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出师表 书 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文体特征,积累 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重点) 2. 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 的方法。(难点) 3. 了解诸葛亮的形象及其治国主张,理解其“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和“知恩图报”的拳拳诚 意。(重点) 学习目标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 龙,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间 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
2、”誉之。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者名片 关于“表” 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自己的请求 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 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 ”“表” “议”四类,主要是内容上的分工不同,即刘勰说的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 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 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文体知识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 伐吴惨败,元气大伤。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 吴修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权。适逢曹魏
3、内部又有动荡,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临行 前,他考虑到刘禅不懂得治理政事,故上表劝诫,以期 他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 忧。 背景链接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 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指刘备。 没有完成一半。死。 人力疲惫, 财力不足。 确 实。 时 候。 朝廷。 忠诚有志。 奋不 顾 身。 疆场。追 念。 厚 遇。 对帝王的尊称,这里指刘 禅。 整体感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扩大皇上听闻(的范
4、围)。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 见。 发扬光 大。 遗留下来 的美德。 发扬,扩 展。 随意地看 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引 喻,称引、譬 喻。失义,不合 道理。 堵塞。 直言规劝,使改 正,一般用于下 对上。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 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指皇宫和丞相府 中。 提拔、晋 升。 赞扬和批 评。 不同。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交给负责专职 的官员。 显示。 公平清明 的治理。 偏袒,徇私情。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 虑 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
5、为宫中之事,事无 大 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黄门 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忠良诚实的 人。 志向和思虑忠诚无 二。 因此。选拔。 给予。 我,谦 称。 都拿来询 问他们。 一定能够弥补缺 失。阙漏,缺失疏 漏。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 先 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 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情品德善良公 正。 明白,通达。 武官名,负责统领 都城的警卫部队。 指军队、军营 里。 行伍,部队。 各种各样的人都能 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 贤臣,此
6、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西汉。 这里表示原因。 东汉。倾覆衰败。 指西汉兴隆和东汉倾 颓。 不曾。 感到心痛 ,遗憾。东汉的桓帝刘志和灵帝刘 宏。他们在位时,宠信宦 臣,政治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计算日期来等待,意思是很 快可以实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 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平 民。 亲自耕 种。 苟且
7、保 全。 有名望,显 贵。 指东汉末年割 据自立的群 雄。 社会地位低微 ,见识短浅。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 思。 屈尊就卑。 介词,把、拿。 感奋激发。 答应,应 许。 奔走效 劳。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 十有一年矣。 遇到,碰 上。 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汉献 帝建安十三年,刘备在当阳长坂 坡被曹操打败。 自那时以 来。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严重慎重。
8、寄托。指托孤一事。 早晚,日 日夜夜。 未能奏效, 不成功。 英明,知人 之明。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 贫瘠、未开垦的地 方。 泛指军队的 武器装备。 劝勉、鼓 励。 表示期 望。 比喻才能平庸,这 是诸葛亮的谦话。 排除,铲 除。 原来的都城,指 东汉都城洛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用来的。 表示并列关 系。 职责和本 分。 (处理事务)斟 酌情理,考虑得 失。损,减少。 益,增加。 毫无保留的进 献忠言。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
9、咨诹善道,察纳雅 言。 托付,交 付。 这里是功效的意 思。 处罚,惩 治。 祭告。发扬皇上盛德的话。 怠慢,疏 忽。 揭示他们的过 失。 亲自谋划,自 己多加考虑。 询问(治国的 )好方法。 指正确合理的言 论。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 涕零,不知所言。 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流泪,落泪。 古今异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 引喻失义 古义:时候 今义:秋季 古义:扩大 今义:店铺等开始营业 古义:道理 今义:含义 不宜异同 愚以为宫中之事 晓畅军事 古义:偏指“异”,差异 今义:不同与相同 古义:谦称,“我” 今义:愚昧、愚蠢 古义:通晓、熟悉 今义:明白,通达
10、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 临表涕零 古义:感动、激动 今义:十分感谢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一词多义 效 道 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中道崩殂( ) 咨诹善道( ) 奏效 功效 效果 路途 方法 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欲报之于陛下也(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1、( ) 这里表示原因 用来 在 给 对,对于 到 以 以光先帝遗德( ) 以伤先帝之明(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愚以为宫中之事( ) 用来 益 有所广益( ) 斟酌损益( ) 以致 把 因为 认为 帮助,启发 增 加 遗 以光先帝遗德(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行 性行淑均( ) 然后施行( ) 行阵和睦( ) 遗留的 给予 品德,品行 做,执行 行列,此指军队,古代军制, 25人为一行 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然后施行( ) 无 若无兴德之言(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然而,可是 这样 没有 不论 为 俱为一体( )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众
12、议举宠为督( ) 是 做、行 做,当 而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可计日而待也( ) 却,连词,表转折 来,连词,表修饰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每与臣论此事( ) 判定 议论 词类活用 有所广益( ) 亲贤臣,远小人( ) 恢弘志士之气(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形容词做动词,扩大,增加 亲,形容词做动词,亲近。远, 形容词做动词,疏远 形容词做动词,发扬扩大 形容词做动词,保 全 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 事。忠善,形容词做名词,忠善的事 此皆良实( ) 优劣得所( ) 攘除奸凶( )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北定中原( )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13、 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形容词做名词,好的和差的,这里指才能 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名词做动词,长草 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北 名词用作动词,为而死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皆良实。 这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也”,判断句标志。 倒装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 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临崩寄臣以大事。 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状语后置,应为“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省略句: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省略主语,应为“后值倾覆,臣受任 于败军之际” 言辞恳切,明确责任,勉励刘禅励精图治。 分析局势,勉励
14、刘禅,提出建 议。 追忆往事,表明决心。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7): 第三部分(8): 1.认真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诸葛亮是怎 样分析当时的局势的?针对当时的局势,他提出 了哪些建议? 不利方面: 【第一部分(15)】 (1)先帝崩殂,群龙无首。 (2)天下三分,局势不安。 (3)益州疲敝,形势险峻。 内忧外患 课文精讲 有利方面: (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2)忠志之士往身于外。 对内 对外 诸葛亮用“侍卫之臣”“忠志之士”舍身忘 我,报答先帝的事实来鼓励刘禅,希望他看到蜀 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的优势条件。 建议一:广开言路 应:多听进言,广泛纳谏
15、。 不应: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目的:通忠谏之路。 建议二:严明赏罚 应:宫中府中,赏罚一致。 不应:内外有别,偏私不公。 目的:昭陛下平明之理。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负责官员处理。 推荐宫中贤臣 姓名 特长 证明 工作 好处 郭攸之、费祎、董允 皆善良忠实、志虑忠纯 先帝简拔留给后主之材 咨以宫中之事 可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先帝称赞,众人拥戴 咨以营中之事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建议三: 亲贤远佞 以史为鉴: 目的: 兴隆汉室。 西汉兴隆 东汉倾颓 正反两方面的历史 事实,充分说明国 家兴颓的关键在于 君王能否亲贤远 佞。 【第二部分(6、7)】 2.从诸葛亮自叙
16、出身中,你看出了他怎样的品质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表现了诸葛亮淡 泊名利、不慕富贵的 高远志趣。 3.细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诸葛亮追忆了哪 些往事,表明了他怎样的态度? 三顾茅庐 表明了他感念先帝知 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 感情。他以先辈创业的艰 难激励刘禅,使刘禅认真 对待和执行这三条建议。 白帝城托孤 表明自己始终不忘先 主“兴复汉室”的重托, 自己出师其实是为了完成 先帝使命。体现了他为报 答先帝知遇之恩而鞠躬尽 瘁的心理感受。 4.思考:“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祎、允之任也”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诸葛亮明确了自己和各大臣的责任,显然
17、 在暗示后主也有自己的职责,那就是“开张圣 听”。字面上没有提及是因为作为人臣不能僭 越,要让后主自己去感悟,体现了诸葛亮的用 心良苦。 【第三部分(8)】 5.认真读课文第三部分,说说文章指出了君臣 各自的哪些责任? 诸葛亮征讨奸贼、兴复汉室 郭攸之、费 祎、董允 发扬圣德的言论 陛下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 6.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 想感情呢?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结尾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的百 感交集,无限眷恋之情。这本来是“表”这种文 体的套语,但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 勤恳恳之态全现,耿耿忠心尽袒。 出师表 提出建议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18、亲贤远佞 报先帝 忠陛下 追忆往事 知遇之恩 托孤之重 总结全文 知恩图报 语重心长 明确 责任 臣 君 不效,则治臣之罪 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 言辞 恳切 临表涕零,感情真挚 深追先帝遗诏 结构梳理 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 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 罚、亲贤远佞,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国忧 民、鞠躬尽瘁的忠心。 主旨归纳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整个作品贯穿着一条情线,即“报先帝 ,忠陛下”。文中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 下,发自肺腑,辞情恳切,催人泪下。 写作借鉴 2.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文章多用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等,在形 式上字数相等,音韵和谐,句子对称,给人以整 齐的美感。除此之外,作品还间杂用了一些长句 ,长短句相间,节奏整齐又富有变化,读起来朗 朗上口,不仅形成视觉上的句式美,而且又为听 觉上的节奏美与音韵美奠定了基础。 3.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整个作品,按照“分析形势规劝进 言陈情述志临表惜别”的结构展开 ,形势如何、什么建议、什么目标,人员安 排和使用,事实与道理都讲述得清楚明白, 展现出严谨的结构美。 诸葛亮故事荟萃 三顾茅庐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借东风 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空城计挥泪斩马谡 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哪些故事? 课后延伸