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邵县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1665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新邵县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新邵县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新邵县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新邵县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新邵县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新邵县湖南省新邵县 2020-2021 学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学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量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20 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综合运用(一、语言综合运用(1 1- -8 8 小题,共小题,共 3030 分)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隽(jun)永 躁(so)动 锐不可当(dng) 脍灸(zh)人口 B.湍(tun)急 殷(yn)红 怒发(f

2、)冲冠 弛(ch)名中外 C.作揖(y) 真谛(d) 泉水淙淙(cng) 头晕目眩(xun) D.酝酿(ning) 恐吓(xi) 张惶(hung)失措 浮想联篇(pi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每到节假日,金三角市场顾客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 BA.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与人们的生活相濡以沫 。 C正在建设中的“资江沿河风光带”将以其别出心裁 的设计,为我县打造一张新的旅游名片。 D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 之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只有理解了作品

3、的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量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近年来外国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对中华文化非常痴迷。 D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敬称,“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B“他们对百姓的冷暖温饱真心牵挂,所以,他们在工作上勤恳、严谨、执著。”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 句,“真心牵挂”是主谓短语,“他们”是代词。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

4、乱撞。(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在语境中是表示煮很久的意思。 5.综合实践。(6 分)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 月 5 日, 生态环境部在 2020 年 “六五环境日” 国家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 。 吉祥物是一对名为“小山”和“小水”的卡通形象。“小山”以青山为造型、绿叶为发饰、祥云为鞋子纹 样,寓意绿色与和谐;“小水”以绿水为造型、花朵为头饰、水纹为鞋子纹样,寓意洁净和美丽。这一设 计( )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吉祥物的发布意在呼吁人们珍爱环境,保护生态。每个人 都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 受益者, 我

5、们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1)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20 字)(2 分) (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一个词语,使句子通顺。(1 分) (3)请将画线句改成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句意)(1 分) (二)下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庆祝活动标识,请你说出它的构图要素和两个圆形的寓意.(2 分) 构图要素:_(1 分) 寓意:_(1 分) 6.名著阅读(2 分) 阅读文段,完成任务。 郑屠当不过,讨饶。A 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 饶,洒家偏不饶你!”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

6、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A 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A 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 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 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以上文段中 A 是_(人名)。(1 分) (2)“一头大踏步去了”中的“去”意思是_。(1 分) 7.补全下列名句空缺部分。(每句 1 分,共 10 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似曾相识燕归来。

7、(晏殊浣溪沙) (3)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艰难和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 (4)阅读古诗文能启迪人生。 论语中“_,_”启迪我们正确看待富贵;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启迪我们乐观面对挫折。 (5)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面对这种“淡定与从容”需要有 “_,_”的豁达胸襟。(范仲淹岳阳楼记) 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题目。(4 分) 黄鹤楼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画眉鸟画眉鸟 欧阳修 (宋) 百啭千声随意

8、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崔诗首联的内容 。(2 分) (2)欧诗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2 分) 二、阅读与赏析(二、阅读与赏析(40 分)分) (一)古文阅读(9-14 小题,共 16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 一望渺然。远见功德古刹及

9、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峰,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 江南画图中。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节选自李流芳游西 山小记,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解衣欲 睡 ( ) (2)怀民亦未寝 ( ) (3)相与步 于中庭 ( ) (4)欣然 起行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战于 长勺 A.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 B.所欲有甚于 生者 C.相与步于 中庭 D.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 安乐也 1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10、 A. 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B.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C. 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D.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1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 余因得遍观群书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通过写庭中赏月,议论抒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既有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种种 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B.【乙】文通过描写西山的建筑、湖泊、树木、山峰等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美景的赞美以及依依不舍

11、之情。 C.【甲】文“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侧面描写月光的澄澈,营造出一个空 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 D.【甲】【乙】两文都借用描写、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仍然旷达、乐观的复杂 心情。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18 小题,共 8 分) 聚焦国学传承 【漫画欣赏】 【学校动态】 过了小学“习字期”,又面临“电脑打字”的现状,初中生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练书法?杨浦区鞍山初 级中学经过多年探索完成的“初中书法教育的

12、实践研究”报告显示,中华民族传统的书法教育在初中仍大 有可为。 学校将书法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将毛笔字的流畅书写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使语文教学和书法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该校合理安排课时,保证每周有书法课,开展书法课外小组 活动,在初中低年级普遍开设书法校本课程,中高年级开设书法欣赏课,并保证全校每周一节写字课。 学校不但要求学生练字,还经常给教师开设书法辅导讲座,要求每位教师每周练字。每个学期的教师 “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比赛和学生的硬笔、软笔比赛,都是全校师生展示自己写字能力的舞台。教 师通过讲述书法家的故事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像练书法一样持之以

13、恒,不能一曝十寒。另 外,抄一句名言、一副对联、一首唐诗、一篇古文,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受到了文化熏陶。 【民间热议】 国学普及引热议 对于国学进校园,记者在采访中,很多人表示了赞同支持,认为国学的融合普及早就该实施了。 身为退休干部的张先生认为,国学早就应该进行普及教育了,“国学文化是我们的经典,中国文明的 魅力,身为中国人更应融会贯通。” 大学生村官肖峰也对国学进课堂进行点赞,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传统文化的回归很重要, 不然,中国人没了传承也没了自信。” 不少教师也对国学进课堂大力称赞。中文系毕业的双塔中学老师王萌表示,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落实到 实际教育工作中去,“目前学生缺少传统文

14、化的熏陶,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融入学生的教育中。” 当然,也有人在称赞之余同时表达了担心。“国学能够通过课堂的形式进行普及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但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考试时怎么设标准,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机关干部冉建华说。不 过,也有受访者认为,国学如果作为选修课比较恰当,不适合作为普遍的学习教材。 【正反辩论】 父母教是否一定须敬听? 弟子规有句话:“父母教,须敬听。”翻译过来就是:父母教育孩子,孩子需要以恭敬的态度, 认真听取父母的话。 求教5042350423:一个在家里连父母的话,都不肯听的人,跑到外头,有可能听别人的话吗?一个人不肯 听别人的话,还有人愿意教他吗?没有人愿

15、意教他,怎么可能学得到东西呢? 还琴 11106089111110608911:我想,每个父母对于自己的儿女,都是竭尽全力,毫无保留。都想让孩子好。所以对 于父母的教诲,在青少年期要执行。不理解也先执行。到了成年,尽管有些看法不同,但还是感激父母的 关心。 小季 19801980:我是从事小学教育的,现在的孩子,上课没等老师说完问题,就举手乱说一气,对同学、 老师的发言也不能认真分享,课堂纪律出奇地差,说到底,这个社会浮躁的风气,在小学生身上就体现出 来了。其实反思一下,我们从小的家教,是否重视了“父母教,须敬听”呢? 静静 melarmelar:我个人觉得有些“霸道”,父母的文化修养层次会影

16、响孩子的人生观、处事观、社会观。 尤其现在都比较重视个人意愿思想,应该以探讨来交流。 小宇 20112011 围脖:现在的教育是个所谓讲究个性和自我追求的时间段,如果要套用以前的“父母教,须 敬听”,这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些,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过于严格甚至迂腐,那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去敬听了。 父母教的时候,不妨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先让孩子有个愿意听的心态,然后慢慢沟通,等到孩子真正理 解了父母的教育,从而孩子从心里真正能尊敬父母的时候,哪怕表面态度未必尽敬,其实心里也会仔细斟 酌的。为什么说表面态度未必尽敬,因为有些年龄段的孩子觉得说“不”是长大的一种标志,也就是青春 期叛逆期,我们也都经历过。所以

17、也要容许孩子去拥有这个过程。 狗狗老婆轩轩妈妈:应该有敬听的态度。但父母更多的应该是民主地沟通,教导而不是命令或控制, 就是要学会做个好父母,尊重孩子,学会真正的爱。 15阅读【漫画欣赏】,说说漫画的寓意。(2分) 16阅读【民间热议】,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2 分) 17阅读【正反辩论】,你是赞同正方,还是赞同反方?说出自己的理由。(2 分) 18结合材料说一说,学校应该怎样普及国学?(2 分) (三)议论文阅读(19-22 小题,共 8 分) 多读点“无用之书”多读点“无用之书” 谈到读书,有不少人认为,要么不读,要读就读有用的书。我倒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 作,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

18、,还应多读点无用的书,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 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如今流行的那些“有用之书”而言的那些读了以后,对你升学、 应聘、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如如何炒股如何理财等等。反之,那些不授 技能的书,都属于看似“无用的书”。 人要生存,必然要学谋生的技能和手段,就得读“有用之书”,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但若把读有用之书当成读书的全部,或对“无用的书”心存芥蒂,就有失偏颇了。读有用之书,或 许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需求,但如果读书只关注物质的获取,而忽略精神的需求,就可能被名利 所牵引控制,变成一个精神空虚、了无情趣的人。 就我自己来说,书读得不算太多,但却自小就喜欢

19、读些无用的书,记得上小学时,课余时间, 最喜欢看黄继光董存瑞穆桂英挂帅等小人书。上中学时,抽空就爱看红楼梦西 游记等长篇巨著。为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净读这些无用的书,将来怎么考上大学?”在 学校,也没少挨老师批评,有几次因自习课上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不仅被骂得“狗血喷头”,而 且连借来的书都被没收了,害得我只好东借西凑,才把图书馆的罚款交了。 从学校毕业以后,在阴差阳错中,我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当上了“账房先生”。这样一来, 就导致专业不对口,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不上,反倒是平时所读的那些“无用的书”在我的职业生 涯中派上了大用场。在我看来,多读点“无用的书”,起码有四点好处: 可以养心。人

20、生在世,身体需要滋养,心也需要滋养。养心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 而这些东西常常来自那些看似无用的书。正如叶曼在智慧人生一书中所说:每一本书的写成, 每一本书的流传,不论古今中外,它之所以能被人接受,大都是作家一生的经验及智慧的精华,集 合在一本书上,所以看书就等于吃维他命。 可以怡情。倘若能排除杂念,静静地于文字间穿行,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李清照“寻寻觅 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份忧伤哀愁;感受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份潇 洒豪迈。有了这些感受,方能真正体会到读书中所拥有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畅快、惬意、情致与乐趣。 可以增趣

21、。人生若无趣,即使物质生活再富有,也会变得枯燥乏味。趣从何来呢?一方面要 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另一方面,则要从妙趣横生的“无用之书”中来。静静地读那些“无用的 书”,才能让生命的闲暇在诗情画意中悠然流淌。 可以益智。培根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看似“无用之书”, 实际上最有用。通过读它,可以彻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晓世事沧桑,可以广济天下民众,更重要的 是,可以让你得到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0.从文中看,“有用之书”指的是哪类书?“无用之书”指的是哪类书?(2 分) 21.文章第段与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2

22、分) 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四)记叙文阅读(23-26 小题,共 8 分) 扶贫故事扶贫故事 在一次县文联组织的平天山野外采风活动中,我认识了扶贫办的小杨,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扶贫 故事。 一年前,小杨通过公考进了县扶贫办。去年开春,他接到了一个扶贫任务,扶贫对象是石岭村的吴志 福。 一看到石岭村三个字,小杨的心里就发了毛那是一个极其落后闭塞的小山村,路途遥远,坑坑洼洼, 凹凸不平,一边是深沟,一边是大山。三年前,有两个干部开车去那里开展扶贫工作,在半路摔下山沟, 一人重伤一人当场殉职。 还好,小杨去的时候,路已经修好了。小杨到了石岭村,在村主任赵勇成的带

23、领下,去见吴志福。 老赵一边走,一边喋喋不休地向小杨介绍三年前田副县长到石岭村扶贫的故事:就是在田副县长的多 方努力下,修好了这条路,可惜,田副县长没有看到路通车的那一天,就倒在了扶贫路上 她是一个好人啊!老赵感叹道,眼睛发红,声音哽咽。 这条路应该叫玉清路。老赵说,田副县长叫田玉清。可上面却说,不能用领导的名字来命名,他们起 了另一个名平安路。 政府是对的。小杨打断了老赵的话,转换了话题,问,老吴家里到底有多困难?能吃上饭吗? 难!老赵说,田副县长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指定老吴是她的扶贫对象,她带领工作组来到老吴家,当 时,田副县长一看老吴家徒四壁,几间破屋,漏风漏雨,里面黑咕隆咚的,田副县长几

24、度落泪。她说,想 不到,还有这么困难的群众,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啊! 在老吴家,要拍几张照片拿去存档,屋里黑,看不清楚,工作人员叫老吴开灯,老吴拉了一下电灯开 关绳子,电灯闪了一下,灭了,再拉,怎么也不亮。田副县长叫他再开另外的灯,老吴说,没了,唯一的 一盏电灯。 说话间,就到了老吴的家。 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啊!老吴年近六十,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穿着破旧;一个跛脚的老婆,头发蓬乱, 像鸡窝里的草,还傻不拉唧的,老吴年近五十才娶了她;一个半生不死的老娘,长年卧病在床,一年四季 要打针吃药;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去学校了,没在家,小杨没看见他们。 老赵说,老吴家比三年前好了一些;三年前,根本不成一个家

25、,幸亏田副县长来扶贫。 老吴带老赵和小杨来到他家的砂糖桔种植地。三年前,田副县长带给老吴脱贫致富的第一个项目就是 因地制宜种植砂糖桔。远远看去,十几亩砂糖桔在瑟瑟的冷风中一片翠绿。 可走近了一看,小杨心里一拨拨地凉,像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去这些砂糖桔,缺乏科学管理,一棵 棵病恹恹的,像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 老赵说,没办法,田副县长去世后,一直没有人来真正接替她的扶贫任务,上面来的人,走马看花一 样,拍个照转个圈儿就走了。 小杨回到家后,翻箱倒柜找妈妈的书。 那是妈妈留下的种植砂糖桔的书,网购的。 在一个箱子里,小杨找到了厚厚的一沓书和笔记,还有一些复印资料,都是如何防治果树病虫方面的 书

26、。 周末,一大早,小杨骑摩托车朝石岭村出发了。 老爸问他,啥事那么急? 小杨说,看了老妈的书,我找到了老吴的砂糖桔问题所在了。 老爸说,啥问题啊? 小杨说,见了老吴再说。 小杨那几晚睡得很晚,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眼前老是晃动着老吴家那病恹恹半生不死的砂糖桔到底 啥问题呢,不能茁壮成长呢? 突然,他灵光一现,有了! 那是一种严重的根腐病和卷叶虫、钻心虫。小杨问过几个老种植户,他们也说是。 小杨买了药,一路直奔石岭村。 此后,小杨一有空就奔石岭村。 几个月后,老吴的砂糖桔像大病初愈的年轻人,终于重新吐出嫩芽,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年,老吴的砂糖桔挂果了,成熟时像一串串小小的红灯笼挂满树上,甚是诱人

27、。 小杨日夜翻看老妈的书,一丝不苟地照着做,吸取老种植户的经验,想方设法要让老吴的砂糖桔赶在 春节时上市,挣一个好价钱。有了技术支撑,老吴的砂糖桔够甜够靓,摘一个来尝,甜入心肺。 这时,一场大寒潮来袭,很多果场即将成熟上市的砂糖桔被霜冻打得七零八落,老吴家的却因为盖上 了塑料膜而幸免于难。 寒潮来袭前,小杨带了几个好友,和老吴不分日夜地给果树盖塑料膜,跟寒潮争分夺秒抢时间。 年底,老吴的砂糖桔像光彩照人的新娘,闪亮登场,一摘下来,就被守候在田头的水果批发商抢购一 空。 老吴平生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红艳艳的钞票,有十几万啊!那一刻,他哭了,噗通一下跪在小杨跟前, 抱着他的腿,呜呜大哭。 小杨赶紧扶

28、起老吴,跟着哭。 两个大男人,在柑桔地里抱头痛哭。 我以为他因感动而哭。 小杨说,我哭我妈。 你妈? 是,我哭她。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我妈。她如果还在,多好啊。我想,她的在天之灵,也会在那一刻 被感动的。 再问,小杨什么也不说了。 后来,我才知道,小杨的母亲就是田副县长,田玉清。 在县府大院里,没人知道,小杨就是她的儿子。 23.本文主要写了与田副县长母子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两件事。(2 分)答:田副县 长多方努力,帮助修好通往石岭村的公路。 田副县长扶贫吴志福,牺牲在扶贫路上。 _ _ 24.请赏析第 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 25.请简要概述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

29、分) 26.请简要说说文中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态度。(2 分) 三、写作与表达(共三、写作与表达(共 5050 分)分) 27.下列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又见春天又见春天 文题二:你很快就要结束初中阶段的学习,即将面临着不同的升学选择:或是普通高中;或是免费师 范;或是职业高中。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人生追求,以书信形式向父母陈述你的选择及理由。 要求: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自拟题目,统一署名“辛梨花”,时间“5 月 18 日”;自定立意,自选 角度,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一)(1)示

30、例: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 (2)示例:表达 (3)示例 1:我们不能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示例 2:我们不可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 境。 (二)构图要素: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光芒线 寓意:党和国家事业犹如滚滚历史车 轮,势不可挡,勇往直前。 6.(1)鲁达(鲁提辖、鲁智深)(2)离开 7.(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4) 不义 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8.(1)人去楼空(2 分) (2)对比 9.打算;睡觉;散步;的样子

31、10.C(例句中的“于”是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A 项中的“于”表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向、对、对于”;B 项中的“于”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C 项中的“于”是表 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D 项中的“于”表示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11.A 12.A 13.D(D 项乙文没有体现出作者遭贬的情节。) 14.(1)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环顾 四周,(我)十分喜欢这里,几乎不能离去。 15讽刺一些人借“国学大师”来炒作 16不同行业的人都对国学进学校表示赞同支持,也有人担心

32、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17示例 1:赞同正方,理由:父母是孩子第一大恩人与教师,无论从感恩与恭敬而言,都应该是必须的, 毋庸置疑。“百善孝为先”“顺者为孝”是传统美德。 示例 2:赞同反方,理由:我们与父母是不同年代的人,社会在发展,人类也在不断进步,如果只是一味地 去辩论听与不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所以重在交流。 18开设国学课程,如毛笔书法,将毛笔字的流畅书写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使语文教学和书 法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举办国学活动,如国学知识竞赛、演讲等;开设国学文化讲座;增加 学校图书馆中国学经典图书等。(言之成理即可) 19.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

33、应该多读点“无用的书”或多读点“无用之书”。 20.“有用之书”指的是对升学、应聘、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无用之书”指的是 那些不授技能的书。 21.总分关系。第段总说多读“无用的书”起码有四点好处,第段分别对这四点好处加以 阐述。 22.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古诗文名句,论证了“读”无用之书可以怡情的论点,同时,丰富了文章的 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2 分)小杨接任母亲扶贫吴志福,治好砂糖橘病虫害。小杨帮助吴志福脱贫,完成了母亲的遗愿。 24.(2 分)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小杨心里的凉喻成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将病恹恹的砂糖橘喻成面黄 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人物心理和砂糖橘的病态。 25.(2 分)推动情节发展;点明了田副县长扶贫的结局,牺牲在扶贫路上;反衬了田副县长和小杨坚持扶 贫的高大形象。 26.(2 分)讴歌扶贫干部的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批评了某些扶贫干部官僚作风;呼吁关心扶贫干 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