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政治必修高中政治必修 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知识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知识整合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生产方式:一、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 1.1.生产力: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劳动者 生产工具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 2.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之间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它两 个方面。 3.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 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2、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 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支配下,截止到目前人类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 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共 5 种生产方式。 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特点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社会形态 要素 原始原始 社会社会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者 原始人 奴隶阶级 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 劳动工具 石器为主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铁制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
3、大规模的机器生产 劳动对象 范围非常 有限 随着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的发展,劳 动对象范围扩大 随着农业、畜牧业、手工 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对 象范围进一步扩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劳动对象范围角封建社 会进一步扩大 三、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归属生产资料归属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 位和相互关系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产品如何分配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共同占有 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 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在奴隶主
4、的强制下 劳动,毫无人身自由 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 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农 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 有自己的土地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地主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 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能 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但 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 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社会社会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 了相互合作的关系,消 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按劳分配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利
5、用 加工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 表表 现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 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实实 质质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即:相对于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商品显得过剩。 原原 因因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 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
6、基本 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难以治愈。 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命运之间的关系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命运之间的关系 1.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 及其剥削关系。 2.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 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 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
7、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六、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 思想来源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尔(著作乌托邦 )和康帕内拉(著作太阳城 ) 。 空想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历史评价:历史评价: 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 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 义等原则出发
8、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 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 。 2. 历史前提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1 1) 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 前提之一(经济基础) (2 2)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运动的兴起: 标志事件:标志事件: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
9、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失败启发:失败启发: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应 运而生。 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 理论来源理论来源 马克思、 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 哲学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崭新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崭新学说。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 斗争在是阶
10、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 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各种 利润的来源。 意意 义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 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 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中国革命一、中国革命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
11、立了毛泽东思想。 两步走两步走 决定决定 因素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两个步骤。 步骤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 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关系: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 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历史成就历史成就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标志标
12、志 性事性事 件及件及 意义意义 开始的标志开始的标志 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标志 事件:事件:1919 年五四运动 事件:事件:1949 年新中国成立 意义: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 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 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 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义:意义:第一,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 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
1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 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 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性性 质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道道 路路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 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三、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1.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
14、 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过渡时期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过渡时期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 会变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课】只有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 1. 1.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的意义:意义: 改变了四个面貌:改变了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 的面貌。 迎来了迎来了三个三个伟大飞跃: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 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 . 2 . 改革开放的地位与作用(一个法宝、改革开放的地位与作用(一个法宝、一个一个必由之路、必由之路、两个两个关键一招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 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
16、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 3. . 启示:启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退步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 1. .四个内容四个内容: (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五位一体”总体
17、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 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 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8、,是我国的基本 分配制度。 (4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 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 2. .四个自信四个自信: (1 1)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 (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19、大实践。我们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一、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1. 1. 含义: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2. 如何适应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适应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 落实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
20、的新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 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 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 变。 二二、中国梦、中国梦 1. 1. 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 民幸福。 2. 2. 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21、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 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 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中国要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同时 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三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 1.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 2. 四个伟大及其关系四个伟大及其关系
2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 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其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 行。 四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1. 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回答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形成的历史背景: 当今世界正
23、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2. 2. 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主要内容可以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来概括。 思想层面:思想层面:“八个明确” 实践层面:实践层面:“十四个坚持”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
24、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一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远眺前行的路 1 1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 量。 2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 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3 3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4 4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 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5 5基本矛盾基本矛盾 (1)内容:生产
25、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2)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 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6 6评判标准评判标准 (1)根本标准: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 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其他因素: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 有着不同的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7 7中国特
26、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1)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 70 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 (3)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 97 年的实践中得来的。 (4)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 17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 (5)是对中华文明 5 000 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6)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综合探究二综合探究二 方向决定道路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命运 1精神力量 (1)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勇、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2)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能量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3 群众力量: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一场接力跑, 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