完成 34 题。 3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发生在( ) A热带荒漠区

3、 B热带雨林区 C热带草原区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区 4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过度砍伐大约 600 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过度放牧大约 2.4 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 B C D 答案 3.C 4.B 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带内,靠近热带荒漠 的区域。这些区域降水波动较大,植被相对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上由于热带草原地 区农牧业土地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因素,易导致土地退化形成荒漠,C 正确。第 4 题,人口越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多,土地荒漠化

4、越严重,即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 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正确;据图可知,大约有 6 000 万公顷森林遭到砍伐,错误;根 据材料过度放牧大约 2.4 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正确;根据图表可知,过度放牧是荒 漠化的首要因素,错误。B 正确。 (2020 山东省文登期末)青海省第二大湖泊哈拉湖是我国西北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 湿地生态系统,湖区人烟稀少,主要为夏季游牧短暂利用。2017 年 11 月监测数据显示,哈 拉湖面积显著增大,已达到 625.06 km2,为近 52 年来最大值。下图示意哈拉湖流域。据此完 成 56 题。 5哈拉湖面积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面积扩大 B降水量增多 C

5、冰川融水增加 D蒸发量减少 6哈拉湖及周边区域未来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 A改变游牧方式,发展大型牧场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发水资源,增加全国优质矿泉水供应 D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外来人口 答案 5.C 6.B 解析 第 5 题,依据哈拉湖的地理位置可知,冰川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近年来由于全球 变暖,冰川消融量增加,导致哈拉湖面积增大。故选 C。第 6 题,根据材料“哈拉湖是我国 西北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为哈 拉湖及周边区域未来开发利用的方向,B 正确。 近年来, 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正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和“阳光

6、花城”转型, 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读“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完成 79 题。 7图示区域交通干线布局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经济欠发达 B气候条件差 C地形地质复杂 D科技水平低 8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转型,说明了该城市( )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城镇化阶段完成 C钢铁产业全部转移 D工业化阶段完成 9攀枝花正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的积极意义是( ) A城市规模扩大,以绿地为主 B彻底解决了城市环境污染 C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D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答案 7.C 8.A 9.D 解析 第 7 题,图示地区主要位于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地质

7、结构复杂,制约交通干线的布 局,所以修建交通线路需要克服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故选 C。第 8 题,攀枝花由“百里钢 城”向“养老之城”转型, 说明了该城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 对; 新兴产业不断发展,说明城镇化、工业化仍在进行,B、D 错;钢铁产业逐步转移,C 错。 第 9 题,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会转变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进一步优 化城市空间布局,D 对;城市规模扩大,但不是以绿地为主,A 错;减少城市的污染,但没 有彻底解决城市环境污染,B 错;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作用小,C 错。 (2021 天津模拟)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

8、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 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 生态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据此 回答 1011 题。 10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 B C D 11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选择的是( )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C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 10

9、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故资源 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进入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在高位 的时期,故图中阶段符合题意,故选 C。第 11 题,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 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应该削弱第三产业,D 项措施不适 合。 玉门隶属酒泉市, 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2009 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 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 过 20 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 20 个。结合下图完成 1213 题。 12 200

10、3 年 4 月, 玉门市开始实施政府迁址工程。 玉门市政府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 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 C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D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 13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 70%。 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 B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C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 D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 12 题,结合图示信息,玉门老城位置靠近玉门油田,2009 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 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可知,玉门市政府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

11、是石油资源面临枯竭,C 正 确;玉门市风能资源丰富,老城区也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故风能资源丰富不是政府驻地搬迁 的主要原因,B 错;铁路干线也经过老城区,D 错;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是政府驻地选址的 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A 错。第 13 题,本地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 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D 正确。 (2020 安徽马鞍山市期末)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硅石(主要 作为太阳能光伏板原料)、草场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资源枯 竭型城市转型的缩影。据此完成 1415 题。 14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

12、能的原因是( ) A水资源枯竭 B煤炭资源枯竭 C耕地资源枯竭 D草场资源枯竭 15最适宜石嘴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 ) A以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 B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C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产业 D光伏设备制造业和生态农业 答案 14.B 15.D 解析 第 14 题,材料信息表明,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因此石 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原因是煤炭资源枯竭,B 符合题意。水资源、耕地资 源和草场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下不会造成资源枯竭,排除 A、C、D。第 15 题, 材料信息表明,石嘴山市的硅石(主要作为太阳能光伏板原料)和草场资源丰富,最适宜石

13、嘴 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光伏设备制造业和生态农业,D 符合题意。 东北三省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成为工业基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如 今该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人口流失严重,市场化程度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近几年来,国家 高度重视,一批新兴产业增长迅速。下图示意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据此完 成 1617 题。 162015 年,双鸭山形成失衡高值区主要是由于( ) A资源依赖过度 B技术人才流失 C政策优势丧失 D市场腹地狭小 17东北三省进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 加大对工业的补贴政策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资源投资驱动 发展现代服务产 业 A B C D 答案 16.A

14、17.B 解析 第 16 题,由材料可知,东北三省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成为工业基地。由于开发历 史悠久,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由于资源依赖过度,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A 对。第 17 题, 加大对工业的补贴政策只能缓解当前经济发展失衡的困难,不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里经 济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对资源依赖过度,因此不能一味地加强资源投资驱动,错;强 化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该地由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以重工业为主,因 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对,选 B。 甘肃省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 下图为“定西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 1819 题。 18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15、(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增加了农民收入 延长了产业链 改善了局部气候 A B C D 19下列关于该地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于水土保持 B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C促使土壤盐碱化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18.A 19.C 解析 第 18 题,该种开发模式是在缓坡修建梯田,在陡坡植树种草,从而起到涵养水源、保 持水土的作用, 对; 发展大棚农业等增加了农民收入, 对; 该种模式并没有延长产业链, 错;林草种植和筑坝蓄水会改善局部气候,对。故选 A。第 19 题,该种开发模式是在沟 谷不同坡度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农业方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在陡坡植树

16、种草, 在缓坡开垦梯田,在沟谷打坝淤地,既有效地减缓了坡地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还保 护了生物多样性;发展大棚农业,蒸发较弱,不会促使土壤盐碱化,故选 C。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 案(见下表)。据此完成 2022 题。 表 1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44.1 2.4 12.9 40.5 0.1 18.1 11.6 36.8 33.4 0.1 10.1 19.6 36.8 33.4 0.1 表 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侵蚀量比 较(%) 径流量 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 年内

17、 8 年以后 100 100 57 57 64 52 50 88 50 40 48 112 20.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 ) 短期经济效益 长期经济效益 林地的覆盖率 农耕地的比重 A B C D 21通过实验方案的对比,在该生态脆弱区( ) A侵蚀量大的方案短期效益好 B经济效益在短期和长期表现一致 C果园比农耕地的环境效益差 D果园比林地的环境效益优 22对该区域的调整方案,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B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C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产业链延伸 D三种方案的草地比重都比较大,说明该地降水少,属于绿洲农业 答案 20.D 2

18、1.A 22.C 解析 第 20 题,从表中数据可知,短期经济效益和农耕地比重越小,生态效益越好;长期经 济效益和森林覆盖率越大,生态效益越好;反之亦然。故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短期 经济效益和农耕地的比重,故选 D。第 21 题,通过实验方案的对比,在该生态脆弱区侵蚀量 大的方案短期效益好;经济效益在短期和长期表现不一致;果园比农耕地的环境效益好,比 林地的环境效益差,故选 A。第 22 题,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农耕地比重大,植 被覆盖率低,下渗小,地表径流量大;方案林地、果园比重大,最有利于该地的产业链延 伸,且长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好,因此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三

19、种方案 的草地比重都比较大,说明该地降水少,可能属于畜牧业。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据此完成 2325 题。 23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A B C D 24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趋势,需要( ) A增加区域降水 B增加植被覆盖 C采用草方格沙障 D控制人口数量 25萨赫勒某地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 A削减

20、风力 B增加杂草 C恢复肥力 D增加降水 答案 23.A 24.D 25.C 解析 第23题, 根据材料“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 可推知其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故选 A。第 24 题,根据材料“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 可知该区域生态恶化的根源在于人口过多带来的生存和 发展需要,因而要根治生态问题,需要控制人口数量,故选 D。第 25 题,休闲轮作制是一种 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生物学措施,农作物休闲轮作可以恢复土壤肥力,消除杂草和防治病虫 害。对削减风力、增加降水影响不大,故选 C。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

21、2021 福建龙岩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贵州省遵义市人口约 800 万,长期发展传统农业,是历史上著名的“黔北粮仓”。20 世 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 遵义市植被破坏严重, 石漠化现象突出, 土地生产力越来越低。 从 2011 年起, 遵义市被列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地区。 目前, 遵义市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条件(下 图)和气候条件(下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基本形成了以 茶叶、竹、辣椒、花椒、生态畜禽等为主导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原来的“黔北粮 仓”正在成为“黔北钱仓”。 遵义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22、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 () 5 7 12 17 21 22 26 26 22 16 12 7 降水累积 量(mm) 22 42 81 169 320 515 668 799 892 996 1 047 1 061 (1)遵义市经过恢复植被等综合治理后,土地生产力逐渐提高。分析恢复植被对提高土地生产 力的作用。(6 分) (2)根据表中信息,在遵义市气候资料图中补充绘制 3 个月份的降水柱状图,并根据相关资料 简述遵义市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有利气候条件。(5 分) (3)说明遵义市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意义。(5 分) 答案 (1)恢复植被能增加枯枝落叶,为土壤补

23、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根系的固土效 果好,减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 (2)绘图如下: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位于高原、山地地区,气候垂直差异大。 (3)充分利用闲置劳动力,提高就业率;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当地收入;优化农业结构,改善 山地生态。 解析 (1)贵州降水丰富,植被恢复后,其保持水土功能可减轻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对提高 土壤肥力有利;另外,植被的增加导致枯枝落叶也随之增加,因此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进一 步提高土壤肥力。(2)该画图题难度不大,只需根据降水累积量计算出 4、7、10 三个月的降 水量(分别为 88 mm、153 mm、104 mm)即可画出。通过等高线

24、地形图可以得出该地多山地, 高差较大,使得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通过气候资料统计表可以得出 该地水热条件十分优越,因此对发展农业有利。(3)该题的分析要注意遵义市农业随时间的发 展历程。早期该地发展单一种植业,成为“黔北粮仓”,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 年来, 发展多种经营, 构建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实现了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的增长, 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环境、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成为“黔北钱仓”。因此,应从生 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变化来组织答案。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是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也是国

25、务院批准的沿 江开放城市。黄石市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境内有武九铁路贯穿,并有大广、沪渝、 福银、杭瑞四条高速公路交会,还拥有国家一类水运口岸。截至 2015 年,全市已探明储量的 矿产有 37 种,其中铁、铜、金、煤等是优势矿产。黄石形成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制 造、建材、能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 8 大产业集群。2017 年,国家发展改革 委员会确定了全国 12 个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黄石市是湖北省唯一入 选城市。 (1)简述黄石市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主要条件。(6 分) (2)分析近些年黄石市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4 分) (3)试为黄

26、石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4 分) 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临近长江,水运便利;地处长江 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广阔。 (2)矿产资源储量减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附加值较低;环境污染加剧,生 态环境质量下降等。 (3)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完善基础设 施;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主要从影响工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2)矿产资源是 非可再生资源,黄石市矿产资源储量减少,面临资源枯竭问题;以传统工业为主,产业结构 单一;产业

27、结构层次较低,附加值较低;资源开采、冶金等重工业比重大,环境污染加剧,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3)黄石市要调整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等。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咸海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其流域的地势整体上东高西低,东部与东南部为天山和帕米尔 高原,西部和西北部为图兰低地。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如今大部分水域已消失,随着 咸海干涸湖底面积的扩大, 盐碱尘暴频发, 流域灌溉区的土地盐碱化日趋严重。 据研究发现, 原咸海湖底东部最先被沙漠掩埋,称为咸海沙漠。下图示意咸海流

28、域的地理环境。 (1)分析原咸海湖底东部最先变成沙漠的原因。(4 分) (2)说明咸海干涸湖底面积的扩大对流域灌溉区土地盐碱化的影响。(6 分) 答案 (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农业灌区引河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湖底东部地势较高, 湖水较浅,湖面萎缩,湖底东部最先出露水面;临近沙漠,沙源丰富,风沙作用强,湖底东 部最先沙漠化。 (2)咸海湖水含盐量(盐度)高,干涸湖底面积的扩大,沉积大量盐碱物质;区域多大风,盐碱 尘暴多发;盐碱尘暴将盐碱沉降在灌溉区,导致(加重)土地盐碱化。 解析 (1)读材料“咸海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可知其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读材料“其流域 的地势整体上东高西低”和图示,

29、可知河流发源于东部高原山地, 向西流经大片的农业灌区, 农业灌区引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而湖底东部地势较高,湖水较浅,湖面萎缩,所 以湖底东部最先出露水面;加之临近沙漠,沙源丰富,风沙活动强烈,所以原咸海湖底东部 最先变成沙漠。(2)咸海干涸湖底面积的扩大,导致大量的盐碱沉积物质裸露;该区域邻近冬 季风的源地,冬春季节多大风,盐碱尘暴多发;盐碱尘暴频发,将大量的盐碱物质沉降在灌 溉区,导致(加重)土地盐碱化。 29(2020 山东商丘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 分) 材料一 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 源综合利用项目,这标志着山

30、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 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转变。 材料二 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分析)。(6 分) (2)分析山西省应怎样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4 分) 答案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 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 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 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 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 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第(1)题,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带,邻近能源消费重心东部地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以煤炭为主;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结合题干提示进行分析即可。第(2)题,资源型经济 转型一般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