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科学探究-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第02期)(全国通用)(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85047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 科学探究-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第02期)(全国通用)(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专题12 科学探究-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第02期)(全国通用)(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专题12 科学探究-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第02期)(全国通用)(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专题12 科学探究-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第02期)(全国通用)(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专题12 科学探究-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第02期)(全国通用)(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 10 科学探究(20220 年全国)选择题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单选题 1(2020 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以防止损坏盖玻片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作用时,试管应放在 37温水中保温 C在做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 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两种环境作对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 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

2、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 间,不留气泡。 (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根据淀粉的这一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3)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 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 【详解】 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盖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 气泡,A 错误。 B.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环境, 应将试管放在 37的水中, 因为 37是消

3、化酶发挥作用最适宜的温度, 利于淀粉的分解,B 正确。 C.“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而不是韧皮部紧密结合,C 错误。 D.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 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 应设置明亮潮湿和阴 暗潮湿作对照,而不是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单一变量原则及对照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20 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调查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B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C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D调查

4、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记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 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 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 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 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 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

5、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 录。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六、撰写调查 报告。 【详解】 A、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故 A 正确。 B、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 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 象,故 B 正确。 C、调查时,有时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故 C 正确。 D、调查时,必须实事求是,不能随意观察,更不能根据自已的喜好进行观察,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6、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调查的方法。 3(2020 湖北荆门中考真题)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 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加碘液后,号试管不变蓝色 C号和号试管形成对照 D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 37温水中保温 510 分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

7、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 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 AC号试管与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可形成对照,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 用,AC 正确。 B号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 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 错误。 D将两支试管都放入 37的温水中保温 5-10 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分解淀 粉的能量最强,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4(2020 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为了探究绿色植物

8、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以下实 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C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 D丙装置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 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9、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 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 A甲装置 a 中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瓶内的绿色部分与瓶外的绿色部分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 试验;瓶外的见光与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试验;可见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 碳、条件是光,A 正确。 B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 成黄白色,B 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

10、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5(2020 山东潍坊中考真题)某同学想比较某植株上、下部位叶片的淀粉含量,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操作,结 果发现叶片 a 为浅蓝色,叶片 b 为深蓝色。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步骤 2 的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B步骤 4 中滴加的液体应为稀碘液 C实验证明,植株下部叶片中的淀粉含量相对较多 D该实验还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答案】D 【解

11、析】 【分析】 分析题图:把植株移到阳光下照射。摘下叶片 a、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 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用清水漂洗掉叶片上的酒精。叶片放到培养皿里, 向叶片滴加碘液。最后,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详解】 A. 步骤 2 的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便于滴加碘液后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A 正确。 B. 步骤 4 中滴加的液体应为稀碘液,淀粉遇稀碘液变蓝,B 正确。 C. 实验结果发现叶片 a 为浅蓝色,叶片 b 为深蓝色,说明叶片 a 含有的淀粉少于叶片 b,故实验证明,植 株下部叶片中的淀粉含量

12、相对较多,C 正确。 D. 该实验没有形成有光遮光的对照,故不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 错误。 【点睛】 本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 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生熟练掌握教材“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是 解题的关键。 6(2020 山东潍坊中考真题)某科研小组为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召募 20 至 60 岁的志愿者分为三组:20 位糖尿病患者、20 位健康者、20 位治疗后血糖含量稳定者,每天只定时服用一定 量的山药多糖,结果表明,服用该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巩固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 较大而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你认为以下最能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信度的改

13、进措施是( ) A增加一个对照组 B增加每组被测人员数至 100 人 C统一被测者的性别 D统一被测者的年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过程中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在实验中多次重复实验或实验材料 达一定数量并取其平均值,主要是为了避免偶然性。 【详解】 本实验中样本数量太少,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不能令人信服,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常选取数量较多 的样本进行实验,实验中每组 20 人,数量较少,可以增加每组被测人员数至 100 人;糖尿病患者组、治疗 后血糖含量稳定者组都与健康者组对照,不需要再增加一个对照组;取样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 因素,不能统

14、一被测者的性别和年龄。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知识。 7(2020 海南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向各试管中都加入少许等量淀粉 糊,1、3 号试管中各加入 2mL 清水,2、4 号试管中各加入 2mL 唾液,充分搅拌,如图处理 5 分钟,然后 向各试管滴加 2 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滴碘液后不变蓝的是试管 2 溶液 B1、4 号试管的实验变量只有温度 C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D设置试管 3 和试管 4 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

15、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实验。 【详解】 A试管 2 中滴加的是唾液,唾液把淀粉消化了,所以 2 号试管不变蓝,4 号试管滴加的是唾液,但温度太 高酶失活了,4 号试管加碘液变蓝,1 号和 3 号试管加的是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所以加碘液变蓝,故加 碘液后只有 2 号试管不变蓝,A 正确。 B试管 1 和试管 4 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唾液,B 错误。 C胃液不能消化淀粉,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影响实验结果,C 错误。 D设置试管 3 和试管 4 的目的是进行对照,D 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8(202

16、0 海南中考真题)下表所列的实验操作与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 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 率的影响 记录水蚤心率时要重复三次 使实验数据更准 确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 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 形态 C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 液的流动 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 时经常向棉絮滴加清水 保证小鱼正常的 呼吸 D 观察叶片的结构 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上表皮 便于观察到更多 的气孔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只有平时多积累该部分知识,才能解答相关题目。 【详

17、解】 A.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准确,记录水蚤心率时要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实 验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A 正确。 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 正确。 C.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 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C 正确。 D.观察叶片的结构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下表皮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注意平时对课本相

18、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知识的积累。 9(2020 海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必须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的上面遮盖起来 B图乙为了使叶片脱色,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 C图丙中,在一定范围内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越近,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D若图丁瓶中换成煮熟的种子,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 加碘液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 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

19、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 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 图甲是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的上、 下两面遮盖起来,遮光和见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 不能只上面遮盖, 错误。 B图乙是脱色,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避免收到叶绿素的 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正确。 C光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图丙中,在一定范围内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越近,单位时间内产生 的气泡数目越多,正确。 D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

20、图丁瓶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 碳,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正确。 故选 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0(2020 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 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详解】 A.观察法是指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相机、录音机、摄影机等工具进

21、行 探究的方法。所以在东方白鹳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观察法,A 正确。 B.实验法是指利用特定的器具或材料,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 方法,B 不符合题意。 C.比较法是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C 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指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主要包括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等,D 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观察法的概念。注意区别观察法与实验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 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

22、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11(2020 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幼叶尖端的组织为 食。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生长的影响,生物小组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 正确的是( ) 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10 个月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 月 25 日至 6 月 16 日 062 0310 6 月 17 日至 8 月 3 日 62102 310729 A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存活率和高度 B蚂蚁以金合欢幼叶尖端的组织为食,对金合欢生长有害 C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

23、生长 D栖居的蚂蚁数量越多,对金合欢生长越有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 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 A.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本实验探究蚂蚁对金合欢生长的影响, 实验的变量是蚂蚁,故 A 错误。 B.通过实验分析可知,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植物的成活率和幼苗生长的高度均高于

24、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蚂蚁以金合欢幼叶尖端的组织为食,说明对金合欢生长有利,故 B 错误。 C.通过实验分析可知,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植物的成活率和幼苗生长的高度均高于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所以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生长,故 C 正确。 D.从该实验中不能得出栖居的蚂蚁数量越多,对金合欢生长越有利的结论,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此题考查了探究蚂蚁与金合欢之间的关系。明确实验原理并会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2(2020 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小明和小红一起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不科学的是( ) A可以通过测量花生种子燃烧时水温的变化来计

25、算其中的能量 B两人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计算得出一粒花生种子中的能量 C花生种子必须燃烧完全 D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不需要作出假设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详解】 A花生种子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能反映出花生种子中储存能量的多少。但无法直接测量出种子中 的能量和种子充分燃烧的能量,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花生种子燃烧时水温的变化来计算其中的能量,A 不符 合题意。 B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则需要多次重复实验,减少误差。因此两人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计算得 出一粒花生种子中的能量,这是不科学的,B 符合题意。 C如果花生种子没有完全

26、燃烧而测定出的能量要远低于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因此花生种子必须燃烧完全, C 不符合题意。 D作出假设是指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测定花生种子中的 能量是对种子中的能量情况的测定,无法假设,则不需要作出假设,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理解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 13(2020 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黑藻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植物材料,某同学在研究 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 关系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等体积的浓度为 0、0.1%、0.5%的 NaHCO3溶液(NaHCO3溶液能释放 CO2)分别 装入 A、B、C 三个烧杯中,再放入等量的生长状

27、况一致的黑藻。然后将烧杯置于光照和温度均相同且适宜 的培养箱中培养,分别检测三个烧杯中的溶解氧浓度。从 0min 开始采集,每 2min 采集一次数据,连续采 集 6 次,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 制作黑藻幼嫩小叶临时装片观察该结构需要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 一滴_再盖上盖玻片。 (2)据图可知,黑藻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最多时的 NaHCO3溶液浓度为_。 (3)若从第 10min 开始将 A 烧杯置于黑暗环境(其它条件不变),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溶解氧将_(填“上 升”“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 【答案】叶绿体 清水 0.5% 下降

28、 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 但是通过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 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 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 放二氧化碳。 【详解】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制作黑藻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了一滴清水,目 的是维持细胞对的正常形态。 (2)据图可见:当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为 0.5%时,溶解氧浓度最高

29、,说明在酸氢钠溶液浓度为 0.5%时,制造的 有机物最多。 (3)在黑暗的环境中, 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无法产生氧气, 但是通过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所以从第 10min 开始将 A 烧杯置于黑暗环境(其它条件不变),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溶解氧将下降。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14(2020 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小华发现白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发绿。仔细观察, 他又发现大葱、蒜苗等也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可能是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于是,他想用 家里的大蒜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和他一起来设计吧。

30、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_。 (2)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里,两盘中大蒜的数量应_。然后甲盘放在阳光 下,乙盘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一致。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长出的蒜苗叶是绿色的是哪一盘_。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_,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_。 【答案】光和叶绿素的形成有关 相同 甲 光照的有无 对照实验 【解析】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

31、 【详解】 (1)因为小华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呈现出绿色的,因而猜想这种变化应该 与光有关。故而做出的假设应该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2)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因而此实验设置时除了光以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因 此两盘中大蒜的数量应相同。 (3)因为甲盘是放在光下的,应该有叶绿素形成,故而是绿色的;而乙组是放在密闭的纸箱里的,不见光, 应该没有叶绿素形成,故而呈现黄色。 (4)此实验探究的是“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因而设置的变量应该是光照的有无。甲、乙两个装置构 成一组对照实验。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明确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对照

32、实验的设计原则。 15 (2020 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 某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 下实验探究: 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将 5 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温箱中; 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 重复测定 3 次,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柱形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它只能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其主要目的是_。 (3)将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33、_步骤。 (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他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_。 (5)根据柱形图统计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 【答案】乳酸菌 减少空气的进入 接种 控制单一变量 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 40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 酸菌发酵而成,其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 【详解】 (1)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它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

34、产生乳酸,因此制作时玻璃杯必须密封。 (2)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制作酸奶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也其主要目的 是减少了空气的进入。 (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包括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和恒温培养。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 当于接种。 (4)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 40。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16(2020

35、云南中考真题)为探究子叶能否为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 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取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分为 5 组,每组 100 粒,漫水相同时间,使其萌发。 对各组萌发的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两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方法 两周后平均干重(克/株) 甲 没有除去子叶 43 乙 萌发的第 4 天除去子叶 07 丙 萌发的第 7 天除去子叶 18 丁 萌发的第 10 天除去子叶 40 戊 萌发的第 13 天除去子叶 43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哪几组是实验组?_。找出其中的一个实验变量_。 (2)戊组和

36、乙组相比,两周后平均干重增加了_克/株。 (3)如果每组只用 1 粒种子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_。为什么?_。 (4)实验结论:_。 【答案】乙丙丁戊 除去子叶的时间 3.6 不可靠 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 子叶能为种 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 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此题变量是除去子叶时间。 【详解】 (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 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

37、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 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本实验中,甲没有处理,是对照组,乙丙丁戊都进行了处 理,是实验组。唯一变量是:除去子叶的时间。 (2)戊组和乙组相比,两周后平均干重增加了 4.30.7=3.6 克/株。 (3)如果实验过程中只放一粒种子,可能会由于种子自身的原因导致实验结果失败,可能会出现偶然性。因 此本实验中,每种情况均用了 100 粒种子,而不是只用 1 粒种子,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 果更加准确。 (4)比较乙、丙、丁三组培养到第 4、7、10 天时去除子叶的干重小于甲戊两组培养去除子叶的干重,得出的 实验结论是:子叶能为种子萌发和

38、幼苗早期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7(2020 湖北随州中考真题)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医疗物资,其有效的阻截 了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中国在抗疫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仅我国口罩产量就达到 上年的 20 多倍,为世界树立了狙击流行病的旗帜和标杆。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 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 行检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

39、图中的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能力_(填“相同”或“不同”),防护能力最弱的是_口罩。 (4)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有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应妥善处理。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 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填“高温蒸煮后重复使用”、“扔进专用垃圾桶”或“扔进普通垃 圾桶”)。 【答案】不同口罩种类的过滤效率相同吗 口罩种类 减少实验误差 不同 棉布 扔进专用 垃圾桶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

40、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1)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 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本实验变量是口罩种类,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不 同口罩种类的过滤效率相同吗? (2)目前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一次性医用口罩、N95 口罩、棉布口罩、KN90 口罩、防尘口罩、 活性炭口罩、纸口罩等,该实验的变量是口罩种类,除了该变量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 验的变量。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

41、严 密准确,所以图中数据应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误差。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防护能力不同,其中 N95 口罩防护能力最强,棉布口罩防护能力最差。 (4)废弃口罩的处理。丢弃的口罩可能携带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细菌等,可能存在感染风险,不可随 意丢弃。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扔进专用垃圾桶。 【点睛】 此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及利用坐标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 18(2020 海南中考真题)2020 年 2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2020 年 4 月,

42、我国科学家利用恒河猴等动物初步研制出了疫苗 a,为了检验疫苗 a 对新冠肺炎是否有预防作用, 进行实验得到部分数据如下: 第 1 组 第 2 组 1、各组分别注射 3 微克安慰剂 3 微克疫苗 a 2、第 0、7、14、21 天检测 新冠病毒抗体量均为 0 新冠病毒抗体量逐渐增多 3、第 22 天接种新冠病毒 将适量且等量的新冠病毒 接种到两组恒河猴的肺中 4、第 29 天检测新冠病毒含量 10 万倍 m 核酸计量单位 m 核酸计量单位 (注:安慰剂无任何药理作用和致病作用,只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根据表格和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_。 (2)设置第 1

43、组实验的目的是起_作用。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4)将本实验的结论应用于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是_,该措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 能,包括防御、识别(监视)和_等。 【答案】 新冠病毒(或新型冠状病毒) 对照(或对比) 疫苗 a 对新冠肺炎(或新冠病毒)有预防作用 接 种疫苗(或注射疫苗) 清除 【解析】 【分析】 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 径、保护易感人群。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详解】 (1)病

44、原体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 (或新型冠状病毒)。 (2)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本实验探究疫苗 a 对新冠肺炎是否有预防作用,实验的变量是疫苗 a,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这样 1 组和 2 组形成一组对照实 验,设置第 1 组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分析可知,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疫苗 a 对新冠肺炎(或新冠病毒)有预防作用。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将本实验的结论应用于传染病的 预防,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或注射疫苗)

45、。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 视,防御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自我稳定指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 伤的细胞。免疫监视指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所 以该措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识别(监视)和清除等。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的功能。 19(2020 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探究“口腔中淀粉的消 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反应时间 检测试剂 实验结果 A 组 馒头(整块)+2 毫

46、升清水 8 分钟 碘液 变蓝 B 组 馒头(切碎)+2 毫升唾液 8 分钟 碘液 不变蓝 C 组 馒头(整块)+2 毫升唾液 8 分钟 碘液 变浅蓝 D 组 馒头(切碎)+ X 8 分钟 碘液 变蓝 (1)表中的“X”应该为_。表中所设计的各组实验,没有必要的一组是_。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应选择哪两组编号?_。 (3)B 组和 C 组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时,变量是_。 (4)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口腔条件,同时利于缩短反应时间,设计的各组实验应在_的水浴中进行。 【答案】2 毫升清水 A 组 B 组和 D 组 切碎(或是否切碎) 37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

47、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 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 【详解】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D 组与 B 组形成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 X 应该是 2 毫升清水。口腔内淀粉的消化需要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本实验探究的是“口腔中淀 粉的消化”,B 组和 C 组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C 组和 D 组以唾液淀粉酶为变量。而且 A 组和对照 组 B 组有两个实验变量,所以表中所设计的各组实验,没有必要的一组是 A 组。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所以要选择 B 组和 D 组。 (3)B 组和 C 组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时,变量是切碎。 (4)因为口腔的温度是 37,也是酶起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所以实验装置要放入 37温水中处理。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0(2020 青海中考真题)为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生物 > 生物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