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生活与哲学与哲学考点考点细化细化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一)哲学是什么 考点考点1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 1)世界观世界观是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问。哲学是系统化、理。哲学是系统化、理 论化的世界观。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注意】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世界观不一定正确。 【注意】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不是人人都有。哲学是哲学家把不自
2、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 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同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把零散的、 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就是把哲学简单化,要反对。把哲学当作哲学家的事情,这是把哲学神秘化, 要反对。哲学不一定正确。 【判断】世界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发形成() 哲学是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有什么样的世 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界观,就有什么样
3、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世界观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 了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判断判断】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 哲学是科学世界与方法论的统一 () 考点考点2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
4、和 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二者联系:)二者联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即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或升华)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即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或升华) 。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就在于 它从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 对哲学的作用对哲学的作用。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 的指导下进行。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 【注意】不能把哲学理解为科学之科学 、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 形容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可以表述为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 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体现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进步推动 哲学的发展。 自然研究家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注意】哲学的含义:哲
6、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或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即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或升华)。 【判断】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科学家的研究都是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 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考点考点 3 3: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与时代精神 (1) 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
7、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 智慧,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 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步退、得与失、名与利,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指导。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
8、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 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注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 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 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 物质力量。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
9、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 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考点4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一标准。 种哲学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
10、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对思想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都 作了肯定的回答。科学发现体现了思想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坚持可知论,唯心主义坚持 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都作了肯定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考点考点5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
11、种基本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历史形态:形态: 【注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范缜)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荀子) 水本原说:世界的本原是水。
12、 (泰勒斯) 火本原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赫拉克利特) 古代古代朴素朴素唯物主唯物主 义义 认为金、木、水、火、 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 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 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 没有科学根 据。 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 来 近代近代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唯 物主义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 的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 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 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辨证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 质决定意识; 意识具有 能
13、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 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原子说: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德谟克里特) 【注意】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 近代科学认为:分子、原子是世界最基本的单位 法国狄德罗说: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英国霍布斯说:人是机器 英国培根说: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判断】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考点6 6:唯
14、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1)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有: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大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
15、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鬼神、天命、绝对精神上帝、理念、鬼神、天命、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看作世界的主 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注意】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 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 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康 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杜 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注
16、意】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子 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朱 熹:理在事先 理生万物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 柏拉图:理念论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 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各种迷信观念等。 【注意】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法和形而上学。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点考点7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
17、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及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 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 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基本内核,创新了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注意】黑格尔拥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黑格尔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费尔巴哈拥有唯物主义思想,但却陷入形
18、而上学错误,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考点考点8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第一次要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第一次要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 统一。统一。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 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
19、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 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考点9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 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0、的坚持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第二二单元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
21、求真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与唯物论与认识论部分)认识论部分) 辩证唯物论核心词:物质、意识、规律辩证唯物论核心词:物质、意识、规律 认识论核心词:实践、认识、真理认识论核心词:实践、认识、真理 第四第四课课:探究世界的本:探究世界的本质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 考点考点1010: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 【注意】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
22、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 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判断】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物质概括的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同本质() 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考点考点111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 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 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
23、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注意】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 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性的原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考点考点121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物质离不开运动,
24、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会 犯形而上学错误。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 于运动体现了物质离不开运动。刻舟求剑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会犯唯心主义错误。 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 我运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包括两方面:一是说在一定的时期和
25、阶段,物质 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质变;二是说物体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或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和绝对的。静止。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和相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在确认运动 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绝对运动与与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统一。 【注意】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飞矢不动、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 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26、,则导致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注意】王夫之: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 条河流。 在同一瞬间, 飞矢既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 体现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判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哲学上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考点考点131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规律是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规律是是客观客观的,的,
27、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规律是是普遍普遍的,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 考点考点 141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 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客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
28、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客 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 2)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发扬革命精神、革命热情,是强调发挥主观)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发扬革命精神、革命热情,是强调发挥主观 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29、,安于现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注意】太阳东升西落、苹果落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价格上下波动等可以看到的都是现象,不 是规律。万有引力遗传与变异、新陈代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是规律。 人可以改变、创造、消灭规律说法都是错误的。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条件、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保护、尊重自然生态;不能拔苗助长等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毅力、意志、决心、信念,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等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天有
30、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体现规律是普遍的体现规律是普遍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规律是客观的体现规律是客观的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客观规律的束缚() 第第五五课课:把握思维的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奥妙(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的本质 考点考点151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
31、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从期自身的漫长发展中产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考点考点 161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具有
32、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人脑,就不会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电脑 (人工智能) 人脑 大脑。意 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电脑不能产生意。机器人不能产生意识。 【判断】意识来源于人脑() 考点考点 171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不管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对人脑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的内容来自 客观存在。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也不能产生。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判断】错误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33、虚幻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三个考点三个考点 1515、1616、1717 的总结:的总结: 从从起源起源看,看,意识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从生理基础生理基础看,意识是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从意识的内容和本和本 质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或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
34、是物质的反映) 。 意识的含义和本质表明:意识的含义和本质表明: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第一性,意物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意识的作用二、意识的作用 考点考点 1818: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目的性。情境:人们在
35、活动前都有目的、计划的准备,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 骤。动物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情境:意识是有选择地反映客观世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如: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体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情境:意识不仅能反映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 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注意】意识活动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作为人体感官的
36、眼睛,看到的是作为人体感官的眼睛,看到的是 世界的各种现象;通过世界的各种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思维的眼睛 ( 思维的眼睛就是意识) ,我们能够揭示本质和规律。( 思维的眼睛就是意识) ,我们能够揭示本质和规律。 有了思维有了思维 的眼睛 , 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和社会历史这谜。的眼睛 , 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和社会历史这谜。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反作用) 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把意
37、识的东西通过实践 变为现实的东西。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意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具有能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具有能 动的反作用。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如人的 精神、决心、意志、干劲、心态、情绪的作用。 )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
38、它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动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动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 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注意】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 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判断】 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
39、现实性 ()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 考点考点191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1)含义: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 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坚持一切从际出发,实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坚持一切从际出发,实 事求是。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0、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3)怎样)怎样坚持坚持一切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的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的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
41、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 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 所作所作为的思想。为的思想。 【注意】从科学理论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出发、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发,都是错误观 点,是唯心主义。弄虚作假、主观臆断行为都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没有做到求真务实。 要正确认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2、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性的。不能认为物质和意 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是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的决定作用制约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情境: 随着情况的变化 、 根据 、 针对而采 取相应措施等。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新时代的实践。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情境: XX 政策有利于 、 XX 思想推动了 、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强调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造出自然界所没有东西体现人的意
43、识有极大的能动作用,体现实践具有能动性。 【判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削足适履的错误在于要求客观符合主观()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指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运用运用辩证唯物论(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论)有关知识回答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有关知识回答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4、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 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注意】主观题要求运用意识的作用或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回答问题,还需要考虑一下是 否需要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要点。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
45、来 考点考点2020:实践及其特点: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的物质活动。强调做、行动。 【注意】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判断】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客观物质性。情境: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 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规律的制约,都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实践具有能动性能动性。情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在实践中能够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
46、料。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的活动的烙印。 实践具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情境: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做某件事需要人与人合作、企业与企业协作、 国与国合作等体现实践具有社会性。体现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 模、水平不同,体现实践具有历史性。体现实践具有历史性。 【注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 考点考点 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4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产生和形成。 【注意】获得认识有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而获得的是直 接经验,通过知识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不能说认识只能从实践中获得,但一切认识归根 到底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发展、升华。修改方针政策、法律、改革制度 实践不断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供日益 完备的认识工具完备的认识工具,这,这些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
48、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能力能力。(三点可用于回答: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是怎样推动认识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说明用结果来验证、佐证某一认识。 【注意】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合。 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 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即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之所以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处于主观 和客观交汇点。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作用、目的。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注意】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