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4767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一、选择题:本题有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

2、是雪,为何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够闻到 梅花的香味。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 5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 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3、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 CO2分子构成的 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 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6 向充满 CO2的软塑料瓶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 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 实验现象有 (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 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 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 A B C D 7闽西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 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 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1g B叶

4、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19:19:7:6 D叶酸由 19 个碳原子、19 个氢原子、7 个氮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 8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过滤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液体体积 9稀土元素镝(Dy)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镝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镝原子的质子数为 66 C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2.5 D稀土资源需合理利用和保护 10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守恒观:24g 镁与 17g 氧气充分

5、反应,生成 4lg 氧化镁 C转化观:CO 和 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1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 结构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三种物质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 2:1 C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12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如果火势较大,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B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C用水灭

6、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室内放一盆水,防止 CO 中毒 13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1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3:17 15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7、) ACO2(CO)通入 O2,点燃 BCu(Fe)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CC (CuO 粉)通 CO,加热 DCaO(CaCO3)加水,过滤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 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 液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 酸钾固体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 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 粉、镁粉 D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8 小题,共小题,共 58 分)分) 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氮气分子 ; (2)+5 价的磷元素形成的氧化物 ; (3

8、)硫酸铜中的阴离子 ; (4)实验室用于制取氧气的紫红色物质 ; (5)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 (6)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18联合国将 2019 年列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锶、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 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得”或“失”)电子,锶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3)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 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锶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 (选 填“强”或“弱

9、”)。 19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必需品。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是 。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 (4)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5)自来水中含有少量 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 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 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

10、写出 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 程式: 。 20化学反应可以放出热量供人类使用: (1)煤和天然气是北方冬季取暖的主要燃料,在氧气充足时燃料燃烧生成 CO2,氧气不足时生成 等物质。充分燃烧能够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若家庭里燃气灶或煤气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 橙色就应 (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把煤粉制成蜂窝煤可以增大 。 (2)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 是比较清洁能源,燃烧时污染物较少。 (3)石油是复杂的混合物,通过炼制可产生多种产品,比如 (举一例)。 (4)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 (5)高效催化剂能把汽车

11、尾气中有害的 CO、NO 转化成无害气体 N2和 。 (6)碳氧平衡在自然界中有重要意义,空气中 CO2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绿色植物的 能够吸收 CO2,放出 O2。 21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 (1)写出图 B 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可以选择 (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制取 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 (填字母选项); 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通常检验 CO2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

12、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 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5)描述 F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 22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 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黄金。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提出问题】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 【猜想】小新认为是黄金;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 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小新设计的实验: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小宝设计的实 验: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

13、结论】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 ,黑色物质是 。写 出生成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化学方程式 (只写一个)。 【反思与应用】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 入 溶液中。你设计的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工业上合成 NH3的工艺流程可简化为(如图): (1)工业上制取 N2时所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是 ; (2)用焦炭和水蒸气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气)CO+H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 (3)合成塔中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 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4)将降温分离出的 N2、H2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 。 A充分利用原料 B防止氮气污染空气。 24小波同学想探究火柴燃烧原理,他在阅览室收集的资料有: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 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 火的主要过程是:(1)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磷燃烧;(2)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 酸钾分解;(3)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反应,最终使火柴杆着火。请写出上述过程各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1) ;类型 ; (2) ;类型 (3) ;类型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三、计算题(本题包括

15、1 小题,共小题,共 10 分)分) 25为测得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杂质不 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求: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一、选择题:本题有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能够吸

16、热;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具有吸附性; C、铜丝可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一般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 哪种性质决定的。 2【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 纯净物; 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

17、合物; C、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D、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污染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污染物等物 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 混合物。 3【分析】由题意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进入人们的 鼻子中,碰到嗅觉细胞,故闻到香味。 【解答】解:A、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故 A 错误; B、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的体积很小无关。故 B 错误;

18、 C、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 C 错误; D、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 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的。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古诗以精炼的语句描绘出如画一般的意境,从化学的角度应用微粒的观点可以解释其中远处闻 到花香的原因。 4【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作答; B、根据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来解释; C、从实验的误差方面考虑; D、从实验的安全角度去考虑。 【解答】解:A、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

19、口来验满;故本选项正确; 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一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被还 原的铁又被氧化;二是为了防止加热不纯的 CO 发生危险。故本选项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能立即收集。因为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当气泡均匀连续放出 时,就可以收集了。故本选项错误;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灼热的生成 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氧化碳、氧气的验满与检验,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一氧化碳还原 氧化铁。通过本题是训练,提醒了学生在操作实验时需注意

20、的事项。 5【分析】可以根据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其气态或液态之间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B、超临界二氧化碳就是二氧化碳,是由 CO2分子构成的,故 B 正确; C、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种的新状态,在常温下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故 C 正确; 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氯代烷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故 D 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 6【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二氧化碳

21、不支持燃 烧等。 【解答】解: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故正确;因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变 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故正确;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是不可能的, 故错误;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也是不可能的,故错误。实验现象有:。 故选:C。 【点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本题属于理化合科题,由化学变化引起瓶内外产生压 强差,引起相应的变化。 7【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

22、略不写,故错误; B叶酸(Cl9Hl9N7O6)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47):(166)98:96,可见其中氮元素的质量 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正确;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19):(119):(147):(166)19:19: 7:6,故错误; D叶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8【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23、 D、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 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 45左右,试管夹应夹 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 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4、的注意 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 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 g。 【解答】解:A、镝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镝原子的质子数为 66,该选项说法正确; C、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2.5,该选项说法正确; D、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需合理利用和保护,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0【分析

25、】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之间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之 间结合生成氧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24g 镁与 17g 氧气不能前后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小于 41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O 和 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 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

26、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种类;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 原子的变化等。有单质生成或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HClO+HCl。 A、由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二种物质,故 A 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 1:1,故 B 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中原子

27、的种类没有改变,故 C 正确; D、有单质氯气参加反应,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 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2【分析】A、根据火灾中燃烧会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分析; B、根据火场逃生的措施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及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A、火灾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因为火灾温度高,所以密度降低, 聚集在空气上方, 所以会大量产生在上层空气中, 所以人应尽量下蹲或者匍匐前进;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可以有

28、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 所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是自救的安全有效方法,故正确; B、高楼发生火灾时,线路容易被烧毁或断电,乘电梯易发生触电,停电电梯便会停在楼层中间;电梯 厢高温时变形容易失控甚至变形卡住,电梯运作时会使电梯竖井失去防烟功能,从而产生烟囱效应,使 其成为拔烟助火的垂直通道,既会威胁人员的安全,又助长了烟火的扩散与蔓延等。所以,在发生火灾 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错误;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 着火点,故错误; D、由于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也不会溶于水,所以室内放一盆水

29、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灭火原理、常见意外事故处理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们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分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

30、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 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4【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 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 170%14%10 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 142%40%10%8%;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70%42% 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14%8%6

31、%,故乙是反应物;丙的 质量分数增加了 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 有参加反应。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6%:34%3:17,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 恒定律。 15【分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

32、持燃烧; 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加热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过滤得到铜,该选项方法正确; C、加热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得到碳和铜的混合物,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加入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B、

33、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分析; C、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分析; D、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 故 A 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分解放出了氧气,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 B 错 误;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相同,故 C 错 误;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 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间的反应结合图象进行

3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8 小题,共小题,共 58 分)分) 17【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 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 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2 个氮气分子就是在氮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 2,故填:2N2; (2)+5 价的磷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磷,故填:P2O5; (3)硫酸铜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故填:SO42; (4)实验室用于制取氧气的紫红色物质是高锰酸钾,故填:KMn

35、O4; (5)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 (6)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是一氧化碳,故填: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 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 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 g;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一般情况下,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 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大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等于

36、4 的, 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 2 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解:(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2,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 故填:12;24.31。 (2)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锶的氧化物中,锶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 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化学式为 SrO。 故填:失;SrO。 (3)锶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比镁元素多,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因此锶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强。 故填:强。 【点评】元素周期表

37、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9【分析】(1)根据净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3)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故填:蒸馏; (2)通常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向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很少的为 硬水;故填:肥皂水; (3)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过滤;故填:过滤; (4)二氧化氯(ClO2)中,氧元素显2 价,由化合物中各元

38、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氯 元素显+4 价;故填:+4; (5)在加热的条件下,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 (HCO3)2CaCO3+H2O+CO2。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20【分析】(1)根据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是氧气(空气)量不足,燃料中的碳不能充 分燃烧(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造成的进行解答; (2)根据三大化石燃料结合能源的分类分析判断; (3)根据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解答; (4)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39、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 (6)根据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解答。 【解答】解: (1)煤和天然气是北方冬季取暖的主要燃料,在氧气充足时燃料燃烧生成 CO2,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 碳等物质。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是氧气(空气)量不足,可增大空气的进气量; (2)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污染小,所以天然气相对于煤和石油来说是一种比较清 洁的燃料; (3)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 (4)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反应物是乙醇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

40、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效催化剂能把汽车尾气中有害的 CO、NO 转化成无害气体 N2和二氧化碳; (6)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1)CO 空气的进气量 (2)天然气 (3)柴油 (4)C2H5OH+3O22CO2+3H2O (5)CO2 (6)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势 在必行,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 21【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 装置;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

41、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5)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图 B 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 D 或 E 收集;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 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H2O+CaCO3; (4)常温下,可

42、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 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5)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2H2O22H2O+O2;D 或 E; (3)CD;CO2+Ca(OH)2H2O+CaCO3; (4)C; (5)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分析】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43、,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解答】解:【现象与结论】 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不正确,黑色物质是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生成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故填:不正确;氧化铜;2Cu+O22CuO。 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黄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这是因为硝 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AgNO3Zn (NO3) 2+2Ag,Cu+2AgNO3Cu(NO3)2+2Ag。 故填:黄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

44、由无色逐渐变蓝;Zn+2AgNO3Zn(NO3)2+2Ag。 【反思与应用】 设计的一个实验可以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稀盐酸中; 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黄色金属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这是因为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故填:稀盐酸;黄色金属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Zn+2HClZnCl2+H2。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 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分析】(1)根据工业上制取 N2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夺取了水中氧,进行分析

45、解答。 (3)合成塔中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 NH3,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氮气、氢气是合成氨气的原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工业上制取 N2,利用的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所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是空 气。 (2)碳夺取了水中氧,具有还原性,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3)合成塔中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 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2NH3。 (4)将降温分离出的 N2、H2 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原料,不是为了防止氮气污染空气,这是因 为氮气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不能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 (1)空气; (2)碳; (3)N2

46、+3H22NH3; (4)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工业上合成 NH3的工艺流程,了解工业上制取 N2的原理、还原剂的特征、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 则。 只有熟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1)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属于化合反应。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47、式为:2KClO32KCl+3O2。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属于分解反应。 (3)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1)4P+5O22P2O5;化合反应。 (2)2KClO32KCl+3O2;分解反应。 (3)S+O2SO2;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较小。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三、计算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小题,共 10 分)分) 25【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

48、二氧化碳的质量。 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大理石中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 CO2的质量的为:12.5g+50g58.1g4.4g;故填:4.4g; 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只能使用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而不能把混合物的质量直接代 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有关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常见内容,一般的规律是 依据质量的变化求出某一生成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