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第4 4课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中古时期的亚洲 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7世纪 多部落并 存,相互 混战;多 神崇拜 6世纪 622年 默罕默德迁居 麦地那,建立 政教合一的政 权,势力范围 逐渐扩大 8世纪 中期 建立地跨 亚非欧三 洲的大帝 国 632年 穆罕默德 去世,阿 拉伯半岛 基本统一 7世纪 中期 大规模对外 扩张,先后 征服叙利亚、 两河流域、 伊朗和北非 的广大地区 默罕默德 创立伊斯 兰教 一、阿拉伯帝国一、阿拉伯帝国 东到 印度河流域 西临 大西洋 北接 黑海和里海 南包 整个半岛 西南 尼罗河下游 2.阿拉伯帝国的疆域 探讨并总结阿拉伯帝国在政治、
2、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所呈 现的特征。 3.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材料一: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 制统治,作为君主的哈里发,集立法、 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也是 伊斯兰的最高精神领袖,直接管理麦加 与麦地那这两处圣地,具有裁决纷争的 权威在哈里发之下,设有宰相、枢 密院、财政部等,宰相负责协助哈里发 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文告之起 草和颁布,财政部负责税收和支出。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哈里发 (军、政、教) 宰相 枢密院 财政部 协助哈 里发统 管政务 掌管令 状与文 告 负责 收支 材料二:帝国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也很高,叙利亚和大马 士革地区、美索
3、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以及阿姆河流域, 是当时帝国著名的四大谷仓;在手工业上,采矿、金属加工、 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 的毛毯、叙利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当繁 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 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材料三: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 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 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 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 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
4、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 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 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四: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囊括了南亚次大 陆西北部、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与埃及等古文明的核心 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帝国境内除阿拉伯人外,还有 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等,其文化传统各有特 色,各民族相互接触和影响,各种文化由此而得以交流和融 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阿拉伯文化。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古兰经 一千零一夜 麦加大清真寺 阿拉伯数字 特征特征 政治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君主集军政大权于一 身的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
5、袖。 经济 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 呈现繁荣景象。 文化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沟通东西方文化, 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 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 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 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 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
6、形态 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 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思考点: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a.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地区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b.广泛吸收各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造就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阿 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 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
7、,鲜为人知。然而, 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 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 了希腊学术著作,一股研究古典文化的气氛,油然而生,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 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 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 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 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阿拉伯人不愧是东西方 文化交
8、流的伟大使者。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探究:阿拉伯国家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影响影响 1、对西方 阿拉伯版本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译成拉丁文重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和近代自 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人把东方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方社会的 转型;为西欧探索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支持。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 2、对中国 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对世界 阿拉伯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游牧民族能够战胜具有千年历史的拜 占庭帝国,并在16世纪成为
9、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二、奥斯二、奥斯曼曼帝国的兴起帝国的兴起 03 02 01 13世纪发展起来,并不断攻击拜占庭帝 国(东罗马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信仰 伊斯兰教,因蒙古西征而西迁到小亚细亚。 14世纪中期,征服了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04 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建立奥 斯曼帝国。 05 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1.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东 起波斯湾和高加索 西 达摩洛哥 南 自尼罗河中游 北 至奥地利和俄罗斯 边界 2.奥斯曼帝国的疆域 政教合一的军 事封建帝国 最高统治者 苏丹 工商业者和
10、农民承 担各种苛捐杂税 宗教上层和封建 主是统治阶级 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集宗教、政治、军事 权力于一身 3.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时间 宗教 社会状况 笈多帝国 4世纪 印度教 政令不够统一 德里苏丹 国家 11世 纪 伊斯兰 教 最高统治者:苏丹(最 高行政、立法、司法和 军事权);地方实行行 省制 1.古代印度 三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一)南亚 2.古代越南 一方面在尊崇佛教的同时大兴科举,在国子院设立孔子、周 公的塑像定期拜祭,在文学上,连陈朝的君主也是汉文文学 的忠实粉丝,开始过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探讨并总结中古时期南亚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所 呈现的特征。 材
11、料一: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 军事贵族集团,是德里苏丹统治的社会基础德里苏丹国正 是利用这一社会基础,建立起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 体制。苏丹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君权和教权于一身在 苏丹之下,中央政府由若干个部组成,分别掌管税收、司法、 军事和文书等,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在地方上,德里苏丹 将各地划分为23个省,任命各省总督来统治。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材料二:德里苏丹统治时期,南印度处于封建王公分裂割据 的局面在14世纪初,南方印度教王公开始兴起反对北方 伊斯兰教政权,建立独立国家的斗争,于是德干高原南部兴 起了印度教政权维查
12、耶那加尔王国,领土几乎覆盖整个南印 度,并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巴曼王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以争夺德干高原的霸权。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材料三:德里苏丹统治时期,虽然时有战乱,但由于政治统一改变 了原来小国林立的割据状态,穆斯林的到来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扩 大,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棉花、甘蔗、香料等经济作物成 了主要的农作物,在手工业上,纺织业发展迅速,产品远销海外,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商业随之繁荣,出现许多新兴城市,城市间的 贸易兴盛,在外贸上,与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都有比 较密切的贸易联系。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材料四:中世纪时期南亚文化是其古代文化的继续,而外来伊斯 兰文化对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世纪印度文学上的成 就以梵文文学为典型,大约10世纪开始,印度的古典梵文文学开 始向民间文学过渡,而这种过渡也因伊斯兰教文化的传入得以加 速伊斯兰教的传入,为印度带来了建筑雕刻艺术的新发展, 出现了民间传统与波斯中亚艺术的结合。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特征特征 政治 实行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君主集君权和教权 于一身,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文化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秦汉之际 中国冶铁和水稻 种植
14、技术传到日 本,推动了日本 社会的发展 6-7世纪 日本出现 严重社会 危机 646年 孝德天皇孝 开始“大化 改新”,模 仿中国隋唐 制度建立了 中央集权制 国家 10世纪 中央集权 制开始瓦 解,形成 庄园;贵 族、庄园 主豢养武 士,武士 集团日益 重要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建 立,并从朝 廷获得了镇 压叛乱、征 收赋税等权 力,日本进 入幕府政治 时期 17 世纪 德川幕府 面对世界 变局,意 图以锁国 加强统治, 抵制外来 影响 (二)东亚 1.古代日本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 唐制。 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
15、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中朝军民取得 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2.中古时期的朝鲜 政治 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 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经济 推行土地国有,实行授田制。 文化 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探讨并总结中古时期的东亚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 面所呈现的特征。 材料一:高丽王朝统一后,为巩固其政治统治,参照中国的唐朝实 行封建君主的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御史台(司法、监 察)、翰林院(掌管机要文书)和中枢院(负责军事),地方划分 为十道,设节度使。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6、版 材料二:7世纪初,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新,仿效唐朝体制改革官制, 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 国、郡、里。废除氏姓贵族世袭制,各级管理由国家任免。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材料三: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环境,唐代农业生产工具比前代有所进步,农业工具的进步以及水 利工程的发展促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唐代手工业,尤其是丝织 业和陶瓷业发达随着交通的发达,出现许多商业城市,使得唐 朝商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唐对外贸易兴盛,对外经济交流 频繁,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等城市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海外贸易数量随着
17、“市舶司”的设立不断增长。 摘自百度 材料四: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影响深刻的烙印,如提倡 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培养国王所需要的 各种人才;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 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 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 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 早的金属活字。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材料五: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 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 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 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 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 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 所谓“国风文化”。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特征特征 政治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文化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