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预测试卷(6)含答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84431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预测试卷(6)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预测试卷(6)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预测试卷(6)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预测试卷(6)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预测试卷(6)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 2021 年中考语文预测试卷(六)年中考语文预测试卷(六) 一、积累(共一、积累(共 2 题;共题;共 20 分)分) 1.综合活动。 某社区是省级文明社区,十月一日国庆节期间举办系列庆祝活动。考虑到今年十一,恰逢上海世博会 展览,上海世博会积极实践“低碳经济”的许多做法得到广泛的赞誉。因此,在社区的活动安排上,既要气 氛活跃,又要节能、环保。请你参与部分活动,并发挥你的重要作用。 (1) 社区举办了联欢晚会, 舞台两边的台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请写出下联。 (2)请你根据组织者提出做好“节能、环保”的两条建议设计本次活动。 2.古诗文名

2、句默写。 送友人中写落日来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_,_。 秋词中表现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_,_。 浣溪沙中表达出“人生也可老当益壮”的内容的诗句是: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虚写的诗句是:_,_。 二、阅读(共二、阅读(共 6 题;共题;共 54 分)分) 3.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 (1)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绰号或自号常能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 之后,自称“齐天大圣”,表现了他性格中 的特点,有如水浒中宋江绰号“呼保义”,又号 。 体现了他为人仗义,好结交朋友的性格特点。 (2)水浒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善盗的是鼓上骚时迁, 的是小李广花容,善行的是神行

3、 太保戴宗。 (3) 英国 18 世纪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名著 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 异的幻境,主人公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小说的童话色彩,不过,这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 的 才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4.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的叙述,按要求答题。 (1)填空:_(填写人物:姓名)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 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2)简答:作者埃壤德加 斯诺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 之谜,作品主要是

4、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盖灯组成的。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 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 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 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地浑身一抖

5、,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排住右手的食指, 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接住她看看扎伤的手, 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 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 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 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盖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 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

6、,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盖 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盖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 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 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珠脚, 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 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

7、是 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 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到疑 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 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 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 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

8、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 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 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 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 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 右手的食指 (2)文章重点

9、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了“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_ 第三盏 女同学 _ (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6.阅读文段,回答 1-4 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上世纪 90 年代初,当笔者的导师,著名理论家龚育之先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时,他自嘲道,练习电脑 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 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

10、的“不 归路”。 凡事有利也有弊, 有得必有失。 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 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 有报纸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 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 “你 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 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 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 却下降

11、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 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 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 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 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 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 为之欣喜, 为之癫狂, 为之焦虑时, 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 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

12、镇位于美国国家 无线电静默区内, 手机、 路由器、 电视、 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 如果有人需要与外界传递消息, 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和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 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 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不可求。 在数字化时代, 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 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 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 养成更加积极平衡、 健康的生活方式, 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 “绑架”了生活。 (1)请根据提示,用

13、概括的语言完成思路。 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_ )(_ )。 (2)第段讲到,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都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请在文段中找到 具体的危害现象。 (3)找出文中的主要论证方法。 (4)结合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谈谈你预防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措施。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恒冬天得韭蓱虀。又牛形状气力不胜王恺牛,而与恺出游,极晚发, 争入洛城,崇牛数十步后迅若飞禽,恺牛绝走不能及。每以此三事为扼腕,乃密货崇帐下都督及御车人, 问所以。都督曰:“豆至难煮,唯豫作熟末,客至,作白粥以投之。韭蓱虀是捣韭根,杂以麦苗尔。”复问 驭人

14、牛所以驶。驭人云:“牛本不迟,由将车人不及制之尔。急时听偏辕,则驶矣。”恺悉从之遂争长石崇 后闻皆杀告者。 (选自世说新语 汰侈) 【注释】咄嗟:呼唤答应声,这里指一呼一应之间,即顷刻。韭蓱虀:用韭菜、藾蒿等捣碎制成的 腌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恒冬天得韭蓱虀/人恒过 B.恺牛绝走不能及/群响毕绝 C.韭蓱虀是捣韭根/是马也 D.杂以麦苗尔/杂然相许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恺 悉 从 之 遂 争 长 石 崇 后 闻 皆 杀 告 者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王恺为什么会感到惋惜不满?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钱塘江 李觏

15、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注释】觏:读 gu。涵:包含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_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面句中的_一词。 (2)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对诗歌第三,四句进行鉴赏。 三、写作(共三、写作(共 2 题;共题;共 46 分)分) 9.围绕“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主题,仿写句子。 例句:玫瑰虽美,但花下荆棘丛生。其实,换个角度也可看作:荆棘虽多,但棘上却盛开着美丽的玫瑰。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中的“知之”“好之”“乐之”可以理解为学习的三 种境界。“知之”是懂的如何学习,

16、“好之”是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之”是享受学习的快乐。你达到了 哪种境界?请结合自己课内外的学习生活实践,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不少于 600 字;内容切忌笼统、空泛;语言要有感染力;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 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部分答案部分 一、积累 1. (1)如:文明,让社区更和谐; 社区,让邻里更和睦 等。 (2)如:活动时间选在有月光的晚上,露天举行;不布置场地,取之自然等。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夜 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二、阅读 3. (1)狂妄自大.叛逆;及时雨 (2)善射

17、(3)格列弗游记;讽刺 4. (1)周恩来 (2)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5. (1)“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 (2)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3) 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 启迪之深。 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4)“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 晰,叙事集中。“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

18、怀念之情。 6. (1)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2 分,符合题意即可给满分。);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2)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 (3)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4)答案不唯一。 7. (1)A (2)恺 悉 从 之/ 遂 争 长/ 石 崇 后 闻/ 皆 杀 告 者 (3)石崇为客人作豆粥能马上做好。冬天也能吃得上用韭菜、藾蒿等捣碎制成的腌菜石崇家的 牛形状、力气都不及王恺家的,但出游的时候,石崇家的牛跑的很快,王恺家的追不上。 8. (1)黄昏(傍晚);醉 (2)运用比喻(虚实相间,由现实展开联想)的修辞手法,形象描绘了江面上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 宛若水中

19、仙女们一齐穿上了淡红衣衫的奇景,表达诗人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 三、写作 9. 示例:彩虹虽灿烂,但其前总有暴风雨肆虐。其实,换个角度也可看作:虽有暴风雨肆虐,但风雨之后 总有灿烂的彩虹。 10. 【参考例文】 读书的三境界 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日: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宋太宗说:“开卷有益, 朕不以为劳也。”皇帝如此,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遇有和自己观点 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 识和才智。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

20、“为知”的需要,也是读者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者的第二重境界。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表达的 就是这一意思。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 的。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 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是听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 书,还要读好书,这是甚为关键的。 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常宝贵的,非正人君子是不 易做到的,应该大力提倡,并大加发扬。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 习,“为人”而读书。 我所说的“为人”, 不是“今之学者”的“装饰自己, 给别人看”的“为”, 而是我所要表达的“为黎民百姓”而读书, 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 书人“应该”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冲刺押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