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分类专题背诵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5965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分类专题背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分类专题背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分类专题背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分类专题背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分类专题背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1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分类专题背诵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分类专题背诵 重要记背点: 1.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2. 法律由国家制定戒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特征 3.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仸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4. 仸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仸(易错点) 5.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 序的社会环境(作用) 6.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作用) 7

2、.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 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8.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 识 9.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乊义 10. 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家庭保护(基础)学校保护(重要作用)社会保护(必不可少的组成部 分)司法保护(重要保障) 11. 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 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12. 依法办事要求我们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13

3、. 要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一、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1.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1)我们在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 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关系)(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乊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节社会关系,不仅 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 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

4、 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 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戒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2)法律是由国家强 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 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注意:当侧重于法律依靠国家力量如法院公安机关贯彻实施时,体现的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当侧重于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仸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时,体现的是法律对全体社会 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 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1)规范作用:法律

5、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 规定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 教育人向善(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 权益 5.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1)平等地适用法律,仸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平等地受到法 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仸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仸。 拓展问题: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3.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新法新规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1)法律由国家制定戒认可(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

6、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3)我国坚持全面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 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说明了什么?(1)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 束力(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4)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严格执法 二、特殊保护 1.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1)必要性: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 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2)重 要性: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

7、为人类的共 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乊义(3)现实性:社会环境还比较复杂, 存在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2. 怎样对待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特殊保护?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 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3. 如何辨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政府、网络六大保护?最关键的是明确实施保护行为的主体: 父母戒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是家庭保护;学校学校教职人员在工作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 人实施的是学校保护;公检法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与未成年人直接相关的案件时实施的是司法保护; 其他主体也比较容易区分如果教职人员公检法人员以社会人员的身仹对

8、未成年人实施保护,则属 于社会保护;政府等国家职能部门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则属于政府保护 三、依法办事 1. 依法办事的原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 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 依法办事的要求(1)树立法律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 么后果(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 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

9、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 治的受益者(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 才会充分 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4)推劢 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劢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4. 树立法律信仰的要求(1)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2)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劢者 2021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法律专题(二) (一一) )法律常识篇法律常识篇 1、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

10、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显著特 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法律的作用(功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法不可违,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因此需要法律给予特殊 保护。 6、在我国,法律为未成年人设置六道防线,通过家庭、学校、司法、社会、政府、网络 保护未成年人进行全方位保护。 7、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特殊保护。 8、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法制观念,懂得运用 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9、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

11、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慌张,采取 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10、非诉讼途径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11、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2、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我们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1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 若不及时改正, 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14、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5、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公民参加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 础。 16、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12、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有其他权利的 基本保障。 17、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8、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9、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青少年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 务。坚持完成法律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 教育。勤于学习、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20、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我国法律采用刑事(最严历)和民事(最常见)等法律手 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21、公民的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22、依法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是对

13、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最有效的鼓励,有利于 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二)宪法知识篇宪法知识篇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和保障书;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3、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4、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 务; 5、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7、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8、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

14、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 9、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主 导地位; 11、如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限; 12、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 13、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们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 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1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得任性,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6、我国宪法的地位:(1)、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

15、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 家生活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宪法是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 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3)、宪 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 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 心。 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16、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 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必须坚持依宪执政。依宪治国 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17、权力的行使需要接受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 释宪法和法律。 19、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加强宪法 监督,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和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三)(三)权利义务篇权利义务篇 1、依法行使权利:(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眼, 不能滥用权利。(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17、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 步骤和过程进行。(4)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要依照法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的方 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依法履行义务: (1)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2)我们要增强 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3)违反法 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权利义务相统一: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 促进权利的实现。(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

18、承担者。(3)公民的某 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4)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 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5)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 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四四)公平正义篇公平正义篇 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2、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 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3、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即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公平正义。 (五五)法治中国篇)法治中国篇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

19、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科 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宪治 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4)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一致 的。 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5)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国家行政 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保证法律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6)法律 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依法 治国的重要手段。2、公民享有知情

20、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 要内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公民正确行使知 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维护 自己和他人法合权益的能力。有助于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促 进法律的有效实施。有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 国情板块国情板块 一、富强与创新篇一、富强与创新篇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在我国党领导一切。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

21、复兴。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6、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标志。 7、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8、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9、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0、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强大动力。 1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2、改革

22、开放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科 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 14、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5、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7、我国现阶段的小康

23、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总体小康。18、我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 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19、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20、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1、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3、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2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5、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26、发展的根

24、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7、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2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 禀赋。 30、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1、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2、创新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3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4、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5、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6、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导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37、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

25、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38、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39、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40、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4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 新能力;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 42、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 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 43、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思想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立志 成才;增强社会责任感。(2)行

26、动上: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 质疑,善于质疑;从身边小事做起,善于动手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发扬艰 苦奋斗精神。 44、科技成就: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 列。 4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 展的根本途径。 46、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 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二、民主与法治篇二、民主与法治篇 1、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全体中华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民主

27、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的民主。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繁荣富强。 7、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8、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9、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28、实现公共利益的 最大化。 10、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二者相得益彰。 11、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12、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 1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4、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 15、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16、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7、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参与民主生活是提高主人翁意识的表现。 18、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

29、:民主选举(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民主 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民主监督。 19、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克服官僚主 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国家机关) 20、民主监督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激发公民参与热情。 (公 民) 21、参与民主生活需要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2、参与民主生活需要公民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工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 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的表达观点和意见。 23、民主

30、是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24、公民增强民主意识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人素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 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25、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治国理政的基本 方式。 26、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27、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8、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

31、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2、建设法治中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3、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 益。 34、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35、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36、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37、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38、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行政权。 39、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

32、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40、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1、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42、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43、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都得到严格执行。 44、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45、全民守法,使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6、厉行法治使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47、厉行法治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8、厉行法治要求尊重和保障

33、人权。 49、建设法治中国,要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 化作用。 三、文明与家园篇三、文明与家园篇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 中华美德中华美德 中华精神中华精神 中华价值中华价值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是民族的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 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 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 承发展。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

34、族的伟大复兴。 4、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 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6、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 化基因。 8、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兴国之魂),是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 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 民世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

35、带,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9、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 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 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3、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 问题,人口问题的实质是

36、发展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 长期性、 战略性的问题。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4、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 均衡发展。 5、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资源紧缺。我国面临的资 源形势非常严峻。 6、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痛、 民生之患. 7、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制约、环境问题,其实质就 是发展问题。 8、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37、 9、环境就是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 生福祉。 10、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1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1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1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4、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5、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 发展生产力

38、的意识,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16、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 生活方式,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18、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法治保障。 19、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20、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四、四、和谐与梦想篇和谐与梦想篇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共同繁荣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2、在处理民族关系上

39、,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4、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国家统一国家统一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2、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4、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国

40、家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一个中国原则是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5、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 6、“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港澳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的最佳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7、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8、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9、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中国梦中国梦 自信人自信人 1、实现中华民族伟

41、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 务。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3、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 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42、建设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 五五、命运共同体篇命运共同体篇 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 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产和消费都在不断融入全球经济,既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影响着全 球经济。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风险和危机跨国 传递。 3、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有相互制约。这有利于促

43、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 世界和平发展。 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 经济实力、 国际地位、 国家影响力不断增强, 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 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际竞争需要各方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中国正以开放的态 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 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懈努力。 4、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4、是世界各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需要 每个人的努力。消除贫困,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人 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世界 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 5、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 运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 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

45、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推动各国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 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和谐世界。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得 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采取一致行动,各国人民相互信任、守望相 助和共同担当。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六、世界中国篇世界中国篇 1、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面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 不逃避、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一个和 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为世界所公认。 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

46、中国家,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让七亿人口摆脱贫困,是对世界经济做出的重大贡献。 3、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 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4、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5、中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担当展现了大国风范, 显示了中国智慧。 6、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7、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

47、 8、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9、中国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10、中国坚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11、中国关于国际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得到广泛认同,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 影响。 12、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中国传统制造业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了挑战。 13、促进发展,要把提升质量放在首位;促进发展,

48、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发展,要 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14、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各国 国家。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契机。 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七七、文化交流篇文化交流篇 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化大花园。文化多 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多样 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 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要用开放与包容的心态, 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 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要学习 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 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八八、国家制度篇国家制度篇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 1、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政治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