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2719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5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杰出人物 1 1 邓稼先邓稼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 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一、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他们对国家

2、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 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 稼先 。 二、自学指导(一)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元勋 (xn) 鲜 为人知(xin) 孕 育(yn) 谣 言(yo) 昼 夜(zhu) 鞠躬尽瘁 (cu) 罗布泊 (p) 曛 (xn) 选聘 (pn) 至死不懈 (xi) 邓稼 先(ji) 铤 (tng) 殷 红(yn) 妇孺 皆知(r) 无垠 (yng) 萦 带(yng) 2 2解释下面

3、的词语。解释下面的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 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3 3作者链接作者链接 杨振宁:1922 年 9 月 22

4、 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 守恒”理论,荣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 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 4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 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 骨” ,挺直了腰板。 中国于 1966 年 12 月 28 日成功地进

5、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 6 月 17 日由飞机空投的 300 万吨级氢弹试验获 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 2 年零 2 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 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 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 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 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 年 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 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

6、回国。同年 10 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 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5 5文体链接文体链接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 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三、自学指导(二)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 2.大声吟诵,感受激情。 3.说说“奇丈夫”邓稼先“奇”在何处。默读课文,可结合文章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来说。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

7、来了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邓稼先奇在对这一转变做出了 巨大贡献。在中国政治最动荡的年代,在国内环境极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奋战 28 年,将 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奇在功绩举世瞩目,名字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科学,献给了祖国。 奇在他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奇在他是两弹元勋,却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奇在他在文革初期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成氢弹;他和同事们在遭受四人帮的围攻时, 去讲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

8、宣队。他毫无私心,受人信任。 邓稼先是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是个伟丈夫、奇丈夫!指导学生诵读中国男儿 ,读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崇 敬。 四、板书设计四、板书设计 邓稼先邓稼先 巨大贡献 奇丈夫 永恒的骄傲 无私精神 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面对邓稼先的照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交流交流】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神州九号飞天成功,长眠于地下的您安息吧!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 邓稼先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读课文,做好 圈点批注,说说这篇文章“奇”在哪里? 二、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9、一)深层探究 1. 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 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 50 年的友情及 1971 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 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献

10、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 任人宰割 到 站起来了 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这两句话各指什么。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 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11、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厚平实 ,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儿,一生 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 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 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 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 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课

12、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 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的介绍?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 邓稼先有着 50 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

13、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 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文章主要从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势必不 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 50 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 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 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语言赏析(二)语言赏析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 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

14、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 1898 年任人宰割 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我不 能走部分的第 4 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 4 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 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 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 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 (三三) )写法探究写法探究 本文写作手法与众不同,你能说说表现在哪里吗? 【交流点拨交流点

15、拨】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 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 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文章写得不同凡响,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赞扬邓 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 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 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 眼光投射到历史深处。因为

16、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内地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 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墨海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 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顶尖人物拿 来作对比。总之,因为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 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三、板书设计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 请你结合邓稼先的事迹与品格,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交流】 1.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17、。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 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 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2.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 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 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 民族的骄傲。 2 2 说和做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8、。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 己的青春热血。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今天,我们 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干“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 子闻一多先生。让我们从

19、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自学指导(一)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典籍 (j) 赫 然(h) 仰之弥 高(m) 锲 而不舍(qi) 慷慨 (ki) 淋漓 (l) 目不窥 园(ku) 兀兀 穷年(w) 无暇 (xi) 迭 起(di) 沥 尽心血(l) 迥 乎不同(jing) 2 2注意下面多音字读音。注意下面多音字读音。 校订(jio) 弹壳(k) 宝藏(zn) 行列(hn) 校 壳 藏 行 校规(xio) 地壳(qio) 躲藏(cn) 行动(xn) 3 3解释下面的词语。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写

20、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目不窥园:形容专埋头读书。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沥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4 4作者链接作者链接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 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 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 1933 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 5 5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三、自学

21、指导(二)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根据这个思路,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这几部分又是怎 样衔接的?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 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 面总承上文,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总起下文,使文章上下文衔接紧密,过 渡自然。

22、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作为学者方面主要围绕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 作为革命家方面主要写了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和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 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二)深层探究(二)深层探究 研读第一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处写得好,因为”这样的句式,表 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1.我认为文中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23、他要给 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写出了闻一多炽热的爱国热情。 吃尽、消化尽写 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心情, 炯炯目光写出了他目光的深邃,钻研的精深。闻一多先生博古通今,学 贯中西。闻一多先生治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药方,这让我们想到了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想到了无数仁人志士 的人生选择。 2.我认为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处写得好,因为此处多用四字短句, 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 目不窥园语出汉书董仲舒传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是滴的意思, 深刻地表现出先生用心血一滴滴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 小结:小结:作为诗人的闻一多

24、,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他勤奋钻研的目的。他从没有躲进小楼书斋,逃避现实喧嚣,而是始 终把目光投向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关注战乱连绵,关注现实政治,积极勇敢地投身到改造旧世界的运动中去。 三、板书设计三、板书设计 说和做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唐诗杂论 学者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三本书 古典新义 闻一多闻一多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 起草政治传单 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革命家革命家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三件事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四、拓

25、展延伸四、拓展延伸 闻一多、臧克家都是诗人,你能各写出他们的一首诗吗?把他们的诗歌抄写下来,并试着分别做 150 字左右的 评价。 【交流交流】比如:闻一多的红烛 死水 静夜 七子之歌 ;臧克家: 老马 。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闻一多先生,这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作者臧克家先生把他的形象塑造得多么鲜明,这节课我们继续 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二、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一)文本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写得好,因为”这样的句式,表达 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1.我认为文中一反既往这个词用

26、得好, 既是已经的意思,译为完全和过去(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 。 这个词语使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 ,表达简洁风趣,又领起了下文。 2.我认为文中对闻一多先生的外貌描写很好,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特征,用了两个四字短语昂首挺胸,长须飘 飘 ,形象地展现了一位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二)写法探究(二)写法探究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技巧,请你加以概括。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 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

27、蚁排衙 。凡此种种,都能起 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 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 了。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3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音乐美。 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

28、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 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 ,这就包 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 节奏感。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这些句子读起来, 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三、板书设计三、板书设计 说和做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形象的描述 写作写作 严谨的结构 特色特色 选材的巧妙 语言的形象与音乐美 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

29、 闻一多先生, 这位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 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 读完本文, 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写两句赞扬他的话。 【交流交流】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足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2.一诗 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3.深夜提笔写校补,三更磨墨出杂论。 一口 一心为自由,专为革命献一生。4.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3 3 * *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30、。 2.学习精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或作用。 3.学习本文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了解鲁迅先生智慧、温和、平易近人的另一面性格,体会鲁迅先生生活平凡、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 德。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们谈谈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原诗: 自题小像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 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誓将我的一腔热

31、血报效我的祖国。 二、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 (一一) )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1.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圈画文中生字词。圈画文中生字词。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咳嗽 (k sou) 舀(yo) 虹 口(hn) 调羹 (n) 绞 肉(jio) 腻(n) 阖(h) 校 对(jio) 疙瘩 ( d) 揩(ki) 深恶 痛绝(w) (2)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虹口(hn) 间断(jin) 调羹(tio) 不济(j) 虹 间 调 济 虹(jin) 中间(jin) 调动(dio) 济济一堂(j) 2.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明朗:明显;清晰。 (2)安顿:安详,

32、安稳。 (3)些微:轻微。 (4)草率: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5)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3.3.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 “萧红” 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4.4.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鲁迅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 了大量心血;1936 年鲁迅先生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散文集 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三、自学指导三、自学指导( (二二) )

33、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 (一一)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上标注段落序号。阅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有以下生活场景: (1)笑声明朗; (2)走路轻捷; (3)留客吃饭; (4)调侃玩笑; (5)感染快乐; (6)阅读来信; (7)随意处理校样; (8)许先生忙碌的工作; (9)看电影的路上; (10)先生的休息; (11)先生 陪客; (12)吃鱼丸; (13)认真对待包纸; (14)对待工作和休息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 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 2.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

34、怎样的?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 (二二) )深层探究深层探究 1.作者通过女性视角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 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如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 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 便跃然纸上。再如: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 楼梯来,原来有

35、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 见一斑。 小结:小结: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 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 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2.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含义深刻,请认真分析这些语句的含义。 (1)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 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2)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

36、然的会心的笑。 (3)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 的时光。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1)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2)萧红深受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句话充满着温馨和谐与其乐融融。 (3)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 小结:小结:讲解时,不能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深层次感受鲁 迅先生睿智的头脑、

37、开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等,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更显伟大,也让学生知道通过描写有 灵性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比刻意叙事更真实、更感染人。 ( (三三) )写法探究写法探究 1.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作者是如何处理这 些事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这样写的好处是: (1)更真实。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 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等许多感人之处。 (3)更真挚。通 篇的细节描写,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4)更有表现力,

38、即以小见大。文中许先生的一句话十分恰当: 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 小事。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 (四四) )体验与反思体验与反思 阅读本文后,从内容和写法上,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1.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 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今天,我们通过萧红的回忆, 看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热爱祖 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 伟大正是寓

39、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2.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一文笔法从容淡定,看似平静的叙述下面流动着深沉的感情,用这种笔法写鲁迅 这样一个伟人,最恰切不过了,这正是萧红文章的不平凡之处。同时作者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充分展现了鲁 迅这个人物性格。本文的这些写法对我们的写作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 查找有关资料,以鲁迅真君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 待人接物 留客吃饭、先生陪客、看电影路上 热情的主人 回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 饮食起居 走路轻捷、吃鱼丸、先生休息 可敬的长者 (节选) 休闲娱乐 调侃玩笑、感染快乐 风趣的智者 读书写作 阅读来信、

40、认真对待包纸、随意处理校样 敬业的伟人 尊敬 爱戴 怀念 4 4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 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 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 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 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 孙权又来

41、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ng) 岂(q) 邪(y) 孰(sh) 遂(su) 更(gng) 2 2解释下面的成语。解释下面的成语。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阿蒙,吕蒙的小名,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3 3作者链接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 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42、,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稽古录等。 4 4作品介绍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 , 北宋司马光撰, 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 军事为主, 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鉴 。 三、自学指导(二)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权谓 吕蒙曰 (谓曰:对说) (2)卿今当涂 掌事 (当途:

43、当道,当权) (3)蒙辞以 军中多务 (以:用,拿) (4)孤 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y) !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 (5)卿言多务,孰若 孤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 (6)及 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8)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9)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 别。(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 当涉猎 古:只,只是。 今:转折连词,但是。 (

44、3)见往事 耳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4)士别三 日 古:几天,这里指“少”。 今:确数。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5一词多义。 (1)当:当 涂掌事(掌管,主持) 但当 涉猎(应当) (2)见:见 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认清) 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7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二)深层探究(二)深层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

45、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 语气坚决, 不容推辞,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 同时又可见关心、 厚望。 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 寻找借口不愿学习,为下文设伏。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邪后的感叹号,语气强烈,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肯定的意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隐隐 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耳 ,

46、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 误解了,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 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仅仅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 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 自信。 小结: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 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2.分析人物形

47、象。通过语言描写、神情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孙权平易近人, 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 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 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 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 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三)手法探究(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1.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2.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鲁肃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