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生活必背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知识 专题一专题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决定消费对象、消费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是目的;对生产调整 和升级有导向;消费热点带动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地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支 柱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根基。 3.公有制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和地位 (1)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
2、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基础。 (3)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 公有资产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 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控 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 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么做)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
3、体经济。 (2)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5.为什么为什么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基础。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3) 原因: 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为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 强控制力, 、提高竞
4、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7.为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根本原因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如何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国家保证各种给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5、、同等 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易混点:易混点: (1)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平等与不平等) :基本经济制度中地位不平等(公:主体) ; 市场竞争地位平等。 (2)国有资产公有资产 公有资产占优势 (3)公有制相匹配的词: (4)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二专题二 “个人收入的分配”的有关知识“个人收入的分配”的有关知识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的内容和地位按劳分配的内容和地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在公有制
6、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 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为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为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4)按劳分配的意义 (5)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 4.为什么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为什么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
7、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 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5.5.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 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6.6.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 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一个制度保证) (
8、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 收入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两个同步增长) (3)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 更有序,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缩小收入差距。 (政府调节) (4)兼顾兼顾效率与公平。 7.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
9、面,二者存在矛盾。 8.8.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 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 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不断迈进。 易错点:易错点: (1)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国有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联产承包、自种)中 的收入+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农村合作社、村办企业、街道企业职工工 资、奖金、津贴 (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
10、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企业(个体、私营、外资)工人工资、奖金、津贴-劳动要 素;炒股收入、利息收入、私营企业主利润-资本要素;专利转让、技术入股、技术顾问- 技术要素;管理高层(总经理)-管理要素;地租、房租、农村土地流转所得-土地要素。 (3)按劳分配+劳动要素收入 = 劳动收入 (注:判断按劳分配的收入,前提一定是劳动收 入) (4 4)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A.主体不同:初次企业;再次政府;B.范围不同:初次物质 生产部门;再次全社会。最低工资初次;税收、社会保障、低保再次。 专题三专题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 1.1.合理配置资源的
11、原因:资源有限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有限+ +需求无限需求无限 2.2.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3.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是一般规律。 4.4.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的变化、竞争机制(价格供求机制) 5.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信息,实现资源 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
12、经营活动,从而 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6.6.市场调节的缺陷?市场调节的缺陷?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不让 (公共物品)+不能(危险品) 】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 自发性:利益驱使、不择手段; 盲目性:一 哄而上、一哄而退; 滞后性:时间差,事后调节) (3)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 差距拉大。 结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的同时结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的同时+ +也也 需要
13、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把“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 (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把“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 (5+65+6 题)题) 7.7.为什么要建立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什么要建立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的基础基础。 8.8.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来维护。 (2)形成以道德道德为支撑、法律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诚信意识。 9.9.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基本标志。(3)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目标。 (4)能够实行科学的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内在要求。 10.10.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市场经济的长处,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 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1.为什么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为什么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1)社会
15、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 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12.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手段?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手段? (1)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 目标) (3)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 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易错点:易错点:1.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说法是错 误的) 2.社会主
16、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政府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 3.社会信用制度: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信用强调道德。 4.行政手段:行政审批、许可证、行政指令、行政命令(责令停业整顿) ; 经济手段:经济战略+经济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手段:立法+执法机关执 法(强调法律) 5.有形有形的手-政府的宏观调控;无形无形的手-市场的调节(一只手不够) 专题四专题四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设”的有关知识”的有关知识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1)经济
17、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农业现代 化化不断推进,城镇化率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惠民政策人民获得感获得感增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绿色发展理念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个变 三个没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
18、最大发 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基本路线没有变。 (党的基本路线-生命线、幸福线。 ) 3.新征程:两个百年、两个阶段。新征程:两个百年、两个阶段。 (1)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建国一百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家。 (3)第一阶段:2020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4)第二阶段:20352050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国。 4.为什么要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什么要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19、2)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是什么。 (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做)怎么做) (1)创新:解决发展动力动力问题。地位: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 撑,是发展的基点。措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 作。 (2)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平衡问题。措施: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经济社 会协调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
20、体整体 性性。 (3)绿色:解决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人和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措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 持续发展,走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解决发展内外联动内外联动问题。措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 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5)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措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发展成果人成果人 民共享民共享;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 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
21、6.为什么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为什么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7.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立身之本, 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重要支柱。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村农业优先 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 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崛 起,创新引领率
22、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文化生活必背知识 专题一专题一 “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集中展示。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重要标志成就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 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展现世界
23、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 (2)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 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1)原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动力。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然要求。 (2)正确对待文
24、化多样性 正确态度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 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传播的途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手段-媒介媒介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口语、文字文字、印刷印刷、电子和网络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报 刊、广播
25、、电视、网络等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主要手段。 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意义意义:一方面 ,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的繁 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正确做法:正确做法: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 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 响
26、力,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易错点:易错点: 1.文化遗产与民族节日:民族节日-积淀+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成就标志+研究文明+ 展现多样性+文化财富 2.文化多样性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动力;3.民族文化精神根基。4.途径与手段:途径 方式、路径;手段媒介。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5.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 他民族文化 6.文化无优劣之分。 专题二专题二 “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目的、有意识的活
27、动)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文化不断创新;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 (4)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的意义(为什么创新)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 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
28、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 证。证。 3.3.文化创新的途径(怎么创新) (1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 2)基本途径之一)基本途径之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 + “推陈出新、革故“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改造传统文化、创造鼎新” ,改造传统文化、创造 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
29、,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 3)基本途径之二:)基本途径之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有益 成果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为永葆文 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
30、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 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正确的方向。 (5)(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易错点:易错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拒绝外来文化(错误)民族、历史虚无主义:崇洋媚外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拒绝外来文化(错误)民族、历史虚无主义:崇洋媚外 专题三专题三 “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见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 得
31、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表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A文学艺术丰富、独特 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综合 性的特点。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文化丰富独特(强调地域文化:江南水乡、中原文化、东北区域文化丰富独特(强调地域文化:江南水乡、中原文化、东北 文化等)文化等) A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历史、地理各种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文化丰富独特民族文化丰富独特( (强调
32、汉族强调汉族+ +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 2.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烂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原因 (1)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有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有异” ,就是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3、 (2)包容性的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 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理解。 4.中华文化的力量: 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和力量 之源。 专题专题四四 “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的有关知识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地位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 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地位: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结晶,深深植 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
34、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 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精神基因, 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 团结统一,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
35、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的体现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 化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体现在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 -时代性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什么)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
36、合素质的 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提升国际竞争力重要保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 战, 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 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6.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怎么做)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怎么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 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
37、 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人人都应当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专题专题五五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 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
38、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 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3.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立足中国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文化创造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
39、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为什么)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 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来源和表现(是什么+怎么做) (1)来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对 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40、 (3) 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 和话语权。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7.党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
41、值理念、道德观念 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 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 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 制各种错误观点。 政治生活必背政治生活必背 专题一专题一 公民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政治参与 1、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42、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 。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2)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对广大人民实行,对及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 实行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 答:广泛性:民主权利民主权利的广泛+在民主主体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权益日益得到实现。 管用性: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区别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4、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 答:3 政治权利和
43、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管理国家、社会的基 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 诉权和控告权 4 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何参与如何参与)? 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如何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如何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 7、
44、4 选举方式选举方式 答: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各自优缺点) 8、公民、公民如何参与如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选举? 答:公民应珍惜、积极参与民主选举。 公民行使选举权利应处于公心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 考的基础上审慎审慎投票。 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内容和方式有哪些?、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内容和方式有哪些? 答: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为什么?)、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为什么?) (1)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2)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45、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 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 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1、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如何参与如何参与 答: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 上评议政府 12、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如何参与)、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如何参与) 答: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被监督者改进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做法: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用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 予
46、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采取合法方式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能干扰公务。 13.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性质: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性质: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基层群众性自 治组织治组织。 14、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内容、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内容 村民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村民会议:讨论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行为。 14、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
47、活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参与)、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参与) 答: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 的检验。 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有助于国家机关改善工作;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 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注意: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3 3 原则原则+4+4 民主民主+ +有序有序 专题二专题二 政府政府的有关知识的有关知识 根本原因:国家性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根本原因:国家性质、
48、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 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我国政府担负的主要职能有哪些?我国政府担负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答(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各种合法权益,保障人民民 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理论、科教文卫体育事业) (4)提供社会建设的职能(加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几个有) (5
49、)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注意:我国政府职能是有限的,不包办一切,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转变政 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 政府。政府。 3.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作用:管理和服务 4我国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宗旨: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要做到: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 (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工作
50、作风。 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行政效率, 增强服务意识。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 (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群众) 5我国政府部门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哪些服务?我国政府部门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哪些服务? 答: (1)开设热线电话; (2)设立信访部门; (3)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 度。 6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 原因: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 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