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课外拓展阅读训练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1520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8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课外拓展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课外拓展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课外拓展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课外拓展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课外拓展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020212021 学年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拓展阅读训练学年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拓展阅读训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第 1 1 课课 邓稼先邓稼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 分)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孟庆果 1 600 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 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和几个孩子讲论文章的义理,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 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 慌不忙

2、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都说婚姻是女人 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 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绽放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 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 迂腐和平庸。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 嘛。 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

3、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 谈玄论辩。谢道韫很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 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得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 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众人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 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日子就这样在精彩 与无奈 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并不急

4、着派兵,而是在府中 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 子也被杀。 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 孙恩要杀她, 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 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 学子不计其数。 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却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 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若有诗书

5、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 男子,当自警”。 (有删改) 第段加点词语各指什么内容?(2 分) “精彩”是指: “无奈”是指: 研读文章第段,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坐在素帘后的谢道韫此时的心境。(2 分) 结合文中描写谢道韫的事件,在下面三字经空白处续写两句。(2 分) 谢道韫,能咏吟, ,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谢道韫的才情与性格,请任选一处赏析。(3 分) 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曾评价谢道韫,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为女中名士”。 请结合本 文,说说你对“林

6、下之风”的理解。(3 分) 1.【答案示例】 她能尽显才华(1 分) 她丈夫愚钝(1 分) 【解题思路】 重点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要从上文或下文中寻找。就本题而言,“无奈”指代的内容应从第 段中进行概括,即她丈夫资质平庸;“精彩”指代的内容应从第段中进行概括,即她能尽显才华,绽放熠 熠闪烁的光辉。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答案示例】 面对变故,内心坚定,心境泰然,从容淡定,优雅高贵。(2 分)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关键是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谢道韫此时的心境可结合文中“她是一朵绽 放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谢道韫神态淡定是深入骨子里的高贵”“谢道韫最令人钦佩 的宠辱不惊的淡定”等关键

7、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3.【答案示例】 巧辩论 勇杀敌 善为师(任写两句即可。2 分)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结合文中描写谢道韫的事件”的要求和已给的“能咏吟”的提示可知,作答时, 应回归文章,梳理概括文中叙述的与谢道韫有关的事件。阅读文章可知,第段主要写谢道韫“能咏吟”;第 段主要写谢道韫与宾客论辩,语惊四座;第段主要写面对叛贼,谢道韫淡定自若,奋勇杀敌;第段则写 在家园残破、痛失亲人之后,谢道韫没有沉浸于悲痛之中,而是开始讲学授道。据此将后面三件事分别用一 个与“能咏吟”形式一致的三字短语概括填空即可。 4.【答案示例】 示例 1:咏雪时,谢朗和谢道韫的回答形成对比,突出了谢道韫的“咏絮之

8、才”。(3 分) 示例 2:辩论时,王献之理屈词穷,谢道韫旁征博引,突出了谢道韫的慧黠睿智。(3 分) 示例 3:战乱时,丈夫设坛祭神,谢道韫横刀在手,杀出重围,突出了谢道韫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度。(3 分)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然后厘清运用对比的内容及作用。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咏 雪时,谢朗和谢道韫的回答形成对比,突出了谢道韫的“咏絮之才”;与客人辩论时,王献之理屈词穷,谢道 韫则旁征博引,语惊四座,突出了谢道韫的慧黠睿智;面对叛乱时,丈夫设坛祭神,谢道韫横刀杀敌,突出了其 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度。这几处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突出了谢道韫的才情和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饱 满

9、。 5.【答案示例】 指有才华、有诗韵、有气度、有傲骨的名士之风。(3 分) 【解题思路】 可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含义。余嘉锡先生评价谢道韫“有林下之风”,从本文来看,很显 然是说她有才情、有气度、有傲骨等品质。 第第 2 2 课课 说和做说和做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4 分) 穿西装的修车老爹 耶律忆 老宅拆迁,我们这个工薪家庭得到了一大笔钱。加上父母多年攒下的积蓄,我们买下了一套带车库的 复式洋房。入住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邻居不是“金领”就是“海归”。这让我多少有些自卑。 可父亲却做起了更丢面子的事在家里车库前摆起了自行车摊。这是父亲的老本行。在老宅的院 子里,他已经摆了十几年。街坊

10、邻里都知道陈老头修车既便宜又牢靠,隔着几条弄堂都会来找他修车。 我劝了父亲好几次,别修车了。可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不管有没有人来修,摊我一定得摆。你们要是 嫌脏,我就天天打扫;要是嫌我穿这工作服丢脸,我就穿得体面点儿。”父亲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把我淘汰的 西服、衬衫和领带翻出来,洗熨妥当穿上了。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锃光瓦亮。 小区里的人路过都会好奇地看看,不少人还会说上几句风凉话:“都住这么好的小区了,竟然摆摊修 车?这老头脑子肯定有毛病了”可这丝毫没让父亲动摇,他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摊。眼看着一个多月过 去,没有一个人光顾父亲的车摊,我也着急起来,可父亲总是笑,不说话。 “大爷

11、,孩子的自行车坏了,能帮忙看看吗?”这天,一个中年人领着小孩站在车摊前,他们的到来让 父亲顿时来了精神。他脱下西服,把领带折起来,系上干净的围裙,戴上袖套,忙活起来修完之后,他还用 抹布擦干净车轴,一点机油的痕迹都没留下。看着孩子骑车远去的背影,他笑着说:“谁说我没生意?” 自那以后,来找父亲修车的人多了,而且多是孩子们的车。空闲时,他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 子们的车上。到了夏天,父亲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把躺椅,再沏上一壶清茶。修车的人可以坐下来, 歇歇脚;老人们则可以来聊聊天,下下棋。 陈老头修车摊渐渐在小区里出了名,有时甚至需要“排队挂号”。我家车库前的空地,也成了小区老 人打

12、发时光的好地方。几年下来,父亲的修车生意越来越好,我也替父亲高兴。 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将一个存折小心翼翼地递给我。打开一看,我傻了眼,存折上竟然有 20 万。 父亲说:“我知道你们买这房子,没剩下什么钱。孩子还小,用钱的地方也多,我能帮你们搭把手,日子可以过 得宽裕点儿,不要为了钱活得太辛苦”父亲说着,我连忙转过身,不想让他看到湿润的眼睛。 不由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挤火车回老家。站台上挤满了人,他会嘱咐母亲看好我,然后冲进拥挤的 人群。等安顿好座位,他又忙着给我们打开水泡面,一路忙前忙后。 现在,我长大了,应该多多照顾父亲才是。可每次看着在职场拼搏的我,父亲总是说:“你们照顾好自 己就行

13、,我和你妈养老不用你们操心。”如今,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总是熬到晚上 9 点多才收摊,总是顶着火 辣的太阳骑 3 个小时车去城西最便宜的店进货,总是一年半载也不为自己添件新衣裳 当我想买这套洋房时,父亲二话没说,把多年的积蓄都给了我。当我嫌弃他摆车摊时,他又西装革履, 把车摊装饰成为“花园”,把修车的活计演绎成生活的艺术。 这么多年过去,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活着。 (选自意林2019 年第 5 期,有删改) 请根据小说情节,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2 分)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老宅拆迁搬入复式洋房 自卑 (1) 嫌弃 初期父亲车摊无人光顾 着急 父亲修车生意越来越好 高兴 父亲送

14、“我”存折缓解压 力 (2) 文章第段写到父亲“把修车的活计演绎成生活的艺术”,根据你的理解,找出文中两处表现父亲这一 “生活的艺术”的细节。(4 分)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修车老爹”的人物形象。(4 分) 文章第段写到“这么多年过去,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活着”,请问“这样”是怎样?你认同父亲“这 样”吗?谈谈你的看法。(4 分) 1.【答案示例】 (1)父亲坚持门前摆摊修车;(2)感动(感激、愧疚)(每空 1 分)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 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2.【答

15、案示例】 父亲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把我淘汰的西服、衬衫和领带翻出来,洗熨妥当穿上了。车 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锃光瓦亮。他还用抹布擦干净车轴,一点机油的痕迹都没留下。 到了夏天,父亲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把躺椅,再沏上一壶清茶。修车的人可以坐下来,歇歇脚;老 人们则可以来聊聊天,下下棋。空闲时,他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车上。(每点 2 分,答出两 点即可) 【解题思路】 先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生活的艺术”的含义,然后从文中找出与此照应的细节描写。可复述 也可直接引用。 3.【答案示例】 无私。“我”买洋房时,父亲把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后来又坚持修车,拿出 20 万元

16、 缓解“我”的生活压力。勤劳。父亲在老宅的院子里已经摆了十几年的修车摊,现在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 摊。友善。父亲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车上,左邻右舍常在车摊前歇歇脚,聊聊天,下下棋。 细致。父亲把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锃光瓦亮。父亲还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 把躺椅,再沏上一壶清茶。(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 首先从文中找出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的语句,然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四方法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结合作者笔下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 面的描写,深入细致分析。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

17、人物思想。环境,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 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形象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表 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4.探究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通过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4.【答案示例】 示例一:“这样”指的是为了子女一辈子辛苦劳作、默默奉献。(2 分)认同,这是中华文化 中血缘关系的体现。(2 分) 示例二:“这样”指的是为了子女一辈子辛苦劳作、默默奉献。(2 分)不认同,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子女

18、也应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2 分) 【解题思路】 首先通读全文,概括“这样”一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联系本文主旨或者现实生活来阐 述自己的看法。认同或不认同均可,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第 3 3 课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 分) 悼念沈从文先生 季羡林 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我就喜欢读沈先生的作品。我觉得,在所有的并世的作家中,文章有独立 风格的人并不多见。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的土地,其怪异的风土人情,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于天下。 我同沈先生打交道,是通过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丁玲的母亲出版以后,我觉得有一些意见要说, 于是写了一篇书

19、评,刊出以后,我听说,沈先生有一些意见。于是立即写了一封信给他,同时请求再版时,把我 那一篇书评抽掉。也许就是由于这一个不能算是太愉快的因缘,我们就认识了。我当时是一个穷学生,沈先 生是著名的作家。社会地位虽不能说如云泥之隔,毕竟差一大截子。可是他一点名作家的架子也不摆,这使 我非常感动。他同张兆和女士结婚,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撷英番菜馆设盛大宴席,我居然也被邀请。 从那以后,有很长的时间,我们并没有多少接触。一直到 1946 年的深秋,我终于又回到了别离了十几 年的北平。从文先生也于此时从云南复员来到北大,我们同在一个学校任职。当时我住在翠花胡同,他住在 中老胡同,我们相距很近。见面的次数就多

20、了起来。他曾请我吃过一顿相当别致、毕生难忘的饭:云南有名 的汽锅鸡。 就在这一次吃饭时,有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要解开一个用麻绳捆得紧紧的什么东西。 只需用剪子或小刀轻轻地一剪一割,就能打开。然而从文先生却抢了过去,硬是用牙把麻绳咬断。这一个小 小的举动,有点粗劲,有点蛮劲,有点野劲,有点土劲,并不高雅,并不优美。然而,它却完全透露了沈先生的个 性。在达官贵人、高等华人眼中,这简直非常可笑,非常可鄙。可是,我欣赏的却正是这一种劲头。我自己也 许就是这样一个“土包子”,但是同那些只会吃西餐、穿西装、半句洋话也不会讲偏又自认为是“洋包子” 的人比起来,我并不觉得低他们一等。 还有一件小

21、事,也使我难忘。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游逛,要了一壶茶。我正要拿起壶来倒茶,沈先生连忙 抢了过去,先斟出了一杯,又倒入壶中,说只有这样才能把茶味调得均匀。这当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 而在琐细中不是更能看到沈先生的精神吗? 小事过后,来了一件大事:我们共同经历了北平的解放。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并没有听说从文先生有逃 跑的打算。他的心情也是激动的,但他仍然是朴素如常。可是厄运还是降临到他头上来。一个著名的马列主 义文艺理论家,在香港出版的一个“进步”的文艺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长文,题目大概是什么文坛一瞥之 类,在他“一瞥”之下,沈先生好像是当头挨了一棒,从此被“瞥”下了文坛,销声匿迹,再也不写小说了。

22、一个惯于舞笔弄墨的人,一旦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他心里是什么滋味,我说不清;他有什么苦恼,我 也说不清。然而,沈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他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转而研究 起中国古代的文物来,什么古纸、古代刺绣、古代衣饰等等,他都研究。凭了他那一股惊人的钻研的能力,过 了没有多久,他就在新开发的领域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那一本讲中国服饰史的书出版以后,洛阳纸贵,受 到国内外一致的高度的赞扬。他成了这方面的权威。他自己也写章草,又成了一个书法家。 许多可敬可爱的师友相继离我而去。此情此景,焉能忘情?现在从文先生也加入了去者的行列。他一 生安贫乐道,淡泊宁静,死而无憾矣。对我来说

23、,忧思却着实难以排遣。像他这样一个有特殊风格的人,现在 很难找到了。我只觉得大地茫茫,顿生凄凉之感。我没有别的本领,只能把自己的忧思从心头移到纸上,如此 而已。 (有删改) 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3 分) 选文第段写了“我”与沈从文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 分) 选文在刻画人物时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试举一例并进行分析。(4 分) 沈从文先生在为人与为学方面有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4 分) 1.【答案示例】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与沈先生有关的几件事。(意思对即可)(3 分)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注意梳理故事线及时间线。通读文章可知,第段写“我”对沈先生的初印

24、象, 第段写“我”开始同沈先生打交道及他邀请“我”参加婚宴,第段写 1946 年深秋后“我”与沈先生 的一次吃饭经历,第段写我们一起游逛喝茶这件小事,第段写北平解放后,沈先生被剥夺写作的权利, 转而研究中国古代文物,第段说沈先生离世。据此,可知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行文的。 2. 【答案示例】 “我”为丁玲的 母亲 写书评,刊出后沈先生有一些意见,“我”写信给他,与他相识。 沈先生结婚,邀请当时是穷学生的“我”参加婚宴。沈先生请“我”吃饭时,为解开一个用麻绳捆着的 东西,硬是用牙把麻绳咬断。我们一起游逛喝茶时,沈先生用斟出一杯茶又倒入壶中的方法来调茶味。(每 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25、 认真阅读第段,抓住关键信息,可知共讲述了“写书评”“参加婚宴”“解麻 绳”“调茶味”四件事。可先从对应的文段中,找出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等信息,然后组 织语言分条作答。 3.【答案示例】 示例一:第段“然而从文先生却抢了过去,硬是用牙把麻绳咬断”一句,(1 分)“抢了过 去”“用牙把麻绳咬断”等细节描写,(1 分)突出了沈先生率真自然、不拘小节的个性,(1 分)表现了“我” 对沈先生由衷的敬佩之情。(1 分) 示例二:第段“沈先生连忙抢了过去,先斟出了一杯,又倒入壶中,说只有这样才能把茶味调得均匀”一 句,(1 分)“抢了过去”“先斟出”“又倒入”等细节描写,(1 分)突出了沈

26、先生做事细致、注重生活品位的 形象特征,(1 分)表现了“我”对沈先生的敬佩之情。(1 分) 【解题思路】 作答时,先从文中找出运用细节描写的语句,然后抓住语句中的细节性描写的词语,并结合上 下文语境来分析沈先生的性格和“我”的情感。 4.【答案示例】 为人方面:平易近人,率真正直,积极乐观。(2 分)为学方面:勤勤恳恳,善于钻研。(2 分) 【解题思路】 分析人物精神品质时,要结合典型事例。如通过沈先生请“我”参加婚宴这件事,可知其平 易近人;通过他硬用牙齿咬断麻绳这件事,可知他率真正直;根据“沈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转而 研究起中国古代的文物来”可知他积极乐观;而他在中国服饰史研究方面取

27、得的成就,又说明他为学勤勤恳 恳,善于钻研。 第第 4 4 课课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阅读【甲】 【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1 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 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 乎?”平公曰:“安 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

28、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 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 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有删改) 【注】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晋国乐师,目盲。炳烛:点燃火炬。昧:昏暗。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 分) (1)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2)恐已暮 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 分)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2 分)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用原文语句作答)(2 分) 同是“劝学”,孙权和师旷的劝说方式有何异同?(3 分) 1.(1)知

29、晓事情 (2)迟,晚(每题 1 分) 2.(1)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2 分。关键词:卿、当涂) (2)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的光芒一样。(2 分。关键词:好、阳) 解答文言文翻译题六法 (1)保留法。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保留。 (2)增补法。用组词法将单音节词增补为双音节词。 (3)替换法。古今异义字(词)、通假字、活用词替换为现代汉语。 (4)补足法。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的句子翻译时必须补出省略的成分。 (5)删削法。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 (6)调整法。特殊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30、 3.军中多务(1 分) 恐已暮矣(1 分) 【解题思路】 根据“蒙辞以军中多务”和“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作答。 4.【答案示例】 相同点:都根据劝说的对象而采取适合的劝说方法,并且收到好的效果。 (1 分) 不同点: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 (1 分)师旷用形象的比喻让晋平公明白:好学, 总不会晚。(1 分) 【解题思路】 整体感知两篇文章,重点研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的内容,概括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译文】 【乙】晋平公问师旷道:“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担心已经晚了。”师旷说:“晚了为什么不点燃火炬 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

31、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 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的光芒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正午的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 如同点燃火炬一样明亮。点上火炬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第 5 5 课课 黄河颂黄河颂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8 分) 我的中国心 (A)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B)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C)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

32、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这首歌感情深沉真挚。请摘录一个直抒胸臆、表达对祖国深情不变的句子。(2 分)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中的“烙”字能换成“盖”字吗?为什么?(3 分) 仿照下面示例,从 B、C 两处中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句歌词,从用词、修辞、意象等角度中任选其一,赏析 歌词中所蕴含的感情。(3 分) 示例:我选(A) 赏析:一个“只”字,情深意长。是啊,离开祖国不知多少年了,有的人甚至从未踏上过祖国的土地。可是不 管离开了多少年,哪怕从未见过,梦里都是祖国河山的影子。这里包含了对祖国深深的思念,同时也有着深深 的遗憾。 1.【答案示例】 可是不管怎

33、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或“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无 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2 分) 【解题思路】 阅读全文,摘录能直接抒发对祖国深情不变的句子即可。 2.【答案示例】 不能。(1 分)“烙”指用烫的方式留下标志,“盖”指由上而下按压。“烙印”比喻难以 磨灭的痕迹,一个“烙”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祖国对自己的影响之深,表现了海外赤子和祖国永远无法分 离的血肉关系,表达了海外赤子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而“盖”字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2 分) 【解题思路】 首先辨析“烙”与“盖”两个字的含义,然后从两者所表达的感情的程度方面进行辨析

34、。 3.【答案示例】 示例一 我选(B) 赏析:“虽然”和“依然”是结构上的呼应,也是内容上的对比,(1 分) 通过外在和内在的对比,写出海外赤子虽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的情怀。(2 分) 示例二 我选(C)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均代指祖国,(1 分)“重千斤”将对祖国的感情具 象化,形象地表现了祖国在海外赤子心中的分量,表达了海外赤子强烈的爱国之情。(2 分) (任答一例即可) 【解题思路】 解答时要仿照示例,从用词、修辞、意象等角度中任选其一进行分析,要能自圆其说。 第第 6 6 课课 老山界老山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 分) 那一树金黄 周传福 我从没有这么被震撼过,

35、也从没有这么激动过。我被一棵树震撼了,确切地说,是被它叶子的金黄色震 撼了。 那是一株银杏树,就立在我们的院子中。 离家几日,回到院子里,立刻,一种闪耀着光辉的色彩强烈地吸引了我,那是银杏树的叶子,是银杏树 金黄色的叶子。 离家前,我清楚地记得,银杏树是一树碧绿,一如世界上任何一种绿色植物的颜色, 泛滥而平庸。仅仅 几天的光景,没想到它竟然换了妆容,宛如走秀的模特忽然换了风格。这大约是这几日频繁的秋风带来的效 果吧。 这株树并非那高高大大的树,树干有双手对掐一样粗,六七米高,树形如塔松一般,只是没有塔松的粗 壮与厚重,而是显出一些秀气与灵动。如果不是它这样脱胎换骨般地易容,平时还真没怎么留意过

36、它。这一 次,我是真的被征服了。 以前读杜牧的山行,觉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似乎有些矫情, 现在,忽然体会到 了杜牧当时激动与痴迷的心境。 银杏叶呈扇状,娇小玲珑,长长的叶柄又让它带有几分妖娆与柔美。单看一片叶子, 似乎有许多让人 怜惜的柔弱,但整树的叶子组合起来,却给人一种轰轰烈烈的强大气场,如同看上去清瘦但却浑身肌肉的武 林高手,骨子里透着一种力量和韧性,一种无所畏惧的霸气。 尽管个别的叶片还残留着些许的绿色,但整树的叶子却形成了一种充实饱满的耀眼的金黄。那金黄的 颜色不是梵高的向日葵那样疯狂而热烈的黄,也不是收获季节里果实成熟的黄,更不是黄巢笔下“满城尽带 黄金甲”的冷峻而

37、肃杀的黄,它是一种热情中蕴含着沉静、沉静中蕴蓄着生命的黄,是一种极富有质感、充 盈而有分量的黄。它金而有光, 黄而不枯,老而不僵,凝而不冷。金黄色的树冠如一座耸峙的小山,黄黄的一 大片,极富有立体感。放眼望去,树冠周围仿佛有一圈黄色的晕,整株树金碧辉煌,圣洁而庄严。微风吹过时, 满树的叶子像一群身着黄色衣裙的江南女子在翩翩起舞,优美而有韵致,活泼而不失内敛,畅然却并不喧嚣。 站在树前,我如朝圣一般,仰望那一树的金黄,耳边仿佛回荡着银杏叶子发出的金属般的铮铮脆响,那 金黄色的声响如梦如幻,让人心醉神迷。 我从这金黄里看到了成熟而沉静的生命在一步步升华,看到了激情热烈的活力凝聚成一种涵养和气 度。

38、鲜绿的银杏叶在经历了风吹雨淋、雷鸣电闪、烈日暴晒、霜露浸染之后,抖落了一身的浮尘,沥干了身 上的水分,远离了喧嚣的奢华,显露出宽厚慈祥的淡薄,浓郁质朴的真、纯。生命如陈年老酒般在这里变得浓 烈而醇厚,浪漫而有意味。在这凛冽的秋风里,它让我们感到了温馨的暖意,感到了富有阳刚之美的生命气息。 心头不再是单调与灰暗,世界不再是萧条与清冷。 我曾经一遍遍在这株树的周围徘徊,流连于那震撼人心的金黄;也曾经一次次将它拍成照片,以定格 这时空中的短暂;但我更深切地感觉到那炫目的色彩已注入我的心间。 (有删改) 结合文章第段,分析“那一树的金黄”有哪些特点。(4 分)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 分) 微风

39、吹过时,满树的叶子像一群身着黄色衣裙的江南女子在翩翩起舞,优美而有韵致,活泼而不失内敛, 畅然却并不喧嚣。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4 分) 结合全文,说说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妙处。(3 分) 文中金黄的银杏叶给了你哪些生活的启迪?(4 分) 1.【答案示例】 是充实饱满的耀眼的金黄;是一种热情中蕴含着沉静、沉静中蕴蓄着生命的黄;是 一种极富有质感、充盈而有分量的黄;金而有光,黄而不枯,老而不僵,凝而不冷;黄黄的一大片,极富有 立体感;金碧辉煌,圣洁而庄严。(共 4 分。每点 1 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解题思路】 “那一树的金黄”出现在第段,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应从第段中寻找

40、答案。第段详 细描写了银杏树“金黄”的特点,从中找到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如由“但整树的叶子却形成了一种充实 饱满的耀眼的金黄”可提炼出“充实饱满的耀眼的金黄”的特点;由“它是一种热情中蕴含着沉静、沉静中 蕴蓄着生命的黄,是一种极富有质感、充盈而有分量的黄”可提炼出“热情中蕴含着沉静、沉静中蕴蓄着生 命的黄”“极富有质感、充盈而有分量的黄”的特点。按照这种方法,可轻松提炼出其他特点。 2.【答案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将被风吹动的叶子比作翩翩起舞的江南女子,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满身金黄的银杏树在风中摇摆的优美活泼的情态,(1 分)表达了作者对银杏叶的赞美之情。(1 分) 【解题思路

41、】 通读句子,由“叶子像一群江南女子”不难发现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 结合具体内容及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写出其表达效果即可。 3.【答案示例】 结构上:首尾呼应;篇末点题;总结全文。(2 分)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那一树金黄的 银杏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从金黄的银杏叶中得到人生的感悟。(2 分) 【解题思路】 结构上,首尾两段都提到了震撼人心的“金黄”,首尾呼应;总结了全文;同时,照应了标题。 内容上,表达了“我”对一树金黄的银杏叶的赞美以及“我”从中得到的感悟。 4.【答案示例】 充当文章的线索;点明文章写作对象(内容);突出了银杏叶金黄的特点;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对银杏叶的喜爱和赞美之

42、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 1 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解题思路】 首先,掌握标题的一般作用: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点明人物/事物 品质;揭示文章主旨;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然后,结合本文具体内容,逐点进行 分析,妙处不限于以上几点。 5.【答案示例】 即使平庸,也可以经过华丽的转变绽放异彩;经历会让生命得到升华,沉淀为涵养和气 度;历经风雨也应保持内心的真、纯,给别人带来温暖,感受生命的气息。(共 4 分。每点 2 分。任答其中 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思路】 第段中,作者由金黄的银杏叶生发出一些感悟,从中找出关键句进

43、行概括即可。如“生命 在一步步升华,看到了激情热烈的活力凝聚成一种涵养和气度”可概括出“经历会让生命得到升华,沉淀为 涵养和气度”。 第第 7 7 课课 土地的誓言土地的誓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 分) 黄土魂 王灏然 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 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 有着落。 生长在黄土高原这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它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已无意识 地渗透与交融于这一片承载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

44、时,我发觉, 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黄土,竟是如此富于灵气而又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 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或者说它更是撑 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读出了它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 除了西北风的呼呼声外,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只会感受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自 己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于黄土中的那些威 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的思想载体。而秦兵马俑乃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黄土

45、是原始而单纯的存在,而它似乎总在深思,但深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 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它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我们更多。 黄土大多时候是静默的,而在它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 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 “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 一片沸腾的海 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 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

46、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我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 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 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地寻觅,古老的黄土高原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 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 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洗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美的物质文明,然而, 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对精神方面的屏弃和敷衍。我们

47、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 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我突然间想起了我们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片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 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儿。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到土地里 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儿女;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 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 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 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 呢

48、?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 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祖先每一次的经典传承! (有删改) 文章第段中“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 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请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3 分) 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第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 怀有哪些“复杂的心情”。(3 分) 文章标题为“黄土魂”,请结合全文概括“黄土魂”所包含的内涵。(4 分) 1.【答案示例】 用简笔勾勒出失去了灵与肉的黄土领域的凋敝景象,(1 分)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1 分)为下文写自己的复杂情感和沉重思考做了铺垫。(1 分) 【解题思路】 作答时要首先理解句子的大意,然后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从内容上讲, 用简笔勾勒出失去了灵与肉的黄土领域的凋敝景象,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从结构上讲,引起下文,为下 文写自己的复杂情感和沉重思考做铺垫。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