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7905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共 20 页) 2021 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 代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代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 1 (1 分)江苏无锡的舜柯山建有一座舜皇庙,庙前有一巨石,留着两个清晰的脚印。据老人们说,那是舜 皇看到太湖水泛滥,心中烦躁,连连跺脚而留下的。请指出舜是通过( )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

2、分封制 2 (1 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 DNA 研 究, 最终得出结论: 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 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3 (1 分)夏朝建立于公元前 2070 年。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 A公元前 20 世纪早期 B公元前 20 世纪晚期 C公元前 21 世纪早期 D公元前 21 世纪晚期 4 (1 分)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标志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

3、阳称帝 D229 年,孙权在建业称帝 5 (1 分)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亡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6 ( 1分 ) 如 图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的 更 替 图 中 , 方 框 中 的 两 个 朝 代 分 别 是 ( ) A南朝、北朝 B明、北魏 C吴、北魏 D吴、隋 第 2 页(共 20 页) 7 (1 分)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北京人的发现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沟通

4、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 甲骨文的发现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D 宣政院的设置 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AA BB CC DD 8 (1 分)阅读如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 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 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 9 (1 分)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 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早出

5、现在( ) A西晋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10 (1 分) 中国通史 中记载: “提倡文人政治, 严禁武人干政, 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 ” 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11 (1 分)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有一谜语的谜面是“民族关系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社会变化。 ”其谜 底是( ) A秦汉时期特征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 C隋唐时期特征 D辽宋夏金元时期特征 12(1 分)“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 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 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 ”“他” 的事迹是 ( ) A抗击倭寇 B收复台湾 C领导虎门销烟 D率舰激

6、战黄海 13(1 分)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 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 下列属于雍正帝政绩的是 ( ) 第 3 页(共 20 页) A册封达赖五世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4 (1 分)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指南针传入欧洲 蔡伦改进造纸术 火药的发明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 B C D 15 (1 分)这本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研究成果,是明代末 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此著作是(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齐民要术 16 (1 分) “中国之近代史始于

7、南京终于南京” 。六朝古都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中南京被增开为通商口岸 C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D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 17 (1 分)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 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 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1 分) 清末郑观应有诗写到:“东沟海战天如墨, 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 万火丛中呼杀贼” 。 这首诗描写

8、的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19 (1 分)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 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20 (1 分)1949 年 2 月 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洗刷了四十多年来中国武装人 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与该耻辱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第 4 页(共 20 页) 二、材料分析题: (第二、材料分析题: (第 21 题题 10

9、 分,第分,第 22 题题 9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1 分,计分,计 30 分。 )分。 ) 21 (10 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 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乱局,迅速进入新的辉煌时期。公元 7 世纪,唐帝国在东方崛起。而差不 多就在这个时候,欧洲却进入封建时代,社会高度分裂,失去凝聚力,东西方就此拉开了距离, “东方先 进、西方落后”的态势几乎 1000 年不变“东方”其他地区,如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 帝国,都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1)唐帝国的崛起离

10、不开政治制度的完善,请写出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请列举拜占庭帝国(东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文明成果各一例。 材料二 如图 1 为高云鹏画作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 (2)图中的“经”取自何处?同一朝代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高僧是谁? 材料三 如图 2、图 3 (3) 图 2 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哪一次改革?写出此次改革的一项内容。图 3 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 的交往? 材料四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 “彼等以为苟 不如此,财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 唯一不易之格言。 ” 陈旭麓近代

11、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第 5 页(共 20 页) (4)据材料二、四,分析从唐朝到清朝前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政策的变化带来了 什么消极影响?为此,你有何感悟? 22 (9 分)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 诸要素,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 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 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公元 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

12、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 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什么? (2)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常常会带动社会形态的变革。从材料一中的图二中你获取 了什么信息?各诸侯国纷纷变革,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的变革是什么?写出最能反映此改革是封建性质 的措施?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何时完成? 写出世界上最早纸币的名称。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时期中

13、国航海史上的壮 举一例? 23 (11 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毁的极大刺激与震撼, 感到学习西方先 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 30 多年(19 世纪 6090 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一年前(1894 年)郑观应还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 ;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绝论中第 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第 6 页(共 20 页) 金冲及20 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

14、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到了。此后,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 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城代谢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要彻底反对旧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一运动?该运动的性质是什 么?作者认为这场运动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材料二中“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是什么?列举宣传“改革改变现状、寻 求新的出路?”的报刊两则。

15、 (3)材料三中的“革命”为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这次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德先生” “赛先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口号兴起的运动是中国 思想近代化,它为随后爆发的哪一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回顾这场运动,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 持怎样的正确态度? (5)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2021 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6、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 代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代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 1 (1 分)江苏无锡的舜柯山建有一座舜皇庙,庙前有一巨石,留着两个清晰的脚印。据老人们说,那是舜 皇看到太湖水泛滥,心中烦躁,连连跺脚而留下的。请指出舜是通过( )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的内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解答】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尧年老的时候,人们推举有才能的舜担任部落联 盟首领,舜年老的时候,

17、又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第 7 页(共 20 页)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2 (1 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 DNA 研 究, 最终得出结论: 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 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我们能从河姆渡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 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

18、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 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 水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 (1 分)夏朝建立于公元前 2070 年。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 A公元前 20 世纪早期 B公元前 20 世纪晚期 C公元前 21 世纪早期 D公元前 21 世纪晚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 【解答】根据公元纪年法,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 2070 年应该为约公元前

19、21 世纪 70 年代。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公元纪年法。重点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4 (1 分)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标志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 D229 年,孙权在建业称帝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知道 229 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形成。 【解答】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 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 成。 第 8 页(共

20、20 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 (1 分)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亡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分析】本题以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为切入点,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的统治者们,从秦朝灭亡中吸取教训,加上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社 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经济,巩固统治,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该政策的实施,到文 景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形成了“文景之

21、治”的局面,故 ABC 说法正确;儒家思想占 据统治地位的现象是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后出现的, 该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6 ( 1分 ) 如 图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的 更 替 图 中 , 方 框 中 的 两 个 朝 代 分 别 是 ( ) A南朝、北朝 B明、北魏 C吴、北魏 D吴、隋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名称更迭。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朝代分别什么?220 年曹操 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22、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 年,刘备在成 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1 处为吴; 4 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在 439 年再次统一黄河流域,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 后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2 处为北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相关史实。 7 (1 分)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第 9 页(共 20 页)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北京人的发现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 丝绸之

23、路的开辟 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 甲骨文的发现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D 宣政院的设置 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通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 时,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运往西亚, 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 (罗马) ,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 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丰富

24、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 上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B 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表述错误,符 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通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 (1 分)阅读如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 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 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长城和大运河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长城“秦

25、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和大运河“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可知,长城 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有利于巩固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 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明朝建立以后,为了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 18 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长 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

26、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 第 10 页(共 20 页) 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长城和 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9 (1 分)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 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西晋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分析】本题以“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 富不荣。 ”为依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完善。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

27、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 这一制度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读书人群体,并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 构。这一制度是科举制,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朝隋 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 特点以及影响。 10 (1 分) 中国通史 中记载: “提倡文人政治, 严禁武人干政, 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 ” 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分析】本题考

28、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 中国通史 中记载: “提倡文人政治, 严禁武人干政, 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 ” 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 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 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 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

29、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轻武 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 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D。 第 11 页(共 20 页)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1 (1 分)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有一谜语的谜面是“民族关系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社会变化。 ”其谜 底是( ) A秦汉时期特征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 C隋唐时期特征 D辽宋夏金元时期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宋、辽、夏、金是

30、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271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并实现了大一统。元朝的大 一统使元朝时民族融合得到大发展。西汉时期经济重心还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将先进 技术也带到了江南。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宋以 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1 分)“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 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 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 ”“他” 的事迹是 ( ) A抗击倭寇 B收复台湾 C领导虎门销烟 D率舰激战黄海 【分析】本题考查了郑成功收复台

31、湾。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题干反映的是郑成功。1624 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 年 3 月,郑成功从金门出 发,准备台湾。盘踞台湾城的荷兰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 8 个月 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1662 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 手里收复了沦陷 38 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 和领土的完整。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 13(1 分)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 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

32、固。 下列属于雍正帝政绩的是 ( ) A册封达赖五世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雍正帝的政绩。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 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 第 12 页(共 20 页) 【解答】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 年,雍正皇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的相关史实。 14 (1 分)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指南针传入欧洲 蔡伦改进造纸术 火药的发明 毕昇发明活字印

33、刷术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解答】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南宋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火药的发明是在唐朝;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四大发明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 (1 分)这本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研究成果,是明代末 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此著作是(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齐民要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 “明代末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农政全书 也

34、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 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 全书 60 卷, 约 70 万字,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农政全书全面 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 的农业科学巨著。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 16 (1 分) “中国之近代史始于南京终于南京” 。六朝古都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中南京被增开为通商口岸 C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第 13 页

35、(共 20 页) D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1842 年 8 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 “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1842 年 8 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从封 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点评】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17 (1 分)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 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

36、, 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解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 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 么大的耻辱啊! ” 可知, 这是 1894 年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后, 被迫与日本签订了 马 关条约 。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马关条约 。重点读懂材料和正确解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 分)

37、清末郑观应有诗写到:“东沟海战天如墨, 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 万火丛中呼杀贼” 。 这首诗描写的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邓世昌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及所学知识可知, 这首诗描写的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邓世昌。1894 年 9 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 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 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38、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邓世昌的相关史实。 19 (1 分)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 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第 14 页(共 20 页)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 济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济近代化

39、的进程, 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 后来的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 (1 分)1949 年 2 月 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洗刷了四十多年来中国武装人 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与该耻辱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要求学生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以

40、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了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中国人不得居住,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华侵略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二、材料分析题: (第二、材料分析题: (第 21 题题 10 分,第分,第 22 题题 9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1 分,计分,计 30 分。 )分。 ) 21 (10 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 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乱局,迅速进入新的辉煌时期。公元 7 世纪

41、,唐帝国在东方崛起。而差不 多就在这个时候,欧洲却进入封建时代,社会高度分裂,失去凝聚力,东西方就此拉开了距离, “东方先 进、西方落后”的态势几乎 1000 年不变“东方”其他地区,如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 帝国,都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1)唐帝国的崛起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完善,请写出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请列举拜占庭帝国(东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文明成果各一例。 材料二 如图 1 为高云鹏画作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 第 15 页(共 20 页) (2)图中的“经”取自何处?同一朝代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高僧是谁? 材料三 如图 2、图 3 (3) 图 2 反映了我国古代史

42、上哪一次改革?写出此次改革的一项内容。图 3 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 的交往? 材料四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 “彼等以为苟 不如此,财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 唯一不易之格言。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据材料二、四,分析从唐朝到清朝前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政策的变化带来了 什么消极影响?为此,你有何感悟? 【分析】 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 考查了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 和阿拉伯帝国的文明成果、唐朝的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43、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到 清朝前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明确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的友 好交流,国家才能繁荣富强,闭关自守只能使国家落后的道理。 【解答】 (1)唐帝国的崛起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完善,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是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创 立殿试和武举。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创造的文明成果如查士丁尼法典等; 查 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并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查士丁尼 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 第 16 页(共 20 页) 展到完备阶

44、段。阿拉伯帝国创造的文明成果如阿拉伯数字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经”取自天竺(印度) 。同一朝代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最终 成功的高僧是鉴真。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 奘用大约 17 年的时间遍游各地, 寻师访友, 研习佛法, 在他晚年的时候, 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 大 唐西域记 ,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 7 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 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 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

45、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 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 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3)图 2 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内容包括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 汉人贵族联姻等。 图 3 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 7 世纪,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定都逻些 (今拉萨) 。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 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 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据材料二、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到清

46、朝前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是由对外开放逐 步变成闭关锁国。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闭关 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 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因此,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只有实行 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国家才能繁荣富强,闭关自守只能使国家落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 走改革开放之路。 故答案为: (1)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创立殿试和武举;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等;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数 字等。 (言之有理即也可) (2)天竺(印度) 。鉴真。 (3)

47、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吐蕃。 (4)变化:由对外开放逐步变成闭关锁国。影响: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 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因此,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 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启示: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国家才能繁荣富强,闭关自 守只能使国家落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则天 第 17

48、页(共 20 页) 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 和阿拉伯帝国的文明成果、 唐朝的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到清朝前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 策等知识。 22 (9 分)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 诸要素,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 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 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公元 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 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什么? (2)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常常会带动社会形态的变革。从材料一中的图二中你获取 了什么信息?各诸侯国纷纷变革,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的变革是什么?写出最能反映此改革是封建性质 的措施? (3)据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历史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