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内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92276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8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内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专题18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内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专题18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内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专题18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内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专题18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内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1818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内编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内编(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命题实质】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 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 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 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 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 4 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 7

2、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 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答题技巧】 1.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 2.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尤其关注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 3.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 4.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5.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方法总结】 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诗词鉴

3、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 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年福建省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 乙诗“沙似雪”运用比

4、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景象。 C. “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 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答案】 4. D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描写;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运用视觉描写,“不知何处吹芦管”运用 听觉描写,故第二首诗只有视觉和听觉描写。故D错误,选D。 【二、【二、20202020 年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中考真题】年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中考真题】选出下列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 的一项( ) 望岳 岱宗夫如

5、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 B. 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 “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 精神。 D. 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答案】B 【解析】 考查诗歌鉴赏能力。B项“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表述错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 描写泰山

6、的近景。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 美。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 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 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活力,但并不是动景。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秀美和 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意思是: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 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决眦”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面前像着了 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

7、,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此句将诗人细望泰山景观的神态描 写得活灵活现。看云气升腾,归鸟入林还巢这是动景,所以中间四句是由静景转为动景。故选B。 【三、【三、20202020 年辽宁省抚顺市铁岭市中考】年辽宁省抚顺市铁岭市中考】选出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诗的一二句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宴饮气氛,与三四句诗人的悲苦情绪形成反差。 B. 诗的五六句用“冰塞川”“

8、雪满山”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 C. 诗的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D. 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 【答案】D 【解析】 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说法错误。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 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 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 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遽变化交替。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

9、下 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 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 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 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 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故选D。 【四、【四、20202020 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

10、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和雄伟阔 大的气势。 B. “阴阳割昏晓”是指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割”写出泰山的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 山峰充满活力。 C. 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既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又写薄暮时鸟儿投林归巢,表现诗人 激荡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 D. 尾联两句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 悲天悯人的情怀。 【答案】D 【解析】 D本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此时安史之乱尚未暴发。本项“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悲天悯人的

11、情 怀”赏析有误。故选D。 【五、【五、20202020 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下题。 黄鹤楼 崔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望海楼 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铁瓮:即铁城,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鹤楼颈联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有力,音韵清明,富于音乐美。 B

12、. 望海楼颔联两句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以“三峡”“六朝”突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C. 两首诗尾联都用问句,以抒情作结:黄楼抒发诗人思乡之情,望海楼表露出诗人低沉而又 伤感的情绪。 D. 两首诗都写登楼所见,诗句典雅凝练,写景角度多变,现实遐想交织,时空大大扩展,展现了雄浑 阔大的境界。 【答案】B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 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 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 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

13、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 “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 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由此可知“三峡”“六 朝”应是突出望海楼的高大久远; 故选B。 【六、【六、20202020 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 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

14、子;春天降临长安城, 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 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 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 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 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 上。 10. 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案】 9. A 10. 诗歌在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

15、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白头搔更短,浑欲 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 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 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 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 【解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A项“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赏析有误,首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 时的情感,不是念家悲己的感情。故选A。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白头搔更短

16、,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 发疏稀插不上簪”。诗人面对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再加上外在的环境,不停的战乱,使自 己流离失所,以至于忧愁使自己的青丝变白发,又不断脱落,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 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 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苍老形象,这是一个 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点睛】译文: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

17、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七、【七、20202020 年湖北省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市中考语文】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 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 823 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觉:醒。思想:烦 恼。 18. 下列对诗歌

18、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 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 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 喳喳地叫个不停。 C. 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 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 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

19、 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答案】 18. C 【解析】 C.“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误。“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 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故选C。 【八、【八、20202020 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20、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 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 掉的记忆。 D. 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 示着战事的胜利。 【答案】 21. C 22. 结语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 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现实与上文的梦境形成鲜明对照,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 不遂的抑郁

21、、愤慨。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知,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 外声,沙场点兵这些都是作者的回忆,是虚写,不是实写,故C错误,选C。 【九、【九、20202020 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 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 诗

22、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 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答案】 9. C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述有误,三四句应该是正面描写泰山的景物。故选C。 【十、【十、20202020 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23、,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这两首词曲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借用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 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米。 B. 【乙】曲“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历 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C. 【甲】词“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的意思是战甲,作者用战甲指代士兵,意指孙权年轻时就 统率千军万马。 D. 【乙】曲中“意踌躇”一词表达了作者看到长安衰败的景象而内心犹豫

24、不决的状态。 【答案】A 【解析】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误。改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兜鍪”的意思是“战甲”有误。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 士兵; D.“作者看到长安衰败的景象”有误。此时作者身处潼关; 故选A。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整体把握全诗的大致内容】 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 上把握诗意。诗词鉴赏题大多设两道题,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要对问题作出准 确的评价,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作到整体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

25、 例如,陆游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扰,影响对全局理解,以为是慨叹梅之不 幸,抒写怜惜之情。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是用先抑后扬和反衬手法来赞美梅花高格劲节的美好品质。 【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细节等】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论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就能对诗歌 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譬如,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嫉

26、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 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陆游 等,都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作研究性的总结概括。 看注释,可以了解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有时一个细小的细节,却是诗词主旨的集中 体现。 【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诗眼”是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的警策之语。诗眼是诗中最凝炼、最传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词句, 是理清诗歌脉络的筋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有全集之眼、一篇之 眼、数句之眼;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字为眼者。它能提挈全诗,统领整篇。 例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27、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诗眼是“心远”因为“心远”所以“无车马喧”“地自偏”, “真意”“忘言”虽比“心远”深一层,但也是从“心远”中生发出来的。将“心远”与各组合的意象印 证,本诗主旨“退隐后超脱尘世的心境”就非常明确了。 考点通关考点通关 一、一、选出下列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这首小令文字精练,只有 5 句仅用 28 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 这首小令的首句,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

28、,但是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提示着“他”的存在。 C. 这首小令前三句是名词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D. 这首小令全是“景”语,却字字都扣着“情”字来写,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答案】D 【解析】 ABC正确; D有误,小令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抒情句,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并非“景”语。 故选 D。 二、二、下列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开篇运

29、用写实手法,从神话传说落笔具体写出黄鹤楼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 B颔联,由神话回到现实感受。诗人登上古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 C颈联,诗人视线从远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汉阳平野树木葱翠,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D尾联,描绘江面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愁”字作结,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答案】A 【解析】A赏析有误,首联从黄鹤楼命名之由着思,从神话传说落笔,故不能说是“写实手法”,也 不是“具体写出”; BCD赏析正确。 故选:A。 三、三、选出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 )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

30、处达?归雁洛阳边。 A. 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 颔联中“平”“阔”“正”“悬”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C. 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 尾联采用设问的手法,诗人希望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传达出一种思乡愁绪。 【答案】C 【解析】 “旧年已过”错误,“江春入旧年”意思是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故选C。 四、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写诗

31、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烘托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 B. 颔联写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 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 颈联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 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 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答案】A 【解析】 首联烘托出诗人孤寂的心境。选项“烘托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错。故选A。 五、选出下列对陆游的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首联写农民生活虽然贫苦,但遇丰年也邀客共庆,表现了农家淳厚的乡风。 B. 颔联描绘了乡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C. 颈联“箫鼓追随”“衣冠简朴”写出村民们吹箫打鼓、欢快劳动的热闹场面。 D. 尾联中诗人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突出了宾客深厚的情谊。 【答案】C 【解析】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 “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 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

33、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 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 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ABD正确; C有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 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衣冠简朴古风存”是赞美古老的乡土风俗,不是写“欢快劳动的热闹场面”。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

34、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六、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本诗开篇以设问提起,写出了诗人远望泰山雄奇壮阔生发的感慨。“青未了”突出了泰山苍翠、连 绵不断的特点。 B“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使大自然似乎有了感情;“阴阳割 昏晓”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写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荡漾,归鸟进入视野,时已薄暮,诗人顿觉眼界大开。 D“凌”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

35、极顶,远望“众山小”时的豪迈之情,体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的精神和成就伟业的远大抱负。 【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诗人登临泰山极顶”赏析有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 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这里的“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说明诗人并未 登临泰山极顶。 故选:D。 七、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

36、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 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 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答案】B 【解析】 B.有误。诗的颔联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运用了“闻笛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委婉 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

37、中翻。 鹳鹤 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 西阁。鹳:形似鹤的水鸟。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 的精神。 B. 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 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 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 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 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

38、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诗歌风格的理解。D“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 这种风格”理解和分析不恰当,望岳的风格不是“沉郁顿挫”而是“气势磅礴、一往无前的豪放风格”。 故选D。 九、选出下列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 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僚出城打猎所作,粗犷豪放,“狂”字贯穿全篇。 B. 词的上片记叙了

39、打猎的壮观场面,一个“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 词中多用典故表情达意“亲射虎,看孙郎”表示作者要亲自挽弓射虎,探望孙郎,豪情溢于言表。 【答案】D 【解析】 D有误, “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写为回报百姓盛情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突出了诗人的“少 年狂气”。“探望孙郎”错。故选D。 十、十、选出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40、,将军白发征夫泪。 A.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里是“异”于内地的边城,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 景。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C. “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之时,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D. 这首词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集中抒发了成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建功之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的赏析。下阕一开头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浊酒”写 出了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用“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 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

41、,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 10 个 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所以,下片抒情,抒发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 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据此,D项中的“集中抒发了成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建功之志”是不准确的。故答 案为D。 十一、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 A. 首联直入主题,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给人空间的遥远和苍茫感。 B. 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黯然伤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板向上的情感,给人以鼓舞

42、。 C.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都流下不舍的泪水。 D. 全诗格调高昂、笔力雄健、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作。 【答案】C 【解析】C项,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表达了旷达胸襟与乐观精神的思想 感情。故选C。 十二、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关头,起兵抗元。 B. 第二联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国

43、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历经艰辛危苦, 动荡不安。 C.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D.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答案】B 【解析】 这是一道诗歌鉴赏试题。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歌的 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B项的赏析有误,第二联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拟人。 十三、选出下列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2 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44、首联交代出使的经过。写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去察看,过居延属国。“单”表明随从较少, 轻车简从。 B颔联描写边塞的情势。风吹蓬草过边塞,北飞大雁入胡天,诗入以“蓬草”和“大雁”自比,抒发 了内心的不平。 C颈联中“长”字配合“大”字,“圆”字配合“直”字,对得工整而巧妙,描绘出一幅奇特壮丽的 塞外风光图。 D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诗人此行目的是慰边,但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对都 护心生失望和不满。 【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不正确,尾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大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 的关心。此项说“对都护心生失望和不满”是不正确的。 十

45、四、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 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 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表达了诗人舍对故园的思念之情”错误,诗中并无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属于 无中生

46、有。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 1279 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 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 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十五、选出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 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态峰峦以动感,“怒”字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B. “山河表里潼关路”勾

47、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把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直接呈现出来。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评判,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答案】C 【解析】 C“把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直接呈现出来”理解错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借宫阙倒塌从侧 面反映的惨烈,将战争后萧条凋敝的景象呈现了出来,没有直接提到战争。 十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

48、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此诗是六言绝句。嗔:嫌怨。焙:用微火烘。 6.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 B. 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水”烘托山行的环境。 C. 陆诗对“萧鼓追随”和顾诗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D. 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白晓畅;顾诗具有格调明朗、节奏轻快的艺术风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 要求和提

49、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思是“吹着箫打起 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所以“箫鼓追随”写的是民风民俗,不是农 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十七、选出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难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从纵的方面回顾了诗人经历的科举人仕和起兵抗元两件事。 B、颔联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C、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

50、危苦。 D、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5、D 【解析】“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赏析有误,不是“含蓄”,而是“直接”,属于直抒 胸臆。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 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 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 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