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诗二首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6612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诗二首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2课 诗二首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2课 诗二首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2课 诗二首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2课 诗二首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2 诗二首诗二首 知识知识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新诗的 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 ,历史剧屈原 虎符 棠棣之花等。郭沫若的早年诗作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表现了 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 吴望尧(19322009) ,笔名巴雷,浙江金华人,台湾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灵魂之歌 玫瑰城 地 平线等。 2背景探寻。 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写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此时, 的洪波已经消退,新的革命 高潮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仍然处于军阀混战、列强

2、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痛 恨这种黑暗现实, 向往光明。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 郭沫若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诗篇 天上的街市 。 太阳船 :吴望尧是一个学贯中西的诗人,他对东西方文化均有极深的了解,因而极大地拓宽了他的 创作空间。他能将现代科学思想融入现代诗的想象之中,也能将中西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独 特风格的诗篇。 本诗以奇特新颖的想象,描绘出一幅极具特色的神奇图画。 3主旨归纳。 天上的街市 :诗人通过联想与想象,描绘了美好的天上世界,创造了 自由幸福生活的美 好图景,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太阳船 :诗人通过描绘 东升西落的神奇、

3、美好的图画,表现了自己对光明、温暖的渴望 与追求。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女神 星空 2五四运动 3牛郎织女 太阳 重点重点 1如何理解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生活的描绘?如何理解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生活的描绘? 天上的街市写牛郎织女,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而又加以创造。诗中,牛郎织女能够“提着 灯笼”在天街结伴闲游,天河也不再成为他们往来的阻碍,这是一对被解放了的人物形象。 诗人在运用传说时,去除了原故事里夫妻分离的悲剧内容和天上统治者等反面角色,着力描写牛郎织 女在天上世界幸福、安定的生活。这是与全诗安定、愉悦的审美氛围相和谐的。同时,这种对传统故事的 改写,体现着诗人改造现实生活的愿望。 2

4、天上的街市一诗语言有何特点?天上的街市一诗语言有何特点? 语言是诗歌美丽的外衣,这首诗歌的语言朴实而富有表现力。 比如,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 而明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显现,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 “明”;而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写牛郎织女的生活,也只是说他们“骑着牛儿来往”“在 天街闲游”“提着灯笼在走”。 全诗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为我们描绘出天上世界的美好、幸福、自由。 3天上的街市一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天上的街市一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本诗的第 1

5、 节运用联想,诗人由星星点点、时隐时现的“远远的街灯” ,和天上 闪闪烁烁的明星相似而引起联想,通过两个“好像”将街灯和明星联系起来,而且相互为喻,联想十 分自然。 本诗的第 2、3、4 节都运用了想象。街市、牛郎织女,这都是人们头脑中已知的形象,诗人以丰富的 想象进行了再创造,把街市放到了天上,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美满幸福。 全诗围绕一个中心意象“天上的街市” ,展开合理的想象,在一个具体的、真实可感的情境(天上的美 好生活)中将众多的形象组织起来,想象丰富,设喻奇特,却毫无散乱之感,鲜明地表现了主题。 4天上的街市与太阳船这两首诗是怎样逐层推进想象的?二者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天上的街市与

6、太阳船这两首诗是怎样逐层推进想象的?二者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天上的街市从街灯和明星交织的情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又联想到生活在天上世界的牛郎织女。 太阳船从“太阳船”这一意象出发,联想到天空中的神秘“航线” ,又联想到云彩的海岸与港湾,最后 想到日落时分,红霞如火,暮色如“灰色的浪涛” ,夜晚的星星如巨船溅起的水花。 在写法上,两首诗都分别围绕一个中心意象( “天上的街市”和“太阳船” ) ,展开合理的联想,在一个 具体的、真实可感的情境(天上的美好生活、太阳东升西落)中,将众多的形象组织起来,想象丰富,设 喻奇特,却毫无散乱之感,由此鲜明地表现了主题。 5太阳船一诗语言有哪些特点?太阳船

7、一诗语言有哪些特点? 这首诗从内容上来看, 体现了一种现代的审美感觉, 然而形式上又具有古典诗歌的特点句法平稳, 句式整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按顺序写来,组织严密,有人称之为“现代格律诗” 。 6太阳船一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太阳船一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想象大胆奇特,比喻形象贴切。全诗基于“太阳船”这一意象展开层层联想,将天空比作大海,将太 阳在天空划过的轨迹比作航线,又想象出太阳船“缓缓地扯下”的“帆” 、行经的“云的海岸” 、船上装载 的“闪烁的白银” ,以及日落时“焚起”的“大火”和“溅起”的“银星” 。诗人通过大胆奇特的想象和形 象贴切的比喻,在不长的篇幅中,为我们展现了太阳从

8、升到落的运行轨迹。 基础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 游(xi n) 缥 缈(pio) 陈 列(ch n) B珍 奇(zhn) 焚 起(f n) 定 然(dn) C街 市(ji) 不甚 (sh n) 神秘 (m ) D流 星(li ) 溅 起(ji n) 闪烁 (yu )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上的明星显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B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C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D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 的空中。 (飘忽不定) B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 (

9、珍贵而奇异) C街市上陈列 的一些物品。 (整齐地摆出物品供人看) D当它卸下批闪烁 的白银。 (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 4下面各句的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远 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我想 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 /街市 C当它/卸下 批闪烁 的/白银 ,又驰向 /另一个港湾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 提着灯笼/在走 5下列诗句中运用联想的一句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

10、游。 6仿写。 示例: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仿写:清清的露珠醒了,_。 7 文学的创作、 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想象, 为此向阳中学七年级 (1) 班的学生开展了一次题为“想象 为人类插上进步的翅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邀请你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名作推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神话作品,请你向同学们推 荐一篇,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2) 【梦想成真】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许多人类因为善于想象,最终梦想成真的故事,请你介绍一个 梦想成真的故事。 能力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

11、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这首诗的构思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请你整理出诗人构思的思路。 地上的街灯(_)(_)(_) 2第一节诗中的两个“街灯”的含义相同吗? 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改为“可能”?为什么? 4“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形容“花”

12、的量词,这里用在“流星” 上,你能说出诗人这样用词的妙处吗? 5诗人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要改写这个神话 故事呢?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夜步十里松原 郭沫若 海已安眠了。 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一片幽光, 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 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 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 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 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 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 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 【注】十里松原:即千代松原,在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海湾畔。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

13、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大海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 B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大海的夜景。 C这首诗写的是山水相连、天地一体的美丽的夜景。 D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夜行者的观察和感受。 7“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既然是“沉默着”, 怎么能“赞 美”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8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几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真题真题 【2018 年中考江苏扬州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翠微:青

14、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基础基础 1A 【解析】B 项,“珍”应读 zhn;C 项,“街”应读 ji;D 项,“烁”应读 shu 。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地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 注意字形的积累和识记,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 项, “显”应改为“现” ,在这里 是“出现”的意思。 3A 【解析】A 项, “缥缈”的意思是“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4C 【解析】A 项,应为“远远的/街灯/明了” ;B 项,应为“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D 项,应为“是

15、他们/提着 /灯笼/在走” 。 5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B、C、D 三项均为想象,A 是联想。故选 A。联想:是因一事 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 其他相关的概念。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 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6好像鱼儿转动的眼睛。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 朵,各表一枝” 。要有创新。2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用词不能重 复。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

16、,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 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例句中将“明灯”比作“明星”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仿写时 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 7 (1)示例: 女娲补天 。主要讲述女娲炼七彩石补天,造福人类的故事。 (2)示例:古人看到鸟儿在天空飞翔,渴望自己也能飞上天空;今天,人们不但可以乘坐飞机遨游天空, 甚至可以在太空中行走了。 【解析】 (1)本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 化,多积累神话作品。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总之要选你最熟悉的神话作品来推荐。 (2)介绍一个梦想 成真的故事。这也是在

17、考查阅读的宽度和表达的高度。最好选一个历经艰难险阻但最后成功了的故事,这 样的故事才有教育意义。 能力能力 1天上的明星 天上的街市 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解析】一节写“地上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 ,二节写“天上的街市” ,三节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 答此题理解诗歌内容是关键。 2不相同,前者是实写,指人间现实中的“街灯” ,后者指将天上的星星想象成“街灯” 。 【解析】本题考查同一词语“街灯”的含义。 “远远的街灯明了”是人间现实中的“街灯” 。 “天上的明星现 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指将天上的星星。所以两者不同。 3不能。因为“定然”是肯定的语气,而“可能”是也许、推测的语气,改

18、后不能表达作者坚定的信念, 削弱了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定然”与“可能”矛盾。从词义的语气上看“定然”是肯定的语气,而 “可能”是推测的语气,改换后意思就有了极大的变化,所以不行。 4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在流星上,表现了流星像一个火团的特征,又与灯笼的比喻相应,而 且让读者感到“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解析】这是使用一种移用的修辞格。 “移用” ,就是当甲乙两事物连在一起时,把原来属于甲事物的性状 词语移用到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格。如此句,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在流星上。就属于移用。 “朵” 用在流星上,是一种对流星的描写,也是一种赞美。 5诗人想象的牛

19、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一个 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 。诗人做这样的改写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 现实的不满。 【解析】本题考查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内容的理解程度。一个是和谐美满地在一起,一个是有条件的“鹊 桥会” 。作者的改写是有其目的的: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新的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是 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先弄清全诗的内容,再读懂各小节的内容,最后用明 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D 项有误,本诗的内容包括两部分:景物描写和作者的心理感受。 7 “

20、沉默着”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 “赞美”则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拟人化想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 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 “沉默着”是对古松外在的形 态的描写, “赞美”则是拟人化的想象,两者并不矛盾。 8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抓住了大海静谧,夜空高远、雄浑,松原古老、欢快的特点,描绘了一幅 广阔美好的静夜图。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 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

21、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 者的感情。本诗通过对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 真题真题 1刻画出了一幅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作用分析。这首诗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属于写景,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一切景语 皆情语,写景显然是为抒情而服务的。这里作者细致描绘了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 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等景象, 展现了一幅静美幽静的画面, 为抒发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 渴望归隐做了铺垫。 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两句的意思是:在俗世没有关切自 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厌倦,留恋渔家幽静的生活环境, 透露了诗人对渔家的喜爱,表达了绝尘归隐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