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全册课文练习合集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7694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全册课文练习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全册课文练习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全册课文练习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全册课文练习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全册课文练习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古诗词三首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_(谁)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_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李白 山 杜甫 山)_夜,_(谁)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色,既赋诗一首。(A 夏 刘禹锡 B.秋 刘禹锡)3.“忆江南”是_名,诗人_描绘了江南_季秀丽的风光。二、判断对错我能行1“孤云独去闲”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 ) 2、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 )3、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 三、填空1、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者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而“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人则

2、以奇特的( ) ,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把( )比作( ) 。三、课内语段阅读。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能不忆江南?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曾:_谙:_3、诗人描写了江南的_、_和_的景色之美。_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_一句相呼应,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_的_。四、连一连。李白 诗鬼杜甫 诗豪刘禹锡 诗仙李贺 诗圣、桂林山水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这是一篇以_为主的记叙文。 (A 状物 B 写景)2、文章采用_的构段方式,描写了_和_的美。二、课内语段阅读。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

3、,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_,_。 ”1、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2、 “这样的山”指的是_。3、 “这样的水”指_。4、 “连绵不断的画卷”还指_、_、_5、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_ _ _ 。2、我_过峰峦雄伟的泰山,_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从没_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啊,一座座(拔 拨)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bng png)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立 丽) ,倒(do do)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w w)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do do)下来。1、把短文内容

4、补充完整。 2、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字和读音。3、短文中“嶙峋”的意思是( )A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B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C 形容人消瘦露骨。4、本段主要介绍了桂林的山_、_、_、的特点。5、反复朗读,判断哪种朗读符号正确。1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 )3、记金华的双龙洞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 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篇_(A 记事文章 B 游记)2 作者按_顺序描写的同时,还多次写道_,两条线索清晰地交织在一起。 (A 游览 水 B 事情发展 水)二、课内语段阅读。出

5、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上面开满了映山红, ( )花朵和叶子, (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层,那儿一层,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1 在文中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 文中“精神”一词的意思是( )A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B 活跃、有生气。3 本文主要写了沿途所见的_、_、_。4 短文中“_”一句间接写出了双龙洞在地势很高的地方, “_”一词说明映山红很多,到处都是。三、课内语段阅读。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

6、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都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像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 )不比做什么,( )很值得观赏。1 给短文的最后一句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 用“_”画出表明“双龙洞”名字的来历的句子。3 短文主要描写了内洞之中的_、_和_。四、阅读课文填顺序。AB洞口CDE A_ B_ C_D_ E_4 七月的天山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1、本文节选自 ,作者

7、( ) 。2、从文题看,这是一篇_的文章。突出了_在_季的景物之美。3、作者用_的方法,重点从天山的_、_、_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二、 我来判断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1 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焉,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句话把_比做_。2 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句话把_比做_。三、 课内语段阅读。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_,山形也逐渐变得_。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段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

8、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1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 照样子写出描写颜色的词语。五彩缤纷 _ _3 短文第一句话在文中是_句。4 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5 中彩那天一、细读课文深感悟。1、文中说“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A 父亲中了彩很激动,开车时很紧张。B 因为父亲面临道德难题,被诚信的观念折磨着,他在进行思想斗争。二、课内语段阅读。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1 短文中“富有”的意思是( )A 拥有大量的财产。本文指从中彩那

9、天起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B 拥有大量的财产。本文指父亲把车还给库伯后父亲及家人精神上的喜悦2 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的教诲”指的是_ _。3 结尾段的作用是_ _、_ _。三、词语意思连连看。缺少钱,境况窘迫 馈赠技术熟练、精通 拮据赠送 精湛睡梦中都想寻找,迫切地希望着 梦寐以求四、课内语段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抚 安慰)家里人:“一个人_活得诚实,有信用,_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1 用“”画出括号中恰当的词。2 在“_”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3 用“ ”画出母亲说的话,这句话既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又起到了_的作用。6

10、万年牢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1 课文围绕 讲了_件事。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做事_、_。2 课文_次提到“万年牢” ,文章题目的特点是_。A 交代故事主要内容 B 点明文章中心二、 正确读音我会选。b b 伞把儿( ) 车把( ) 刀把儿( )xio xu 削皮 ( ) 剥削( ) 削减 ( )jng jn 使劲 ( ) 劲头( ) 劲敌 ( )三、 选词填空我最棒。教导 教训 教育1 因为我偷了妈妈一元钱,妈妈狠狠地( )了我一顿。2 李老师对小明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进行了耐心的说服( )3 老师的谆谆( )让我们终生受益。四、 课内语段阅读。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11、_什么事_要讲究_。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1 在文中横线处按原文填空。2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_的人。3 结尾段的作用是_。4 课文中几处“万年牢”分别指_ _ _。他们之间的联系是_ _ 。7 尊严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 本文是按_顺序来记叙的。2 课文的主人公有_个,分别是_和_。故事以“尊严”为题,一方面概括了_是一个自爱、自强、_的人,同时也反映了_是一位_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二、课内语段阅读。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 )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 ,因为他有尊严

12、!”1 给加点的字注音。2“什么都没有” ,用一个词概括是:_。3“富翁”在本文的含义是( )A 拥有富贵的人格。 B 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4 这段文字在全文的作用是_。5 请把画线的句子用“因为所以”重新改写。_。四、细读课文深感悟。杰克逊大叔留下这个年轻人,是因为( )A 哈默有礼貌,很会捶背。 B 杰克逊大叔希望他在自己的庄园里白干活。C 杰克逊发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有美好的人品,以后一定有出息。五、 课内语段阅读。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

13、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完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在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1 文中“派”的意思是( )A 作风或风度。B 量词。C 摊派。D 分配。2 用“ ”画出年轻人说的话。从年轻人说的话中,我体会到( )3 短文是_和_之间的_描写。8 将心比心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 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意思是_。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文章记叙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必须先_,要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必须先去_。二、照样子写词语。将心比心 _ _ _闷闷不乐 _ _ _三、课内语

14、段阅读。“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 )和( ) 。 ”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充满了( )与( ) 。1 按原文内容填空。2 这段话是母亲的_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_的人。3 如果你是文中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这样做么?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会有什么后果。_自然之道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1 文章的题目_。 (A 暗示课文中心 B 引发读者兴趣)2 课文按_的顺序来记叙的。 (A 浏览 B 事情发展)二、 课内语段阅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毫不

15、犹豫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 灰心)地飞走了。1 选出括号中合适的词。2“自然之道”指的是_。向导的话的意思是_文中这句话的作用是_。3 文中“极不情愿”的意思是( )A 同伴的话,让向导极不高兴。 B 向导了解自然规律,他不想破坏规律,不得以而救之4“不能见死不救”中引号的用法是_。三、 细读课文深感悟。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

16、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 “悲叹”一词突出了向导_的心情。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却没有制止,因为_。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A 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 )B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形容人极端愚蠢。 ( )3、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的是_。4、文中“侦察兵”中引号的作用是_。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 课文题目的特点是以_的

17、形式引起读者的思考。2 课文主要介绍了_、_以及_告诉我们要保护_,保护_,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六、 语境注音我能行。1 黄河折( )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 。是一条不折( )不扣的祸河。2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结( )构松散( ) 。3 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 )的苦难( ) 。 三、课内语段阅读。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 )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破坏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 )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

18、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1 按原文填空。2“数管齐下”源自_一词,这里指_。3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4 从黄河忧患中我们了解并认识到环保的重要,请你写一句有关这方面的宣传标语。_。11 蝙蝠和雷达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为了弄清楚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原因,科学家做了_次不同的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 ) 。A 眼睛 B 耳朵 C 嘴二、 课内语段阅读。科学家经过_研究,_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

19、,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1 按原文填空,并体会所填词在句子中的作用。_。2 短文主要讲述的是_。3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揭开-( )秘密-( ) 。三、 课内语段阅读。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x j)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mng mng)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zhe zho)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i si s)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

20、停。1 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_。3 读短文,完成表格。试验环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一二三12 大自然的启示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 课文由两篇_组成。 (A 童话故事 B 科普小短文)2“打扫”森林中“打扫”所用双引号作用是_。(A 引用 B 表示有特殊意义的话)3 科学家分别从蜻蜓和鲸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和_。二、 课内语段阅读。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

21、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护 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了腐殖质( ) ,能(增多 增强)土壤( )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 昆虫 鸟类 兽类也就多了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 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 嫩枝 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 捕食森林里的害虫。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画出来。3、第 2 自然段是一个_段,起到了_的作用。4、给短文结尾部分加标点。5、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5“异想天开”的意思_。文中林务官“异想天开”做了什么?带来

22、了什么后果?_。13 夜莺的歌声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 文中的“小夜莺”指的是_。 (A 小孩 B 漂亮的鸟)2 课文以_为线索进行记叙,以_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A 以歌声_B 以歌声_C 战斗结束后, “小夜莺”的歌声继续。二 、课内语段阅读。“|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 怎么会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 乌鸦 猫头鹰 多着呢 夜莺倒_是只有我一个1 给第 2 自然段加标点,并给加点字注音。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继续-( ) 盘问-( )3 短文是_和_之间的对话,特点是_,文中“麻雀、乌鸦、猫头鹰”指的是_。从中可以体会到小男孩的_和对敌人的_三、 课内语段阅读。“你这个坏家伙!

23、”军官打断孩子的话, “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1 短文中“野兽”指的是_。2_谩骂_是“蠢东西” ,其实真正的“蠢东西”是_。 “轻蔑”的意思是_。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4 照样子,写词语。不慌不忙 不_不_ 不_不_14 小英雄雨来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1 课文题目的特点是_(A 以故事的内容拟题 B 以人物的名字来拟题)2 课文是作家_(A 管桦 B 巴金)的作品,本文分成六部分,小标题是1_2_3_4_5_6_二、

24、 课内语段阅读。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 )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 )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 )在炕沿上。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 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_的情感。3 从短文中找出鬼子军官打雨来的动词_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敌人的_。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1、文题中“

25、一个中国孩子”指的是_,他呼唤的是_,因为他_。2、课文属于_文体,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 )的信。二、 课内语段阅读。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起 一致)行动起来, (维持 维护)和平, (制止 阻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 21 世纪,为战争敲响丧( )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 用“/”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恰当的词。3 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达

26、了作者_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_”的心声。三、 细读课文深感悟。“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销烟”这句话的意思是:( )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存在战争,如_、_。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_,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我想对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说一句话:_。四、 课内语段阅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 )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 )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 和

27、平 和平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给末尾处加标点。2 用“_”画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应该用_(A 急速激昂 B 低沉缓慢)的语调,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3 文中不仅“我”听见了爸爸的呼唤,有更多的人都听见了,这样重复写为什么?_。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1 这是一首以_(A 热爱祖国 B 呼唤和平)为主题的诗。2 诗人希望_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3 作者抓住自然界中_、_、_、_的原有景象将其与战争破坏景象加以对比,并四次重复疑问:_?这是对战争的_和_。二、 课内语段阅读。我们希望,我们祈( )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 ( )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一间教

28、室, ( )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 )受春天 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 按原文填空。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末尾省略号省略的是_用两个字概括就是_。4 诗歌最后一句话表达了_。18 永生的眼睛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1 文章题目的特点是_。(A 以事物直接拟题 B 以文章主要内容拟题)2 故事主要进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_的动人事迹。_是贯穿课文始终的人物。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_和_。二、 课内语段阅读。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 丛)他的遗(愿 怨)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

29、吗?”我问。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鸣 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在这一刻 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我紧紧地搂住温迪 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次 我为自己的女儿-14 岁的温迪而骄傲。1 用“/”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恰当的字 。2 给短文后半部分加标点。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A 解释说明 B 强调作用 C 转折作用4 文中画“_”的句子含义是父亲不止是留下了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_。17 触摸春天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1文题“触摸”一词本义是_,这里指_。2课文的主人公_是一个特殊的小女孩,说她特殊,因为她是一位_,还因为她能够用

30、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二、 课内语段阅读。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 )月季花前停下。她(慢慢地 渐渐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正确 准确)地伸向一( )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1 按原文填上量词。2 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3 短文中“流畅”的意思是( ) 。A 流利;通畅。指走路很快,匆忙 B 流利;通畅。指动作协调步履轻盈。4 文中画“_”的句子与文中“_”句相照应,同时又为下文安静神奇地捕捉到蝴蝶作好了铺垫。表现出安静的_的特点能及她对_的热爱之情。三、

31、细读课文深感悟。“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你认为这灵性是指( )A 安静虽然失明了,但是她的耳朵灵敏,听见蝴蝶的存在。B 她是用心感受自然,拥抱自然,灵性来自于她对春天、她对大自然的热爱。C 安静对周围的环境特别熟悉。如果你见到安静,会对她说:_。四、 课内语段阅读。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你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_,谁都可以_。1 按原文填空。2 写近义词 许久-( ) 优美-( )3“张望”的意思是_。这里用来描写双目失明的安静够准确吗?为什么?_。4 用“ ”画出文中作者所悟道理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四年级下册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