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知识要点与对应试题解析:10溶液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3879 上传时间:2021-03-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知识要点与对应试题解析:10溶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知识要点与对应试题解析:10溶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知识要点与对应试题解析:10溶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知识要点与对应试题解析:10溶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知识要点与对应试题解析:10溶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与对应试题解析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与对应试题解析 10 溶液溶液 复习要点复习要点 1 溶液溶液 1溶液溶液 (1)特征:具有_均一_性、_稳定_性,属于_混合_物。 (2)组成 溶质:_被溶解_的物质。溶质可以是_固_体、_液_体或_气_体。 溶剂:_能溶解其他物质_的物质。_水_是最常用的溶剂,_汽油_和_酒精_也可以做 溶剂。 (3)质量关系 溶液质量_溶剂质量_溶质质量_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溶液_密度_ 2乳浊液和乳化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1)乳浊液:_小液滴_分散到_液体_里形成的_混合物_。其特征是_不均一_、_不稳定 _、长期放置易_分层_。 (2)乳化

2、是指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形成 的乳浊液能够_稳定_存在。 复习要点复习要点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过程分析过程分析 (1)溶质分子(或离子)_向水中扩散_,这是一个_吸收_热量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_水分子_作用,形成_水合分子_(或_水合离子_),这是一个_放 出_热量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下降_,如 NH4NO3溶解。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不变_,如 NaCl 溶解。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

3、液温度_升高_,如 NaOH、H2SO4溶解。 复习要点复习要点 3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_一定温度_下,向一定量_溶剂_里加入某溶质,当溶质_不能再继续溶解_时所得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还能_继续溶解_,则该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 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 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 饱和溶液 2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 (1)浓溶液:指_溶质_含量_相对较多_的溶液。 (2)稀溶液:指_溶质_含量_相对较少_的溶液。 复习要点复习要点 4 溶解度溶解度 1固

4、体溶解度固体溶解度 (1)概念: 在_一定温度_下, 某固态物质在_100_g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_温度_。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升高_,如_KNO3_。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较小_,如_NaCl_。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降低_,如_Ca(OH)2_。 (3)溶解度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坐标表示_溶解度_、用横坐标表示_温度_、根据同一物质在不同 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某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 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_溶解度_;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

5、温度下溶解度_相等_。 2气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 (1)在压强为_101_kPa_和一定_温度_时, 气体溶解在_1 体积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的_气体体积_。 (2)影响因素 内因:_气体和溶剂_的性质。 外因:随温度升高而_降低_,随压强增大而_增大_。 复习要点复习要点 5 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 1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较大_的物质。 2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很小_的物质。 复习要点复习要点 6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_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_。 2溶质质量分数_溶质质量/溶液质量_ 100% 3饱和

6、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 g溶解度) 100% 复习要点复习要点 7 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1溶液的质量_溶质_的质量_溶剂_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_溶质的质量分数_;溶 质的质量溶液质量 _溶质的质量分数_;溶剂的质量_溶液_的质量_溶质_的质量。 2溶液稀释计算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_不变_,即稀释前溶液的质量 稀 释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 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复习要点复习要点 8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实验仪器: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氯化钠、量筒(10 mL、50

7、mL)、胶头滴 管。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50_g 6%3_g_,水的质量为:_50_g3_g 47_g_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量取 用_50_mL 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 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装瓶 把上述氯化钠溶液装入贴有试剂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标签试剂瓶中, 盖 好瓶塞,放到指定地点 整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2)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溶液稀释问题) 计算 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_50_g 3% 6

8、%25_g_,水的质量为:_50_g25_g 25_g_ 量取 用_50_mL 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 中 混匀 用_玻璃棒_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装瓶 同前 3溶液配制中误差分析原因归纳溶液配制中误差分析原因归纳 误差 药品 原因 计 算 仪器使用 天平 量筒 烧杯 结果 偏高 称量前天 平指针偏 右; 右盘放了 纸片,左盘 未 放纸片 量水时俯 视读数; 量好的水 倒入烧杯时 溅出 计 算 失 误 结果 偏低 固体药品 中含水分; 固体药品 中含有杂 质; 固体药品 转移时损失 (洒落烧杯 外面或沾在 白纸上面) 称量前天 平指针偏 左; 称量前游 码不在零 点; 称量时

9、药 品和砝码放 颠倒(使用 游 码); 左盘 量水时仰 视读数 烧杯 内壁 有水 计 算 失 误 放了纸片, 右 盘未放纸片 中考典题解析中考典题解析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解析:解析:溶液不全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面粉不溶于水,面粉与水混合形成 悬浊液;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了,但可以溶解另一种溶质。故选 D。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 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

10、,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 试管升温到 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 t1到 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难度较大。由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在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1 时两种物质均形成了饱和溶液并且容器底部有固体剩余,将两种物质 在t1 时剩余有未溶解固体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后, 盛甲溶液的试管中的溶质会继续溶

11、解, 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盛乙溶液的试管中的饱和溶液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有乙晶体析出, 使乙 试管中固体增多,固体质量变大。故选 B。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 时,30 g 乙加到 100 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 时,各 100 g 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 时,75 g 甲的饱和溶液中加 100 g 水得到 20%的溶液 解析:解析: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A 正确;t1 时甲、乙的溶解度为 30 g,故 30 g 乙 加到 100 g 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B 正确;t2 时

12、各 100 g 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析出晶体甲 比乙多,C 正确;t2 时 75 g 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为 25 g,向 t2 75 g 甲的饱和溶液加 100 g 水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 25 75100100%14.3%,D 错。故选 D。 【4】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 (2)t3时,将 30 g A 物质加入到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3)室温下,将盛有 A 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 量的

13、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 (4)将 t1时 A 和 C 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关系是_。 (1)ABC (2)不饱和 (3)有晶体析出 (4)AC 解析:解析:(1)t2时,A、B 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时 C 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在 A、B 溶解 度曲线交点下方,说明该温度时 C 的溶解度较 A、B 小,即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 A BC;(2)t3时,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80 g A,所以该温度下将 30 g A 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溶 解后,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3)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硝酸铵溶于水时吸

14、收热量, 所以将盛 A 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由于硝酸铵溶解 吸收热量,使 A 溶液的温度降低,由于 A 的溶解度减小,试管内的溶液中有 A 的晶体析出; (4)t1时,A、C 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由 于 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过程中,A 溶液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C 溶 液中有晶体析出,由于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升 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C。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

15、正确的是(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解析:解析:A,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可以溶解任何物质,比如金属铁、铜等以及碳酸钙 等物质都很难溶于水,故错误;B,有些物质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错误;C,正确;D,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仍可溶解其它物质,如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可继续溶解硝酸 钾,故错误。故选 C。 【6】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解析:解析:ABC 选项均是利用发生化学反应来洗涤,故错误。

16、选 D。 【7】下表中的数据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解析:解析:由表可知,ABC 均正确;有些溶液是有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 D 错误。 【8】下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20 时,100 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 25 g B20 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

17、相等 C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50 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解析:解析:A,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5g,是指 100g 溶剂最多溶解 25g 甲物质,也就 是 125g 饱和溶液中含 25g,故 100 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 25 g,正确;B,由图可知 正确;C,由图可知正确;D,50 时,不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是否相等,无法确定 洗出溶质的多少,故 D 错误。故选 D。 【9】如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 点表示的意义是_在 t1时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8、_。 (2)把 t2时等质量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A 物质_。 (3)当 A 中含有少量 B 物质时,可采用_降温结晶_的方法提纯 A 物质。 (4)t2时,将 90 gA 物质投入到 100 g 水中,得到 A 物质的_饱和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是_150_g。 【10】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45.8 g 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解析:解析: 在 30 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45.8 g,

19、 选项中没有说明温度, A 错误; 大于 30 , 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B 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 温度可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 错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 的溶解度相等。故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故选 D。 【11】如果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解析:解析:称取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溶质增多,溶剂没变,质量分数偏大;转移称量好的 NaCl 固体时,有少量洒落,溶质减少,

20、溶剂没变,质量分数偏小;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剂 减少,溶质不变,质量分数偏大;转移配制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 B。 【12】20 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 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 10 g 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 10 g 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减少 10 g 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降低温度至 10 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解析:解析:A 中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但所得溶液仍是该 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1、,故结论错误;B 中温度不变,加入溶质,溶 质不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结论错误;C 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与溶剂量 无关,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结论错误;D 中降低温度,溶质的溶解度减小,结论 正确。故选 D。 【13】如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 A_(填“”“”或“”,下同)B。 (2)将 t3 时的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200 g,降温至 t1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 A_B。 (3)t2 时,100 g 水中溶解 50 g A 刚好饱和,那么 50 g 水中溶解_g B 也刚好达

22、饱 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精确到 0.1%)。 (1) (2) (3)25 33.3% 解析解析:(1)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t1 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B;(2)A 物质的溶解度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将 t3 时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200 g 降温至 t1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 AB;(3)t2 时,100 g 水中溶解 50 gA 刚好饱和,所 以 50 g 水中溶解 25 gB 也刚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 25 g 25 g50 g100%33.3%。 【14】向 100 g10%NaOH 溶液中加入 12.5 gNaOH 固体,完全溶

23、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 ) A12.5% B20% C22.5% D25% 解析:解析: 100 g10%NaOH 溶液中含 NaOH 质量为 100g10%=10g, 故加入 12.5gNaOH 固体, 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g+12.5g)(100g+12.5g)100%=20%, 故选 B。 【15】实验室配制 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 10.0 g 氯化钠 B用量筒量取 90.0 mL 的水 C将称取的氯化钠倒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解析:解析:溶解药品不能在量

24、筒中进行,要在烧杯中操作,故 C 错误。 【16】配制 1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 分数偏大的是( )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B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7.0 g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解析:解析: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有溶质质量 称多了或溶剂量少了。 A 项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只会导致所称溶质质量减少, 故 A 项错误; 配制 1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150 g 5%7.5 g7.0 g, 氯化 钠称少了,B 项错误;

25、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会使实际量取的溶剂偏少,所配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C 项正确;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不会影响所配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D 项错误。故选 C。 【1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右图回答问题: (1)_t1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乙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降温结晶_。 (4)t2 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大于 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中,B、C、D 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B_。 向 B 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 30 g 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 部分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