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教师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4190 上传时间:2020-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如图所示,小朋友出现了“怒发冲冠”的情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小朋友从滑梯滑下时发生了 _现象,使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答案】摩擦起电 【解析】解:小朋友从滑梯滑下时,身体与滑梯发生摩擦,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并且使头发带上了同种 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出现了“怒发冲冠”的情景。 故答案为:摩擦起电。 (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带负 电,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 (2)电荷间

2、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属于基础题目。 2. 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若瓶内装入的热水未满,盖上软木塞后,软木塞有时会跳起来。这 一过程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 【答案】大于 【解析】解:瓶塞跳起来,其机械能增大,这是由于暖瓶内气体膨胀做功造成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瓶 塞的机械能; 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时,要克服软木塞的重力(使木塞的机械能增大)以及阻力做功,所以,水蒸气对软木塞做 的功大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大于。 第 2 页,共 16 页 瓶内热水蒸发产生大量水蒸

3、气,水蒸气膨胀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蒸气要克服软木塞的重力 以及阻力做功,据此判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的关系。 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难度不大。 3. 如图所示,用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此时金属箔 片_ 了电子(填“失去”或“得到”) 【答案】失去 【解析】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上的电子会通过金 属杆传给金属球,金属箔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金属箔失去电子 故答案为:失去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

4、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原子核夺得电子的本领不同,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 电,另一个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 4. 如图所示是一个简化了的玩具警车电路图。若只让电动机 M工作,应闭合开关_。 【答案】1 【解析】解:据图可知,开关1控制电动机,开关2控制小灯泡,若只让电动机 M 工作,应只闭合1。 若开关均闭合时, 电动机与小灯泡有两条电流路径, 所以电动机和小灯泡并联, 电动机 M工作, 灯泡也亮。 故答案为:1。 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动机与小灯泡有两条电流路径,电动机和小灯泡并联,开关2控制小灯泡,开关1控制 电动机;根据开关所在并联电路中的

5、位置判断其作用。 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等内容,属于基础题目。 5. 科技改变生活,大多数科技产品需要有半导体芯片的支持才能发展,目前领先全球的是 5nm工艺芯片 技术。 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发光二极管, 简称 LED。 电流由正极经过 LED流向负极时, LED发光; 反之,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时,LED不发光,这说明发光二极管具有_导电性。 【答案】单向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电流由正极经过 LED 流向负极时,LED 发光;反之,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时, LED 不发光,这说明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故答案为:单向。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据此可做出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

6、对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了解,属基本电学常识之一。 6. 如图所示电路,若要使小灯泡1、2并联,必须闭合开关_。 【答案】1、3 【解析】解:要使小灯泡1、2并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分别经过支路2和支路3、1,再经过1后流回 电源负极;因此应闭合开关1、3。 故答案为:1、3。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各个用电器之 间互不影响,独立工作;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将电源两极直接连接起来的电路。 解决此类电路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串联合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题意选择合适的开关组成符合题意的电路图。 7.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

7、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盐 水电池。观察电压表的接线和指针偏转可知盐水电池的电压为_V。 第 4 页,共 16 页 【答案】0.6 【解析】解: 由图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分度值为0.1,示数为0.6; 故答案为:0.6。 看清电压表选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可正确读数。 明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可解答此题。 8. 在图中只加一根导线,使实物电路成为并联电路。 【答案】 解: 原电路中, 电流从正极流出经开关、 灯1回到电源负极, 灯2短路了, 要使两灯并联, 将灯1的左 接线柱与灯2灯的右接线柱连接起来即可,如下所示: 【解析】分析电路的连接,将两灯两端并列连在一起接入

8、电路中。 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连接,关键是电路的分析。 9. 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无叶电风扇,该电风扇开始工作时,其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 入的空气经压缩后再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缝中高速吹出,感觉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比室温低,原因是被压 缩的空气膨胀后对外做功,内能_(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减小 【解析】解: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无叶电风扇,该电风扇开始工作时,其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 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再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缝中高速吹出,感觉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比室温低,原因是 被压缩的空气膨胀后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减小。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9、,温度降低。 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10. 有一种节日小彩灯上串联着 20 只小灯泡,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 200mA,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_A。 【答案】0.2 【解析】解: 因为小灯泡是串联的,所以在该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通过每一只小灯泡的电流和电源插头处的电 流都相等,都为200 = 0.2。 故答案为:0.2。 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1. 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第 6 页,共 16 页 A. 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

10、快,气温较高 B. 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 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 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涉及到海陆风的形成,是一道易错题。 根据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分析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过程。 【解答】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 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 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

11、水温度降低得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 成陆风,故 A 正确。 故选 A。 12. 关于内能,有以下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热机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 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 压缩冲程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正确; 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仍具有内能,故错误;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故错误; 改变物体内能

12、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 是等效的,故正确。 故选:C。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的 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温度、质 量、状态有关; 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热传递则是内能在物体 间发生转移。 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 热传递的

13、条件及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 热学的重点。 13. 如图所示,轻质棒 M 放在绝缘支架上,与毛皮摩擦后带上负电的绝缘棒 L靠近 M的 A 端时,A端被 L 吸引,则( ) A. M 一定带负电 B. M 一定带正电 C. 摩擦时,L 失去电子 D. 摩擦时,L得到电子 【答案】D 【解析】解: AB、与毛皮摩擦后的绝缘棒带负电,绝缘棒吸引轻质棒的 A 端,说明轻质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 A、B 错误; CD、绝缘棒带负电,是因为缘棒得到了电子。故 C错误、D正确。 故选:D。 第 8 页,共 16 页 (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

14、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造成的, 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 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 此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及带电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相互排斥的是同种电荷,相互 吸引的不一定是异种电荷。 14. 下列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 由实物图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分成两支,上面一支通过灯泡,下面一支通过灯泡和开关,两支电流汇 合后回到电源负极,即:两灯并联,开关控制其中一个支路。 A、由图知,两灯泡串联,不符合题意

15、; B、由图知,两灯并联,开关控制其中一个支路,符合题意; C、由图知,两灯并联,开关控制干路,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两灯串联,开关并联在其中一个灯泡两端,开关闭合该支路灯泡会被短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先分析实物图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再分析各选项电路从而得到解题。 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关键是正确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15. 如图所示,能正确地测出小灯泡2电流的电路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图中无电流表,无法测量出电流,故 A错误; B、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 电流表测量的是两灯泡并联后的总电流, 不能测出通过小灯泡2的电流

16、, 故 B错误; C、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 电流表与小灯泡2串联, 且电流从正极流入, 负极流出, 测量通过小灯泡2的电流, 故 C 正确; D、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与小灯泡2串联在支路,测量的是通过小灯泡1的电流,不能测出通过小灯 泡2的电流,故 D错误。 故选:C。 根据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并且流入电流表的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对四个选项逐 一分析,即可找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的辨别情况,本题的关键是观察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和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16. 如图所示, 是探究串联电路中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关系的电路图。 已知电源电压为4.5, 1

17、、2为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当闭合开关 S 后两灯都不亮。用电压表进行测量时,测得 AB 两点之 间的电压为零,BC两点之间的电压为4.5.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灯泡1的灯丝断了 B. 开关接触不良 C. 灯泡2的灯丝断了 D. 灯泡2被短路 【答案】C 【解析】解: 已知两灯串联,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所以不可能是一灯短路,只能是断路;将电压表并联在1两端 时(两点),电压表示数为 0,说明除 AB 外其他地方存在断路;将电压表并联到 BC 两点时,电压表有示 第 10 页,共 16 页 数,且等于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正负极之间是接通的,所以故障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2的灯

18、丝 断了;故 C正确。 故选:C。 闭合开关灯泡不亮,原因有两个:断路或短路。已知两灯串联都不亮,所以不可能是一灯短路,只能是断 路。 使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时,将电压表与某一用电器并联,闭合开关,若电压表显示较大示数(接近电源电 压),故障为并联的用电器断路或串联的用电器短路;若电压表无示数,故障为并联的用电器短路或串联的 用电器断路。 17. 需要制作一个具有如下功能的选答器:单选题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答案,与两个答案对应的红绿灯分别 由1,2两个开关控制,选择哪个答案就闭合对应的开关,使相应的灯发光。下列设计简图符合上述要 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单选题

19、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答案,与两个答案对应的红绿灯分别由1,2两个开关控制,红灯和 绿灯都能各自独立工作,所以这两个灯泡是并联的,控制灯泡的开关都接在各自的支路中,故 A正确。 故选:A。 选择哪一个答案就按下哪一个按钮,对应的灯就亮,说明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两只灯泡互不影响,则 两灯并联各支路都有对应的开关。 本题考查电路图的设计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图的设计是初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重点,关键能根据题意设 计出电路图。 18.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答案】解:电流从正极出发,通过开关 S和电流表2后开始分支,一支经灯泡1,另一支经灯泡2、电 流表1,然后两支汇合回到电源负极。

20、如图所示: 【解析】由实物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 S 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2测干路上的电流,1测2支路电流, 根据实物图完成电路图即可。 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关键是知道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画电路图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 是难点。 19. 在“连接并联电路”的实验中,小红同学用两个不同的小灯泡组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连接电路时,开关 S 应该处于_状态。 (2)她将所有开关闭合,发现1支路的灯不亮,2支路的灯发光。于是她断开所有开关,交换两灯位置 后,再闭合所有开关,发现仍然是1支路的灯不亮,2支路的灯发光。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 A.某个灯泡的灯丝断路 B.干路上某根导线断路

21、 C.1支路某根导线断路 第 12 页,共 16 页 D.2支路某根导线断路 (3)她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为了探究开关1的作用,在观察灯泡发光情况时,她应该_。 A.同时观察两个支路上的灯泡 B.只观察1所在支路上的灯泡 C.只观察2所在支路上的灯泡 【答案】(1)断开;(2);(3) 【解析】解: (1)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开关 S 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所有开关闭合, 发现1支路的灯不亮、 2支路的灯发光, 说明干路和干路开关 S 没有故障, 故障发生在1支 路,出现导线断路或灯泡灯丝断了;交换两灯位置后,再闭合所有开关,发现仍然是1支路的灯不亮,2支 路的灯发光,说明灯泡灯丝

22、是完好的,1支路某根导线断路。 (3)为了探究开关1的作用,在观察灯泡发光情况时,她应该同时观察两个支路上的灯泡;故选 A。 故答案为:(1)断开;(2);(3)。 (1)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必须将开关断开; (2)常见电路故障是短路和断路;断路有可能是导线断路或灯泡灯丝断了; (3)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所有灯泡的发光情况,判断开关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电路故障分析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平时实验中要多观察、 多思考,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0. 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关系”实验中,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 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

23、 A 所示。 (1)图 B 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_。 (2)分析图 C 可知,吸收相同热量,_液体升温更高;_液体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若甲、乙液体从图 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和35,吸收热量之比为 2:1,则甲、乙液体的比 热容之比为_。 【答案】(1)39 (2)乙; 甲 (3)3:2。 【解析】 【解答】 (1)图 B 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39。 (2)分析图 C 可知,吸收相同热量,即加热相同时间,如下图所示,乙液体升温更高。 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 2种方法, 甲的吸热能力强, 比热容大, 根据 = , 相同的质量甲乙两种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热多,

24、冷却效果好,甲液体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若甲、乙液体从图 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和35,升高的温度分别为:20和15,吸收热量之 比为 2:1,根据 = , 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甲 乙 = 甲 甲 乙 乙 = 2 1 15 20 = 3:2。 故答案为:(1)39 (2)乙; 甲;(3)3:2。 【分析】 (1)根据温度计分度值读数。 (2)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 2种方法: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 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

25、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 第 14 页,共 16 页 强,根据 = 分析。 (3)根据 = 求解。 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 实验。 21. 如图所示, 是我国某环保设备检测仪器, 我们选取仪器上的三盏指示灯, 电路图如图所示, 已知通过1和 2的电流分别为 4mA和 10mA,请通过计算说明流经3的电流大小。 【答案】解:由图可知1、2、3的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可能: 若1和2并联后,再和3串联,此时流过3的电流为3 = 1+ 2= 4 + 10 = 14; 若1和3并联后,再和2

26、串联,此时流过3的电流为3 = 2 1= 10 4 = 6; 答:流经3的电流大小可能是 6mA 或 14mA。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三电阻并联,根据通过1和2的电流分别为求出 O点的电流,然后利用并联电路 电流的特点求得通过3的电流。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22. 一物体在空中由静止下落,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随着下落速度增加而增大,且物体受到空气阻 力 f与物体的速度 v平方成正比,即 = 2。试解答下列问题: (1)假如空中有一个 50g的冰雹, 从 1000m的高空由静止开始下滑到地面。 假设冰雹重力做的功有42%转 化为冰雹的内能,则冰雹在下落过

27、程中温度会升高多少摄氏度?不考虑冰雹的熔化和质量变化, 冰= 2.1 103/( ) (2)一个重为 G的物体从高空(高度足够)静止开始下落,物体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v,请运用所学知识证 明 = 。 【答案】解:(1)设冰雹的质量为 m,则冰雹在下落重力做功 = = = 50 103 10/ 1000 = 500,; 由题意可知,冰雹转化为的内能吸= = 42% 500 = 210, 由吸= 得: = 吸 = 210 2.1103/()50103 = 2; (2)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当雨滴匀速运动时,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 此时物体受到的重力 G 和空气阻力 f相互平衡,即 = , 因为 = 2,

28、所以 = = 2, 所以 = 答:(1)冰雹在下落过程中温度会升高2;(2)证明过程同上。 【解析】(1)知道雨滴的质量、下落高度,利用 = = 求重力做功;由题知,吸= 42%,而 吸= ,据此求雨滴温度的升高值; (2)当雨滴匀速运动时,速度为最大速度,此时 = = 2,据此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做功和温度的计算,难点是第三问,知道当雨滴匀速运动时,速度为最大速度是关键。 23.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既是当前的一种时尚,更是生态环保的需要。目前我市每天能产生 900t左右的生 活垃圾,若进行分类后,除去可回收垃圾和需要特殊处理的垃圾,将还有 800t左右的垃圾需要处理。 为了处理这些垃圾,

29、益阳市建成了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它每天可以焚烧 800t生活垃圾发电,经 实践检测每完全燃烧 1t生活垃圾可发电300 .设整个发电过程中的效率为30%,求: (1)生活垃圾的热值 q; (2)完全燃烧 1t生活垃圾产生的热量若用来烧开水,其中70%的热量被水吸收,1标准大气压下可烧开 多少吨20的冷水。水= 4.2 103/( ) 【答案】解:(1)由题意可得,放= 、1= 电 放 = 电 联立可得生活垃圾的热值 q: = 电 1 = 3003.6106 10330% = 3.6 106/; (2)完全燃烧 1t生活垃圾产生的热量: 放总= = 103 3.6 106/ = 3.6 10

30、9, 水吸收的热量: 第 16 页,共 16 页 吸= 放总2= 3.6 109 70% = 2.52 109, 由吸= ( 0)得,可烧开水的质量为: 水= 吸 (0) = 2.52109 4.2103/()(10020) = 7.5 103 = 7.5。 答:(1)生活垃圾的热值 q是3.6 106/; (2)完全燃烧 1t生活垃圾产生的热量若用来烧开水,其中70%的热量被水吸收,1标准大气压下可烧开7.5吨 20的冷水。 【解析】(1)根据放= 、 = 电 放 = 电 联立可求生活垃圾的热值 q; (2)由公式 = 得完全燃烧 1t生活垃圾产生的热量,再根据吸= 放求得水吸收的热量,然后由公式 = ( 0)求出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和吸放热公式以及效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