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附答案)

上传人:达美 文档编号:192393 上传时间:2021-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一、走近作者 孔子(前 551前 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 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入仕。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 尊奉为至圣先师。 二、知识链接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 20 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

2、括哲学、历 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 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宋儒把论语和中庸 孟子 大学合称为“四书” 。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 语( ) 说 ( ) 愠 ( ) 三省 ( ) 曾 子( ) 传 不习乎( ) 逾 ( ) 罔 ( ) 殆 ( ) 一箪 食( ) 曲肱 ( ) 笃 志( ) 2.通假字 (1)不亦说 乎( ) (2)吾十有 五( )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子 曰(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不亦君子 乎( ) (4)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 ) (

3、5)传 不习乎( ) (6)不逾 矩( ) (7)学而不思则罔 ( ) (8)思而不学则殆 ( ) (9)人不堪 其忧( ) (10)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 (11)饭 疏食饮水( ) (12)曲肱 而枕之( ) (13)逝者如斯 夫,不舍 昼夜( ) (14)匹夫不可夺 志也( ) (15)博学而笃 志( )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 习之( ) (2)吾日 三省吾身( ) (3)温故 而知新 ( ) (4)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 (5)饭 疏食饮水( ) 5.古今异义 (1)可以 为师矣( ) (2)饭疏食饮水 ( ) (3)三 人行( ) (4)吾日 三省吾身( ) 6.一词多义

4、学而 时习之( ) 而 人不知而 不愠( ) 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 ) 不义而 富且贵( ) 为 为 人谋而不忠( ) 可以为 师矣( ) 二、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提示: (1)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 “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把握重读和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2.重点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5、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二课时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4.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5.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6、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 习之(时常,按时) B.不亦乐 乎(同“悦” ,愉快) C.不逾矩 (规矩,规范) D.传 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翻译句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选文中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 。选文中谈学习兴趣的句子 是: , 。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 ln yu yn xng zng chun y wng di dn gng d 2.(1) “说”同“悦” ,愉快 (2

7、) “有”同“又” 3.(1)先生,指孔子 (2)生气,恼怒 (3)指有才德的人 (4)诚信 (5)传授,指老师传授的 知识 (6)越过 (7)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疑惑 (9)能忍受 (10)喜欢,爱好 (11) 吃 (12)胳膊 (13)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14)改变 (15)坚定 4.(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 “新 的理解和体会” (4)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5)名词作动词,吃 5.(1)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2)古义:冷水;今义:包括冷水和热水 (3)古义: 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

8、4)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6.而:表顺承 表转折 表顺承 表顺承 为:替 做 二、整体感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3)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

9、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改正。 (4)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5)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 面了。 第二课时 【课堂探究】 1.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 (谦虚好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 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珍惜时间) (2)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10、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3)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顺心而为) 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安贫乐道) 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 夺志也。 (坚守志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11、中矣。 (博学仁德) 2.“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 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 以为师” 。可见,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 3.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 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 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 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

12、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 叛徒。 4.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 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 必有我师: 几个人在一起,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5.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 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 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 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 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课后作业】 1. C 解析:C 项,矩,法度。 2.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 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