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9070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卷第 1 页,总 177 页 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2021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 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 筒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 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怎么还精气神十足?卢守坤一路上脚 板子急促促地可不敢停。就是瞌睡了,闭着一只眼睛,脚板子还照样走得直溜。这功夫练的,整个人就像 是队伍里的一只零件。回回走到宿营地,兵们横七竖八地直打呼噜。当班长的得给大

2、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 个儿挑脚泡。 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 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听他自己也说过,刚过来,哭过好几回, 哭一次,人就清醒了一次,这边叫挖苦根,倒苦水。 1946 年内战全面爆发,三出陇海七战鲁西南的刘邓大军神出鬼没,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之间 拉出来不少的战机,一度使国民党军尴尬至极狼狈不堪。 这又是一个晚上,天还是黑得像黑煤一样,零碎的冬雨叩在脸上生生地疼,前胸后背已经汗透了, 外面的衣服冻得像是披了层盔甲,里面的贴肉小褂凉飕飕地冰着心窝子。队伍还在悄然流淌着,卢守坤有 些累了,一路都是黄泥巴地走起来太费鞋了。虽说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穿着好是好,不磨脚也 很少

3、打泡,一路如风还不带响声,可就是合脚的少,做的时候又没个尺码,都是一水的千层底,厚厚的掂 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 扯起来的乡土歌谣。一村一庄地收挪上来,太平车推过来这么一倒,一连连人马排过来,见人塞上一双, 调换不到大小的只好凑合着对付。班长们就说了,大一点也不打紧,男人家扛枪弄炮的,脚大走四方嘛。 卢守坤刚来有点不好意思,最后捡了双小的,这一双掂在手里,瘦得紧巴,脚趾头夹得生疼。他索 性用刺刀挑了点鞋帮子,前几天还好,两天一过,一路的黄泥巴下来,鞋口说松就有点软塌了,这不,稀 糊糊的泥巴地一粘,靴子掉了。黑咕隆咚的不太好摸

4、,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 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别乱动,我来。 班长就是班长,三把两把就摸到了。卢守坤伸脚一套,就是刚刚丢下的那只,鞋内暖暖的余温还在 呢。 脚底渐暖,夜色渐薄。卢守坤看到前面班长的步子隐约间一颠一颠的不大平稳起来。是刚才帮自己 找鞋子时被后面的人撞了腿?还是脚底下生了泡?卢守坤有点不明白了,无奈行军的队列里也不好问话。 班长有副好脚板,行军时总爱替别人扛枪,战士们向他夺,他都不肯放,还说:我有的是劲,不信你们谁 有本事缴获老蒋一门山炮,我再扛给你们看看。 班长的脚崴了?那也是给自己找鞋弄的。卢守坤心里毛了。班长呀班长,你这不是让我难受吗? 前进

5、的队伍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把黑幕四合的天地犁开了一道缝隙,天色渐渐地明朗了。卢守坤这 下看清楚了他的班长。班长的一只脚板上光光的,只是一层清湿的绑腿。那只鞋呢?再一看自己的脚上: 怎么两只不一样呢?是班长的鞋?班长班长你一路光脚呢,这么远的路,怎么走过来的? 班长!卢守坤心头一热,他沿着班长王克勤同志的肩头放眼望去,冬雨已住,东方欲晓。一不留神 的功夫,那轮 1946 年深冬的朝阳,早已跃上了这支队伍的头顶,一笑一笑的,亲亲这个又吻吻那个,没几 下太阳的脸蛋蛋就红得有些发紫了。 (节选自 2020 年 1 月 5 日解放军报 ,有改动。作者:程多宝) 1阅读文章,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6、( ) A班长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也是一名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次行军中,班长对战士卢 守坤给予极大关怀和帮助。 B第段写卢守坤所在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体现了我解放军“服从 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一使命感,也体现了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战斗的艰苦。 C第段“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 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中的“那边”指的是国民党军队。 D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天气的美好,侧面表现了我军战士的可爱,也预 示着革命的胜利即将到来。 2请仔细阅读文章,下列两个文段哪个更适合做本文的结尾?请从文章主题角度做简要分析。 (A 文段) 这

7、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呢?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 (B 文段) 试卷第 2 页,总 177 页 解放战争结束以后,我和班长因工作原因,失去了联系,但我每每想起我的班长王克勤同志,都会热 泪盈眶 3文章第段写卢守坤发现了自己脚上的一只鞋原来是班长的。请联系上文,揣摩班长脱鞋给卢守坤时的 心理,写一段班长当时的内心活动(60 字左右) 。 4程多宝的行军和陆定一的老山界写的都是我军战士的故事,它们在情感表达和反映人物品质等 方面有相似之处,请联系原文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表格的内容进行横向比较,概括出两文例句包含的共同情感。 行军例句 老山界例句 共同情感 (根据地

8、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厚厚的掂 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 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 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 她(瑶民)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 米, 也没有大锅, 要不就多煮些给部 队吃。我们给他钱,她不要。 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 脚泡。 她们 (医务员) 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 助伤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 (2)联系两文,你认为我军战士身上有哪些红色基因值得我们传承? 【答案】【答案】 1A 2A 文段;这样的结尾不仅照应标题,而且使主题更深刻,也给读者带来无限回味和遐想。因为正是有这 样乐于帮助战士的班长、正是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部队

9、,才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群众才会积极 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中,队伍才会更加壮大。同时,表达出我们的战士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而 B 文段仅 仅表现卢守坤战士对班长的思念,文章的主题不够深刻。 (符合大意即可) 3示例:急行军任务紧,天黑路又烂,要找到鞋太难,我是班长,关心战士是我的责任,我多吃点苦算什 么,先把我的鞋脱给他吧。 (符合大意即可) 4 (1)示例: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军民互助;军爱民、民拥军 深深地战友情;部队战友之间的 关爱互助;对战友的无私奉献。 (2)示例:对党忠诚、团结互助、勇敢坚强、乐观向上(答对 2 点即可) 【分析】 1 A.有误。卢守坤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也是一名对

10、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次行军中,班长 对战士卢守坤给予极大关怀和帮助。故选 A。 2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结尾。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 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根据 A 文段内容“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呢?前不 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分析,“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照应了题目“行军”。 根据首段“百十号人的连队”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写出了解放军队 伍的越来越壮大,点明主旨。表达出我们的战士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根据 B 文段“解放战争结束以后, 我和班长因工作原因,失去了联

11、系,但我每每想起我的班长王克勤同志,都会热泪盈眶”分析,表达 了卢守坤战士对班长的思念,仅从个人的角度不能点题,也不能深化主题。故 A 文段能做结尾段。 3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注意根据语境分析。根据上文对班长的描写,表现出班长关心战士。结合“黑咕 隆咚的不太好摸,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 别乱动,我来”语境,围绕“行军紧,任务急,不能耽误在找鞋这些小事,我应该尽快吧这事做好的”揣 摩心理即可。 示例:摸两下,然后把我的鞋给他穿,不能耽误事,咱是班长,得照顾好小战士。 4 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 (1)第一空根据“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

12、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 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和“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 我们给他钱, 她不要” 分析,围绕“军民鱼水情”“军爱民、民拥军”等情感填空即可。第二空根据“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 试卷第 3 页,总 177 页 泡”和“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分析,围绕“战友之间的关爱互助;对战友的无 私奉献;对战友的关心和爱护”等情感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对红军精神的概括。通过阅读,本文通过对“行军”过程的描写,刻画了乐于帮助战士的班 长形象,表现出红军之间深深的战友情,表达了战士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故事。 老山界记叙了长征途 中红军翻越老山

13、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据此概 括红色基因即可。 (2021 湖北鄂州市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朵雪花 石兵 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 到了。 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 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 的地窖里。 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 一排。 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

14、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 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 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 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 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 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

15、花却一直灿烂。 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 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 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 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 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 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

16、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 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 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 问: 这个铁片, 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 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 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 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 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

17、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 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 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 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 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 年 7 月刊) 5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6第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

18、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7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试卷第 4 页,总 177 页 9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答案】 5“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6“躲”是“躲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7 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 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 默默付出, 助力“我” 成长的感激之情。 8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

19、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 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 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9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 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 的效果。 【分析】 5 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的表达作用上分析作答。语句“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 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作为文章的开头,运用了“不可思议”“竟”“真的”等词 语,内容上,交代

20、了做养雪花的事很难的同时,还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 文“养雪花”故事的叙述。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6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 作用。 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结合文章第 6、 7段的内容, 可以看出, “躲”字写出了“我” 躲藏在去地窖里取白菜的母亲身后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写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养雪花”这个 秘密的心理。 7 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 14 段画线这句话,是写 在母亲揭开真正的“养雪花”的秘密后“我”的感慨,既写出

21、了母亲为了“我”实现愿望而不顾寒冷的天 气让“我”养的雪花“绽放”,突出母爱的伟大;同时也抒发了“我”对母亲的默默付出,助力“我”成 长的感激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 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文章叙写的母亲为了帮孩 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不把事情说破,每天还在“我”睡熟后冒着严寒去替换雪花;为了“我”实 现愿望,默默地去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等内容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关爱子女、极富爱心的母 亲;是一个有心计、好学习、能吃苦且有耐心的母亲。 9

22、 考查对文章写作技巧的理解,这篇文章开篇设置了悬念;接着叙写“我”突发奇想要“养雪花”,并具体 叙写自己“养雪花”的经历;后来,母亲将“真相”告诉“我”,让“我”感动不已,表达了我对童年生 活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从情节安排上看,先设置悬念,再叙写经历,最后揭示“真相”,可谓是 一波三折、迭宕起伏,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读来饶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动读者,揭示了文 章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21 辽宁营口市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刘世芬 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 就坐在她身

23、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 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 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 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 ,声音细细微 试卷第 5 页,总 177 页 微 ,神情羞羞涩涩 ,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 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

24、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孩 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 模样。 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 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 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 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 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

25、紧绷的状态分神懈 怠。 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 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抢眼。 起初,我还以为他有过军旅经历,他的坐姿真的很军人,曾见过部队官兵们持帽端坐,那神情 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庄严与敬畏,此刻的他,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 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终,纹丝不动。 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 了一下。 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 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

26、那些看得 见、看不见的成长。 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的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 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囿滞,才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 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十年后, 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 向他们打听那孩子。 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 而那孩子 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 是的, 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 残忍的自律! 我有时想, 有这个必要吗?但同时我又明自, 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

27、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那样正襟危坐的 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 (选自 2020.9青年文摘 ) 10选文主要讲述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1标题中“灵魂的样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12赏析第段中“蜇”字的表达效果。 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 ”了一下。 13选文主要写“坐姿”,两段为何要用大量笔墨写那个“孩子”的青涩? 14下面对选文的鉴赏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文中第段描写那个“孩子”时,连用三个叠词“悠悠淡淡”“细细微微”“羞羞涩涩”细腻地表现出 那

28、“孩子”在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的样子。 B文中第段写集团领导们坐在后面时分神懈怠,与第段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 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那“孩子”灵魂的样子。 C文中第 段“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与第 段“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两句互相照应。 D全文紧紧围绕坐姿来写,突出了坐姿里灵魂的样子;第 段则插叙了十年后那“孩子”的状况,深化了 文章主旨。 【答案】【答案】 10作家周晓枫坐姿端正,那“孩子”坐姿端正一如既往。 11自律 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试卷第 6 页,

29、总 177 页 12蜇,本意刺痛、刺伤。这里生动形象写出了他的坐姿给我的震撼之大。 13欲扬先抑,为下文突出他的坐姿和成就作铺垫。 14D 【分析】 10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 从第一段, 概括出作家周晓枫坐姿正襟危坐 (端正) ; 从第二到十三段概括出那“孩 子”坐姿端正,成就斐然。 11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从第十四段“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和第十五段“那样正襟危坐的人, 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可知,灵魂的样子指“坐姿”后面的本质“自律”。从 第十段“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 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

30、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 见的成长”和第十四段“但同时我又明自,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 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可知,自律,能表现一个人的素养,能成就人的辉煌。 12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先理解“蜇”的本意,再说出文中的作用。从下文“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 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 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的议论,可见,给我 的震撼之大。 13 本题考查选材。从第九段开始,作者对他的坐姿和表现极尽赞美

31、之词,是褒扬,而前面的“青涩”是作者 有意的“抑”。抑是为了扬,因此,是做铺垫。 14 本题考查叙述顺序的理解。写“那孩子”先写十年前,再写十年后,是顺序,不是插叙。故选 D。 (2021 四川广元市 中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孤立冰墙 李伶 10 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山丘的平顶上。 下面山腰间是我的小学教室和室外的操场。有些同学在教室门口跑进跑出,还有些同学在操场上跳 绳、踢毽子,时不时传来一两句打闹和追逐声,这是一幅典型的上世纪 70 年代的快乐童年图。 不过那一天,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她一个人蹲在操场上,背对 着追逐玩耍的同学。不时有同学

32、从她身边跑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和她说话,就像她是一个透明的人, 甚至根本不存在。 我知道有一层透明的膜把她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是让人窒息的,它叫孤立。我那个蹲着的女 孩是一直背对着大家。我看着她弯腰蹲着的背影,我知道那个女孩的孤单,还有她的紧张和害怕。 是的,她感知到同学在周围跑来跑去,欢乐的潮水漫延过来,到她身边却突然凝固,变成坚硬的隔 绝她进入的一堵冰冷透明的墙。她蹲在地上,耳朵捕捉着身后与她相关的声音。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 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她! 那个时代的小学,也存在校园欺凌,最大的欺凌就是孤立。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女孩都被孤 立过。而孤立别人的首领,就是现在

33、蹲在操场上被孤立的女孩。 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人的人被大家孤立的事件策划者,是制造那天孤立行动的 幕后指挥。 在那一年, 我 10 岁。 前一天, 我给班里每个女孩送了一张漂亮的糖纸, 同时一个一个对她们说: 你不是被她孤立过吗?明天,你不要和她说话,我们集体孤立她。大家全部默认和执行了我的安排。 于是第二天操场上,就出现了那个孤单紧张的背影。 四年级的 10 岁的我,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那是因为,我是班长,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好久的问 题。我一次次看见那个霸道的女孩把班里的每一个女生弄得胆战心惊。她只要看谁好欺、长的好看或者不 顺眼,就眉毛一挑说:我们孤立她!她在班里建立的地

34、位,不是因为成绩好或者拳头硬,只是因为她 有孤立这个手段,因为实施这个手段屡屡得逞,就成为了女生中的霸王。 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为能否奏效心里没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 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 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 10 岁。但是,从对坡下的观察来看,似乎一切都很顺利。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 试卷第 7 页,总 177 页 要让它快快结束了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 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 我今天一天都没和她说话!她惊喜又幸灾乐祸地小声 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我看着那个曾经被欺负得老鼠怕

35、猫似的小女生,问她: 你觉得孤立她快活吗?她说:谁叫她孤立别人! 是的,你们都恨她又怕她。我心里说。 你去告诉她:想和大家和好,就来我这里。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 这话时的忐忑 。 我看到同学跑向了那个蹲着的人。我看见那个背影转了过来,望向坡上我这里。我转过身,背对着 她。 过了一阵,听到了脚步声。她来了! 知道你为什么被孤立吗?没有回答。 知道被孤立的滋味了?没有回答。 明天想别人和你说话,就永远不要再孤立别人了!嗯。她应道。 那个女孩答应了我,不只是让女生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救了她自己。 我现在明白了,每一个孩子小时候如果得到过爱,并体会到爱对自己和别人的重要

36、,她就会去爱别 人并回收别人对自己的爱。真心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是不会成为小霸王的。 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战士。 15请联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层次划分 第一层 第二层 内容概括 (1)_ (2)_ 表现手法 (3)第段描绘“快乐童年图”的作用是_ 16文章第段“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和段“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 两处都用了“忐忑”一词,请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两处“忐忑”理解。 17有人读完这篇文章后,认为把标题改为“冰墙”更好一些。“孤立冰墙”和“冰墙”你更喜欢哪个标 题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5在

37、国家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欺凌”“校园霸凌”事件却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回忆 童年往事,讲述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故事, 意在引起读者对该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文中班长以牙还牙、 以暴制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面对“校园欺凌”,你该如何做?【答案】【答案】 16 (1)“她”被孤立的场景; (2)“我”制造了摆平孤立的孤立事件; (3)反衬(衬托) 17第段的:“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表现主人公因担心这次“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不能奏效而 内心不安,同时也为自己第一次对同学做出这么“凶狠”的事情感到良心不安;段的“忐忑”也指心神 不定,但此处的“忐忑”程度更重,对事情的结局能否如愿更加不安。

38、体现出 10 岁孩童,遇事越到关键时 刻心情就越发紧张的真实情状。 【小题 3】示例 1:认为“孤立冰墙”更好,因为“孤立”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事件,构筑“冰墙”又是施展 “孤立”手段的形象化表达:“孤立”和“冰墙”直接构成巧妙的比喻,既生动又形象。 示例 2:认为“冰墙”更好。 (1)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冰墙是十分奇特的事物,读者立即 会探究“文章为什么说是冰墙,作者会描绘一堵什么样的冰墙”; (2)比喻手法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文 章中说“一层透明的膜”叫做“孤立”,蔓延过来的欢乐潮水在“她”身边突然凝固成一堵坚硬的隔绝她 进入的冰冷透明的墙,这“墙”显然也是“孤立”。文章内容恰到

39、好处地诠释了标题“冰墙”的真正含义 以“孤立”为主要手段的“校园欺凌”。 (3)文贵含蓄,直接在标题用“孤立”显得太直白,缺乏韵 味; (4)“孤立冰墙”显得十分突兀、产生歧义,语法上也不搭配,可在“孤立”和“冰墙”之间加上间 隔号,揭示两者之间的比喻关系。 (答到两点即可) 【小题 4】施加者: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享受爱的同时学会爱别人。 受害者:当被校园欺凌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和同学友好相处。 试卷第 8 页,总 177 页 旁观者:关爱被欺凌的人,劝阻校园欺凌行为,为他人搭建沟通的桥梁。 【分析】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作答参考答题模式:某

40、人+某事+结果。 第空:根据第段:“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第段“我知道有一 层透明的膜把她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是让人窒息的, 它叫孤立”可得知某人即是“她”,某事即“被 孤立”。第段 “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她!” 即是“她”被孤立的场景。 第空:根据第“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人的人被大家孤立的事件策划者,是制造那 天孤立行动的幕后指挥。 ”根据第段“四年级的 10 岁的我, 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那是因为, 我是班长, 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好久的问题。”根据第段“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

41、行动。”综合这三处可得知(某人)“我”+(某事)策划了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第空: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根据后文第段作者写到的被孤立的女孩子并将她的童年 刻画的非常的不幸福,这恰恰与现在看到的快乐童年图截然相反,通过这一截然相反的画面可知用的是反 衬手法。 16 本题考查的是加点字词的赏析。作答时可参考答题模式:解释加点词语+写出的内容+人物情感(或体现出 的人物心理) 。“忐忑”原本的意思是指内心不安,结合第段“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为能否奏效心里没 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 10 岁”可得知“我”忐忑 的是害怕这次行动不奏效,而且“我”认

42、为做这样的事情很凶狠。这种心理正是符合 10 岁的孩子的心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能体现出“我”的善良。根据第段“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要让它快快结束了 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和第段“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 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以及第段“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 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战士”可知这里的“忐忑”程度较之前更深,即担心事情不能顺利完成,同时 也担心如果顺利完成那将对被孤立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伤害,这个时候作者的内心非常的矛盾,以致于作者 在讲话时都害怕被人洞穿自己的矛盾心理,这也更体现的是一种紧张与慌乱。 17

43、 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作答时先要表态,两个标题各自都有它的妙处。任选一个作答即可。如 选“孤立冰墙”,则要联系文章的内容来作答,如“孤立冰墙”也文章中反映的主要内容,用它做标题也 能起到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另外,孤立如冰墙,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第 段“变成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一堵冰冷透明的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立造成的隔膜,孤立使人情冷漠。 如选“冰墙”首先依旧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相对于“孤立冰墙”来讲,“冰墙”显得更加含蓄,同 时要结合全文才能知晓本体是“孤立”,喻体是“冰墙”,所以一开始给人就设置了悬念,给读者以无限 遐想;另外结合全文的中心主旨来分析

44、,“冰墙”除了表层含义是将“孤立”比喻成“冰墙”,实则深层 含义更透露出的是只有爱才能感化彼此,只有爱才能驱除心理的“冰墙”,也只有爱才能有效地减少校园 欺凌事件的发生,冰墙即是阻碍人们关系亲近的人和事。 【小题 4】 本题考查的是阅读文章后的感悟与建议。可以分别从施加者、受害者、旁观者的角度回答问题,也可以综 合回答。 施加者,可以结合文中班长和实行孤立行为的女孩的事后态度来作答,如不做校园欺凌行为的策划者,不 去实行校园欺凌,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受害者,可以结合文中被孤立的小女孩的行为来回答,如自我寻找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不卑不亢,多交 良师益友等,当在自己身上发

45、生校园欺凌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寻求老师、警察等长者来帮助自己。 旁观者, 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角度假如我们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来回答, 如不始作俑者,阻止校园欺凌, 亲近受害者并给与必要的帮助,倡导博爱精神,大力宣传团结友爱的榜样精神。 综合回答可结合本文整体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来作答,如我们不做校园欺凌事件,更要坚决和校园 欺凌事件说不,尊老爱幼不只是说说,要付诸行动,保护弱小者,关爱学生,宣传爱的教育等。 (2021 贵州铜仁市 中考真题)阅读短文示爱 ,完成下面小题。 示爱 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 试卷第 9 页,总 177

46、 页 好棒哦! 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 足 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 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 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 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女儿敬上。 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 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 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

47、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 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 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 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 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 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 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 笑

48、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 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 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 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 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 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 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 着碗, 勇敢地说: 妈! 我觉得自己好幸福! 四十几岁的人, 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 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

49、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 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 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 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 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摘自廖玉惠:人生情感散文 ) 18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 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是_的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_的吃完饭,仍 没说,“我”是_的最后,“我”勇敢“示爱”,夺门而去时,心情是_的。 19文章标题为何取名为“示爱”?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20文章末段划线句中的“居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 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 歌。 21文章主要写“我”对母亲示爱,为什么开头还用一定篇幅来写女儿的表现? 22请参考下面节选诗句,回忆自己与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在您的时候”的句式,抒写对母 爱的感受。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