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上地理八上地理 1、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亚) ,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 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 2、 领土四至:帕米尔高原晚落日,黑龙乌苏早朝阳,漠河以北冬漫长,曾母暗沙最南疆。 (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是全国日出和日落最晚的地方;东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北到漠 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春天来的最晚,冬天来得最早;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属于热带,没有四 季之分) 3、 我国疆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时间差异大。 4、 陆上邻国:朝蒙东亚俄北亚,哈吉塔阿中西插,巴印尼不缅老越,南亚东南两分家(从东北逆时
2、针顺序接壤, 朝鲜(东亚) 、俄罗斯(北亚) 、蒙古(东亚)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以上三个是中亚) , 阿富汗(西亚)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以上四个南亚) 、缅甸、老挝、越南(以上三个东南亚) ) 5、 海上邻国:东亚韩国和日本,马菲文印东南趴,朝鲜越南兼海陆,辽宁广西两开花(韩国、日本、马来西亚、 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朝鲜和越南是中国的陆上邻国,但同时也与中国隔海相望,对应兼具陆上和海上 国界线的省份是辽宁和广西) 6、 中国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与欧洲面积差不错,陆上国界线 2.2 万 多千米,海上国界线 1.
3、8 万多千米,与 14 个国家相邻,6 个国家隔海相望。 7、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包括渤海和琼州海峡 8、 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算起,向海上延伸 12 海里 9、 我国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单位,县、市(县级市) 、 区、旗、州、自治县、自治州、自治旗为县级行政单位,乡、镇、街道、苏木是乡级行政单位,市(地级市) 、 盟、地区不在三级行政区划之列。其中盟、旗、自治旗、苏木是内蒙古地区特有。县级市和地级市级别不同, 比如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市,呼伦贝尔市是地级市,海拉尔市是县级市,海拉尔市是呼伦贝尔市下辖的一个
4、县级 市,相当于喀喇沁旗下辖于赤峰市) 10、 我国有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共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11、 省级行政区划必须熟悉简称、省会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这一部分必须要使用地图多练习,中考甚至会有 根据某一省地图来识别是哪个省份,所以必须多看地图,多掌握,以下提供的顺口溜,不需要背诵,心中有物, 无形太极,需要的是撑住在胸。 12、 黑吉辽鲁在东边,两河湖广一线穿,青甘宁晋陕,川渝黔和滇,三江围一皖,福建望台湾。 (这里仅仅标 出了比较难标出位置的省份,注意宁晋陕,山西和陕西为了押韵顺序写反了,陕西在山西以西,三江从北到南 依次是江苏、浙江、江西)
5、13、 甘陕川云贵,陇秦蜀滇黔(甘肃、陕西、云南、贵州都和四川毗邻,这五个省份都是两个简称) 14、 青海青西宁,甘肃甘兰州,宁夏宁银川,陕西陕西安,山西晋太原,河北冀(ji)石庄,四川川成都,河 南豫郑州,山东鲁济南,江苏苏南京,浙江浙杭州,湖北鄂武汉,湖南湘长沙,贵州贵贵阳,云南滇昆明,江 西赣南昌,安徽皖合肥,广西桂南宁,广东粤广州,海南琼海口 15、 邻国最多的省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临省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 省,北回归线穿过的省份由西到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16、 省级行政区地理分界线:新疆和西藏昆仑山 甘肃和青海祁连山 山东和河北太行山
6、重庆和湖北巫山 河南和河北黄河(名称是,但地理上并不是) 陕西和山西黄河 湖南和湖北 洞庭湖 江西和福建武夷山 17、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 13.40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 5。20 世 纪 70 年代,为控制人口增长,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近年来,为了促进人口均衡增长,逐步全面放开二胎, 这也属于计划生育的一部分,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8、 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平均,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平原地区和城市集中地带人口密 度大,山区(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形区)人口密度小,沿海人口密度大,内陆人口密度小。 19、 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
7、市到云南腾冲县人口地理界限,此线以东人口密度大,人口多,此线以西人口密度 小,人口少。 20、 我国有 56 个民族,其中汉族占 92%,55 个少数民族中,壮、满、回、苗、维、彝、土、蒙、藏人口超过 500 万,其中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21、 少数民族节日: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骑马射箭摔跤; 藏族雪顿节赛牦牛;回族、维吾尔族开斋节;傣族 泼水节;高山族丰收节;汉族元宵节、春节; 22、 少数民族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侗族大歌、藏族格萨尔史诗、蒙古族呼麦 23、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4、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8、民族乡等行政区域, 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 25、 少数民族分布:蒙古族内蒙古 壮族广西 藏族西藏、青海、四川 回族宁夏 维吾尔族新疆 满族东三省及北京 朝鲜族东三省 黎族海南 高山族台湾 傣族云南 彝族四川 土家族湖南 26、 跷跷板、荡秋千朝鲜族 孔雀舞傣族 27、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 28、 中国地形分布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9、 山区指的是山地、丘陵以及比较崎岖的高原,山地面积占三分之一,山区面积占三分之二 30、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燕山山脉 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
9、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贺兰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唐古拉山脉 31、 重要地形分界线: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脉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太行山脉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山脉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长城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秦岭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缘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乌鞘岭 32、 陆上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峰顶,陆上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 33、 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 34、 一二
10、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5、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三大高原(内蒙古、云贵、黄土) 、三大盆地(准格尔、塔里木、四川) 、 第三阶梯:三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 、三大丘陵(辽东、山东、东南) 36、 东高西低的地形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河流由西向东,便利了东 西运输,巨大的落差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37、 我国气候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 月份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38、 1 月份平均气温 0 度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39、 夏季除青藏高原地
11、区气温较低外,其他地区普遍高温 40、 中国温度带分为五带一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区 41、 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县北极村 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42、 我国降水特点:东西干湿差异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43、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划分为四个干湿区域:干旱区(年降水量800mm) 44、 西北以干旱区、半干旱区为主,东南以湿润 区、半湿润区为主 45、 中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6、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 气候 47、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
12、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高原山地气候: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48、 漠河: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吐鲁番: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少雨 海口: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五道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湿润 49、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的是横断山地区,这一地区从山南到山麓可以领略亚热带到高山寒带的各种 自然景观 50、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51、 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外流取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水量超
13、过全国河流总流量的 95% 52、 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53、 我国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形成短暂的春汛。 54、 黄金水道能宝库,源头沱沱发唐古。青川藏滇渝两湖,直下赣皖和苏沪。 中上宜昌中下湖,三峡葛洲宜 水库。金沙雅砻岷嘉乌,洞湘鄂汉赣鄱入。六三零零到东海,上海崇明立黄埔。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和水能宝 库,源头是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依次流经青川藏滇渝湖南湖北赣皖苏沪十一个省份,
14、上游和中游分界 点是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分界点是江西湖口,湖口即鄱阳湖入江口,三峡、葛洲坝是位于宜昌上游的两个大 型水利工程,上游支流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中游包括湘江(注入洞庭湖) 、汉江(湖北 武汉汇入长江) 、赣江(注入鄱阳湖) ,长江全场 6300 千米,注入东海,入海口处称为黄浦江,江心是中国第 三大岛崇明岛。 ) 55、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应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上游重点治理了滩多水急的川江三峡工程, 中游重点治理湖北境内“九曲回肠”的荆江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 中下游存在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清淤河道,加固堤坝,退田还湖,加强排污检
15、查 56、 约古巴颜水未沙,中游黄土泥沙加,渭西汾东几弯下,蒙过河口豫桃花,宁夏河套独富庶,万家三门浪底 花。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到渤渚。 (黄河源头为约古宗列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混 入大量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渭河在西汾河在东,分别在几字弯底部汇入黄河,中上游分界线是 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的桃花峪,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两个农业灌溉区,万家 寨、三门峡、小浪底是中游三个重要的水利枢纽,依次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九个省份注入渤海) 57、 黄河上游土地荒漠化严重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 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16、,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下游泥沙沉降,形成地上河,经常河水泛滥加固堤坝,清淤河道 治理黄河根本在治沙 58、 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 泥石流、滑坡;山区发生地质灾害得频率较高。 59、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得南方地区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和西南地区 60、 较短时间可再生或者可以重复使用的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比如森林、 草地、 潮汐能、水能、 淡水、风能、 温泉、地热、太阳能,不可再生资源是短时间不可以恢复的资源,比如各类矿产品、
17、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土地 61、 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62、 我国土地资源特征: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2、地区分布不均(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63、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洪涝,秋季干旱修建水库 空间上,南方降水丰沛,北方降水少,华北是我国最缺水的地方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 入晋) 64、 南水北调: 东线:从浙江抽取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北京、山东 中线,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而上至北京 西线:把长江上游的水引至黄河,解决西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65、 铁路运输是
18、我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66、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67、 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分布着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 ,种植业 分布在能够灌溉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东部是种植业、渔业、林业主要分布区,其中半湿润、湿润区的平原以 种植业为主,林业有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和东南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 发达 68、 东北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一年一熟,其中辽河平原有水稻种植 华北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两年三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种植亚热带水果,如柑橘
19、华北地区、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都种植棉花和北方水果,如梨、苹果、瓜、枣、核桃 大陆南部、台湾、海南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热带水果如芒果、香蕉 青藏高原地区种植青稞、大麦 黄土高原种植高粱、莜麦 69、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沈阳、大连、鞍山) :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京、天津、唐山)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又叫沪宁杭上海、宁波、杭州)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广州、深圳、珠海) :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70、 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最大的湖:青海湖 最大的省:新疆 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渤海沿海一带) 最
20、大的群岛:舟山群岛 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最大的岛:台湾岛 最大的海:南海 71、 秦岭淮河地理意义:1.秦岭淮河是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2.秦岭淮河是南北方的分界线 3. 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 1 月 0等温线的界限。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 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水稻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8. 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72、 探讨适合农业作物的问题时,先地形,后气候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水稻:1、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2、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喜热喜湿作物生长 73、 探讨适合工业发展的问题时,先说地形,交通便利,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说资源,距离原料产地近, 说市场,距离市场近 74、 长城以北种植春小麦,长城以南种植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