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5275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课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走进思维世界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一 思维的含义:思维的含义: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3)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 反映。 注意: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分类: (1)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2)意义; 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

2、括 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 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二, 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特征 1.思维的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2.思维的共同特征: (1)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事物的观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 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 本质的属性

3、,把握类 事物的共同本质 。 (3)思维具有能动性。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 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4)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第第二框二框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一一 思维的基本形态思维的基本形态 1. 依据:目的不同 2. 分类: (1) 从思维的方向看: A 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 B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

4、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 C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 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等等。 (2)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 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 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二二. .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1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

5、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 运 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2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 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2)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共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 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 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 (一) “逻辑”的不同用法 1

6、.逻辑是一个多义词: (1)现代汉语中的逻辑(2)规律(3)逻辑规律与规则(4)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5)逻辑学 2.逻辑学的含义 (1)广义的逻辑学: 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都称为逻辑学。随着学科的分化,而把含有狭义的 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狭义的逻辑学:随着学科的分化,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 注意: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形式结构,简称形式结构。 例: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这两个打断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概念在判断构成中的联系方式是相同的,都

7、是“所-.的形式结构。 概念、 判断和推理是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如果把具有不同内容的判断加以比较,就可以揭示概念在判断构 成中的联系方式:如果把具有不同内容的推理加以比校,就可以揭示判断在推理构成中的联系方式。 (2)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A 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 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B 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3)在日常思维中,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 A 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 ,就构成了通常

8、所说的“论证” B 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C 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4)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关系: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是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一 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律 1. 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律的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 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2. 公式: “A 是 A”来表示,即同一时间,从同

9、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 就是假的。 3. 同一律具体要求人们: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 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 (2)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3)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 更概念或判断。 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矛盾律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矛盾律 1.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

10、维。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致的逻辑错误, 2. 通常用公式“A 不是非 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 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3.矛盾律要求人们: (1)在同一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 ,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 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 (2) 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 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3)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注意: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

11、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三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三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排中律排中律 1.遵循排中律的要求的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 对在“是”写“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2.通常用公式“A 或者非 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 断 A 和非 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3.排中律要求人们: (1)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 ,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 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 A” ,

12、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2)排中律表明:A 和非 A 必有一真 4.矛盾律表明:论断 A 和非 A 必有一假,排中律表明:A 和非 A 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 A 和非 A 这种不同同真也不同假的 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产生和意义 产生: (1)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2)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 意义: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第三课第

13、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领会科学思维 第一框第一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一 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的含义 1.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任何思维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 科学思维的含义: (1)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 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注意: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4.科学思维的特征 (1)科学思维追

14、求认识的客观性。 原因: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 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原因: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 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原因:科学的抽象思维定是符合逻辑要求的思维.违背逻辑要求的思维不是科学思维。通过学习逻辑知识,

15、我们可以更好 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责任。 2.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原因: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世界,不仅要认识事物的部分、方面、阶段,而且要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着的整 体。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 3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三三、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 1.人的思想是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 科学思维的参与。 1,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

16、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 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2.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 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3、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综合探究(学会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综合探究(学会科学思维、提升思维

17、品质) 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的思维风格虽然 不同, 2, 思维的特征:都具有问接性、慨括性和能动性等共同特征。 3, 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关系: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者各有特点。却又相辅相成。 4, 思维的方法不同,效果千差万别。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精神为向导的思维,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是符合 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要求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5、科学思维之所以需要逻辑的原因:是因为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致性、 明确性,这是任何正确思维都必须具 备的品质。 6、能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顺利地推进工作,既是思

18、维品质和水平如何的体现,也是思维 是否科学的表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课第四课 准确把握准确把握 概念概念 一一 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含义 1. 属性:事物总有许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2. 属性的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3. 本质属性的含义:是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4. 概念的含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注意:客现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5. 概念的表达: (1)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

19、都- -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 淆。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 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 “谁” ,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 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 4.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5.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

20、和不相容关系。 (1) 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容的部分 (2) 不相容关系指不具有相同的部分 6. 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以下几种: (1) 全同关系一两个概念的外延个相同: (2)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 种概念 (3)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 相同的。 (交叉关系) 7.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1)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关系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2)的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外延之和小

21、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第二节第二节明确概念的方法明确概念的方法 P26 一、一、 明确内涵的方法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的定义的 方法方法 1、原因: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 2、含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 属性。 3、组成: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4、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这里的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 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

22、 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5、一个准确的定义的要求: (1)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准确的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A、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B.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C.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 就 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D.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二、二、 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

23、用划分的方法。 1、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 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 大类是小类的属。 2、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指: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正确的划分,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 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要遵循划分的逻辑原则 (1)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例:在这个划分中, “战争”叫作划分的母项, “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都叫作划分的于“战争是否具有正义属性” 是划分的标准。 (2)在同

24、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标准,否则方“划分标准不一”得逻辑错误 (3)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方“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三三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一 要求: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原因;原因; 1、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2、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第五课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判断 第一节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判断的概述 一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 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

25、方式 形成判断的原因: (1)我们认识事物,必然对事物作出判断, (2)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3)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2.判断的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2)是有真假之分; 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 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 是假判断。 (4) 判

26、断的两个基本特征的联系: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二判断的表达和类型二判断的表达和类型 1. 判断的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只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 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2.判断的类型: (1)原因: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 (2)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A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简单判断包括

27、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B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第二节第二节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人们认识事物, 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管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 (不 是)的判定。这就需要用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因为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 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3. 性质判断组成:一般由量项、主项、 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 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

28、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4.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 (1)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2)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A 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B 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C 如果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这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断。 (3)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反映事物的性质判断也应该是“质”与“量”的统一。从质与量的结合 上 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

29、断,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B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C 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P P3434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原因; (1)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 (2)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2.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 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

30、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2)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3)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4)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意义; A 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B.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 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第三节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 含义:复合判断是

31、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朕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原因;认识対象的情况是多种多祥的,仅仅依靠简単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 形式:复合判断有不同的形式。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有的是对对象之 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 3. 分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1) 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

32、项。 (2) 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3)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 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 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 (1)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 选言判断。 (2)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33、。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 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或者.或者.” “要. .。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 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2.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1)一种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以上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不相容的选言支 。另一种是选言支所断 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不相容的选言支。 (2)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注意;在目常语言 中, “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

34、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 来表达 (3)一个 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4)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 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4.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意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 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 (1)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2) 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

35、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认识对象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有一种是条件联系。 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 某-情 况不发生,会导致另-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 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 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 组成;一个 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1)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 (2)表示依赖这-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 (3)“

36、如果.那么.等是用来联结前件和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3.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 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要求: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 一种事物情况。 前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要求:必要条件总产生某种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 一定没有后 一种事物情况, 前种情 况就先后 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

37、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 判断。 要求: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4.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取决于; (1) 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2) 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3)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5. 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

38、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 不能进行推理。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课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P43 一推理的含义和种类一推理的含义和种类 1. 一个判断的形成有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2. 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 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 3.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 构。 4.分类; (1)依据:

39、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 系的认识来区分推理的种类 (2)种类; A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B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C 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3)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 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1)形式逻辑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意义: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

40、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进而帮助人们识别 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 二演绎推理的逻辑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要义义 1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2)是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 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 2.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的意义 (1)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2)掌握演绎推理

41、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一一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 情形(换质法) (1)含义;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为适当和灵活,我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 式结构进行变换,如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为肯定判断形式。这就要运用性 质判断换质推理。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又叫换质法。 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 “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第一,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第二, 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

42、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第三, 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2. 情形(换位法) : (1)含义: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有时需要将性质判断的断定对象进行变换,也就是把性质判断的主 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 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作了断定。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 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

43、是不周延的。主项和谓 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3)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 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3. 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 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二二 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 1. 含义;是演绎推理的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 一个新的

44、性质判断的推 理。 2. 构成;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 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 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3. 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基本原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 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 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也就是说,两个前提都没有断定中项所反映的全 部对象,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项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小项与中项的另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

45、。这样,大 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违反这一规则, 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把出的要求。 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我们不能推断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也就是说,结论不能扩大 (3)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4. 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的意义:三段论是生活 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 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 第三节第三节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P51

46、 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1.原因;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将分别存在的对象情况综合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时又需要将对象的某种情 况从众多共存的中分割出来,实现认识由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的转化。这就需要运用联言推理。 2.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1)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 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 (2)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一个联 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联言推理的前提断 定联言判断是

47、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1.原因;事物存在的可能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不可能对其中的毎种情况都通过突践来认识、这就需要用假言推理。在事 物诸多可能情祝中作出某种选择。 2.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性所进行的推理。选言判断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相应 地选言推理也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1)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 A 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 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B 由于相容的选言支的选

48、言判断只能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 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3) 由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支不可能都真,所以,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 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题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 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三三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1. 人们的认识活动中, 如果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 并确认了相关事实, 就可以运用假言推理推断未知的事物情况。 2. 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

49、理。 3. 类型:假言推理也分为充分条件假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直,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定假。 依 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 A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B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C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假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真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充分条件假言 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 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50、 (2)心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A 依据这种逻物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B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C 由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真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假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必要条件假言 推理中,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 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2)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定真;前件假,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