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2019 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考内容必考内容提分秘籍提分秘籍 专题专题 03 03 古代诗歌的修辞古代诗歌的修辞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理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凡是考查诗歌的中考试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考查到理 解诗歌修辞手法。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运用较多,但中考都是考查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 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一、比喻。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 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例如: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 地以
2、“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二、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 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例如: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 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 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三、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 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如: “知
3、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李清照如梦令 )词 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的作用。例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 “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五、对偶。五、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 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
4、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 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六、排比。六、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例如: “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 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七、反复七、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 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例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
5、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即采桑子 ) 八、设问。八、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 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如: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 蟾宫曲 )以设问开篇, 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九、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如: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另外,古代诗歌还常用其他几种修辞或表达方式: (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6、用事 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 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如: “想 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 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 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姜夔扬州慢 )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 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 着
7、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点化。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 方法。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 离人泪。 ”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 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3)双关。某 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 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例如:韦庄的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
8、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诗人不把“无 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 “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 ,意 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4)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 “参 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 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 ,我 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真题精讲】【真题精讲】 一、 (2018湖南娄底)阅读下面的古诗
9、,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 分) 答:_ _ 【答案】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4 分) 答:_ _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 “天狼” ,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
10、负,杀敌报国,建 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第一问, “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 掠的。作者把它比作敌人,即辽和西夏。第二问,诗人认为“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他表示, 将要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 射去。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学科网 二、 (2018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819 题。 (共 4 分) 行路难(其一)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
11、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来源:学#科#网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 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答:_ _ 【答案】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 示例二: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问与迷惘。 示例三: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1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 分) 答:_ _ 【答案】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
12、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 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旨和写作背景的把握。本诗写在李白仕途受阻,人生困顿之时,但其中难能可贵 的是仍透露 三、 (2018湖北孝感)古诗词赏析(3 分)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1 分) 【答案】思乡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主旨。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中“潮平” “江春入旧年”等以 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
13、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诗中“客 路”二字表明诗人远离故乡, “乡书” “归雁”等诗歌意象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9.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2 分) 答:_ _ 【答案】妙在诗人用“春” “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 “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四、 (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 (2)题。 (6 分) 次北因山下次北因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选项中,对这
14、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联也是对仗 的。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 ,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与末联的“乡书” “归雁” ,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 ,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 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内容、格律、主旨的理解。D 项中颈
15、联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 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表达了时令的迅速交替,时光逝去的匆匆不 可待,题干中“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的表述欠准确。 (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3 分) 答:_ _ 【答案】(2)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 ,只有既是顺风, 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五、 (2018四川攀枝花)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4 分) 乙卯重乙卯重五五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
16、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乙卯:指 1195 年,这年作者 71 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 。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2 分) 答:_ _ 【答案】比喻(或对偶) ;吃粽子,插艾枝(答对一种即可)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和理解。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的译文是:吃了两只角的粽子, 高冠上插着艾蒿。将粽子的两角比作“两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字数 相等,句式相同,词性
17、相对,音韵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由诗句可知,写了端 午“吃粽子”和“插艾枝”的习俗。学科!网 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2 分) 答:_来源:学科网 _ 【答案】山村景色美好;节日气氛浓厚;较早做完一天的事情;能轻松享用晚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首闲适细腻的生活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 活习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 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 起酒来。诗人欣赏到山村美好的景色,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
18、氛,早早做完一天的工作,轻松地享用晚餐, 因此“笑” 。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相见欢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对上述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无言”二字写尽了词人的满心愁苦。 B词中的“锁”字既锁住了秋天又锁住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C本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动人。 D李煜是唐朝的亡国之君,洞晓音律,文学艺术上发展全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文学常识的把握。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故 D 项错误。 2“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_ _来源:Zxxk.Com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离愁”比作乱丝整理不清,让抽象情感形象化,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去国离 乡之苦。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 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 诗人辞官归隐, 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
20、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C 【解析】C 项“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分析有误。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 朋好友,愁肠百结。”那么龚自珍本人辞官的理由是什么呢?此年恰是龚自珍的从父出任礼部堂上官,例 当引避,自珍以此为由,并又申父母年迈,辞官归里。也有人分析认为因政见不同得罪宗室。不管哪一种 理由最终促成了龚自珍的辞官,这个结局肯定是迫不得已的。学科%网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 _ 【答案】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古
21、诗,回答问题。 望望 岳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出下文。句中的“岱宗”指泰山,下句用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表现泰山绵延不尽之势。 B颔联的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山之两面明暗分明,直接表现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尾联写盼望登顶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赞美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是的理解
22、和赏析。ACD 三项正确。B 项,应为:间接 表现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2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中的“荡胸”和“决眦”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 _ 【答案】“荡胸”写出山中层叠的云气使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写诗人睁大眼睛欣赏归林之鸟。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节选)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节选)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诗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之一。 B开头两句
23、,以问句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 C“千古兴亡多少事”,写出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 D“年少万兜鍪”运用比喻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写出年少的孙权统帅这些士兵,勇猛无敌,智 勇双全。 【答案】D 【解析】D 项对诗歌鉴赏错误。“年少万兜鍪”句中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兜鍪(du mu) ,原指古代作 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用来代指士兵。“万兜鍪”指千军万马。 2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_,全词包含着作者_的强烈 感情。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表达了南宋朝廷懦弱无能,作者爱国情怀 【解析】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孙权的歌颂,
24、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 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答此题,要通过对具体诗句的分析,对 诗歌中运用典故的分析或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归纳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科&网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首联中的“_ ”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 难等状况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来源:Z_xx_k.Com 【答案】压 2请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5、”。 答:_ _ 【答案】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用典) ,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 报效朝廷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用典这种修辞及其作用的能力,“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 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 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26、,射天狼。 1这首词起句一_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答案】狂 【解析】考查对贯穿全篇,统摄全词的字的提取能力。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狂”在人老心不老,狂爱打猎;“狂”在虽然被贬,但内心的狂傲之劲儿仍在;“狂”在说自己有跟辽 国与西夏对抗的志向、决心和本领。注意“狂”在这里是个褒义词。 2请自选角度,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句。 答:_ _ 【答案】角度一: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的雄心壮志。角度二:抒写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角度三:运用修辞。比喻,雕弓如满月,生动形 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用“射天狼”,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 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任选个角度,内容具体,表述明确即可;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