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审题立意》课件(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7257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审题立意》课件(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写作《审题立意》课件(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写作《审题立意》课件(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写作《审题立意》课件(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写作《审题立意》课件(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写作 审题立意 目 标 导 航 1. 正确理解作文题的审题和立意。 2. 把握立意的基本技巧,学会在写作中确 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3. 学会运用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准确 审题。 文 题 展 示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 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 “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 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 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 “你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 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 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三、以

2、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写 作 要 求 1.文题一要求阅读材料,审明材料的内涵,然后列 出三个主题。要注意先明确材料的寓意,然后运 用审题立意的技巧列出相关的主题即可。 2.文题二是在文题一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同学们选 择一个比较新颖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作。要注意 贴近自己的生活选题,这样才能有话可说;要注 意拟题新颖,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文题三审题要注意写记叙性文章,这就需要交代 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 因、 经过和结果,同时在叙事之后,还要有对事件的 感悟,以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技 法 点 拨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的题目

3、,理 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 确定下笔角度及感情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 过程。 那么,该如何审题呢? 1.审清题目的限制 要仔细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 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 有所体现。一般包括:字数、文体、话题、保密 性、 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例如:发生 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作文题目限制了写作对 象(事)、写作数量(一件事)、取材范围(我身 边的事)、文章中心(趣事)等。 2.捕捉、推敲题眼 例如:他也是我的老师的题眼是“也” 这个虚词。“也”字说明“他”不是我们通常所 指的学校里给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在生 活中

4、或社会上给自己知识、技能、处世的道理的 人。因此,我们首先要选准对象,然后重点写出 “他”不是老师,却像老师一样教育了“我”。 3.领会题目的隐含意义 例如:我的梦关键在于对“梦”的理 解。 如果把“梦”理解为睡觉时做的梦,就很容易写 成一篇想象文章。其实,这里的“梦”还指“梦 想”“理想”,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立意更深, 选材范围更广。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通过 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等。 立意的常见方法归纳如下: 1.顺势立意 就是针对材料中某个含有积极因子的人、事、 观点或内容,顺势拓展开来,来确定自己写作的方 向和角度。这种立意方法一般直接表达自己的认识 和感受

5、,思路清晰简洁,不拐弯抹角,符合人们认 识和理解事物的普遍规律。这一类立意法包括由表 及里、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按时间顺序拓展、由 地点向外拓展、由情景拓展等多种方法。 2.反弹琵琶 俗称从反面思考,也就是向着人们正常的思路 相反的方向思考定位,另辟蹊径。运用这种立意方 法可以打破常规,提出与一般人及常理不同的观点 ,使文章活泼新颖。此种立意方式一般有两种思路 :一是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二是运用 反义,从事物的对立面思考,探究立意。 3.大题小做 即将那些宽泛的话题从标题入手,从一个小的 角度、一个小的侧面切入,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 人、事、物和场景上,“小”是现象,“大”是本 质。

6、4.横向立意 就是以不同的视角,着重展现人、景、物之间 的联系,来确立文章的中心。 5.纵向延伸 就是通过纵向拓展材料,拉伸话题,增加作品 的深度和广度。 6.化虚为实 就是运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化生活为自然,托 物言志。 无论怎样立意,都要求文章的立意正确、深 刻、新颖、积极向上,给人以昂扬、奋进的激情 与动力,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充满正能量。 范 文 引 路 文题一示例: 审题思路:这是一则动物寓言。寓言故事告诫 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 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 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寓言中有两个对象:一种是猫头鹰,因其鸣声 多在夜半时

7、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 ,猫头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搬家;一种是斑鸠 ,它告诉猫头鹰:除非它改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 改变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 人的欢迎。 立意角度: (一)根据传统认识,猫头鹰的叫声难听, 是它不受欢迎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它的缺点。由 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 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 是搬迁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 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参考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 己。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3.治标不如 治本。 (二)斑鸠发现了猫头鹰的缺点后能及时指 出,并指明改进的方法,是猫头

8、鹰的良师益友。 参考立意:1.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 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2.交朋友要交像鸠这 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三)猫头鹰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 容纳自己的环境。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 猫头鹰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 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 猫头鹰的鸣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 ,何不改变一下环境? 参考立意:1.换个环境又何妨?2.自己个性 不可丢。3.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4.世 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总结:无论从猫头鹰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斑 鸠的角度来说,都涉及到自己与环境两方面,因 此我们在写作时要兼顾到两方

9、面,以一方面为主 可以,但不要只提及一方面,而不涉及另一方 面。 不同凡响 历史无数次雄辩地证明:当一个人面对天下的 指责时,他不背叛就是先哲。 所谓“我因我而不同凡响”,当众人都鄙弃我 的时候,我也不能改变。因为,它是我存在的特质 与不同之处。开篇以“不背叛是先哲”点明文 章的主要观点,充满哲理光芒。 文题二例文 : 正如一只猫头鹰在遭遇了乡人的恶骂后一样, 它想迁徙到其他地方,只因别人讨厌它的声音。殊 不知,正是它的声音特质,才标明了它是一只猫头 鹰,而非悦耳的百灵。 巧妙引用材料,紧扣材料内容逆向 阐发思维,立意深刻、别致,扣题紧 密,个性突出。 我有我的思想,我有发出我声音的权利,这不

10、 仅仅是自信,更是对生命的尊重。自然界的生命 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从而维持了生态的平衡与世 界的多姿,一个经过千万年演化的生命岂能因人的 好恶而更改其特质呢? 分论点:我有我的思想,我有发出我 声音的权利,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更何况,发出众人所恶的声音的人并不意味着就 一定有错误,恰恰相反,他很有可能是先觉者。科学 的先驱布鲁诺,他被当做“异教徒”而饱受摧残,直 至被烈火焚烧。然而他至死都没有放弃、更改自己的 声音,他的学说在烈火中化为金钢流传后世。 以科学的先驱布鲁诺为例,证明 观点,说服力强。 不仅是布鲁诺,还有哥白尼、伽利略,他们都 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坚持科学的真理。不论当时 众人是如

11、何憎恶他们,埋没他们的呼喊,最终时间 将检验一切。只有后人才能体味到这些站在历史浪 尖上的巨人们是怎样的不同凡响。 再以哥白尼、伽利略为例,这些人 当时不被理解,但后人能明白他们的 “不同凡响”。点题。 与这些人有所不同的,是那些轻而易举动摇信念 的人,他们往往被埋葬在历史深处。或许,这种人 会因为一时讨好世俗而获得褒奖与吹捧,但当历史的 潮流退去,他们也将如细沙般隐去,被时间抛弃。 从反面论证,那些轻而易举动摇信念 的人,他们往往被埋葬在历史深处,与 前文形成对比。 德国思想家尼采说过:一棵树欲向上生长而接受更 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接近黑暗的地下。这 是一句至理名言。当天才诞生时,往

12、往会被世俗所鄙弃 ,甚至可能背众人之道而行。然而,坚守自己的信仰, 不懈地与黑暗抗争,才能成就树的伟岸!虽万人恶也, 吾愿往!虽九死也,其犹未悔! 我因我而不同凡响,因为我是在为整个人类黎明的 到来而热情歌唱。 引用名言,强调要坚守自己的信 仰。 总结深化,再次点题,深化中心。 【名师点评】 作者构思奇特,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入手, 提出中心论点。本文由猫头鹰想到科学的先哲布鲁 诺、哥白尼、伽利略,阐明了“众人所恶并非就一 定有错误,要保持自己的个性”的观点,联想丰富 ,出语不凡,用语犀利,个性张扬。 翻过那座山 骄阳似火般炙烤着苍茫的大地。考试失利的我 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乱如麻。索性背上包,

13、独自一 人去登山。 这里确定“山”为有形的山,写 的是登山,总领全文。 文题三例文 : “夏山苍翠而欲滴”,到处都是茂盛的树木, 奇异的岩石。放眼望去,碧空如洗,心情舒展了许 多。拾级而上,奔山顶而去。行路难,山路更难。 没到半山腰,就感到了劳累。择一阴凉处席地而坐 ,观行云,听鸟语,闻草香,十分惬意。远望山顶 ,似乎遥不可及。但是,我能就此止步吗?为了远 山的风景,我选择前行。 写登山之难:劳累,目标遥不可 及。 上山的路越来越陡。我汗流浃背,树上的知了 声嘶力竭地叫着,阳光从树叶间穿过,在地面投下 斑驳的光影。清风袭来,送来丝丝凉爽。来到山涧 旁,把手放进清澈的水里,身体和心灵都有说不出

14、的惬意。 描写山间风景,渲染心情,也增添 了语言的魅力。 继续前行,心中百感交集。跋涉在路上,不知 经历着多少矛盾和挣扎;跋涉在路上,亦不知得到 多少关爱与鼓励。我曾感到自己像一名战败的将军 ,如血的残阳照着纷纷倒下的战马,鲜血染红猎猎 战旗,成群的乌鸦在天空盘旋哀鸣如今,我从 断壁残垣中奋然站起。有了希望,我不再迷惘,纵 使 前方有强敌万千,我也不会逃避。“真的勇士,敢 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 直面挫折才是真正的自己。 写登山过程中的所想,采用议论的 形式,直面挫折的人生,格调高昂, 立意积极。 任凭身躯多么劳累,负担多么沉重,也阻挡不 了我前行的脚步。战鹰呼啸,我军攻

15、势如潮我 曾在黑暗中等待光明,光明终在我眼中闪烁。那, 就是山顶。 表明自己的态度,展现积极向上的 人生追求。 翻过那座山,也许是梦想中浩瀚无边的大海; 翻过那座山,也许还是连绵不断的群山环绕。可是 ,如果我不去翻越,又怎能知道山那边的风景? 反问,说明只有翻越那座山,才能 知道山那边的风景。 站在山顶,环顾四周,连绵的群山向远处延 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好!我 蹲下身来,用手轻抚着岩缝中迎风摇曳的紫色小花 ,告诉自己,我会去战斗,为了不给未来留下遗憾 ;我会继续前行,翻越一座又一座山。 引用,增添文采,增添底 蕴。 再次点题,照应前文,首尾圆合。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深

16、刻,构思别致的习作。小作者 巧妙地把现实中的山和生活中的山联系在一起,展 示自己直面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审题准确,立意深 刻。在结构上,作者以登山为线索,重点写登山的 过程和感受,同时借助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 心情,做到情景交融,感情真挚,不失为一篇佳 作。 中 考 真 题 (2018浙江宁波)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目 , 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 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 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真题解说】 这是一道颇具新意的作文题目。审题要抓两个 关键词:“幸福”和“约束”。这貌似矛盾的两个 词,其实就是考查考生对“幸福”的理解,既然是 “约束”,为什么还有“幸福”呢?把这个问题解 决了,在写作中展示这个过程,就是一篇好文章。 可以这么说,这个题目,切入点是“约束”,而想 要写好,关键是看对“幸福”的理解。 构思时,可以采用问答式,如何为约束? 被谁(什么)约束?怎么样的约束?为什么让人 感觉幸福?收获的是什么样的幸福。有了这样的 思考,写作就容易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