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大全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6895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 1、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2、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者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 展方向。 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的基础。 四、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意义: 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五、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

3、别。 4、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六、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七、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是推进国家现代 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八、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九、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九、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

4、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 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 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共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共同发展的意义同发展的意义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之中。 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意义: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第二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 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 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把国有资本更多投降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 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

6、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 安全。 (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 财产权益。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7、1)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和依法 监管. (2)要贯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 制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 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 经营、

8、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第二课、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 一、市场调节及市场缺陷市场调节及市场缺陷 1、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3、市场调节的优点: (1)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

9、,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2)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4、市场缺陷: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3)危害: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 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二、市场体系 1、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原因: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措施: (1)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2)建设现代市场

10、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 征。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済体制的根基。 3、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4、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二、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1、通过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

11、定; 3、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4、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竟争,弥补市场缺陷; 6、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三、宏观调控宏观调控 1、原因: (1)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2)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要求我们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2、含义

12、: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3、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増长、増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区区 别别 含义含义 财政部门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财政部门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 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 求, 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求, 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 政策。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 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量

13、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 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内容 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 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 保护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政保护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政 政策。政策。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 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 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政策政策 制定制定 者者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制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制 定的, 必须经过全国人大或其常定的, 必须经过全国人大或其常 委会通过。委会通过。 中国人民银行

14、直接制定并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并实施。 联联 系系 1、二者都属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二者都属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调控经济手段。2、一般情况下,财、一般情况下,财 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使用。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使用。3、在经济增长滞缓时,应采取扩张性、在经济增长滞缓时,应采取扩张性 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 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 经济运行状况经济运行状况 对策对策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滞缓、 一部分经经济增长滞缓、 一部分经 济资源

15、未被利用、 经济运济资源未被利用、 经济运 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 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经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经 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 刺激总需求增长, 降低失刺激总需求增长, 降低失 业率,拉动经济增长。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宽松的货币政策: 增加货宽松的货币政策: 增加货 币发行量、 降低存贷款基币发行量、 降低存贷款基 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过热、 经济的正常运经济过热、 经济的正常运 行收供给能力制约、 物价行收供给能力制约、 物价 上涨(通货紧缩)上涨(通货紧缩) 紧缩的财政政策: 减

16、少财紧缩的财政政策: 减少财 政支出增加税收, 抑制总政支出增加税收, 抑制总 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给经济“降温” 。给经济“降温” 。 从紧的货币政策: 减少货从紧的货币政策: 减少货 币发行量、 提高存贷款基币发行量、 提高存贷款基 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总之:与财政、税收、债券有关的政策属于财政政策,与银行、利率有关的政策属于货币政策。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框、坚持新发展理念第一框、坚持新发展理念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核心要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17、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要求: 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课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 民群众中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高裕。 二、二、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创新: 1、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向题。 2、重要性: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3、措施:坚持创新发展,要

18、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例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 化创新等各方面例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协调: 1、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2、重要性: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3、措施: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析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三)绿色: 1、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题。 2、重要性:绿色发展是水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

19、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 3、措施: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同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 请共生的现代化。 (四)开放: 1、解决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2、重要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3、措施: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 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共享 1、解决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

20、题。 2、重要性: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3、措施: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 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二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二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2、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同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 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

21、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在打下坚实面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内容 1、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 一个有机整体。 2、内容: (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统一开放、竞争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政府作出的经济体制。 (8)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三、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

22、量发展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1)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1)发展更高层次开放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2)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4、总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 革

23、,不断増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 1、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第四课、我国的个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 根本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 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 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 1、 地位:

2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 基本内容和要求:由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对 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 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 意义: (1)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 发展。 (2)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

25、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 地位。 三、按要素分配 1、种类: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 配。 2、意义: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 济发展。 四、居民收入来源 1、从个人获取收入途径来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以及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五、劳动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1) 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广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观念 (2) 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

26、动致富。 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一)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二) 、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 步提高。 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 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收入。 5、

2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 真脱贫。 (消除贫困的意义: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 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 二、社会保障功能 1、 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 ,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 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2、

28、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 3、 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 康发展。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慈善活动、 企业年金、 社区服务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1、 社会保险: (1) 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2、 社会救助: (1) 地位: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2) 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

29、线” 。 3、 社会福利: (1)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 社会优抚: (1) 社会优抚是特殊的社会保障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 完善社会保障,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建立起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4、 总之,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 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必修2 经济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