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必修二主干知识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6655 上传时间:2021-04-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必修二主干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必修二主干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必修二主干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必修二主干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必修二主干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届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必修二届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必修二 主干知识主干知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要求:识记)、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要求:识记) (1) 、耕作方式的变革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七八千年前: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我国农业进入了 “石器锄耕”阶段。 春秋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至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作方式。 (2)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 夏商周时期:井田制,其实质为土地

2、国有制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商 鞅变法在法律上正式确立的标志为商鞅变法)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要求: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要求:理解) (1)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3)精耕细作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与特征(要求:识记)、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与特征(要求:识记) (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官营手工业(产品官府使用,素称发达) A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B 史实 a 冶金 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会冶铜;商周

3、时期冶铜技术高超,称为“青铜时代” 。 冶铁:西周晚期,铁器出现;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法;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 朝灌钢法。16 世纪领先于世界。 b 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商朝烧制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瓷系;宋朝五大名 窑;元出现青花瓷;明出现彩瓷;清出现珐琅彩(明清景德镇为“瓷都”即制瓷中心。 ) c 丝织业(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五六千年前出现;商代有织机;西周掌握斜纹提花技术;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宋朝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 格;明清,鼎盛,苏、杭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民间手工业(春秋战国时出现,分为民营手工业和

4、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产品主要用于缴税和家庭生活(自给自足) ; 民营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在重农抑商政策下艰难发展,至明朝中叶规模逐步超过官营手工业并产生了资 本主义萌芽,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 (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 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和特点(要求:识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

5、概况和特点(要求:识记) (1)发展概况 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 周朝: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 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 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 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打破市 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明清: 涌现出许多区域 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如徽商、晋商等。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市的变迁 A 宋以前,市与坊有明显界限,商业活动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B 宋开始,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市散落于坊间(北宋

6、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商业打破时间(有夜市、 早市) 、地点(市坊界限打破、草市繁荣)限制,商业环境宽松。 城市的发展 早期城市即是经济中心也是政治和军事中心,后期城市的商业职能更明显。 宋朝四大名镇: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繁荣发达,如西汉开始的丝绸之路(分陆上和海上) 。对外贸易至明清时期因 闭关锁国政策而日趋萎缩。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 ( “厚往薄来” ,目的不 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宣扬国威等) 。 5、 “重农抑商” 、 “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要求:理解)、 “重农抑商” 、

7、 “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要求:理解) (1)重农抑商 A.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 B 影响: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 “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说, “重农”是正确的;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 明潮流的后面。 (2)闭关锁国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非完全禁绝,仅开“广州十三行”一处负责对外贸易) 。 评价 :A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 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

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要求: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要求:识记) 原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 商业危机: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宗教根源:基督教会要传播 基督教;可能性(条件)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 的支持。 (2)过程 路线 支持王室 人物 时间 成就 东线 葡萄牙 迪亚士 1487 非洲好望角 达伽马 1497 印度 西线 西班牙 哥伦布 1492 美洲 麦哲伦船队 1519-1522 环球 2、地理大发

9、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要求:理解)、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要求:理解) 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要求:识记)、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要求:识记) (1) 海上马车夫荷兰 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 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如侵入台湾,北美建立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等 (2) “日不落帝国”英国 1588 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 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积极对外扩张、掠夺。 17 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18 世纪中期

10、,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 4、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要求: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要求:识记) 项 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时 间 英国:1765-1840 左右 1870 年后 成 就 珍妮纺纱机(标志) ;瓦特改良的 蒸汽机;英史蒂芬孙的火车、美 富尔顿的轮船。 电力的广泛应用(美爱迪生) ;内燃机和新 交通工具的创制(德卡尔本茨的汽车、美 莱特兄弟的飞机)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电 话、电报) ;化工技术和传统工业的发展。 5、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要求:运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

11、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要求:运用) (1)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提高,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资本主义国家加大 了对世界的侵略。而工业革命又给列强打开亚非拉国家大门提供了廉价的商品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至此,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提高,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新的通信和交通工 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6、 世界市场的形成 、形成过程: 15、16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19 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 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

12、末 20 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 的相互联系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要求: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要求:识记) (1)经济结构变更的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侵略 (2)经济结构变更的表现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的兴办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

13、主义的产生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企业 A 军用企业 a、目的: “自强” b、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B 民用企业 a、目的:求富 b、企业: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发昌机器制造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要求:理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要求:理解)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的诱导 3、民国时期民族

14、工业的曲折发展(要求:识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要求:识记) (1) 、短暂的春天(191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8) 背景 A 民国的建立及实行的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B“实业救国”思想的鼓动 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表现: A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和沿海地区、资本也不及外国在华资本总数 B 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短暂的原因:一战后,列强又加紧对中国侵略 (2) 、较快发展(19271936) 原因: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表现:除棉纺业和面粉业发展外,制碱业获得很大发展,甚至

15、出口国外。 (3)日益萎缩(1937-1945) 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 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4) 、陷入绝境(1945-1949) 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表现: ,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4、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求:理解)、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求:理解) (1)不利因素 先天不足(缺技术、资金、市场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大部分是轻工业) 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三座大山(帝国

16、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 (2)有利因素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5、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运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运用) 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 僚资本主义既有矛盾,又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 要经济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17、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要求: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要求:理解) (1)物质生活变化的表现 服饰的变迁 A、从传统的长袍马褂到鸦片战争后, “洋装”进入中国 B、辛亥革命后:中山装 C、建国初期:衣着朴素、主色蓝灰、样式单一 D、改革开放后:五彩缤纷,款式多样 住房 A、晚清:通商口岸出现小洋楼 B、建国初期:住房条件简陋 C、改革开放后: “安居工程” ,住房条件得到 改善 食 A、晚清:西餐开始进入中国 B、B、1987 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18、,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改善居民饮食 (2)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断发具有反清的革命性) 、废除缠足(男女平等思想) 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婚姻自由,仪式简约文明。 建国初: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改革开放后: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救灾 (3)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内因:中国国内政治(改革、革命) 、经济(民资) 、思想文化的变革 外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侵略) 2、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要求:识记)、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要求:识记) (1)交通工具 火车: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辛亥革命前奠定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汽车:20 世纪初,汽车首先

19、出现在上海,成为富贵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 轮船: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打破列强对运输业的垄断 飞机:1909,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 年,北京至天津的航线开通标志着民航事业的开始 (2) 、通讯: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2003 年中国固话和移动电话世界第一。 3、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要求:理解)、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要求:理解) (1)报纸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信议政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电影电视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科

20、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互联网使人们能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第五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建国后,两大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建国后,两大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 按阶段划分:过渡时期(按阶段划分: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年)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年) ;年) ; 文革十年(文革十年(19661976)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21、 年至今)年至今) 1、20 世纪世纪 50 年代至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要求:识记)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要求:识记) (1) 、中共八大(1956) 内容:A、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成功探索。 (2) 、大跃进(1958)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探索)错误探索) “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浮夸风、高指标、放卫星、大炼钢铁 都属于大跃进的表现)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公有化程度高、集中管理

22、、大锅饭 实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评价: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 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 (3)国民经济的调整(最先调整农村) 原因:经济工作中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了国民经济困难。 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结果:1962 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65 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要求: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要求:理解) (1)主要内容 结束 “左”倾错误思想,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思想转折) 抛弃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错误的束缚; 把

23、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路 线和工作重心的转折)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求: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求:识记) (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实质:改变土地经营和管理方式,土地制度并未变化 (3)意义: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4、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要求:识、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

24、浦东的史实(要求:识 记)记) (1)从 1980 年先后建立深圳(一夜崛起的城市) 、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1985 年后,开放闽东南、长三角、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密集,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 窗口。 (4)1990,以浦东为龙头带动长江沿岸城市的开发。 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要求:识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要求:识记)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要求:识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要

25、求:识记) (1)1992 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要求: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要求:理解) 加速了我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要求:理解)年资本主义

26、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要求:理解) (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具 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方式导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空前尖锐。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对国内局 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 欲坠。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要求:识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要求:识记)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银行停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

27、激出口;扩大政府对金融业的管理 权。 (2)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复兴工业蓝鹰计划(新政核心) (3)成立农业调整署,以农民减产政府补贴的方式提高稳定农产品价格 (4)加强社会救济,推行“以工代赈” (5)加强立法,保护工人基本权利。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要求: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要求:理解) 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要求:运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要求:运用)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对以后资本主

28、 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要求:理解)、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要求:理解)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并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0 世纪 70 年,欧美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 ,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混合经济”出现。 (2) “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是国家干预的表现,有利有弊,20 世纪 80 年代后规模缩小) (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兴起。原因: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作用:推动第一、二产业发展,缓和经济的 周期性波动。 (4)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率先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

29、为主导的“新经济” 。 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 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 (2) 60 年代初,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理解) (1)背景:1918 年国内战争爆发;敌对势力力量强大;苏维埃政权经济实力薄弱。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援前线红军以战胜敌人。 (3)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国家实物配给

30、制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5)评价 积极: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消极:挫伤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要求:理解)、新经济政策(要求:理解) (1)背景:国内战争胜利;战时共产主义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内容: 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 大企业国有;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 制,实行按劳分配 (3)评价 经济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政治上:巩固了

31、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3、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要求:识记)、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要求:识记)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 “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要求:理解)“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要求:理解) (1)要注意经济的协调发展 (2)要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3)要给予地方和企业发展经济的自主权 (4)要坚持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管理模式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2、要求:识记)、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要求:识记) (1)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 下辖两个机构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稳定国际汇率和国际金融体系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宗旨:最初为战后欧洲的复兴,现为成员国战后、灾后的重建 内容:双挂钩一固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汇率稳定) (2)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 大支柱。 2、 以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为例, 认

33、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要求: 理解)、 以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为例,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要求: 理解) 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们的出现都 说明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要求:识记)的由来和发展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要求:识记) (1)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2)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3)作用 加快了经济全球

34、化的发展 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减少了成员国间的不平等 4、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及影响(要求: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及影响(要求:理解) (1)加入:2001 年 12 月 (2)影响: 机遇: A、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5、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识记) (1)经济全球化进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 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 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3)影响: “双刃剑” ,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6、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要求:理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要求:理解) (1)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问题 (2)贸易不平等,南北差距拉大 (3)经济不平等造成政治文化不平等 (4)加剧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必修2 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