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7 实验与探究(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89000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7 实验与探究(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7 实验与探究(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7 实验与探究(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7 实验与探究(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7 实验与探究(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20192019)生物)生物 专题专题 17 17 实验与探究实验与探究 1 (2019北京卷T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答案】B 【解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 正确;图中 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

2、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 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 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 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 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 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 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B。 2 (2019北京卷T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 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 平比对照组提高了 1.5 倍,靠学习记

3、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 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 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 1.5 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 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 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 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B 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 氧运动

4、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 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 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B。 3 (2019天津卷T4)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 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答案】C

5、 【解析】据分析可知,基因突变不可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因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DNA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 错误;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属于生物膜,不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B 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要使红叶杨和绿叶杨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红叶杨需要更强的光照,原因是红 叶杨比绿叶杨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少,光合速率小,因此,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 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C 正确;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的相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 失水”实验测定,若要测定花青素的绝对含量需要进一步实验,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C。 4 (2019江苏卷

6、T12)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答案】A 【解析】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用 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A 错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每次接种前后, 接种环都要进行灼烧灭菌,B 正确;接种后,培养皿需要倒置,以防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 正确;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所用

7、培养基为固体 培养基,D 正确。故选 A。 5 (2019江苏卷T22)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B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 【答案】BD 【解析】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而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其形态为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因此用高倍显微 镜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A 错误;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以此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的 质壁分离时

8、,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 正确; 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因此检 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不能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C 错误;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 具有选择透过性,其细胞膜可以阻止活细胞不需要的台盼蓝染色剂进入,因此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 色,而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因此凡被染成蓝色的均为 死细胞,D 正确。 6 (2019浙江 4 月选考T10)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9、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 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 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 【答案】D 【解析】实验中的可改变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A 选项正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可以通 过产生气泡的速率作为判断反应速率的指标,B 选项正确;该实验通过比较酶的催化速率和二氧化锰的催 化速率来验证酶的高效性,C 选项正确;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均含有过氧化氢酶,均可用作过氧化氢 酶的性质的探究实验,D 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 D。 7 (2019浙江 4 月选考T18)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 时

10、期的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 DNA 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答案】C 【解析】装片在制作时需要先用盐酸解离,而因为染色用的染色剂为碱性,因此在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漂洗 以防止解离液和染色剂中和导致染色效果降低,A 选项正确;观察过程需要从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 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B 选项正确;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正在处于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的阶段, 已经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 选项错误;

11、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 通体细胞相等,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断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 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 C。 8 (2019浙江 4 月选考T20)为研究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 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 S 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 R 型及 S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 R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 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

12、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 【答案】C 【解析】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 R 型菌转化成了 S 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 S 型菌 落也有 R 型菌落,A 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 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 DNA,B 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 DNA 酶,DNA 被水解后 R 型菌便不发生 转化, 故可推测是 DNA 参与了 R 型菌的转化, C 选项正确; 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 选项错误。 9 (2018海南卷T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

13、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答案】C 【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 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 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 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 正确;电子显微镜 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 错误。 10 (2018北京卷T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 DNA 时,将粗提产物与二

14、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答案】A 【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 1/3 的空间,A 错误;在 DNA 鉴定实 验中,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 正确;用苏丹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 橘黄色,C 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 到,D 正确。 11 (2018全国卷T4)已知药物 X 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 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

15、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 甲组未加药物) ,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 X 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继续培养 D若药物 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 X 对 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组 X 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 组,药物

16、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 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 X,丙 组先加入药物 X,后加入药物 D,故 AB 正确,C 错误;若药物 X 为蛋白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因此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 X 失去活性,D 正确。 12 (2018浙江卷T12)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 ,装置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 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

17、 CO2 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答案】B 【解析】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以便使酵母菌在混合液中均 匀分布,A 正确;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因此应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 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B 错误;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 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 CO2,C 正确;甲试管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 CO2,因此 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D 正确。 13 (2018江苏卷T24)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

18、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 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 构清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 黄色的脂肪液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 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 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 10 目镜、40 物镜下的一个视 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 的计数 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 【答案】ACD 【解析】

19、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蔗糖溶液作为实验材料,原生质层 呈现紫色,可以清晰的可见细胞壁、细胞膜等,但是不能看清楚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A 错误;在检测 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苏丹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 正确;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不 一定是正方形的,如正在分裂的末期细胞不是正方形的,C 错误;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 数时,应该多次计数,求其平均值,D 错误。 14 (2018全国卷T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

20、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D 【解析】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 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 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 错误;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 C错误;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 年完成的,D 正确。 15 (2018天津卷T5)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在连通 CO2和 O2传感器的 100mL 锥形瓶中, 加入 40 mL 活化酵母菌和 60 mL 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 O2和 CO2相对

21、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 t1时快 C. 若降低 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 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在 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 正 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 呼吸,t1和 t3产生 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 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 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3

22、倍,因此 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 t1时快,B 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 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 长,C 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 应后变成灰绿色,D 正确。 16 (2018全国卷T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23、 【答案】B 【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 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 发出 330-400nm 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 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 正确。 17 (2018浙江卷T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 如下,其中、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

24、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的伸缩性比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C 【解析】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 错误;甲乙变化表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 离,其内在的原因是:结构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要小,B 错误;乙丙 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C 正确;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 错误。 18 (2018全国卷T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 M 和

25、 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 长,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 【答案】C 【解析】突变体 M 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 M

26、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 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 正 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 正确;M 和 N 的混合培养, 致使两者间发生了 DNA 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 M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是由于 细菌间 DNA 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 M 的 RNA,C 错误,D 正确。 19 (2017海南卷T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 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27、。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答案】C 【解析】由题目表格给于信息“甲组种子中的胚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 原反应) ,还原剂为 NADH,AB 正确。乙组细胞已被杀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 错误。胚细胞呼吸 作用的强弱会影响 NADH 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D 正确。 20 (2017江苏卷T

28、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 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 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 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NAA 的浓度,A 错误;与 NAA 浓度为 0 时比较,浓度低于 300 mg/L 时能提高生根率,浓度高于 300 mg/L 时会降低生根率,B 错误;320 mg/LNAA 处理插条时,生根率过低, 不能用于生产,C 错误;与 NAA 浓度为 0 时比较,4

29、00 mg/L 的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 正确。 21 (2017江苏卷T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 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3 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答案】C 【解析】 20 U/L 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对污布类型 1, 去污力为 60%, 30 U/L 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污布类型 2, 去污力约为 80%,则单位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1 去污力最强,A 错误;

30、由于污布类型不同,不能探究 不同类型的洗衣粉对碱性蛋白酶的去污力的影响,B 错误;对污布类型 2、3 而言,都是 Y 型洗衣粉,30% 的酶用量,但去污力不同,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3 的去污力不同,C 正确;该实验没有针对 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则不能判断加大酶用量是否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 错误。 22(2015安徽卷T3)右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 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列其的细胞数,可计算

31、细胞周期的长短 【答案】B 【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A 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的两极,B 正确;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为 4N,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甲细胞中的 2 倍,但 DNA 含量相同,C 错误;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不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不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但可计算分裂 期所用时间在细胞周期中的比例,D 错误。 23(2015天津T5)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

32、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A 【解析】碱性条件下,铜离子与蛋白质生成紫色络合物;A 符合题意。胃蛋白酶的适宜 pH 约为 2.0 左右, 因此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需要维持 pH 为 2.0;B 不符合题意。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需要 在酸性条件下进行;C 不符合题意。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强酸或强 碱会杀死细胞,因此一般在中性条件下进行;D 不符合题意。 24(2015山东T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

33、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 0.3g/ml 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答案】B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实验的理解掌握能力。当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将溶解于 层析液中,致使在滤纸上扩散不明显;低温诱导致使不能形成纺锤体,从而使染色体加倍,处理时间过短 细胞可能处于时间相对较长的分裂间期,从而不起作用;有丝分裂过程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但 解离时细胞被杀死,显微镜观察的是无活性的细胞,处于静态。当水分交换平衡时,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状 态,而保持

34、平衡。 25(2015江苏T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 的是 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芋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PCR 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 DNA 产生 【答案】BD 【解析】脂肪可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A 正确;还原糖的鉴定需要组织样液和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 热,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生成,B 选项没有水浴加热,即使有还原糖存在,也不会呈现砖红色沉淀,B 错 误;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C 正确;DNA 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加热,

35、观察到溶液变蓝色,说明 含有 DNA,但不能证明是目的 DNA,D 错误。 26(2015江苏T25)图 1、2 分别为“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图 1、2 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 B图 1 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 C图 2 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 D在图 1 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答案】BCD 【解析】图 1、2 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使细胞吸水涨破,后者是析出 DNA,A 错误;图 1 中完成过滤之后获取的是含 DNA 的滤液,所以要保留滤液,B 正确;图 2 中加蒸馏水是使 NaCl 溶液的浓度 降低

36、,DNA 逐渐析出,所以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C 正确;在图 1 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其中 的木瓜蛋白酶能分解 DNA 中的杂质蛋白,从而有助于去除杂质,D 正确。 27(2015广东T3)关于 DNA 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兔的成熟的红细胞可提取 DNA BPCR 的每个循环依次经历变性、延伸、复性 CDNA 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 D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答案】C 【解析】兔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细胞器,故不能用于提取 DNA,A 错误;PCR 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 过变性-复性-延伸三步,B 错误;DNA 溶液与二苯

37、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C 正确;用甲基绿 吡罗红试剂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D 错误。 28(2014重庆卷T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答案】A 【解析】甲基绿可将 DNA 染成绿色,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A 正确;在光镜下不一定能观察到有丝分 裂所有时期,B 错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C

38、错误;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 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其结构,D 错误。 29(2014山东卷T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 NaOH 溶液,振荡后再加 CuS0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答案】A 【解析】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NaOH 溶液) ,振荡后加 B 液(CuS04溶液) ;制作细胞有丝 分裂装片时,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防止解离过度,再用龙胆紫溶液染

39、色;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中,应先低温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然后再制片,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探究温 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 酶与底物应该先在预设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 保证反应开始的时候便达到预设温度。 30(2014四川卷T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答案】A 【解析】A.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优良试剂,故 A

40、正确。B.健那绿染液是对活细胞中线 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染剂,故 B 错。C.纸层析法是对叶绿体中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故 C 错。D.标志重捕 法是用来调查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用取样 器取样法,故 D 错。 31(2014北京卷T5)在 25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答案】A 【解析】A 项,该实验的操作在常温下即可进行,技术难度要求不高;B 项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 糖实验中需要进行 5065水浴加热;C 项大鼠神

41、经细胞的培养则需要无菌且温度与大鼠体温(37左右) 接近的恒温箱进行培养;D 项制备固体培养基需要对其进行灭菌处理常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所以 25不合 适。 32(2014江苏卷T22)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答案】AB 【解析】用5mL量筒量取2mL斐林试剂比用10mL量筒更精确,A正确;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低于烧 杯中水的液面,

42、才能保证试管内液体受热均匀,B正确;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为蓝色, C错误;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D错误。 33(2014课标卷T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 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 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

43、现象的观察,B 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 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 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 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 象的观察,D 项正确。 34(2014江苏卷T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 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

44、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答案】B 【解析】第一次观察时由于未滴入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只能看到紫色大液泡,故A错 误;第二次观察时滴入少量的蔗糖溶液,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 细胞的角隅处,故B正确;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蔗糖溶液从盖玻片的一侧流到另一侧,使全部洋 葱鳞片叶浸润在蔗糖溶液中,C错误;第一次显微镜观察是为了获得实验前的形象,以便于和实验中 的现象变化作对比,因此不可省略,故D错误。 35(2013北京卷T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提取组织 DNA

45、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DPCR 呈指数扩增 DNA 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答案】C 【解析】 噬菌体必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没有细胞结构, 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没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A 正确;提取组织 DNA 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萃取,B 正确;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 壁分离是由于存在浓度差、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全透且伸缩性差,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C 错误;PCR 呈指数扩增是因为 DNA 的半保留复制,所以上一轮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的模板,D 正确。 36(201

46、3江苏卷T21)在 1、3、5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蒸馏水,2、4、6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发 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 14 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 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 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 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 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 号试管内呈紫色 【答案】AD 【解析】小麦匀浆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而蛋白质和双缩脲 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发生反应的试管中则呈现出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原本的颜色,即蓝色,因此试

47、管 1、2、3、5 为蓝色、4 号为砖红色、6 号为紫色,因此答案为 AD。 37(2013重庆卷T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 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 95%乙醇中加入无水 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马铃薯中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A 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B 项 正确;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判断细胞 呼吸类型的方式,C 项错误;无水 Na2CO3可以

48、与 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 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 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 项正确。 38(2013山东卷T4)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 DNA 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对线粒体染色 【答案】C 【解析】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龙胆紫是碱性染料,染色前必需进行漂洗去掉盐酸,A 选项错;DNA 染色是用甲基绿而不是派洛宁(吡罗红) ,B 选项错;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浓盐酸的作用 下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C 选项正确;线粒体的染色必需在活细胞中进行,盐酸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 胞失活,导致不能染色,D 选项错。 39(2013海南卷T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加入少许 CaCO3能避免叶绿素呗破坏 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答案】C 【解析】菠菜绿叶富含叶绿素,可用作提取叶绿素的材料,A 项正确;加入碳酸钙可避免研磨过程中液泡 中的有机酸等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试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